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理论的层面上探究景观设计中植物艺术语言的要素、表达手法及美学特征,探索环境景观与植物的艺术语言、语意内涵,从欣赏和表现的层面上,对景观设计中的植物艺术语言进行解析,进一步阐述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从而为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环境艺术;植物景观;艺术融合
前言: 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艺术是动人而美丽的艺术,如果设计师仅用理性来表达,就会使作品缺乏感染力,进而缺失更深、更广的审美境界。在当代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坦白,审美主体对植物景观的解读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主观的经历与经验,而艺术语言表达的含义是广泛而朦胧的,它给予人们多义答案的可能。因此,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艺术性表达是非常符合当今社会思潮的个性化、多元化倾向的。
一、植物的艺术语言及构成要素
植物的艺术语言在当代景观设计中,以精练的景观符号与形态元素为表达方式,以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物质基础,蕴涵着历史文化与人生哲学的意味,表现着人的情感和活跃的生命力。植物景观所表现的艺术语言,是物质和非物质层面的景观信息传递给人以后所形成的知觉表象,属于植物景观意蕴的实境中的物质成分; 融入了创作者与游览者的感受、理解、感情、情趣、氛围、气韵的意蕴,与植物景观的物象共同构成了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1]。
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主观的想象,也是客观的反映。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是通过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色彩、质感、香味等要素所表达出的韵味以及人们赋予它的拟人化性格,让植物景观充满了灵性,立体而生动的展示在人们的面前。[2]设计师在创作时,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植物景观作品中,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意蕴平台,使欣赏者感同身受地领略设计师带来的视觉美感,领悟设计师融入景中的思想和情感。
二、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的关系及融合原则
环境艺术是环境艺术规划工程,其中包含绘画、雕塑、景观、室内装饰等领域,其所需的专业技能十分繁杂,是一门综合艺术。植物景观指的是由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代表的形象,在通过人们大脑的想象之后,人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对植物景观的需要越来越多,环境艺术也需要不断融入植物景观装饰,通过一系列人工植物题材创造出不同的景观风格,从而获得视觉和心灵上的审美享受。[3]在现代科技社会中,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为了满足人们对绿色环境的追求,设计师使用植物景观符号作为表达方式,让人们感受到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的完美融合,向人们传递视觉美感。通过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与环境艺术理论知识的融合,设计师在城市景观中构建出和谐的环境艺术氛围。
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的融合有以下原则:
1.地域文化性
在环境艺术的表达中,各地域和城市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从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的艺术融合角度来看,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人类居住在地球上,各地区都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人们生活的空间也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的城市改造中,不同的地域环境使用不同的植物景观造型能够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根据不同的环境艺术特点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风格,从而形成具有民族及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4]。传播民族的文化性,不断发掘和提炼地方环境与植物景观的共同特点,各地域使用具有当地特征的本土植物,从而使得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更好地融合,不断发展民族文化。在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今天,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增加,通过使用植物景观的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逐渐提升地域文化及其反映的精神,也是促进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融合的表现。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的融合能够创造出极具个性特点的生活环境,更好地体现出地域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
2.可持续发展性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一种长远的发展模式,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特别对于环境而言,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环境艺术的追求中,要在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寻求一种稳定的平衡。我们需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平衡与协调的状态,因此,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环境艺术和植物景观的艺术融合中,要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中寻求平衡,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并利用植物景观的营造,达到保护自然和资源的目的,这也是实现环境艺术平衡发展的方式之一。
