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呈现出高标准态势,我国大眾文化的发展也迫切需要树立一种能够达成共识的价值观,保障现代社会的文明。本文从霍克海默的大众文化思想来看我国以娱乐节目为代表的现代大众文化,让我们从西方的视角,吸收借鉴外国经验并为我国文化建设开辟捷径。
关键词 霍克海默 大众文化 娱乐节目
1 霍克海默眼中的大众文化与我国大众文化的生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主要哲学流派之一一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在其《艺术和大众文化》一文中首次提出文化工业概念,并将之与大众文化联系在一起,在《文化工业。欺骗群众的启蒙精神》中,指出大众文化的实质是非大众化的“文化工业”,大众性并非直接由大众所决定,相反却是由一个支配者一社会的统治集团所操控,社会背离了个体,大众文化的大众性仅仅表现为外在的,赋予大众的并非代表大众本身的内在需求。而我国现阶段的大众文化却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壮大,并不因意识形态受制于谁而有所畏缩。以各个卫视的选秀与相亲节目为例,这些娱乐节目吸引了众多看客。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大众文化不断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局面,娱乐节目也千变万化,创意倍出。当下红遍大江南北《非诚勿扰》节目为80、90后的青年男女提供了相互认识、寻求良缘的平台,同时,也向观众传达了各种青年人目前存在的价值观念;央视的《星光大道》以及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则为众多能人巧匠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这些节目无疑打破了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媒体无比向往的围墙,让普通观众零距离参与到节目中来。
2 大众文化得以存在的较量
我国的这些娱乐节目之所以能够生命力旺盛的得以不断延续主要原因在于三方面:
2.1大众的社会需求
大众对于娱乐节目的接受源于一种表层的、无意识的心理需求,繁重的生活与工作压力令他们来试图寻求一种能够调节心情,释放压力的空间来暂时逃避现实的困扰。与霍克海默认为的大众文化所具有的欺骗性不同,我国对于大众文化的需求是内发的。霍克海默认为大众文化是通过为经历了疲惫劳动的人们提供无限的娱乐消遣来消解人们的反抗意识,控制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沉溺于无思想的享乐之中。而21世纪的中国处于一个文化多元化与多样化的时代,巨大的社会转型,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早已脱离了那个单调而压抑时代的束缚,他们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政治信息,他们需要寻找能够张扬个性、放松心情、摆脱压力的精神寄托。以娱乐节目为风潮的大众文化其实是需求的一种表现,没有需求,何来风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化风潮正是文化市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文化的市场需求的满足也会为文化生产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指向。
2.2商业目的的渗透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不断创新,唯一不变的是对于利润的狂热追求,我国近年来,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加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放活态势为媒体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对于商业利润的追求显得自然而然。节目的制作完全以收视率为标准,以期最大化地吸引观众。同时,从另一方面来讲,以娱乐节目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器物文化”,也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带动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日本动画片在中国的流行,推动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快速前进;韩剧中的美女形象,推动了中国整容业的兴起。
在论及大众文化的商品化特征时,霍克海默认为文化工业产品并不是艺术,而是作为商品生产出来的,商品性体现在文化工业的生产和消费上。“文化工业的产品到处都被使用,甚至在娱乐消遣的状况下,也会被灵活地消费。”“没有一个人能不看有声电影,没有一个人能不收听无线电广播,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接受文化工业品的影响。”他说道:“艺术今天明确地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质,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是艺术发誓否认自己的独立自立性,仅以自己变为消费品而自豪,这却是令人惊奇的现象。”这种对于大众文化商品性的论断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大众文化提供了借鉴指导作用,但我国大众文化的商业价值走向还需要在我国范围内实现认知,其利弊总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有待于我们科学掌握。
2.3意识形态控制的机制反映
大众文化毋庸置疑属于意识形态的层面,政府正是利用文化的这种深层精神支柱作用,控制人们的意识形态,禁止放任自流。文革教训我们不能仅限单一精神文化的存在,而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开放与多元是文化繁荣的前提,而我们的政治往往强调的是权威、控制和统一,这就要求公权力对文化干预和控制适当,否则必然走向单一、庸俗甚至灭亡。
在霍克海默的大众文化思想中,大众文化表面上是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实际上却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服务的,通过文化的麻痹作用来灌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并接受资本主义秩序。“文化工业不仅说服消费者,相信它的欺骗就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而且它要求消费者,不管怎样都应该对它所提的东西心满意足。”
资本主义国家和我国对于意识形态的控制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却存在本质区别,对拒绝不良文化的入侵,防止全盘西化,大众文化传播在我国还是存在适当控制与引导的必要性。
3 大众文化的艰辛路程
霍克海默这种思想固然有其进步意义,但是对于西方思想的学习与借鉴,必须以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为根本,以我国现状为研究的出发点。
我国以娱乐节目为代表的现代大众文化兴盛的背后,也存在多种负面效应。由于群体的差异性,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几乎没有中年人关注,同样,由于欣赏角度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同一年龄段的人群会对同一娱乐节目持不同的欣赏态度,这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有的人会对郭德纲的段子乐此不疲,而有的人则认为其品位低下,内容庸俗;有的人对小沈阳男扮女的打扮津津乐道,而有的人则对之不屑一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需求,对于文化的选择是其自主的权利,不受他人干涉,只是我们更期望在国家有效的精神文化引领方面,能够在保持住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根基之上,媒体能够适度牺牲金钱利益,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保证正确的思想舆论的传播,创作并推广具有精神内涵、有高尚品质的优秀文化产品。共建健康文明、乐观、积极向上并经得住考验的现代大众文化,而绝非单纯的娱乐文化,进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营造和谐的现代大众文化。
