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与式教学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和推崇的一种教学理念和策略。它的基本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平等参与。”在教师的主导下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育教学等活动中去,从而使受教育者在道德、知识、技能、身心等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正因为参与性学习的以上特点。它受到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并被应用于实践。我也在长岭镇平林中学对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究,我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新教材为平台,在教学中开展了参与性学习。探究结果显示,参与性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探究过程设计及实施
(一)1.探究对象与探究内容
探究的对象是平林中学八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学生。分别设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的科任老师配备完全相同,学习情况,班级气氛及其他方面的情况基本相同,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区别较好。
探究采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册。
(二)2.参与性学习的一般课堂教学结构
本人根据平林中学教学的实际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建立了一种由以下六个步骤组成的参与性学习一般课堂教学结构。
1.⑴.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或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创设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甚至疑惑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己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情境的创设。如在教学《菱形》时,教师首先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框架挂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然后标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平行向另一条不相邻的边移动,慢慢改变框架的形状(如图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随着边CD的变化,框架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
②.当边CD等于BC时,平行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有什么关系?
③.框架变成了什么形状?
教师点生回答后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在相邻边相等后全部相等,框架变成了菱形。同时明确菱形的定义:四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⑵.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经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等活动自己探索数学规律。如讲解菱形的判定定理时,教师课前可要求学生制作活动学具.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心处固定一个小钉(教师要先示范并告诫学生注意安全),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周围围上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如图2).
制作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四边形的特征.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四边形总是平形四边形,并让学生口头完成证明.学生继续转动木条,根据问题探究:这个木条需要再具备什么条件就可以变成菱形?
3.⑶.交流与讨论
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给学生一个独立的探究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这里仍然以菱形为例,学生经过实验操作,开展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猜想:当木条互相垂直时,这个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这时四条边都相等,四边形就变成菱形.如图(3)。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将实验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可小声讨论并归纳,小组长负责记录过程和讨论结果.学生交流期间师在黑板上板书以下问题:
①.菱形的四条边长有什么关系?
③.菱形的对角线有什么特点?
④.菱形和平行四边形区别在哪里?
⑤.怎样根据菱形的边,角,对角线的特点归纳菱形的判定定理?
小组交流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都派出中心发言员讲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请基础较好的同学根据猜想尝试证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最后教师归纳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4).小结和评价
教师充分挖掘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的闪光点,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复习菱形的定义,总结菱形的判定定理。為了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教师还与同学们一起对参与讨论的同学进行评价。并对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5.(5).巩固和延伸
通过演示,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发现问题,使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经画菱形为例,教师演示画菱形的过程中,学生观察思考.
6.(6),运用和创新
鼓励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例题,练习,读一读等进行练习,让学生应用知识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科学精神及创新与实践能力。
这个活动从简单的问题出发,运用了菱形的判定方法判定四边形是菱形,掌握了判别方法的运用,达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3.本次探究所采用的三种探究形式
本次探究在一般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别采用了个人参与学习,小组合作参与学习和全体参与学习三种形式,总体来说,这次教学实验以小组合作参与学习为主要形式。
二、.结果
(一)1.参与性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进行参与性学习两个月后,实验班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数学的畏难情绪有所缓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提高为数学成绩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2.参与性学习能促进探究水平的提高.
通过参与性学习的训练,实验班的学生探究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学们由最初的看到问题不知所措到镇定自若;由开始需要很长时间来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到只需较短时间就能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由最初的方法陈旧单一到现在的方法越来越多,形式多样;从开始的需要教师的大量帮助到越来越独立的完成任务。
(三)3.参与性学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开展参与性学习实践三个月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期中成绩见表。.
三、.讨论
开展参与性学习与课时紧张的矛盾。.
