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的能力培养与文化疏导
张婷婷
摘要 随着中国入世,社会对人才翻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大学生翻译能力是翻译教学的重中之重。该文针对课堂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文化疏导使他们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把文化与翻译,文学与学术结合起来,以达到追本溯源,透彻明确,以提高翻译能力,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 翻译 能力 文化 疏导
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各界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大,使用英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翻译作为“连接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的桥梁”在国际交流,信息互动,科技文化共享等诸多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强化学生翻译水平以达到人才市场对大学生外语能力、水平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处理相应翻译资料及基本的翻译任务。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提高密不可分,这就给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卢思源等指出,“当前高等院校的翻译教学笔译人才的培养都是跟不上我国社会发展的。”庆幸的是在翻译及教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总结翻译界近年来在翻译教学改革中所做的研究包括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
1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1什么是翻译
中国现代学者林汉达说:“(正确的翻译)就是尽可能地按照中国语文的习惯,忠实地表达原文中所有的意义”。中国现代学者徐永煐说:“翻译一是译者用一种语言(归缩语言)来表达原作者用另一种语言(出发语言)表达的思想。”中国当代学者王以铸说:“好的翻译决不是把原文的一字一句硬搬迁来,而主要的却是要传达原来文章的神韵”。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同的个体由于文化、环境、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对同一篇章自然会有不同体验,所以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疏导,不仅可以对文章的语义、语境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进而达到无障碍沟通。
1.2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常见的问题
1.2.1教学中常见翻译错误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反映每个单词都认识,但放到整体就翻译得五花八门。下面是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I can't recommend this book too strongly for Java programmers,
有些同学将这句话翻译为:我不能向Java程序员强烈推荐这本书,或我不能太强烈地向java程序员推荐这本书。但这句话真正的意义是:这本书太好了,因此我必须向java程序员强烈推荐这本书。大家之所以理解有偏差是因为对英语母语者说话习惯的不熟悉。”Can'ttoo”这一搭配是为了表示说话人强烈的感情。还有因为固定习语的缺失导致语义的错误。比如the milk way-银河,black tea-红茶,in one'sbirthday suit-赤身裸體,形式上是文化不对称。如果没有该方面的文化素养,恐怕有的同学就会翻译成“牛奶路”,“黑茶”,“穿着生日礼服”。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并不是词汇量的缺失。同时学生也会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我每个单词都认识,就是翻译不正确?”其真正的原因在于文化方面的缺失。
1.2.2错误出现原因
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翻译这一环节出现错误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学生个体知识构成相对复杂,学生来自各个地区,而每个地区教育水平,对学科的重视各有不同,此外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大小有差异。其次主要的原因是文化差异导致知识点的缺失,语言文化导致了语言使用的差异。民族心理的差异导致表达方式的不同,所以跨文化的翻译往往受到文化的影响。
2 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
2.1提高主体能力,增强互动
Kinaly的三维度,三层次的译者能力说:建构主义视角认为译者能力包括三个维度:合作性,真实性,专业水平。合作性体现减少个人增加合作的程度,包括“没有激发的个人”,“二人互动”“合作的群体”三个阶段;真实性包括“意识的提高”和“框架反思活动”两个阶段;专业水平包括生手,学徒,熟练三个阶段。
了解翻译能力的不同区分,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师传授知识激发学生主体性作用,做到真正的互动。在翻译过程中教师应传授给学生最基本的翻译技巧如语法、句法、修辞、主题,为学生的翻译打好基础。同时,让学生在教学模式下体验作为一名译者的感觉更能激发他们二次创作的能力。在翻译过程互动是不可缺少的。不能教师进行一味的讲解,在翻译同时也不愿看到学生在没有提示帮助下绞尽脑汁而半途而废。只有适当的提示,互动,合作鼓励才能完成课堂翻译教学的任务。
2.2翻译与文化疏导
在中西翻译的对话中,既不能用西方话语,也不能用中国本土话语。途径之一在于寻找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从不同角度,在平等对话中进行讨论。在翻译过程中对被译作品出处、文化背景,以及本土的文化语言模式的了解的重要程度是一样的。勒费维尔曾言,翻译不是在真空进行的,无论哪位译者都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绝对“忠实”的译文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么尽量使翻译在文化角度的准确性提高的方法就是要对被译作品的出处和所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讲解。
Colina认为交际翻译能力包括:①与原文及其语境、翻译任务要求、翻译过程的参与者互动的能力;②生产符合译文语境的和任务要求的译文能力;③母语交际能力;④外语交际能力;⑤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翻译能力的核心在于与翻译过程中的各方保持积极的互动关系,了解母语与译文之间的文化差异。
3 课堂实践产生的结果
通过教师引导,抛砖引玉,学生发挥主动性,师生双方配合达到了提高译者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学生主动性强,学会灵活运用。在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承担翻译内容的20%,对译文准确度的要求100%;而学生负责翻译内容的80%,对译文准确度要求80%。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调动了主动性与疏通意识,课堂互动性明显改善,不再遵循老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互动及文化疏导的前提下,学生通过了解译文的文化背景进行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融会贯通,使全文行文流畅,浑然一体。通过一系列的课堂实践,无论是教师或学生对翻译能力的培养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更加重视译文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学生在了解译文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对译文理解更加清晰、透彻,结合所积累的文化基础和背景,翻译是更加胸有成竹、如鱼得水,做到了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对译文的文化疏导,背景知识的灌输,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提高翻译意识和能力,对课堂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做到了重视本土,洋为中用,体现了新时代翻译的精神和风貌。
