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与难度系数,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紧迫。如果没有富有实效的课前预习,那么统编版课文的教学目标难以真正实现,学生的高品质思维能力也难以提升。
一、预习式微课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速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已经在全国铺开。见“微”知著,微课就是5-8分钟的短小视频。教师既可以采用录屏的方式制作,也可以自己出镜讲解问题,形式多样,内容灵活,十分符合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之前的教学中,微课是作为课堂中的一个辅助教具进行制作,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于是有教师提出,如果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使用微课,是否能够提升预习效率?微课的加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微微一课,精准导航。一些抽象的知识点通过视频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学生在微课中走进作者所在时代,与作者成为朋友,提升预习效率,对课文产生新的思考。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中的应用策略
1.微课导航,扫除“拦路虎”
生字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预习的关键,学好一篇课文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这篇课文所包含的生字词。在传统的预习中,学生会通过查字典、翻阅字词句篇等形式来解决生字预习,教师在课堂当中讲述生字。虽说学生已经进行预习,但是对生字依旧是印象不深,加上生字的讲解枯燥乏味,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制作生字微课,在课前预习时开设一个“2分钟识记生字”的一个微课游戏。
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陽冈》这一课前,针对本课生字词较多、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在微课中可以先为学生展示生字的拼音、笔顺以及组词的,对于较难理解的生字着重讲解,如“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中的“霹雳”一词,在旁边配上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短视频,引导学生明白“霹雳”与下雨有关,是雨字头。再启发学生放到这句话里去理解又是什么意思呢?层层推进,将一个简单的词语用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还提升了学生思维的质量。
在讲解完生字后,教师设计一个“2分钟识记生字”的游戏,在2分钟内会快速的出现我们要会认以及会写的字,需要学生有“火眼金睛”大声的读出来。在完成这一微课游戏时,教师可以让家长在一旁观察孩子,看看孩子能否顺利的读完所有的生字,对于哪些生字还有些困难,记忆下来第二天在课堂上提出。通过这样的微课形式,让生字的预习变得更加趣味高效,学生在识记生字时更加认真,自己也会数一数2分钟内读出了多少生字,第二天在班上分享,促成班上良性的竞争,对于大部分学生都难理解的生字词,教师再在课堂中讲解,让学生快速突破生字难关。
2.微课助读,以“声”传情
朗读是学生走进文章的第一步,不同的课文需要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预习时,语文教师都喜欢布置学生回家朗读课文几遍,可总是事与愿违,能够读出效果的只有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是走过场。因此,教师可以制作朗读微课,
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读,做到有法可循。
微课助读,以“声”传情。如在预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这一课时,对于文章当中出现几个问号的句子,“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段五个问号的与其情感不尽相同,学生在预习时,读不出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不少学生把这些句子当作疑问句来读,这显然不符合作者的情感,那怎么办?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范读,并借机提问:“你从老师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情感?”继续追问:“你们还发现了这五个问号所体现的情感一样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听了老师直观的范读,再加上高质量的问题引领,再读这段话就更有情感了。有些课文如果再配上恰当的音乐,能够让学生领悟情感,学会朗读,让每一位学生都是“小小朗读家”的成功体验。
3.微课克“难”,柳暗花明
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教学的难点,光靠教师的讲授是难以让学生理解的。对于课文的难点,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去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学习难点,这样在教师讲授时才可以更好地跟上教师的节奏,突破本堂课的难点。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可以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
如在预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书后有一道习题,“读下面的语句,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作为很多非北京本地的孩子,他们哪里懂这些“京味儿”语言。那么在预习时,就要对于本课的这一难点进行知识补充。那么教师在预习微课中,可以先让学生听几段“京味儿”十足的相声,学生们听得入神,自然而然就对这些北京话产生探究的乐趣。虽然预习时,学生对“京味儿”有一点感知,但还需要到课堂上,进一步品读课文语言后,才能进一步深入理解“京味儿”语言的特点。瞧!当教师将难点制作成微课,学生不仅不再害怕这些难点,还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4.微课促“说”,畅所欲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敢于开口表达。”在部编版教材中也突出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交际。在交际之前,教师将需要交际的内容制作成一个短小的微课,使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思考应该怎么去说,在课堂上才会“有话可说”“敢想敢说”。
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要求学生从上面选择一两个大家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本次口语交际特别关注以下两点:“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由于学生谈读书心得时,更多的是随意、散漫式的,那么怎么样使他们“言之有序、言之有据”呢?教师不妨在课前制作好这样一则微课,先选取《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根据老师的建议,看这个话题是否值得探讨。随后,教给学生表达观点的方法。有这样一个微课视频作铺垫,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快速地进入情境,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跃跃欲试,勇敢地表达观点。
微课虽小,但见微知著。微微一课,智趣导学,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更具有效率,促进学生高质量思维的提升,进而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育才小学(211400)