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植物景观不仅营造了一种审美享受,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反映出艺术的要求。设计师的创造要让人们感受到环境艺术中景观植物生动的形象,不断散发出人文关怀,给人们带来视觉美感,从而展现出设计师的思想和情感。
三、实现植物景观设计的途径
在园林建设的植物种植设计中, 设计多层次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是极为重要的课题。尤其在人口密度大的城市中, 增加单位面积的绿叶面积, 将大大有助于改善城市卫生条件, 有利于生态平衡, 有利于创造优美的自然景观。科学地掌握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 使耐荫、喜阳者各得其所, 耐早喜湿者各有所得。则此人工植物群落将郁郁葱葱,不易衰败。进一步在科学的基础上更可运用艺术的一般规律, 来创造植物配置中的统一、调和、对比、均衡等艺术效果。
我国幅员辽阔, 有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温带等气候带, 植物类型各异, 自然植物群落千差万别。人工植物群落设计, 最科学的办法就是遵循自然规律, 在充分调查了解当地植被类型及自然植物群落的基础上, 以乡土树种为主, 参照当地自然植物群落结构、层次来提炼、设计[5]。
为实现植物景观设计, 发挥植物的功能和作用, 必须注意以下事预:
3.1 园林设计者要了解所用植物材料原产地的情况, 生态条件及伴生的其它植物情况。 不能单纯追求艺术性而种植不适合的种类或不合理的组合。 要着重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或已经引种成功的树种, 盲目设计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甚至绿化不能成功。
3.2 要提供和满足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态条件, 如土壤、肥料、水分、光照、空间等, 使其观赏器官充分地生长、发育, 尽量地表现出自身的形体美、色彩美和生气勃勃的健康美。 在建筑垃圾废墟上植树是注定要失败的。
3.3 要以当地的气候与人的户外生活需要为准, 决定庇荫乔木的选择。 要求人们需要阳光的时候落叶, 需要庇荫的时候枝叶茂盛, 终年炎热的城市需大量种植常绿树。
3.4 树木之外更需要地被植物和草坪植物。 景观越接近自然, 愈使人愉快。自然界的植物景观是简朴的, 所以有一条“简单也是美”的原则。
3.5 植物要经常保持清洁、干干净净无病虫害, 草地树木一尘不染的园林, 才能使人精神偷快, 赏心悦目。 所以还有一条“ 清洁也是关`’ 的原则。
3.6 植物的个体美与集体美二者比较起来, 要多发挥植物的集体美, 即侧重宏观植物造景。 尤其在大面积的园林中, 用一种植物成片种植, 不但在功能上效果好, 而且在艺术效果上形成一种浩浩然浑厚的气魄。
3.7 无论大小园林, 都应以植物的自然美而取胜, 这里不应以建筑美占优势, 尤其不能以大量的服务性建筑、休息建筑或游乐设施占据了植物的布置。
参考文献:
[1]唐俊泓,夏更寿. 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表现艺术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5,( 06) : 1047 - 1048.
[2]丁山. 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J].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0,( 12) : 84 - 85 .
[3]廖振军,刘旭红著. 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表现[J]. 宜春学院学报, 2005,( 04) : 95 - 96.
[4]胡江,陈云文. 植物景观设计观念与方法的反思[J]. 山东林业科技, 2004,( 04) : 52 - 54.
[5]周丽娜,张领军. 色彩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 2009,( 06) : 351 - 354.
【关键词】:环境艺术;植物景观;艺术融合
前言: 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艺术是动人而美丽的艺术,如果设计师仅用理性来表达,就会使作品缺乏感染力,进而缺失更深、更广的审美境界。在当代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坦白,审美主体对植物景观的解读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主观的经历与经验,而艺术语言表达的含义是广泛而朦胧的,它给予人们多义答案的可能。因此,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艺术性表达是非常符合当今社会思潮的个性化、多元化倾向的。
一、植物的艺术语言及构成要素
植物的艺术语言在当代景观设计中,以精练的景观符号与形态元素为表达方式,以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物质基础,蕴涵着历史文化与人生哲学的意味,表现着人的情感和活跃的生命力。植物景观所表现的艺术语言,是物质和非物质层面的景观信息传递给人以后所形成的知觉表象,属于植物景观意蕴的实境中的物质成分; 融入了创作者与游览者的感受、理解、感情、情趣、氛围、气韵的意蕴,与植物景观的物象共同构成了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1]。
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主观的想象,也是客观的反映。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是通过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色彩、质感、香味等要素所表达出的韵味以及人们赋予它的拟人化性格,让植物景观充满了灵性,立体而生动的展示在人们的面前。[2]设计师在创作时,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植物景观作品中,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意蕴平台,使欣赏者感同身受地领略设计师带来的视觉美感,领悟设计师融入景中的思想和情感。
二、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的关系及融合原则
环境艺术是环境艺术规划工程,其中包含绘画、雕塑、景观、室内装饰等领域,其所需的专业技能十分繁杂,是一门综合艺术。植物景观指的是由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代表的形象,在通过人们大脑的想象之后,人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对植物景观的需要越来越多,环境艺术也需要不断融入植物景观装饰,通过一系列人工植物题材创造出不同的景观风格,从而获得视觉和心灵上的审美享受。[3]在现代科技社会中,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为了满足人们对绿色环境的追求,设计师使用植物景观符号作为表达方式,让人们感受到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的完美融合,向人们传递视觉美感。通过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与环境艺术理论知识的融合,设计师在城市景观中构建出和谐的环境艺术氛围。
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的融合有以下原则:
