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初中数学教学更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生活化;数学思维;有效教学;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5-0097-01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能够自觉且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进而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完成初中数学学习。在这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数学课堂转化为“生活化的课堂”,为学生搭建课堂与生活之间联系的桥梁,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应用数学知识,从根本上将数学知识根深蒂固的印刻在自己的脑海中。
一、整合生活化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学习情境
学生有一定生活认知积累,对生活中的数学内容有特殊情结,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积累展开数学探索,可以促使学生快速顺利实现思想对接。在具体发动时,教师需要给出更多针对性引导,对学生生活化学习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利用多种教辅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情境,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列举生活数学案例、展开数学实验、搜集生活数学信息、进行生活数学大讨论,都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感知体验,以有效激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
初中数学与学生生活有诸多联系,教师从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出发展开教学发动,可以快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如教学八年级数学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为学生列举生活实例:我的家在学校东面,沿学校大门向东走300米,然后向北50米,便到了我家。你家在什么方位上呢?如果从你从你家到我家,能够画出坐标图吗?学生拿到这个任务后,都开始了规划,以学校为原点形成坐标,将两家的具体坐标标记出来,然后再寻找路径。
教师没有直接教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内容,而是用具体生活实例,将学生带入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建当中,从学生具体表现可以看出,教师教学发动是适当的,学生都能够快速进入既定学习情境之中。这无疑是生活认知基础深度介入的结果。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有个性差异,教师对此要有充分预判,唯有切准学生思维脉络,才能形成全新学习认知基础。
二、优化生活化教学引导,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教师在教学执行阶段,不仅要对教材生活化内容进行整合,还需要对学生生活数学认知基础展开学情调查,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体验,促进学生数学认知基础的顺利成长。教师深入教材之中展开深度挖掘,找到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对学生生活数学展开学习引导,都能够有效调度学生生活数学学习思维。教师生动讲解、实物展示、实际测量、多媒体展示、对比分析,都可以为学生学习生活化数学提供更多参数。
学生对生活中的三角形应用有一定认知基础,教师列举出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案例,成功点燃学生讨论兴趣。在学生多重研讨中,教师适时介入,为学生做出接轨总结,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全等三角形的学习感知之中。如果有需要,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之中,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或者让学生搜集数学案例,以便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研究素材,这样也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拓宽生活化训练活动,塑造学生数学思维
学生生活化数学训练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有全面了解,以便为学生布设更多针对性训练任务。发动学生展开数学实验、质疑释疑、实地观察、生活调查、信息搜集、训练设计等,都可以为学生带来生活数学认知成长。如果有可能,教师发动学生根据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数学训练设计,或者数学实验设计,都可以对学生形成具体而直接的历练。拓宽生活化训练活动实践,符合学生数学认知成长诉求,具有极为广泛的操作空间,值得我们做更细致教学实践。
教师让学生根据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数学问题讨论,学生利用生活认知和教材学习内容相关理论展开深度探究,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确保课堂训练顺利推进,学生实践训练渐入佳境。
生活化数学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有多元接轨意识,对生活中数学现象和数学思维展开全面探究,為学生提供丰富生活化数学训练机会,以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认知。初中学生有一定生活经历和认知积累,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也有个性认知,教师给予针对性发动,自然能够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崭新学习体验和感悟。
参考文献:
[1]周颖.将课程“生活化”,让学生爱上初中数学课[J].福建教育,2017(09):26-28.
[2]郑杰.初中数学课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8(08):76-78.
[3]王芳.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9(03):83-85.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生活化;数学思维;有效教学;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5-0097-01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能够自觉且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进而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完成初中数学学习。在这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数学课堂转化为“生活化的课堂”,为学生搭建课堂与生活之间联系的桥梁,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应用数学知识,从根本上将数学知识根深蒂固的印刻在自己的脑海中。
一、整合生活化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学习情境
学生有一定生活认知积累,对生活中的数学内容有特殊情结,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积累展开数学探索,可以促使学生快速顺利实现思想对接。在具体发动时,教师需要给出更多针对性引导,对学生生活化学习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利用多种教辅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情境,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列举生活数学案例、展开数学实验、搜集生活数学信息、进行生活数学大讨论,都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感知体验,以有效激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
初中数学与学生生活有诸多联系,教师从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出发展开教学发动,可以快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如教学八年级数学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为学生列举生活实例:我的家在学校东面,沿学校大门向东走300米,然后向北50米,便到了我家。你家在什么方位上呢?如果从你从你家到我家,能够画出坐标图吗?学生拿到这个任务后,都开始了规划,以学校为原点形成坐标,将两家的具体坐标标记出来,然后再寻找路径。
教师没有直接教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内容,而是用具体生活实例,将学生带入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建当中,从学生具体表现可以看出,教师教学发动是适当的,学生都能够快速进入既定学习情境之中。这无疑是生活认知基础深度介入的结果。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有个性差异,教师对此要有充分预判,唯有切准学生思维脉络,才能形成全新学习认知基础。
二、优化生活化教学引导,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教师在教学执行阶段,不仅要对教材生活化内容进行整合,还需要对学生生活数学认知基础展开学情调查,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体验,促进学生数学认知基础的顺利成长。教师深入教材之中展开深度挖掘,找到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对学生生活数学展开学习引导,都能够有效调度学生生活数学学习思维。教师生动讲解、实物展示、实际测量、多媒体展示、对比分析,都可以为学生学习生活化数学提供更多参数。
学生对生活中的三角形应用有一定认知基础,教师列举出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案例,成功点燃学生讨论兴趣。在学生多重研讨中,教师适时介入,为学生做出接轨总结,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全等三角形的学习感知之中。如果有需要,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之中,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或者让学生搜集数学案例,以便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研究素材,这样也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拓宽生活化训练活动,塑造学生数学思维
学生生活化数学训练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有全面了解,以便为学生布设更多针对性训练任务。发动学生展开数学实验、质疑释疑、实地观察、生活调查、信息搜集、训练设计等,都可以为学生带来生活数学认知成长。如果有可能,教师发动学生根据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数学训练设计,或者数学实验设计,都可以对学生形成具体而直接的历练。拓宽生活化训练活动实践,符合学生数学认知成长诉求,具有极为广泛的操作空间,值得我们做更细致教学实践。
教师让学生根据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数学问题讨论,学生利用生活认知和教材学习内容相关理论展开深度探究,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确保课堂训练顺利推进,学生实践训练渐入佳境。
生活化数学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有多元接轨意识,对生活中数学现象和数学思维展开全面探究,為学生提供丰富生活化数学训练机会,以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认知。初中学生有一定生活经历和认知积累,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也有个性认知,教师给予针对性发动,自然能够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崭新学习体验和感悟。
参考文献:
[1]周颖.将课程“生活化”,让学生爱上初中数学课[J].福建教育,2017(09):26-28.
[2]郑杰.初中数学课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8(08):76-78.
[3]王芳.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9(0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