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发展,县域经济对金融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特别是中小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在扩大城乡就业规模,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工业化进程,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本文就农村信用社系统服务县域经济问题如下探讨。
一、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特征。当前,工业现代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越来越趋向于智能、环保。所谓智能就是越来越依靠高科技的手段来实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在管理工具上越来越依靠具有时代特点的信息化控制手段。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密集化程度趋低,员工的知识水平不断提升,所制造出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越来越具备竞争力。同时,各个工业项目也越来越自觉地向环保节能迈进,从项目的立项到产品建设以及投入产出各个环节都基本按照国家环保政策的规定进行设计和推进,展现出明显的科学发展特征。
(二)农业现代化的市场特征。随着农村基础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机械化工具的广泛采用,越来越多的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原有分散的单户生产经营模式逐步演变和转化为向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集中的趋势。一部分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脱颖而出,形成了一大批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化产销体系。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周期不断缩短,农村资金的周转速度加快,其价格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波动性特征明显。
(三)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随着国内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集中,农村进城务工人数显著增加。他们不仅分布在工业领域,还大量的向服务业集中,而这些务工人员又将城市的信息、资金和技术带回农村,从而加快了农村向城镇化演变的进程,特别是在县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这一特征更加明显,无论是建筑风格、交通条件还是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都已接近甚至超过一般城市市民的平均水平,城乡一体化特征明显。
(四)城乡生态化特征日益显著。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措施的实施,一大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污染的企业逐步被淘汰出市场,县域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从衣食住行到生产经营条件都具备了生态化的特征,绿色消费和环保化生产已经逐步成为县域城乡人民的共同选择和愿望。各级政府和各单位生产经营者都在逐步加大生态环保类投入,城乡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越来越文明、环保。
二、农信社的金融应对策略
农村信用社作为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的金融机构,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支持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80%的网点分布在县城以下,80%的员工在基层网点工作,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农村,绝大部分资金又投向三农,这种地域特点和资金运行特点决定了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应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根据县域经济工业现代化的特征,可加大对现代工业企业运行状况的研究,认真掌握现代化条件下企业资金运作的规律和特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大对产品有销路、技术含量高的朝阳产业的支持力度。适当集中资金,支持优质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相关配套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解决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可采取龙头企业担保或小企业互保的形式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对大型骨干企业可采取与其他金融机构联合发放银团贷款的形式进行,从而培育县域经济的支柱工业企业。
(二)根据县域农业生产经营不断迈向现代化的实际,可适当集中资金,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产业。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农产品可适当降低利率,予以扶持;对规模化种植、养殖企业可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提供信贷支持。为解决农产品周转的季节性问题,可适当加大对农村运输工具、种养机械等方面的支持。为促进资金的快速流转,农村信用社应加快农村城镇自助银行网点和自助服务终端的布放力度,为种养大户安装网上银行,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快捷的办理收付款业务,从而加速资金周转,把握市场商机。
(三)根据农村城镇化逐步加快的实际,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一部分农民走进城市,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粮食、蔬菜、生活用品等购销服务,同时还要根据城镇化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实际,不断研发和推出耐用消费品信贷业务,如二手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帮助农民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提高生活的文明程度。
(四)保护生态是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目前,城市建设迈上了环保快车道,市容市貌正朝着公园化的方向发展,县级城市的绿化面积不断扩大,一些有污染的项目正在改建或关闭,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实施,城镇化改造也在农村逐步展开。根据这一发展现状,农村信用社可根据农村实际,适当调整一部分资金,支持园林产业和部分装饰类企业;也可以发放部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以及供暖、供电、供气等村镇改造类贷款;在有生态旅游资源的地区,还可以适当支持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把广大农村建设成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家园,为促进农村致富奔小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高唐县农信联社主任)
一、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特征。当前,工业现代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越来越趋向于智能、环保。所谓智能就是越来越依靠高科技的手段来实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在管理工具上越来越依靠具有时代特点的信息化控制手段。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密集化程度趋低,员工的知识水平不断提升,所制造出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越来越具备竞争力。同时,各个工业项目也越来越自觉地向环保节能迈进,从项目的立项到产品建设以及投入产出各个环节都基本按照国家环保政策的规定进行设计和推进,展现出明显的科学发展特征。
(二)农业现代化的市场特征。随着农村基础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机械化工具的广泛采用,越来越多的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原有分散的单户生产经营模式逐步演变和转化为向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集中的趋势。一部分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脱颖而出,形成了一大批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化产销体系。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周期不断缩短,农村资金的周转速度加快,其价格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波动性特征明显。
(三)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随着国内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集中,农村进城务工人数显著增加。他们不仅分布在工业领域,还大量的向服务业集中,而这些务工人员又将城市的信息、资金和技术带回农村,从而加快了农村向城镇化演变的进程,特别是在县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这一特征更加明显,无论是建筑风格、交通条件还是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都已接近甚至超过一般城市市民的平均水平,城乡一体化特征明显。
(四)城乡生态化特征日益显著。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措施的实施,一大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污染的企业逐步被淘汰出市场,县域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从衣食住行到生产经营条件都具备了生态化的特征,绿色消费和环保化生产已经逐步成为县域城乡人民的共同选择和愿望。各级政府和各单位生产经营者都在逐步加大生态环保类投入,城乡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越来越文明、环保。
二、农信社的金融应对策略
农村信用社作为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的金融机构,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支持农村、农业和农民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80%的网点分布在县城以下,80%的员工在基层网点工作,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农村,绝大部分资金又投向三农,这种地域特点和资金运行特点决定了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应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根据县域经济工业现代化的特征,可加大对现代工业企业运行状况的研究,认真掌握现代化条件下企业资金运作的规律和特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大对产品有销路、技术含量高的朝阳产业的支持力度。适当集中资金,支持优质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相关配套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解决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可采取龙头企业担保或小企业互保的形式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对大型骨干企业可采取与其他金融机构联合发放银团贷款的形式进行,从而培育县域经济的支柱工业企业。
(二)根据县域农业生产经营不断迈向现代化的实际,可适当集中资金,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产业。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农产品可适当降低利率,予以扶持;对规模化种植、养殖企业可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提供信贷支持。为解决农产品周转的季节性问题,可适当加大对农村运输工具、种养机械等方面的支持。为促进资金的快速流转,农村信用社应加快农村城镇自助银行网点和自助服务终端的布放力度,为种养大户安装网上银行,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快捷的办理收付款业务,从而加速资金周转,把握市场商机。
(三)根据农村城镇化逐步加快的实际,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一部分农民走进城市,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粮食、蔬菜、生活用品等购销服务,同时还要根据城镇化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实际,不断研发和推出耐用消费品信贷业务,如二手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帮助农民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提高生活的文明程度。
(四)保护生态是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目前,城市建设迈上了环保快车道,市容市貌正朝着公园化的方向发展,县级城市的绿化面积不断扩大,一些有污染的项目正在改建或关闭,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实施,城镇化改造也在农村逐步展开。根据这一发展现状,农村信用社可根据农村实际,适当调整一部分资金,支持园林产业和部分装饰类企业;也可以发放部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以及供暖、供电、供气等村镇改造类贷款;在有生态旅游资源的地区,还可以适当支持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把广大农村建设成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家园,为促进农村致富奔小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高唐县农信联社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