关键词 霍克海默 大众文化 娱乐节目
1 霍克海默眼中的大众文化与我国大众文化的生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主要哲学流派之一一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在其《艺术和大众文化》一文中首次提出文化工业概念,并将之与大众文化联系在一起,在《文化工业。欺骗群众的启蒙精神》中,指出大众文化的实质是非大众化的“文化工业”,大众性并非直接由大众所决定,相反却是由一个支配者一社会的统治集团所操控,社会背离了个体,大众文化的大众性仅仅表现为外在的,赋予大众的并非代表大众本身的内在需求。而我国现阶段的大众文化却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壮大,并不因意识形态受制于谁而有所畏缩。以各个卫视的选秀与相亲节目为例,这些娱乐节目吸引了众多看客。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大众文化不断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局面,娱乐节目也千变万化,创意倍出。当下红遍大江南北《非诚勿扰》节目为80、90后的青年男女提供了相互认识、寻求良缘的平台,同时,也向观众传达了各种青年人目前存在的价值观念;央视的《星光大道》以及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则为众多能人巧匠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这些节目无疑打破了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媒体无比向往的围墙,让普通观众零距离参与到节目中来。
2 大众文化得以存在的较量
我国的这些娱乐节目之所以能够生命力旺盛的得以不断延续主要原因在于三方面:
2.1大众的社会需求
大众对于娱乐节目的接受源于一种表层的、无意识的心理需求,繁重的生活与工作压力令他们来试图寻求一种能够调节心情,释放压力的空间来暂时逃避现实的困扰。与霍克海默认为的大众文化所具有的欺骗性不同,我国对于大众文化的需求是内发的。霍克海默认为大众文化是通过为经历了疲惫劳动的人们提供无限的娱乐消遣来消解人们的反抗意识,控制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沉溺于无思想的享乐之中。而21世纪的中国处于一个文化多元化与多样化的时代,巨大的社会转型,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早已脱离了那个单调而压抑时代的束缚,他们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政治信息,他们需要寻找能够张扬个性、放松心情、摆脱压力的精神寄托。以娱乐节目为风潮的大众文化其实是需求的一种表现,没有需求,何来风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化风潮正是文化市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文化的市场需求的满足也会为文化生产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指向。
2.2商业目的的渗透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不断创新,唯一不变的是对于利润的狂热追求,我国近年来,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加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放活态势为媒体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对于商业利润的追求显得自然而然。节目的制作完全以收视率为标准,以期最大化地吸引观众。同时,从另一方面来讲,以娱乐节目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器物文化”,也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带动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日本动画片在中国的流行,推动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快速前进;韩剧中的美女形象,推动了中国整容业的兴起。
在论及大众文化的商品化特征时,霍克海默认为文化工业产品并不是艺术,而是作为商品生产出来的,商品性体现在文化工业的生产和消费上。“文化工业的产品到处都被使用,甚至在娱乐消遣的状况下,也会被灵活地消费。”“没有一个人能不看有声电影,没有一个人能不收听无线电广播,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接受文化工业品的影响。”他说道:“艺术今天明确地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质,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是艺术发誓否认自己的独立自立性,仅以自己变为消费品而自豪,这却是令人惊奇的现象。”这种对于大众文化商品性的论断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大众文化提供了借鉴指导作用,但我国大众文化的商业价值走向还需要在我国范围内实现认知,其利弊总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有待于我们科学掌握。
2.3意识形态控制的机制反映
大众文化毋庸置疑属于意识形态的层面,政府正是利用文化的这种深层精神支柱作用,控制人们的意识形态,禁止放任自流。文革教训我们不能仅限单一精神文化的存在,而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开放与多元是文化繁荣的前提,而我们的政治往往强调的是权威、控制和统一,这就要求公权力对文化干预和控制适当,否则必然走向单一、庸俗甚至灭亡。
在霍克海默的大众文化思想中,大众文化表面上是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实际上却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服务的,通过文化的麻痹作用来灌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并接受资本主义秩序。“文化工业不仅说服消费者,相信它的欺骗就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而且它要求消费者,不管怎样都应该对它所提的东西心满意足。”
资本主义国家和我国对于意识形态的控制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却存在本质区别,对拒绝不良文化的入侵,防止全盘西化,大众文化传播在我国还是存在适当控制与引导的必要性。
3 大众文化的艰辛路程
霍克海默这种思想固然有其进步意义,但是对于西方思想的学习与借鉴,必须以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为根本,以我国现状为研究的出发点。
我国以娱乐节目为代表的现代大众文化兴盛的背后,也存在多种负面效应。由于群体的差异性,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几乎没有中年人关注,同样,由于欣赏角度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同一年龄段的人群会对同一娱乐节目持不同的欣赏态度,这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有的人会对郭德纲的段子乐此不疲,而有的人则认为其品位低下,内容庸俗;有的人对小沈阳男扮女的打扮津津乐道,而有的人则对之不屑一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需求,对于文化的选择是其自主的权利,不受他人干涉,只是我们更期望在国家有效的精神文化引领方面,能够在保持住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根基之上,媒体能够适度牺牲金钱利益,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保证正确的思想舆论的传播,创作并推广具有精神内涵、有高尚品质的优秀文化产品。共建健康文明、乐观、积极向上并经得住考验的现代大众文化,而绝非单纯的娱乐文化,进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营造和谐的现代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