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相关背景知识的过程。本文通过公开课的导入分析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导入 重要性
一、案例背景
本课属于《牛津英语》7A第三单元的阅读课“Halloween”第一课时。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本课通过万圣节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开课前,我花了很大的心思,精心设计了如下导入:
T:Show pictures of some festivals and ask:What festival is this?Check answers and show the last picture of Halloween and ask:What festival is this?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What do children often do for Halloween?Discuss Halloween in Groups.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图片复习各种节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顺势导入万圣节。开课前,在平行班试上时,当被问及“What do you know about Halloween?What do children often do for Halloween?”时,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课后了解到大部分孩子们对万圣节知道得很少,少数孩子仅听说过而已。于是我又进行了调整,借鉴了一些好的想法,重新设计如下:
T: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 in China?S1:Mid-Autumn Festival.T:?Why?S2:Because I like to eat mooncakes.S3:... T:How about in the west?
孩子们讨论得很热烈。接着我以播放视频和问题讨论的形式来让学生了解万圣节的背景知识,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播放视频:夜幕下,一群穿着奇怪的戏服,戴着面具的“僵尸”,伴着凄凉的音乐缓慢起舞,令人悚然……
T:Oh,so frightening! Who are they?S:It is Halloween.All the ghosts turn up!T:Why?S:传说2500年前,一群居住在英国北部的凯尔特人,他们认为每年十月三十一日晚上,是死去的人的灵魂回到人类世界的日子。(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
T:Really?What will they do?S:随死神来到人类世界的坏灵魂,想要杀掉人类来当替死鬼。
T:What do people do in the world for Halloween?
我从孩子们的脸上,看到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Do you want to know this?孩子们几乎齐声回答:Yes.OK,let’s find it from the text.自然而然地将孩子们引入到本课内容。
从孩子们涨红的脸蛋,兴奋的眼神,课后还在津津有味地谈论万圣节,我知道这一节课成功了。
二、案例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的充实,语言只是一种符号,离开了文化,语言就无价值与意义。新课标的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美国语言学家Kramsch(1998:3)在阐述文化意识时指出,学习第二语言的文化能促使学习者更熟练地掌握第二语言,所以培养初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已经是教学中不争的共识。
(二)文化差异是英语学习中的障碍
在英语教学中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存在着这样的观点,即英语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英语技能和语言知识,至于那些与语言有关的文化知识则可让学生自行获得。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忽视相关的文化内容而孤立地教授抽象的语言,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学生在运用语言时,常常不知道语言的文化背景而闹出很多误会和笑话。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语言交际时,由于文化的差异容易违反说话规则,影响交流与沟通,甚至产生文化撞击。
(三)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学生加强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参数为:适合性、得体性、合语法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一个没有英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人很难正确使用英语进行交际。适当导入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专家认为交际中的错误主要有两种: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为严重。因此,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需导入有关的文化内容。
1.导入的原则
文化导入先要确定内容及其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一个民族的文化内容包罗万象,哪些内容是应放在教学中的,有必要进行取舍。取舍中必须遵循相关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所有文化项目都应与教学内容相关。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收集,并组织讨论。
实用性原则是指导入的文化项目在交往时是实用的,也就是说它们在一般性文化交往中会经常用到,并促使交往顺利有效地进行。文化教学应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询问天气情况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可先将“background information”(英国多变的天气及见面爱谈天气的习惯)加入其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此项语言功能的了解。
2.导入的内容
2011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初中三年学生应掌握的文化意识: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恰当使用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了解、区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人际交往习俗;对别人的赞扬、请求、致歉等做出恰当的反应;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节假日及庆祝方式;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
总之,让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及目标,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认识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的意义与作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跨文化交际活动中。
参考文献:
[1]Claire Kramsch.Language and Cultur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3).
[2]陈宇.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http://www.baidu.com.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导入 重要性
一、案例背景
本课属于《牛津英语》7A第三单元的阅读课“Halloween”第一课时。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本课通过万圣节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开课前,我花了很大的心思,精心设计了如下导入:
T:Show pictures of some festivals and ask:What festival is this?Check answers and show the last picture of Halloween and ask:What festival is this?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What do children often do for Halloween?Discuss Halloween in Groups.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图片复习各种节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顺势导入万圣节。开课前,在平行班试上时,当被问及“What do you know about Halloween?What do children often do for Halloween?”时,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课后了解到大部分孩子们对万圣节知道得很少,少数孩子仅听说过而已。于是我又进行了调整,借鉴了一些好的想法,重新设计如下:
T: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 in China?S1:Mid-Autumn Festival.T:?Why?S2:Because I like to eat mooncakes.S3:... T:How about in the west?
孩子们讨论得很热烈。接着我以播放视频和问题讨论的形式来让学生了解万圣节的背景知识,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播放视频:夜幕下,一群穿着奇怪的戏服,戴着面具的“僵尸”,伴着凄凉的音乐缓慢起舞,令人悚然……
T:Oh,so frightening! Who are they?S:It is Halloween.All the ghosts turn up!T:Why?S:传说2500年前,一群居住在英国北部的凯尔特人,他们认为每年十月三十一日晚上,是死去的人的灵魂回到人类世界的日子。(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
T:Really?What will they do?S:随死神来到人类世界的坏灵魂,想要杀掉人类来当替死鬼。
T:What do people do in the world for Halloween?
我从孩子们的脸上,看到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Do you want to know this?孩子们几乎齐声回答:Yes.OK,let’s find it from the text.自然而然地将孩子们引入到本课内容。
从孩子们涨红的脸蛋,兴奋的眼神,课后还在津津有味地谈论万圣节,我知道这一节课成功了。
二、案例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的充实,语言只是一种符号,离开了文化,语言就无价值与意义。新课标的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美国语言学家Kramsch(1998:3)在阐述文化意识时指出,学习第二语言的文化能促使学习者更熟练地掌握第二语言,所以培养初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已经是教学中不争的共识。
(二)文化差异是英语学习中的障碍
在英语教学中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存在着这样的观点,即英语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英语技能和语言知识,至于那些与语言有关的文化知识则可让学生自行获得。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忽视相关的文化内容而孤立地教授抽象的语言,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学生在运用语言时,常常不知道语言的文化背景而闹出很多误会和笑话。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语言交际时,由于文化的差异容易违反说话规则,影响交流与沟通,甚至产生文化撞击。
(三)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学生加强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参数为:适合性、得体性、合语法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一个没有英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人很难正确使用英语进行交际。适当导入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专家认为交际中的错误主要有两种: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为严重。因此,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需导入有关的文化内容。
1.导入的原则
文化导入先要确定内容及其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一个民族的文化内容包罗万象,哪些内容是应放在教学中的,有必要进行取舍。取舍中必须遵循相关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所有文化项目都应与教学内容相关。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收集,并组织讨论。
实用性原则是指导入的文化项目在交往时是实用的,也就是说它们在一般性文化交往中会经常用到,并促使交往顺利有效地进行。文化教学应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询问天气情况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可先将“background information”(英国多变的天气及见面爱谈天气的习惯)加入其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此项语言功能的了解。
2.导入的内容
2011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初中三年学生应掌握的文化意识: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恰当使用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了解、区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的称呼;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人际交往习俗;对别人的赞扬、请求、致歉等做出恰当的反应;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节假日及庆祝方式;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
总之,让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及目标,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认识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的意义与作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跨文化交际活动中。
参考文献:
[1]Claire Kramsch.Language and Cultur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3).
[2]陈宇.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http://www.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