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数学作为一种理性思维的学科对于学生的个人理解和思维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在思维教学上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启迪教学,不仅仅可以起到开拓学生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发展,还可以对学生将来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起到铺垫作用。
【关键词】思维 教学 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52-01
小学中数学的基础教学关系着学生的综合理性思维的起步发展。对于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综合视野的扩展有着重要意义。另外,数学这门学科还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需要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来思考许多数学问题。然而,一个学生的解析数学题目能力或者理解新的知识点的能力往往取决于这个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成熟程度,所以,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的解析数学题目的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很有必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一、关于思维型教学的合理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会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往往会因为个人因素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为了培养现代学生的良好数学思维,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转换传统的观念,认清楚数学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课本。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通过对于知识点,问题已经课堂训练的三点联式的教学。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为它不仅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上课热情,还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思维性的教学理念是相对合理的。
思维型教学的理念在于激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活跃的思维中所进行的思维引导。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自己的思维形式,养成自己的数学思维,会用自己的思维习惯来思考解决数学中的学习问题而不只是单纯的依赖教师的帮助和解决。数学教师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适当的在教学过程中调到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途径
思维型教学在教学中要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活跃课堂气氛来带动学生的思维活跃为目的;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教学目的来进行教学。在一节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创新的开场白来导入一节课堂的主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同时也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也就是以学生的分组讨论和自我研发型的学习形式来完成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来探讨教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教师需要针对教材内容的知识点进行二次剖析,提出一些问题难点,也就是易错易混点给学生,让其进行分组讨论。针对问题进行学习。最后,由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教师需要随机提问由学生进行展示,再由学生展示后,教师适当加入奖励机制进行课堂评价。完成展示后有教师进行问题的解答,在解答过程中教师需要留心学生对于问题理解的误区。针对误区进行思维引导,让学生在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中,避免由于错误的认识而形成错误的思维观念。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教材中进行创新和引导,例如:学习数的认识概念中,关于能否整除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可以通过思维型教学来演示。课堂上,教师先提出问题,“哪些数能被2整除”,然后由教师选择4、7、8名学生来进行演示,让学生们猜测,哪个集合区间的学生数符合问题要求。这样,学生在活跃的课堂形式下,对于问题可以发挥个人理解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三、关于教材的把握和细节处理
教师在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前提下,需要熟练的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比较重要的就是关于纪律和教材两方面。在纪律上为了不出现意外,需要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对于时间进行一个有效地掌握。其次就是关于教材本身,教师在教材上要注意以教材为主又要做到加入自我理解。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教学时,教师往往需要加入个人理解的教材二改内容。对于旧有的知识内容进行现代式的合理再创新。在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习并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
关于思维型教学本身,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有效手段的,对于学生的思考习惯和综合的数学思维养成的理念式教学。学生的数学思维有了良好的发展的话,学生以后对于数学的学习就有了自身的理解和认识,不必依赖于教师的疏导和帮助,在学习中能做到自给自足。在教学实践上,对于思维型教学可以认识为:有关于思维培养的活跃型教学方式。毕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型教学的一大理念是最大程度的活跃课堂气氛以此来拉动学生的思维理念的提高。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数学问题的解析能力。
参考文献:
[1]谭劲.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J].期刊.2014(08)
[2]柯慧红.利用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期刊.2012(01)
【关键词】思维 教学 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52-01
小学中数学的基础教学关系着学生的综合理性思维的起步发展。对于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综合视野的扩展有着重要意义。另外,数学这门学科还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需要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来思考许多数学问题。然而,一个学生的解析数学题目能力或者理解新的知识点的能力往往取决于这个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成熟程度,所以,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的解析数学题目的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很有必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一、关于思维型教学的合理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会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往往会因为个人因素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为了培养现代学生的良好数学思维,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转换传统的观念,认清楚数学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课本。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通过对于知识点,问题已经课堂训练的三点联式的教学。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为它不仅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上课热情,还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思维性的教学理念是相对合理的。
思维型教学的理念在于激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活跃的思维中所进行的思维引导。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自己的思维形式,养成自己的数学思维,会用自己的思维习惯来思考解决数学中的学习问题而不只是单纯的依赖教师的帮助和解决。数学教师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适当的在教学过程中调到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途径
思维型教学在教学中要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活跃课堂气氛来带动学生的思维活跃为目的;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教学目的来进行教学。在一节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创新的开场白来导入一节课堂的主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同时也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也就是以学生的分组讨论和自我研发型的学习形式来完成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来探讨教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教师需要针对教材内容的知识点进行二次剖析,提出一些问题难点,也就是易错易混点给学生,让其进行分组讨论。针对问题进行学习。最后,由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教师需要随机提问由学生进行展示,再由学生展示后,教师适当加入奖励机制进行课堂评价。完成展示后有教师进行问题的解答,在解答过程中教师需要留心学生对于问题理解的误区。针对误区进行思维引导,让学生在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中,避免由于错误的认识而形成错误的思维观念。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教材中进行创新和引导,例如:学习数的认识概念中,关于能否整除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可以通过思维型教学来演示。课堂上,教师先提出问题,“哪些数能被2整除”,然后由教师选择4、7、8名学生来进行演示,让学生们猜测,哪个集合区间的学生数符合问题要求。这样,学生在活跃的课堂形式下,对于问题可以发挥个人理解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三、关于教材的把握和细节处理
教师在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前提下,需要熟练的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比较重要的就是关于纪律和教材两方面。在纪律上为了不出现意外,需要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对于时间进行一个有效地掌握。其次就是关于教材本身,教师在教材上要注意以教材为主又要做到加入自我理解。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教学时,教师往往需要加入个人理解的教材二改内容。对于旧有的知识内容进行现代式的合理再创新。在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习并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
关于思维型教学本身,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有效手段的,对于学生的思考习惯和综合的数学思维养成的理念式教学。学生的数学思维有了良好的发展的话,学生以后对于数学的学习就有了自身的理解和认识,不必依赖于教师的疏导和帮助,在学习中能做到自给自足。在教学实践上,对于思维型教学可以认识为:有关于思维培养的活跃型教学方式。毕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型教学的一大理念是最大程度的活跃课堂气氛以此来拉动学生的思维理念的提高。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数学问题的解析能力。
参考文献:
[1]谭劲.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J].期刊.2014(08)
[2]柯慧红.利用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期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