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美的事物具有淡雅清香、 圆润和谐、轻盈柔和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和资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授以相应的知识,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施以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美的感情,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促使其更加热爱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就蕴含着这些优美特征,其主要表现为淡雅之美、轻柔之美、天人合一之美。
《荷花》一文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荷花》是他笔下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以一种轻灵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精美的荷花图,给小学生们带来一种艺术美的享受,让小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时,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把握。
一、把握淡雅清香的特性,引导学生感知优美
《荷花》一文的第一段是写作者为何来到荷池。文中是这样描述的:“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作者一“闻到荷花的一阵清香”就来到荷花池边。我们通过反复的美读,让学生慢慢地品味出荷花的淡雅之香。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读。他指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作为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运用美读法教学,非常适合。
由此可见,荷花的清香是那么的吸引人。这里荷花的清香是一种淡雅的香,这样的香完全符合作者早晨淡淡的心情。于是,作者迫不及待地走到荷池边。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注意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要像白荷花那样的努力,用自己淡雅的香来展现自己、吸引别人。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荷花的淡雅美,这种美吸引着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荷花的品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
二、把握轻柔之美的特性,引导学生感知优美
文章的第二段是描写荷花开放的各种姿势。在第二句是这样描写荷叶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句的不少字词意蕴丰富、内涵深刻,显得简洁、准确、形象,是别的字词所无法替代的,既浅显易懂,又惟妙惟肖。这里的“挨挨挤挤”叠字叠词的运用,增加散文活泼自然的韵味,并且“挨”和“挤”是一对近义词,但又不完全一样。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体会到它们的相同之处,又不忽略它们之间的差异,让人似乎看见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的态势。句子把大荷叶比喻成“大圆盘”,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荷叶的一种赞美,并为下文描写荷叶的特征作了很好的铺垫。文中继续写道:“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作者不用“长”、“露”,而用一个“冒”字,让我们似乎看到一幅动态的荷花生长图,从而体会到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这样的描绘,显得白荷花是多么的美,它们不会因为荷叶的大而感到自己的微小,它们很努力的长着。同时,这里的“冒”字突出动势的一种舒缓,由静的姿势转换成一种动的姿势,这只有在优美中才能显现出来。接着,作者描写荷花开放的姿势:“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各种各样,荷花的大、小都在作者的笔下描绘得栩栩如生。这里的白荷花是在大大的绿圆盘的衬托下所展现的一种柔和之美。这一段描绘了荷花的轻柔之美,主要表现在:花瓣的小给予我们的感觉就是想去抚摸它和爱护它;嫩黄色的小莲蓬也能引起我们的关注。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很想去亲身感受它。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更注意这些知识的传授。对这种柔和美,我们可以教学生们慢慢地品味这其中的内蕴。这段文字中还使用了“有的……有的……”句式,这种句式在小学中是常用的写作句式。作者用这种简单的句式描绘出一种平易的美、一种对生活和谐美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这种句式所蕴含的优美特征,并让学生反复品读。只有通过反复的品读,学生才能让从中感受美、欣赏美、接受美。
三、把握“中和之美 ”,引导学生感知优美
《荷花》一文中第四自然段渲染了一个恬静、和谐、优美的梦境:“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小鱼从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朗读时不妨放点轻松的音乐,带领学生将思绪放飞,把课堂想象成荷塘,把自己想象成阳光下、微风中的荷花,有蜻蜓、有蝴蝶、有小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言,说说自己好像看见什么。合理的想象可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更深处的美。文章的意境美一般都是通过想象来进行感受的。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境”便指“意境”。“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主观情思,“境”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客观的景、物、事。因此,意境是作者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或自然环境的结合,是行神合一的艺术境界。把握意境美,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凭借联想和想象,进入作者创作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和描写的事、物交织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品尝到作品最深处的美。文章中的“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一句,体现美学中常说的“天人合一”和“物我之境”,同时也是一种“无我之境”。看着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令人生出一种“如真在画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这是通过描写荷花的自然景物,表达出对整个人生、理想、情趣的理解。这看似一种自然的描绘,但却表达了一种生活的理想。由此可见,荷花的美是那么的吸引作者和读者,让读者们在阅读中也感觉到自己就是荷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重这个语段的训练,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诵和集体读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审美教学。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此类文章可以自己进行优美特征的把握和理解。
