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通过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以学生为主的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兴趣决定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乐知者”,教师就要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这一课时,我通过提问,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美丽的大森林里非常热闹,大大小小的动物欢聚在一起,他们正讨论从现在开始要做的一件事。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事呀?”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非常感兴趣,为增强教学效果,我又借助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制成精美的课件,由静变动演示出来,学生置身其中,仿佛是大森林中的一员,如果我是猫头鹰会怎样做?袋鼠的做法为什么是错的?我要像小猴子那样,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让每一个大森林的成员都快乐地生活。学生纷纷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积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真地去想、去说、去做,在主动探索知识的同时,知行合一,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浓厚。
二、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合作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二年级仍以识字为主,如果一味地大量反复地机械识记,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注重识字方法的教学。和学生一起发现、讨论、交流、归纳识字方法。在常规识字的基础上,我发现学生对唱读法识字非常感兴趣。如:“月”“夫”——“肤”,皮肤的肤。学生通过有韵律的诵读,轻松自然地就记住了生字词。在唱读识字中,学生大胆想象,而且自主寻找小伙伴,互相交流,唱读认识的字。我还提前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学生根据生字的特点,合作设计出不同的学字途径,而且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需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学生学字过程遇到有争议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的方式,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每个学生始终参与其中,不仅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能把从他人那里学到的知识融进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培养预习能力,鼓励学生探索新知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三年级开始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我在二年级提前做了尝试,二年级学生的注意持久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但“自主的愿望是每个儿童的天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指导预习方面是这样做的:
1.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合作伙伴,可以离开座位,和自己的合作伙伴聚在一起,不受座位的限制,自由组合。
2.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二年级的学生对读书的方法还不掌握,我就教育学生做到眼看、口念、心想,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读到的好词好句圈一圈、画一画,重点的段落背一背、写一写。还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放飞想象,發挥聪明才智,把课文描述的情景复述出来,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一步理解课文。
3.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感悟课文。提前设计学生互相交流的问题。例如: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以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也可以是一段话、一个词……)交流你自己不懂的问题。(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教师随机指导点拨、引导,使学生表达得更好。)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段落,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等等。学生通过预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了解了课文,能够发表个人的独创性见解,增强了对课文的兴趣,在文章感悟上有了展示自己的广阔空间,彼此交流学习方法和感受,对深入系统的分析感悟课文作好了心理和知识准备。
总之,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创设“伙伴合作学习”环境,让学生把所思、所想、所知道的自然地抒发出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真正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索、自我发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兴趣决定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乐知者”,教师就要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这一课时,我通过提问,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美丽的大森林里非常热闹,大大小小的动物欢聚在一起,他们正讨论从现在开始要做的一件事。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事呀?”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非常感兴趣,为增强教学效果,我又借助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制成精美的课件,由静变动演示出来,学生置身其中,仿佛是大森林中的一员,如果我是猫头鹰会怎样做?袋鼠的做法为什么是错的?我要像小猴子那样,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让每一个大森林的成员都快乐地生活。学生纷纷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积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真地去想、去说、去做,在主动探索知识的同时,知行合一,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浓厚。
二、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合作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二年级仍以识字为主,如果一味地大量反复地机械识记,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注重识字方法的教学。和学生一起发现、讨论、交流、归纳识字方法。在常规识字的基础上,我发现学生对唱读法识字非常感兴趣。如:“月”“夫”——“肤”,皮肤的肤。学生通过有韵律的诵读,轻松自然地就记住了生字词。在唱读识字中,学生大胆想象,而且自主寻找小伙伴,互相交流,唱读认识的字。我还提前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学生根据生字的特点,合作设计出不同的学字途径,而且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需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学生学字过程遇到有争议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的方式,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每个学生始终参与其中,不仅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能把从他人那里学到的知识融进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培养预习能力,鼓励学生探索新知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三年级开始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我在二年级提前做了尝试,二年级学生的注意持久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但“自主的愿望是每个儿童的天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指导预习方面是这样做的:
1.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合作伙伴,可以离开座位,和自己的合作伙伴聚在一起,不受座位的限制,自由组合。
2.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二年级的学生对读书的方法还不掌握,我就教育学生做到眼看、口念、心想,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读到的好词好句圈一圈、画一画,重点的段落背一背、写一写。还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放飞想象,發挥聪明才智,把课文描述的情景复述出来,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一步理解课文。
3.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感悟课文。提前设计学生互相交流的问题。例如: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以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也可以是一段话、一个词……)交流你自己不懂的问题。(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教师随机指导点拨、引导,使学生表达得更好。)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段落,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等等。学生通过预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了解了课文,能够发表个人的独创性见解,增强了对课文的兴趣,在文章感悟上有了展示自己的广阔空间,彼此交流学习方法和感受,对深入系统的分析感悟课文作好了心理和知识准备。
总之,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创设“伙伴合作学习”环境,让学生把所思、所想、所知道的自然地抒发出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真正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索、自我发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