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的种类很多,认识类课堂提问即是其中之一。所谓认识类课堂提问,就是通过提问,要求学生根据情境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自己的认识的提问类型。认识类课堂提问包括言论认识型、做法认识型、事例认识型、故事认识型、活动认识型等提问类型。下面谈谈这类课堂提问的设计策略:
一、言论认识型
言论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含有某些言论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有关言论或观点,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言论有正确言论,有错误言论,也有正误混杂言论。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深刻认识有关言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在对言论的认识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言论,学生容易产生模糊认识的言论,时政性比较强的言论,贴近学生生活的言论等。第二,指导回答提问的方法。针对有关言论,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然后紧密联系教材中的知识点,积极进行发散思维,力求全面、完整、深刻地认识有关言论所涉及的问题。
例如,教学“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时,教师引入了材料:在某中学,七年级(1)班以“如何让父母更快乐、更幸福”为主题的讨论会正在进行着。甲同学说:“我长大以后,将把世界上最豪华的房子买给我爸爸妈妈住,让他们感受一下现代和时尚。”乙同学说:“我要请爸爸妈妈吃世界上最豪华的宴席,让他们感受一下卓越和精美。”丙同学说:“我妈妈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手,我要经常给妈妈洗头,让妈妈的长发亮起来,飘起来。”提问:你如何看待甲、乙、丙三个同学的言论?
这一提问就是言论认识型提问。正确回答这一言论,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甲、乙同学的言论虽然表明他们对父母有爱心,但也表明他们好高骛远;而丙同学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父母更快乐、更幸福。这样,学生就能深刻认识“从点滴做起”,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行为能力。
二、做法认识型
做法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含有某种做法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有关做法,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做法有正确做法和错误做法之分。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促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答做法方面的一些问题;能够使学生明确行为的是非对错,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选取那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能够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能够指导学生行为的情境材料。第二,引导学生掌握回答的方法。如果是对正确做法的认识,就要从实际到理论,准确、全面地解答正确做法所涉及的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如果是对错误做法的认识,可以遵循这样的回答思路:即分析错误做法的危害——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对错误做法进行剖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教学“奋斗成就未来”时,教师展示了漫画(略)材料:其一:两位同学在穿着上追求名牌服装:A同学问:“你的衣服是世界名牌吗?”B同学答:“不是名牌我才不穿呢!”其二:个别同学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的现象:C同学对D同学说:“哥们,今晚的作业太多了,我给你点小费,你帮我写吧!”其三:个别同学在生活中的浪费现象:E同学对正在吃馅饼的F同学说:“不爱吃就扔掉吧!”提问:你如何看待上述现象?
这一提问就是做法认识型提问。该漫画情境材料列举了三个现象,实际反映的就是在穿着、学习、吃饭方面一些学生的错误做法。回答这一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通过讨论来统一认识:尽管生活富裕了,仍然应该艰苦奋斗。青少年应该把艰苦奋斗落实到学习上、生活上,落实到思想上、行动上,拒绝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
三、事例认识型
事例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含有某一事例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有关事例,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事例有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之分。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促使学生深刻感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够促使学生对事例进行深入思考,丰富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够促使学生学习、借鉴正面事例,尽量避免或杜绝自己犯反面事例类似的错误,从而端正学生的行为。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选取最新时政材料,增强教学的时效性;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增强教学的生活性;选取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第二,引导学生掌握回答的方法。如果是正面事例,就要把握事例的主旨,然后回归教材,找到提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既可以进行理论分析,又可以结合社会实际和个人实际来谈;如果是反面事例,就要围绕事例的主旨,沿着“危害——原因——措施——怎么做”的思路来回答。
例如,教学“走科教兴国之路”时,教师展示材料: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科院院士谷超豪、孙家栋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提问:谈谈你对重奖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这件事的认识。
这一提问就是事例认识型提问。回答这一提问,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把握情境材料要说明的核心问题。该提问能够回答的角度较多,但是本节课是谈“科教兴国”的,因此应该围绕科教兴国这一核心问题来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结合实施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或必要性的有关知识来回答即可。
四、故事认识型
故事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含有某个故事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有关故事,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激发学生情感,诱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言行的影响,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道德行为。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把握故事情境材料的取舍。展示故事要符合落实教学目标的需要,符合教学环节的要求,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不能随便在某一时候就讲故事,不能展示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故事。第二,力求故事与认识相结合,达到“情”与“理”的水乳交融。 例如,教学“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时,教师展示了故事:于明是一位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然而却是一位不幸的孩子。他5岁时,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了,他与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的病情加重,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他除了精心照料母亲,还养鸡、喂猪、捡废品,维持家庭生活。对于文化课,他总是挤时间学习,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的考试成绩每次都在全班名列前茅。提问:结合于明的故事思考、回答:对挫折你是怎样认识的?
