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深度延展,多元价值取向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充斥于互联网之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新征程的新时代,直面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征,结合社会环境出现的新特点,进一步探索移动学习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移动学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移动学习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Wireless Andrew研究课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移动学习理论被定义为: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根据权威数据披露,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这一数据证明移动互联网已占据互联网生活的主要地位。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新生力量,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偏高,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际交往有了明显的移动互联烙印。
一、移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挑战
1.传统教育模式的弱化
当今社会科技与信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以教育者为主导、以教材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代大学生深受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基本人手一机、目不离屏,大多数时间手机对他们而言更具有吸引力,而相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来说,以教材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也逐渐凸显。传统教育模式易受地域、场景、时间诸多限制,而移动学习环境下,依托互联网技术可以接触到的内容更为丰富、更具有时效性,移动学习环境下传统教育者失去了信息和技术优势,最终造成传统教育模式边缘化。
2.大学生价值认知的偏差
当前,以自媒体为代表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如雨后之春笋般大量涌现,虽然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许多丰富、精彩、趣味十足的资讯,但其良莠不齐的内容、泥沙俱下的渠道,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难以精准“对焦”。新时代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多以“95后”、“00后”为主,其思想观念更易受互联网影响。而青少年群体处在人生的“拔苗孕穗期”,其移动学习平台使用媒介素质并不高,无法正确辨识健康信息,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这种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多元化特点,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容易造成大学生群体价值認知的偏差。
二、移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机遇
1. 培育路径更为开阔
移动学习平台的出现,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视野。互联网不光作为一种工具我们可以利用,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生态。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人类的生活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以此为切入点,我们可以突破传统局限的培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移动互联网生态之中,形成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全天候、全方位的立体培育环境。
2. 培育资源更为丰富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具有弱化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拥有的强大优势。移动学习平台的普及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立,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以中宣部“学习强国”为例,手机客户端有“学习”“视频学习”两大板块38个频道,聚合了大量可免费阅读的图书音像资料,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对大学生扩展知识面、提升文化素质、树立正确价值观大有裨益。
三、移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1. 坚持与时俱进的方针
坚持与时俱进,一方面高校要搭上科技的“快班车”。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注重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在不断丰富培育内容的同时,也要注重网络文化品质的提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潮”起来,切实吸引住当代大学生的注意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培育“主阵地”地位不动摇。另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者也要适应变革,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依托思政课堂、团课、党课和一些主题实践活动来开展的,这些途径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这就促使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表达,将培育方式“互联网+”,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 净化培育的生态环境
移动互联网相对于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的生态环境更为复杂,信息传播能力更为快捷,覆盖面更为宽广,在让人们更为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的同时,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也充斥其中,对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建设移动学习平台的同时,要注重网络生态环境的净化,加强移动互联网的监管,着力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学习平台,以期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03-08
[2]陈建.媒体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6):34-36.
[3]胡建,刘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构的阶段性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8):67-70.
关键词:移动学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移动学习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Wireless Andrew研究课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移动学习理论被定义为: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根据权威数据披露,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这一数据证明移动互联网已占据互联网生活的主要地位。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新生力量,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偏高,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际交往有了明显的移动互联烙印。
一、移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挑战
1.传统教育模式的弱化
当今社会科技与信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以教育者为主导、以教材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代大学生深受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基本人手一机、目不离屏,大多数时间手机对他们而言更具有吸引力,而相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来说,以教材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也逐渐凸显。传统教育模式易受地域、场景、时间诸多限制,而移动学习环境下,依托互联网技术可以接触到的内容更为丰富、更具有时效性,移动学习环境下传统教育者失去了信息和技术优势,最终造成传统教育模式边缘化。
2.大学生价值认知的偏差
当前,以自媒体为代表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如雨后之春笋般大量涌现,虽然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许多丰富、精彩、趣味十足的资讯,但其良莠不齐的内容、泥沙俱下的渠道,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难以精准“对焦”。新时代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多以“95后”、“00后”为主,其思想观念更易受互联网影响。而青少年群体处在人生的“拔苗孕穗期”,其移动学习平台使用媒介素质并不高,无法正确辨识健康信息,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这种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多元化特点,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容易造成大学生群体价值認知的偏差。
二、移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机遇
1. 培育路径更为开阔
移动学习平台的出现,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视野。互联网不光作为一种工具我们可以利用,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生态。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人类的生活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以此为切入点,我们可以突破传统局限的培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移动互联网生态之中,形成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全天候、全方位的立体培育环境。
2. 培育资源更为丰富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具有弱化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拥有的强大优势。移动学习平台的普及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立,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以中宣部“学习强国”为例,手机客户端有“学习”“视频学习”两大板块38个频道,聚合了大量可免费阅读的图书音像资料,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对大学生扩展知识面、提升文化素质、树立正确价值观大有裨益。
三、移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1. 坚持与时俱进的方针
坚持与时俱进,一方面高校要搭上科技的“快班车”。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注重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在不断丰富培育内容的同时,也要注重网络文化品质的提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潮”起来,切实吸引住当代大学生的注意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培育“主阵地”地位不动摇。另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者也要适应变革,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依托思政课堂、团课、党课和一些主题实践活动来开展的,这些途径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这就促使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表达,将培育方式“互联网+”,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 净化培育的生态环境
移动互联网相对于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的生态环境更为复杂,信息传播能力更为快捷,覆盖面更为宽广,在让人们更为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的同时,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也充斥其中,对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建设移动学习平台的同时,要注重网络生态环境的净化,加强移动互联网的监管,着力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学习平台,以期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03-08
[2]陈建.媒体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6):34-36.
[3]胡建,刘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构的阶段性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8):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