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原生价值丰厚教学价值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p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文本,首先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文本存在的,具有知识传播、情意交流和消闲等价值,称之为“原生价值”。其次,作为语文教材,除了保留它的“原生价值”外,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教学价值”,即“如何获取传播信息的知识”。我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获取信息,这只是语文教学一个显性的行为,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则是一个更为本质的行为。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学生特点、文本特点以及时代特点,拓展教材的原生价值,并丰厚教材的教学价值,从而实现语文的社会价值。本文以《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的教学为例,谈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基于认知规律,实施多元综合,拓展教材的原生价值
  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越来越多。这篇文章在几年前或许给大家带来的还是新的冲击,但是,放到现在再来看,文中介绍到的网络技术很多都已经深入我们的寻常人家,互联网的奇妙已经是平常事。
  对于学生来说,进入中高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取代了无意注意,形象思维也正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凸显。因此,了解文本的内容,实现文本的原生价值很简单。
  如何引导学生在获取相关信息的同时,建构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就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多元的综合,从而拓展教材的原生价值。
  1.多元主教,丰富感知。多元的语文,主教也可以是多元的,可以是你——语文老师,可以是他——其他学科的老师,更可以是他们——学生、家长、社会人员。只要能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些主教都可以。因此,针对本文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完全可以请信息技术老师来做助教,给学生答疑解惑,渗透更多书本中提到的,但是学生不理解的,或是书本中未提及的,但是同样能体现网络神奇的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见识,拓展对文本的感知。
  2.网络拓展,延伸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音乐与语文的融合、美术与语文的融合……更有好多老师把媒体引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多元的语文课堂让学生领略到语文的无限精彩。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结合生活,谈谈上海世博会上的绿色科技,观看《2030年》这一视频,登陆无锡的市政网,了解我们无锡互联网的信息,畅想网络新时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基于学生的认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应该说一个个网络视窗,带给学生的是对网络信息的新憧憬,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互联网的奇妙,也激发了学生对互联网的探求欲望。文本的原生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延伸。
  二、基于语言特色,扎实思维训练,落实文本的教学价值
  叶圣陶说:“文章就是例子。”课本中所选的课文,有的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有的则经过专家们的反复修改,语言文字规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范性。借助课文指导学生“依葫芦画瓢”,不断地“吸收”和“消化”着别人的好词好句、表达方式、写作技巧,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虽然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但是全文紧扣“奇妙”,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科学知识,语言生动活泼,意思表达得深入浅出,值得学生学习运用。
  1.紧扣“艺术焦点”,品味语言。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文眼是文本整体结构的艺术“焦点”。在文本理解中抓住这个“艺术焦点”,就能把握它所反映和牵制文本的每一个部分,揭示文本整体结构的内部规律,对文本有深层次的感悟。这一课的“奇妙”一词就是全文的“焦点”,学生一读文章就能明了。
  围绕着“文章是如何来向我们介绍网络的神奇的”这个话题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谈体会:抓第一段的“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等词,体会网络的大;抓第二自然段中的“几秒钟”“万水千山”“远在天涯,近在咫尺”等感受网络的快;抓第三自然段中的“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体会网络内容的丰富多彩。在交流中了解举例、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精妙。
  2.顺应“生活气息”,表达体验。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引导学生演绎生活来理解文本,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回归现实生活,调动学生的经验,是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现场的演示,发一发电子邮件,进行一次网上购物;更可以安排一次情景模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训练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语言来说说网络的神奇,让学生经历语言组织、描述表达等学习过程,这样既有对语言文字的潜心揣摩,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三、基于读写要求,实现能力迁移,开发语文的社会价值
  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课本的)结构一般有两层:一层是它的表层结构,主要是由一定的逻辑关系、字词符号等规范化的知识信息构筑起来的,它只要学习主体运用一定的理性能力就能理解和把握;另一层则是它的深层结构,表现为在维系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之中,隐含着课本主体赋予的特定价值与意义。”课文是社会价值取向的物质载体,它不仅给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所包含的价值取向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课堂中教师要以课文为基点,进行辐射迁移,拓宽教学视野,扩充教学含量,在迁移中升华学生情感,历练学生思维,展现学生独特阅读体验。