张婷婷
摘要 随着中国入世,社会对人才翻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大学生翻译能力是翻译教学的重中之重。该文针对课堂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文化疏导使他们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把文化与翻译,文学与学术结合起来,以达到追本溯源,透彻明确,以提高翻译能力,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 翻译 能力 文化 疏导
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各界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大,使用英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翻译作为“连接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的桥梁”在国际交流,信息互动,科技文化共享等诸多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强化学生翻译水平以达到人才市场对大学生外语能力、水平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处理相应翻译资料及基本的翻译任务。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提高密不可分,这就给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卢思源等指出,“当前高等院校的翻译教学笔译人才的培养都是跟不上我国社会发展的。”庆幸的是在翻译及教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总结翻译界近年来在翻译教学改革中所做的研究包括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
1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1什么是翻译
中国现代学者林汉达说:“(正确的翻译)就是尽可能地按照中国语文的习惯,忠实地表达原文中所有的意义”。中国现代学者徐永煐说:“翻译一是译者用一种语言(归缩语言)来表达原作者用另一种语言(出发语言)表达的思想。”中国当代学者王以铸说:“好的翻译决不是把原文的一字一句硬搬迁来,而主要的却是要传达原来文章的神韵”。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同的个体由于文化、环境、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对同一篇章自然会有不同体验,所以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疏导,不仅可以对文章的语义、语境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进而达到无障碍沟通。
1.2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常见的问题
1.2.1教学中常见翻译错误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反映每个单词都认识,但放到整体就翻译得五花八门。下面是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I can't recommend this book too strongly for Java programmers,
有些同学将这句话翻译为:我不能向Java程序员强烈推荐这本书,或我不能太强烈地向java程序员推荐这本书。但这句话真正的意义是:这本书太好了,因此我必须向java程序员强烈推荐这本书。大家之所以理解有偏差是因为对英语母语者说话习惯的不熟悉。”Can'ttoo”这一搭配是为了表示说话人强烈的感情。还有因为固定习语的缺失导致语义的错误。比如the milk way-银河,black tea-红茶,in one'sbirthday suit-赤身裸體,形式上是文化不对称。如果没有该方面的文化素养,恐怕有的同学就会翻译成“牛奶路”,“黑茶”,“穿着生日礼服”。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并不是词汇量的缺失。同时学生也会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我每个单词都认识,就是翻译不正确?”其真正的原因在于文化方面的缺失。
1.2.2错误出现原因
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翻译这一环节出现错误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学生个体知识构成相对复杂,学生来自各个地区,而每个地区教育水平,对学科的重视各有不同,此外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大小有差异。其次主要的原因是文化差异导致知识点的缺失,语言文化导致了语言使用的差异。民族心理的差异导致表达方式的不同,所以跨文化的翻译往往受到文化的影响。
2 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
2.1提高主体能力,增强互动
Kinaly的三维度,三层次的译者能力说:建构主义视角认为译者能力包括三个维度:合作性,真实性,专业水平。合作性体现减少个人增加合作的程度,包括“没有激发的个人”,“二人互动”“合作的群体”三个阶段;真实性包括“意识的提高”和“框架反思活动”两个阶段;专业水平包括生手,学徒,熟练三个阶段。
了解翻译能力的不同区分,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师传授知识激发学生主体性作用,做到真正的互动。在翻译过程中教师应传授给学生最基本的翻译技巧如语法、句法、修辞、主题,为学生的翻译打好基础。同时,让学生在教学模式下体验作为一名译者的感觉更能激发他们二次创作的能力。在翻译过程互动是不可缺少的。不能教师进行一味的讲解,在翻译同时也不愿看到学生在没有提示帮助下绞尽脑汁而半途而废。只有适当的提示,互动,合作鼓励才能完成课堂翻译教学的任务。
2.2翻译与文化疏导
在中西翻译的对话中,既不能用西方话语,也不能用中国本土话语。途径之一在于寻找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从不同角度,在平等对话中进行讨论。在翻译过程中对被译作品出处、文化背景,以及本土的文化语言模式的了解的重要程度是一样的。勒费维尔曾言,翻译不是在真空进行的,无论哪位译者都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绝对“忠实”的译文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么尽量使翻译在文化角度的准确性提高的方法就是要对被译作品的出处和所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讲解。
Colina认为交际翻译能力包括:①与原文及其语境、翻译任务要求、翻译过程的参与者互动的能力;②生产符合译文语境的和任务要求的译文能力;③母语交际能力;④外语交际能力;⑤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翻译能力的核心在于与翻译过程中的各方保持积极的互动关系,了解母语与译文之间的文化差异。
3 课堂实践产生的结果
通过教师引导,抛砖引玉,学生发挥主动性,师生双方配合达到了提高译者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学生主动性强,学会灵活运用。在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承担翻译内容的20%,对译文准确度的要求100%;而学生负责翻译内容的80%,对译文准确度要求80%。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调动了主动性与疏通意识,课堂互动性明显改善,不再遵循老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互动及文化疏导的前提下,学生通过了解译文的文化背景进行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融会贯通,使全文行文流畅,浑然一体。通过一系列的课堂实践,无论是教师或学生对翻译能力的培养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更加重视译文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学生在了解译文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对译文理解更加清晰、透彻,结合所积累的文化基础和背景,翻译是更加胸有成竹、如鱼得水,做到了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对译文的文化疏导,背景知识的灌输,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提高翻译意识和能力,对课堂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做到了重视本土,洋为中用,体现了新时代翻译的精神和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