荷花的美是内在的、含蓄的,我们在教学中教学生品味荷花的优美特征。只有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才能自己品味更多优美的文章,感受到更多的美的教育。荷花的淡雅之美、轻柔之美、和谐之美能唤醒学生们在人格上的至真、至纯的追求。这让学生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全面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层次。小学阶段将优美特征的品味融入课程,这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升华,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构建了学生的审美图式。
(责编 韦 雄)
《荷花》一文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荷花》是他笔下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以一种轻灵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精美的荷花图,给小学生们带来一种艺术美的享受,让小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时,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把握。
一、把握淡雅清香的特性,引导学生感知优美
《荷花》一文的第一段是写作者为何来到荷池。文中是这样描述的:“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作者一“闻到荷花的一阵清香”就来到荷花池边。我们通过反复的美读,让学生慢慢地品味出荷花的淡雅之香。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读。他指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作为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运用美读法教学,非常适合。
由此可见,荷花的清香是那么的吸引人。这里荷花的清香是一种淡雅的香,这样的香完全符合作者早晨淡淡的心情。于是,作者迫不及待地走到荷池边。我们教师在教学时注意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要像白荷花那样的努力,用自己淡雅的香来展现自己、吸引别人。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荷花的淡雅美,这种美吸引着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荷花的品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
二、把握轻柔之美的特性,引导学生感知优美
文章的第二段是描写荷花开放的各种姿势。在第二句是这样描写荷叶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句的不少字词意蕴丰富、内涵深刻,显得简洁、准确、形象,是别的字词所无法替代的,既浅显易懂,又惟妙惟肖。这里的“挨挨挤挤”叠字叠词的运用,增加散文活泼自然的韵味,并且“挨”和“挤”是一对近义词,但又不完全一样。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体会到它们的相同之处,又不忽略它们之间的差异,让人似乎看见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的态势。句子把大荷叶比喻成“大圆盘”,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荷叶的一种赞美,并为下文描写荷叶的特征作了很好的铺垫。文中继续写道:“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作者不用“长”、“露”,而用一个“冒”字,让我们似乎看到一幅动态的荷花生长图,从而体会到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这样的描绘,显得白荷花是多么的美,它们不会因为荷叶的大而感到自己的微小,它们很努力的长着。同时,这里的“冒”字突出动势的一种舒缓,由静的姿势转换成一种动的姿势,这只有在优美中才能显现出来。接着,作者描写荷花开放的姿势:“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各种各样,荷花的大、小都在作者的笔下描绘得栩栩如生。这里的白荷花是在大大的绿圆盘的衬托下所展现的一种柔和之美。这一段描绘了荷花的轻柔之美,主要表现在:花瓣的小给予我们的感觉就是想去抚摸它和爱护它;嫩黄色的小莲蓬也能引起我们的关注。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很想去亲身感受它。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更注意这些知识的传授。对这种柔和美,我们可以教学生们慢慢地品味这其中的内蕴。这段文字中还使用了“有的……有的……”句式,这种句式在小学中是常用的写作句式。作者用这种简单的句式描绘出一种平易的美、一种对生活和谐美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这种句式所蕴含的优美特征,并让学生反复品读。只有通过反复的品读,学生才能让从中感受美、欣赏美、接受美。
三、把握“中和之美 ”,引导学生感知优美
《荷花》一文中第四自然段渲染了一个恬静、和谐、优美的梦境:“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小鱼从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朗读时不妨放点轻松的音乐,带领学生将思绪放飞,把课堂想象成荷塘,把自己想象成阳光下、微风中的荷花,有蜻蜓、有蝴蝶、有小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言,说说自己好像看见什么。合理的想象可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更深处的美。文章的意境美一般都是通过想象来进行感受的。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境”便指“意境”。“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主观情思,“境”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客观的景、物、事。因此,意境是作者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或自然环境的结合,是行神合一的艺术境界。把握意境美,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凭借联想和想象,进入作者创作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和描写的事、物交织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品尝到作品最深处的美。文章中的“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一句,体现美学中常说的“天人合一”和“物我之境”,同时也是一种“无我之境”。看着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令人生出一种“如真在画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这是通过描写荷花的自然景物,表达出对整个人生、理想、情趣的理解。这看似一种自然的描绘,但却表达了一种生活的理想。由此可见,荷花的美是那么的吸引作者和读者,让读者们在阅读中也感觉到自己就是荷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重这个语段的训练,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诵和集体读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审美教学。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此类文章可以自己进行优美特征的把握和理解。
荷花的美是内在的、含蓄的,我们在教学中教学生品味荷花的优美特征。只有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才能自己品味更多优美的文章,感受到更多的美的教育。荷花的淡雅之美、轻柔之美、和谐之美能唤醒学生们在人格上的至真、至纯的追求。这让学生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全面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层次。小学阶段将优美特征的品味融入课程,这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升华,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构建了学生的审美图式。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