这一提问就是故事认识型提问。这里讲的是同龄人的故事,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于明遭遇到了挫折,他不屈服于挫折,并且勇于战胜挫折。这就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应该勇敢面对挫折。
五、活动认识型
活动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含有某个活动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有关活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采取活动式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强化学生对活动的认识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全方位、高质量地达成教学目标。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引导学生切实、有效地开展活动。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设置活动,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发挥教师对活动的主导作用,要密切联系实际开展活动,要开展灵活而多样的活动。如果应该开展活动而没有开展,如果有关活动流于形式、活动效果较差,学生就不可能获得活动的亲身体验,也就难以谈活动的认识。第二,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认识和反思,通过对活动的认识,一方面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升华学生的活动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意水平和行为水平。
例如,教学“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时,教师展示晨练记录卡,内容包括:今天是晨练的第几天,起床时间是什么时间,晨练坚持了多少分钟,自己的心情记录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晨练记录卡,介绍自己一周以来的晨练情况。提问:通过晨练活动,对于自己的意志现状,有了怎样的认识?
这一提问就是活动认识型提问。这里的活动是晨练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肯定会对自己的意志状况产生一定的认识,有的同学可能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较强,有的同学可能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不强,不管是何种认识,学生最终应该认识到:坚强意志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六、总结认识型
总结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课堂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归纳、认识有关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促使学生重新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条理性、系统性、逻辑性,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升华学生的情感。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做好总结铺垫工作。教师应该在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对本节课内容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总结谈认识。如果缺少这样的铺垫,学生的总结认识肯定是不到位的,效果也肯定是不理想的。第二,引导学生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就主要内容、关键问题进行总结认识。
例如,教学“播种友情”时,教师在本节课的结束环节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友情我们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这一提问就是总结认识型提问。在这里,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归纳能力,升华学生的情感,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友情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友谊观,积极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情。
综上所述,巧妙设计认识类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求对事物的看法,能够提高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能够指导学生的行为。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这类课堂提问。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实验中学)
一、言论认识型
言论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含有某些言论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有关言论或观点,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言论有正确言论,有错误言论,也有正误混杂言论。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深刻认识有关言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在对言论的认识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言论,学生容易产生模糊认识的言论,时政性比较强的言论,贴近学生生活的言论等。第二,指导回答提问的方法。针对有关言论,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然后紧密联系教材中的知识点,积极进行发散思维,力求全面、完整、深刻地认识有关言论所涉及的问题。
例如,教学“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时,教师引入了材料:在某中学,七年级(1)班以“如何让父母更快乐、更幸福”为主题的讨论会正在进行着。甲同学说:“我长大以后,将把世界上最豪华的房子买给我爸爸妈妈住,让他们感受一下现代和时尚。”乙同学说:“我要请爸爸妈妈吃世界上最豪华的宴席,让他们感受一下卓越和精美。”丙同学说:“我妈妈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手,我要经常给妈妈洗头,让妈妈的长发亮起来,飘起来。”提问:你如何看待甲、乙、丙三个同学的言论?
这一提问就是言论认识型提问。正确回答这一言论,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甲、乙同学的言论虽然表明他们对父母有爱心,但也表明他们好高骛远;而丙同学是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父母更快乐、更幸福。这样,学生就能深刻认识“从点滴做起”,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行为能力。
二、做法认识型
做法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含有某种做法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有关做法,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做法有正确做法和错误做法之分。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促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答做法方面的一些问题;能够使学生明确行为的是非对错,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选取那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能够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能够指导学生行为的情境材料。第二,引导学生掌握回答的方法。如果是对正确做法的认识,就要从实际到理论,准确、全面地解答正确做法所涉及的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如果是对错误做法的认识,可以遵循这样的回答思路:即分析错误做法的危害——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对错误做法进行剖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教学“奋斗成就未来”时,教师展示了漫画(略)材料:其一:两位同学在穿着上追求名牌服装:A同学问:“你的衣服是世界名牌吗?”B同学答:“不是名牌我才不穿呢!”其二:个别同学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的现象:C同学对D同学说:“哥们,今晚的作业太多了,我给你点小费,你帮我写吧!”其三:个别同学在生活中的浪费现象:E同学对正在吃馅饼的F同学说:“不爱吃就扔掉吧!”提问:你如何看待上述现象?