  1.关注空白点,丰富建构。课文大多具有开放的“召唤结构”,有许多的“空白点”和“未定点”有待读者的填充和补充。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空白点”,有目的地进行“辐射”,让学生重构文本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文中在第三自然段结尾处就有一个省略号,说明了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除了文中介绍到的,还有哪些是可以做的呢?引导学生用书上的句式说一说,建构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中,注意挖掘课文中的“空隙”,学生通过想象,思维开拓了,不仅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做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2.抓住情感点,产生共鸣。语文里面充盈着作者丰富激荡的个人情感。教师应积极营造诱发情感产生的情境,生成学生情感的共鸣,激起学生心灵的震颤,进行读写迁移使内容得以延续,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完课文后,网络世界的“神奇”给学生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我便让学生想象:未来的国际互联网会如何“神”?引导学生设计一下未来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通过想象表现出对未来社会科学技术更加先进的真切期盼。
  课堂教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教材所承载的知识结论,还在于从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考虑发挥教材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大功效。教材既是知识之“舟”,也是能力之“桥”,还可以是心灵洗礼之“池”。学生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有可能获得潜能的激发、方法的领悟、思维的启迪、智慧的生成、情感的熏陶。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教师,锡山区教学能手。
  (责任编辑:郭根福)
其他文献
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我们从现行语文教材出发,学习课文后,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原来需要12课时左右完成的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压缩在8课时左右,剩余时间进行同步拓展阅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多样化的文本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一、以“情”串文,净化心灵  李老师执教的《花瓣飘香》讲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  初读课文后,李老师引导学生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笔者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课《蜗牛的奖杯》这则寓言故事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感想。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寓言故事。课文通过蜗牛的前后对比描写,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荣誉,不断进取,否则将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内容积极且意思浅显,学生易接受并理解。  同样是蜗牛,以前
期刊
虽然,磨课团队的教师们辛勤努力,打磨了一堂传统意义上的具有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流畅的《记承天寺夜游》课例,为初涉教育教学领域的教师们做了很好的引领。怎样导入,怎样预设,怎样细究,怎样提一“闲”字而贯全篇,怎样因势利导将有关资料融入等等,感觉学生们本堂课的收益是很大的,课堂的容量、深度、广度都已无可挑剔了。的确,本节课很好地完成了磨课计划中预设的研究问题:意蕴丰富的文言文,怎样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入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投身社会变革和文化教育改革实践中,批判继承中国教育和学习的优良传统,吸取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合理成分,总结自五四以来我国包括他本人丰富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语文教学改革思想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教育思想。其独创性的思想精髓和核心,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的明确的文字表述,首次公开出现于叶圣陶1962年4月10日在《文汇报》上发表的
期刊
一节语文课堂到底该给学生带来什么?无疑是要带来语文变化的,也就是语文素养的生长。所有的课堂教学都应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那么,语文课堂又该让孩子带走什么东西呢?  一、语文课堂应给学生什么?——“语文经验”  我认为一节课的价值底线在于教和不教要不一样。有人会说,这句话等于没有说,谁不知道“教和不教要不一样”。  一节语文课教和不教应不一样在哪儿?我的判断是学生有没有形成语文经验。人生就是经验,
期刊
一、缘由聚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理念的引入,的确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给语文课堂带来一股清风。但是由于教师理解的不同、认识的偏颇、操作的失当,当前,对话教学中也频频出现了一些“伪对话”现象:教师满堂问,小组假交流,话题浮表面,答案都一统,等等。因此,笔者认为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安排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所选编的文章基本上是一个主题,具有整体性。所以,如果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教学,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也许就会削弱。如果我们通过比较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品读这些语言文字,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所以,以整体的思想来指
期刊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营造“书香校园”的宗旨就是为了把师生培养成为校园里的文化人,让他们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为他们的生命成长积淀丰厚的底蕴。近年来,雪堰中心小学不断强化阅读理念,营造阅读氛围,构建阅读课程,开展阅读活动,播撒读书的种子,努力使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成为师生的自觉习惯。  一、建设“诗书怡情”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重视“校园环境”这一本“活书”对学生的熏
期刊
我们柏庐实验小学以“书香润心田,经典育圣贤”为指导思想,坚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而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它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通过吟诵古诗可以提高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艺术修养。  下面介绍一些经典诵读的方法。  1.入情入境,领悟意境。  一首好诗
期刊
习题讲评课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常规课,如何提高习题讲评课的质量自然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多方的学习与思考,觉得语文习题讲评应当在落实“五要”上下功夫。  第一,习题一定要精选。我们知道,学生做习题是为了更好地消化运用知识与巩固知识,并在消化运用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但是并非所有的习题都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比如一些记忆的知识,如果学生已经掌握,那么就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