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转译

来源 :艺术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8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转译》是12月24日发生在重庆的展览。在展览泛滥成灾和仰望明星的时间,不大肆渲染,没有成功艺术家参与的展览,大都是悄悄发生,迅速湮没。大众更喜欢凑热闹,更容易被声名和艺术之外的东西所牵引。就像人们往往看见一个迎面扑来的浪头而忽略下面涌动的暗流。所以,对于“日常转译”这样的展览,如果没有传播似乎就根本没有发生。但是,它却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展览,尽管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它的意义。
  这不仅仅是一个展览,它事关黄桷坪当代艺术的实践方向。所以,它更是一个事件:首先是黄桷坪又一个新的实践和讨论艺术中心的形成。其次,黄桷坪最近非常活跃的艺术实践更趋向于自觉,形成一种自足和自反的创作力量。最重要的是他们更加明确了艺术实践的方向,将艺术重又拉到日常生活中来讨论,以此激发新的可感性分配,从而促成日常生活的革命,也即西方左派近年来所提出的,更为彻底的美学革命。
  这次展览活动的举办,很大程度与杨述和王海川工作室的搬迁有着很大关系。诸多因素促使杨述等艺术家退掉在黄桷坪“11间”的工作室搬到了滩子口广厦城的地下车库。王海川也将鹅岭公园的工作室搬到这里。他俩将工作室合在一起,不做分隔,可以互相共用,这也意味把原本封闭的工作室向他人开放,向民主开放。这是在微光生活中对于民主和协商的尝试。重庆山城的特殊地理条件在这里充分展示了它的特殊性,虽然是地下4层的车库,窗户却露在半山腰。从窗户望去,长江尽在眼前,所以他们为新的聚集命名:望江公舍。
  望江公舍也就是这次展览活动的发生地,它分为上中下三层。最顶层为艺术家的工作室,他们也是新近从黄桷坪搬迁而来。中间为一个1000多平米的展示空间,也就是这次“日常转译”展出地方。这是一个狭长不规则形空间,林立的水泥柱子分割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半封闭式空间。这些保留着原初建造痕迹,裸露着灰色水泥地面的空间似乎就是天然的为那些不加修饰,粗糙但却有气息的装置作品而准备的。而这次展览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装置:如刘伟伟的作品是源于谢苏明在网上转帖而被劳教,刘伟伟分别在谢苏明劳教过的地方找来一把旧椅子,摆在展场里做成《缺席》。王海川《16.9M》平拼贴在地面上的旧瓷砖,这些瓷砖都是从他这两年一直调查的重庆铜元局兵工厂老旧家属楼收集而来。曾宏在画布上用红颜色写了“弱”、“者”两个大字,尽管是在画布上,但很难将它视为一副绘画作品。吉晶的作品则将贴上毛语录的气球挂在墙上,观众在现场出五毛钱买—发气枪子弹,就可以向这些气球射击。余果展出的《我是坦克》视频里面,一个人举着火炬在跑步机上使劲奔跑,荒诞感十足。
  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王海川,他和杨述、李-凡等也是“外省青年”的积极鼓动者。他们以外省青年的名义(按照李-凡的说法是借口和平台),不断地鼓动年轻艺术家将艺术与现实生活重新连接起来,让两者互相参与。而这次参加活动的艺术家有40多人,其中大部分为外省青年活动的参与者,其中包括8mg小组、细胞小组(山羊和董勋)、正常空间(沈桦和黄淋),还有活跃分子如吉晶、马力蛟、谢冰鑫、钱丽丽等。可以说,“日常转译”就是黄桷坪艺术实验和创作实践的一次集体展示。
其他文献
在踏入“奴隶城”并成为其中的一名“居民”之前,参与者要先通过“欢迎中心”(Welcoming Center,2007),在这个大型建筑物里,奴隶们要被筛选,以确定他们在奴隶城里适合什么样的角色。那些年老、残疾、有疾病和品味差的人会被投入沼气池里以进行新的能源循环利用。健康但是不聪明,但吃起来味道不错的人会被送入肉类加工厂作为可食用的肉类。年轻且非常健康的人会被纳入器官移植项目,而那些既健康又聪明的
期刊