1.地域文化性
在环境艺术的表达中,各地域和城市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从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的艺术融合角度来看,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人类居住在地球上,各地区都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人们生活的空间也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的城市改造中,不同的地域环境使用不同的植物景观造型能够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根据不同的环境艺术特点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风格,从而形成具有民族及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4]。传播民族的文化性,不断发掘和提炼地方环境与植物景观的共同特点,各地域使用具有当地特征的本土植物,从而使得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更好地融合,不断发展民族文化。在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今天,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增加,通过使用植物景观的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逐渐提升地域文化及其反映的精神,也是促进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融合的表现。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的融合能够创造出极具个性特点的生活环境,更好地体现出地域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
2.可持续发展性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一种长远的发展模式,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特别对于环境而言,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环境艺术的追求中,要在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寻求一种稳定的平衡。我们需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平衡与协调的状态,因此,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环境艺术和植物景观的艺术融合中,要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环境艺术与植物景观中寻求平衡,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并利用植物景观的营造,达到保护自然和资源的目的,这也是实现环境艺术平衡发展的方式之一。
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植物景观不仅营造了一种审美享受,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反映出艺术的要求。设计师的创造要让人们感受到环境艺术中景观植物生动的形象,不断散发出人文关怀,给人们带来视觉美感,从而展现出设计师的思想和情感。
三、实现植物景观设计的途径
在园林建设的植物种植设计中, 设计多层次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是极为重要的课题。尤其在人口密度大的城市中, 增加单位面积的绿叶面积, 将大大有助于改善城市卫生条件, 有利于生态平衡, 有利于创造优美的自然景观。科学地掌握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 使耐荫、喜阳者各得其所, 耐早喜湿者各有所得。则此人工植物群落将郁郁葱葱,不易衰败。进一步在科学的基础上更可运用艺术的一般规律, 来创造植物配置中的统一、调和、对比、均衡等艺术效果。
我国幅员辽阔, 有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温带等气候带, 植物类型各异, 自然植物群落千差万别。人工植物群落设计, 最科学的办法就是遵循自然规律, 在充分调查了解当地植被类型及自然植物群落的基础上, 以乡土树种为主, 参照当地自然植物群落结构、层次来提炼、设计[5]。
为实现植物景观设计, 发挥植物的功能和作用, 必须注意以下事预:
3.1 园林设计者要了解所用植物材料原产地的情况, 生态条件及伴生的其它植物情况。 不能单纯追求艺术性而种植不适合的种类或不合理的组合。 要着重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或已经引种成功的树种, 盲目设计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甚至绿化不能成功。
3.2 要提供和满足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态条件, 如土壤、肥料、水分、光照、空间等, 使其观赏器官充分地生长、发育, 尽量地表现出自身的形体美、色彩美和生气勃勃的健康美。 在建筑垃圾废墟上植树是注定要失败的。
3.3 要以当地的气候与人的户外生活需要为准, 决定庇荫乔木的选择。 要求人们需要阳光的时候落叶, 需要庇荫的时候枝叶茂盛, 终年炎热的城市需大量种植常绿树。
3.4 树木之外更需要地被植物和草坪植物。 景观越接近自然, 愈使人愉快。自然界的植物景观是简朴的, 所以有一条“简单也是美”的原则。
3.5 植物要经常保持清洁、干干净净无病虫害, 草地树木一尘不染的园林, 才能使人精神偷快, 赏心悦目。 所以还有一条“ 清洁也是关`’ 的原则。
3.6 植物的个体美与集体美二者比较起来, 要多发挥植物的集体美, 即侧重宏观植物造景。 尤其在大面积的园林中, 用一种植物成片种植, 不但在功能上效果好, 而且在艺术效果上形成一种浩浩然浑厚的气魄。
3.7 无论大小园林, 都应以植物的自然美而取胜, 这里不应以建筑美占优势, 尤其不能以大量的服务性建筑、休息建筑或游乐设施占据了植物的布置。
参考文献:
[1]唐俊泓,夏更寿. 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表现艺术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5,( 06) : 1047 - 1048.
[2]丁山. 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J].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0,( 12) : 84 - 85 .
[3]廖振军,刘旭红著. 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表现[J]. 宜春学院学报, 2005,( 04) : 95 - 96.
[4]胡江,陈云文. 植物景观设计观念与方法的反思[J]. 山东林业科技, 2004,( 04) : 52 - 54.
[5]周丽娜,张领军. 色彩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 2009,( 06) : 351 -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