这一提问就是做法认识型提问。该漫画情境材料列举了三个现象,实际反映的就是在穿着、学习、吃饭方面一些学生的错误做法。回答这一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通过讨论来统一认识:尽管生活富裕了,仍然应该艰苦奋斗。青少年应该把艰苦奋斗落实到学习上、生活上,落实到思想上、行动上,拒绝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
三、事例认识型
事例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含有某一事例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有关事例,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事例有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之分。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促使学生深刻感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够促使学生对事例进行深入思考,丰富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够促使学生学习、借鉴正面事例,尽量避免或杜绝自己犯反面事例类似的错误,从而端正学生的行为。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选取最新时政材料,增强教学的时效性;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增强教学的生活性;选取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第二,引导学生掌握回答的方法。如果是正面事例,就要把握事例的主旨,然后回归教材,找到提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既可以进行理论分析,又可以结合社会实际和个人实际来谈;如果是反面事例,就要围绕事例的主旨,沿着“危害——原因——措施——怎么做”的思路来回答。
例如,教学“走科教兴国之路”时,教师展示材料: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科院院士谷超豪、孙家栋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提问:谈谈你对重奖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这件事的认识。
这一提问就是事例认识型提问。回答这一提问,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把握情境材料要说明的核心问题。该提问能够回答的角度较多,但是本节课是谈“科教兴国”的,因此应该围绕科教兴国这一核心问题来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结合实施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或必要性的有关知识来回答即可。
四、故事认识型
故事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含有某个故事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有关故事,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激发学生情感,诱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言行的影响,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道德行为。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把握故事情境材料的取舍。展示故事要符合落实教学目标的需要,符合教学环节的要求,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不能随便在某一时候就讲故事,不能展示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故事。第二,力求故事与认识相结合,达到“情”与“理”的水乳交融。 例如,教学“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时,教师展示了故事:于明是一位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然而却是一位不幸的孩子。他5岁时,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了,他与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的病情加重,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他除了精心照料母亲,还养鸡、喂猪、捡废品,维持家庭生活。对于文化课,他总是挤时间学习,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的考试成绩每次都在全班名列前茅。提问:结合于明的故事思考、回答:对挫折你是怎样认识的?
这一提问就是故事认识型提问。这里讲的是同龄人的故事,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于明遭遇到了挫折,他不屈服于挫折,并且勇于战胜挫折。这就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应该勇敢面对挫折。
五、活动认识型
活动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含有某个活动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有关活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采取活动式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强化学生对活动的认识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全方位、高质量地达成教学目标。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引导学生切实、有效地开展活动。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设置活动,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发挥教师对活动的主导作用,要密切联系实际开展活动,要开展灵活而多样的活动。如果应该开展活动而没有开展,如果有关活动流于形式、活动效果较差,学生就不可能获得活动的亲身体验,也就难以谈活动的认识。第二,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认识和反思,通过对活动的认识,一方面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升华学生的活动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意水平和行为水平。
例如,教学“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时,教师展示晨练记录卡,内容包括:今天是晨练的第几天,起床时间是什么时间,晨练坚持了多少分钟,自己的心情记录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晨练记录卡,介绍自己一周以来的晨练情况。提问:通过晨练活动,对于自己的意志现状,有了怎样的认识?
这一提问就是活动认识型提问。这里的活动是晨练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肯定会对自己的意志状况产生一定的认识,有的同学可能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较强,有的同学可能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不强,不管是何种认识,学生最终应该认识到:坚强意志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六、总结认识型
总结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课堂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归纳、认识有关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型。巧妙设计这种提问,能够促使学生重新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条理性、系统性、逻辑性,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升华学生的情感。这一提问的设计策略是:第一,做好总结铺垫工作。教师应该在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对本节课内容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总结谈认识。如果缺少这样的铺垫,学生的总结认识肯定是不到位的,效果也肯定是不理想的。第二,引导学生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就主要内容、关键问题进行总结认识。
例如,教学“播种友情”时,教师在本节课的结束环节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友情我们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这一提问就是总结认识型提问。在这里,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归纳能力,升华学生的情感,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友情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友谊观,积极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友情。
综上所述,巧妙设计认识类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求对事物的看法,能够提高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能够指导学生的行为。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这类课堂提问。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