艺术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格罗伊斯思考当代艺术纷繁复杂之现象的重要切入点之一。本文中,格罗伊斯沿着这一思路继续深入,试图探讨在一个“全然设计”的世界中,一个被设计全然遮蔽及覆盖的表象世界里,当代艺术家们如何实践一种不受任何设计所羁縻的真诚之生产。而此种真诚之生产又是如塑造了艺术家自身的公共形象,以及艺术家与观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如今,几乎人人承认,艺术试图自治(无论成功与否)的时代已经结
期刊
方向在哪里?在VIP的餐桌上?在政治的赌博中?是在接上那条电线之前?还是在打烊后重叠的椅子上?也有可能是在去下一个包房的过道中,最终也许就在你手中的方向盘上。但画毕竟不管这些,它能做的是这些形状和这些线条相互克服、相互亲吻直到你有了方向感。
期刊
艺术并没有死,而是通过变成自我消除的无,获得了超出自身寿命的永生。缺乏内容、在原理上被无限双重化的艺术在“美学领地”的虚无中彷徨,在形式和内容的沙漠里游荡,它被不断带往自身形象以外,在寻找自我确认这一不可能实现的尝试中,不断唤起然后又立刻废除各种形式与内容。艺术的黄昏可以比艺术的整个白天还要长,因为艺术的死亡正意味着它变成一种死不了的东西,意味着它已无法用作品在本质意义上的起源来衡量自身。  为了
期刊
相对泰康空间以前做过的“51平方”和一些实验项目,对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历史题材的展览有些好奇,问到泰康空间艺术总监唐昕时她说:“其实土地和农村问题都是中国非常有代表性、重要和有意义的话题,当代艺术领域也值得去关注。把中国当代艺术放进1942年至今的历史里考察是泰康空间所独有的研究视角,一方面符合泰康空间一贯的‘追溯’理念——以当代艺术的眼光来关照过去的历史如何影响到今天的进程,同时与我们—直以来对
期刊
广东时代美术馆自建立之初就力求深入社区,深入大众的日常生活。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摸索,尽管遇到一系列的质疑和挑战,但时代美术馆具有前瞻性的活动充分展现了在社会现实剧烈变化的中心,如何采取艺术行动进行干预和占领的实验过程。通过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它生产出了一种打破传统艺术自治区界限的、极具活力的自治空间。  美术馆的概念危机  关于广东时代美术馆,我想还是从我的一篇旧文说起,旧文是为“一个(非)美术馆
期刊
在这个充斥着正能量口号的社会,琴嘎公然打出了“暗能量”的旗帜,把被正能量的形式和口号所掩盖的冲突、矛盾着的现实揭示给人看。就如大多数人更愿意接受电影《少年派》中动物版本的故事一样,对于现实的残酷和灰暗,人们总是不忍直视。  “近年的研究表明,宇宙是由暗能量主导的,而不是通常所能见到的和目前已知的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能量。”一个社会的运转也是如此,很多时候,起到决定性主导的往往不是人们看到的表象世
期刊
艺术家夏国在其最近的展览《美丽新世界》中,大量利用霓虹灯和LED。这些霓虹灯管形成了各种形状:大脑、弓、套索、铁丝网。这些物体的能指非常固定,观众很容易就会想到一些关联的形象。夏国并不担心作品被误读,他认为“误读也算是构成概念的一部分”。  一个绚丽的发着光的用来自杀用的套索,一个绝望的物象和充满希望的形态,这让我联想到赫胥黎笔下的《美丽新世界》。那里的人们幸福到眩晕,因为摆脱自由的重负而狂喜,对
期刊
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医生家庭,其代表作有《卡拉马佐夫兄弟》和《罪与罚》。  1840年11月14日,克劳德·莫奈在法国巴黎出生,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1863年12月12日,爱德华·蒙克在挪威勒滕出生,其代表作《呐喊》具有鲜明的表现主义特征  1840年11月12日,法国雕塑家罗丹出生于巴黎,被认为是l9世纪和20世纪
期刊
当下,艺术界最不缺的应该是艺术杂志。2007年中国当代艺术迅速升温,促使一部分人对当代艺术抱有幻想,其中各种以当代艺术为名的杂志的纷纷涌现便是现象之一。突然之间一本艺术杂志诞生了,突然间某本杂志销声匿迹了。这种迅速的变化就像前浪的消失是为了迎接更大浪潮的到来。  与此同时,各类时尚、娱乐刊物纷纷以跨界的名义设置当代艺术板块和栏目,乃至创办艺术刊物。大众传媒发现了当代艺术中的时尚因素,这里也有传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