一、预习式微课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速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已经在全国铺开。见“微”知著,微课就是5-8分钟的短小视频。教师既可以采用录屏的方式制作,也可以自己出镜讲解问题,形式多样,内容灵活,十分符合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之前的教学中,微课是作为课堂中的一个辅助教具进行制作,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于是有教师提出,如果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使用微课,是否能够提升预习效率?微课的加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微微一课,精准导航。一些抽象的知识点通过视频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学生在微课中走进作者所在时代,与作者成为朋友,提升预习效率,对课文产生新的思考。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中的应用策略
1.微课导航,扫除“拦路虎”
生字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预习的关键,学好一篇课文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这篇课文所包含的生字词。在传统的预习中,学生会通过查字典、翻阅字词句篇等形式来解决生字预习,教师在课堂当中讲述生字。虽说学生已经进行预习,但是对生字依旧是印象不深,加上生字的讲解枯燥乏味,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制作生字微课,在课前预习时开设一个“2分钟识记生字”的一个微课游戏。
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陽冈》这一课前,针对本课生字词较多、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在微课中可以先为学生展示生字的拼音、笔顺以及组词的,对于较难理解的生字着重讲解,如“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中的“霹雳”一词,在旁边配上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短视频,引导学生明白“霹雳”与下雨有关,是雨字头。再启发学生放到这句话里去理解又是什么意思呢?层层推进,将一个简单的词语用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还提升了学生思维的质量。
在讲解完生字后,教师设计一个“2分钟识记生字”的游戏,在2分钟内会快速的出现我们要会认以及会写的字,需要学生有“火眼金睛”大声的读出来。在完成这一微课游戏时,教师可以让家长在一旁观察孩子,看看孩子能否顺利的读完所有的生字,对于哪些生字还有些困难,记忆下来第二天在课堂上提出。通过这样的微课形式,让生字的预习变得更加趣味高效,学生在识记生字时更加认真,自己也会数一数2分钟内读出了多少生字,第二天在班上分享,促成班上良性的竞争,对于大部分学生都难理解的生字词,教师再在课堂中讲解,让学生快速突破生字难关。
2.微课助读,以“声”传情
朗读是学生走进文章的第一步,不同的课文需要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预习时,语文教师都喜欢布置学生回家朗读课文几遍,可总是事与愿违,能够读出效果的只有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是走过场。因此,教师可以制作朗读微课,
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读,做到有法可循。
微课助读,以“声”传情。如在预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这一课时,对于文章当中出现几个问号的句子,“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段五个问号的与其情感不尽相同,学生在预习时,读不出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不少学生把这些句子当作疑问句来读,这显然不符合作者的情感,那怎么办?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范读,并借机提问:“你从老师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情感?”继续追问:“你们还发现了这五个问号所体现的情感一样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听了老师直观的范读,再加上高质量的问题引领,再读这段话就更有情感了。有些课文如果再配上恰当的音乐,能够让学生领悟情感,学会朗读,让每一位学生都是“小小朗读家”的成功体验。
3.微课克“难”,柳暗花明
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教学的难点,光靠教师的讲授是难以让学生理解的。对于课文的难点,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去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学习难点,这样在教师讲授时才可以更好地跟上教师的节奏,突破本堂课的难点。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可以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
如在预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书后有一道习题,“读下面的语句,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作为很多非北京本地的孩子,他们哪里懂这些“京味儿”语言。那么在预习时,就要对于本课的这一难点进行知识补充。那么教师在预习微课中,可以先让学生听几段“京味儿”十足的相声,学生们听得入神,自然而然就对这些北京话产生探究的乐趣。虽然预习时,学生对“京味儿”有一点感知,但还需要到课堂上,进一步品读课文语言后,才能进一步深入理解“京味儿”语言的特点。瞧!当教师将难点制作成微课,学生不仅不再害怕这些难点,还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4.微课促“说”,畅所欲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敢于开口表达。”在部编版教材中也突出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交际。在交际之前,教师将需要交际的内容制作成一个短小的微课,使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思考应该怎么去说,在课堂上才会“有话可说”“敢想敢说”。
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要求学生从上面选择一两个大家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本次口语交际特别关注以下两点:“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由于学生谈读书心得时,更多的是随意、散漫式的,那么怎么样使他们“言之有序、言之有据”呢?教师不妨在课前制作好这样一则微课,先选取《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根据老师的建议,看这个话题是否值得探讨。随后,教给学生表达观点的方法。有这样一个微课视频作铺垫,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快速地进入情境,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跃跃欲试,勇敢地表达观点。
微课虽小,但见微知著。微微一课,智趣导学,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更具有效率,促进学生高质量思维的提升,进而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育才小学(2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