在进行参性学习时,由于在设置问题情景以及学习的讨论活动中耗时较多,所以导致课堂用时比较紧张,有时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与效果,教师还必须花费一些时间来培训学习,另外对学生的及时评价也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四、.结论
(一)1.参与性学习的意义。
一是(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2).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三是(3).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是(4).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是(5).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2.参与性学习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参与性学习也不例外。
首先,(1).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
其次,(2).在传统的教学任务还没有相应改革的情况下,课时不足是一个突出的矛盾。
最后,(3).在内容和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不吝指正。
正因为参与性学习的以上特点。它受到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并被应用于实践。我也在长岭镇平林中学对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究,我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新教材为平台,在教学中开展了参与性学习。探究结果显示,参与性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探究过程设计及实施
(一)1.探究对象与探究内容
探究的对象是平林中学八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学生。分别设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的科任老师配备完全相同,学习情况,班级气氛及其他方面的情况基本相同,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区别较好。
探究采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册。
(二)2.参与性学习的一般课堂教学结构
本人根据平林中学教学的实际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建立了一种由以下六个步骤组成的参与性学习一般课堂教学结构。
1.⑴.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或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创设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甚至疑惑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己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情境的创设。如在教学《菱形》时,教师首先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框架挂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然后标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平行向另一条不相邻的边移动,慢慢改变框架的形状(如图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随着边CD的变化,框架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
②.当边CD等于BC时,平行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有什么关系?
③.框架变成了什么形状?
教师点生回答后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在相邻边相等后全部相等,框架变成了菱形。同时明确菱形的定义:四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⑵.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经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等活动自己探索数学规律。如讲解菱形的判定定理时,教师课前可要求学生制作活动学具.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心处固定一个小钉(教师要先示范并告诫学生注意安全),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周围围上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如图2).
制作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四边形的特征.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四边形总是平形四边形,并让学生口头完成证明.学生继续转动木条,根据问题探究:这个木条需要再具备什么条件就可以变成菱形?
3.⑶.交流与讨论
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给学生一个独立的探究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这里仍然以菱形为例,学生经过实验操作,开展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猜想:当木条互相垂直时,这个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这时四条边都相等,四边形就变成菱形.如图(3)。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将实验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可小声讨论并归纳,小组长负责记录过程和讨论结果.学生交流期间师在黑板上板书以下问题:
①.菱形的四条边长有什么关系?
③.菱形的对角线有什么特点?
④.菱形和平行四边形区别在哪里?
⑤.怎样根据菱形的边,角,对角线的特点归纳菱形的判定定理?
小组交流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都派出中心发言员讲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请基础较好的同学根据猜想尝试证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最后教师归纳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4).小结和评价
教师充分挖掘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的闪光点,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复习菱形的定义,总结菱形的判定定理。為了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教师还与同学们一起对参与讨论的同学进行评价。并对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5.(5).巩固和延伸
通过演示,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发现问题,使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经画菱形为例,教师演示画菱形的过程中,学生观察思考.
6.(6),运用和创新
鼓励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例题,练习,读一读等进行练习,让学生应用知识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科学精神及创新与实践能力。
这个活动从简单的问题出发,运用了菱形的判定方法判定四边形是菱形,掌握了判别方法的运用,达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3.本次探究所采用的三种探究形式
本次探究在一般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别采用了个人参与学习,小组合作参与学习和全体参与学习三种形式,总体来说,这次教学实验以小组合作参与学习为主要形式。
二、.结果
(一)1.参与性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进行参与性学习两个月后,实验班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数学的畏难情绪有所缓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提高为数学成绩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2.参与性学习能促进探究水平的提高.
通过参与性学习的训练,实验班的学生探究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学们由最初的看到问题不知所措到镇定自若;由开始需要很长时间来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到只需较短时间就能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由最初的方法陈旧单一到现在的方法越来越多,形式多样;从开始的需要教师的大量帮助到越来越独立的完成任务。
(三)3.参与性学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开展参与性学习实践三个月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期中成绩见表。.
三、.讨论
开展参与性学习与课时紧张的矛盾。.
在进行参性学习时,由于在设置问题情景以及学习的讨论活动中耗时较多,所以导致课堂用时比较紧张,有时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与效果,教师还必须花费一些时间来培训学习,另外对学生的及时评价也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四、.结论
(一)1.参与性学习的意义。
一是(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2).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三是(3).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是(4).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是(5).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2.参与性学习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参与性学习也不例外。
首先,(1).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
其次,(2).在传统的教学任务还没有相应改革的情况下,课时不足是一个突出的矛盾。
最后,(3).在内容和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