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找准作文教学的“切入点”是语文新课标的作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认识和创造自我,体验并感悟生活,培育与表达真情的需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不断改进自身作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避程式化的作文教学,作文课由模糊一片转到清晰一点,集中精力找准作文教学的“切入点”, 找准了一系列想象的切入点,诱导学生的写作思维,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写出发自他们内心的真情之作,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关键词:想象;情景;激发写作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4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也正符合初中阶段强调的写生活中的小事,真事,以小见大,表达真情实感。
纵观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程式化的教学让作文课模模糊糊一大片,而学生的作文模模糊糊一小篇,假话连篇,缺乏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泛泛而谈,失去了真情实感,磨灭了独具匠心的棱角,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学生习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深刻反思小学作文教学弊端,学习领悟语文新课标精神,我在不断改进自身作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避程式化的作文教学,作文课由模糊一片转到清晰一点,集中精力找准作文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写出发自他们内心的真情之作。
找准作文教学的“切入点”是语文新课标的作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认识和创造自我,体验并感悟生活,培育与表达真情的需要。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和理解,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写作“切入点”,使写作训练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素养提升和健康身心和谐发展,让学生享受写作,教学又润物无声。
一、情境切入,激发写作思维。
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当堂布置文题,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既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 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在作文教学的前奏中下功夫,那就是要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 自身的故事切入。
学生爱听故事,尤其爱听老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可以在指导他们写作时,讲述一些自己的故事来感染他们,以教师的自身感受来创设一种情境,诱发他们敞开心扉,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如在指导写《童年趣事》的命题作文时,我没有急于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选材,而是对他们讲述起自己的童年趣事,利用这一切入点,学生的写作思维广度被激发,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敞开了心扉,各种新颖的话题不断产生,随后的作文中不但选材多样,而且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 优秀范文切入。
我认为最好的例文就是所学课文, 教材中不仅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有不少感人的情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结合一些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例如学习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学写《长春的出租车》,学生开篇就这样写:长春是世界闻名的汽车城市,街道纵横交叉,汽车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威尼斯的小艇。
3、 活动切入 。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我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指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比如,“记一次拔河比赛”的写作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作文中没能准确地把握住拔河比赛的真实感受,不能具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作文写得空洞、不真实。于是,我就有意识地结合体育活动课来一次拔河比赛,给学生创设作文情景。在比赛过程中,我适时引导旁观学生注意观察拔河同学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并且要求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这一下,旁观同学都盯住拔河的同学,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紧接着,我请学生将观察到的动作、表情用准确的词语,按顺序写下来。经整理,学生写出了“拿、抿、捏、盯、颤、拉、涨红、睁大、紧皱、舒展”等词语。这时我趁热打铁,要求刚才旁观同学和拔河同学互换,让每个同学都能过一回拔河“瘾”,这样更加深了他们的体会。在每个人都有了亲身经历的时候,我再一次布置了《记一次拔河比赛》的习作。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笔,一气呵成地把拔河比赛的整个过程生动、形象地叙述出来。这样通过创设情景,使作文的源泉变为一潭活动水,激发情趣,增添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使学生能写出文章,而且还使学生的写作认知策略水平得到提高,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
二、想象切入,诱导写作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我更是认为,说大了点,想象就是推动人力发展的动力,因此,我在課堂实践中找准了一系列想象的切入点,诱导学生的写作思维,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1、引申切入。
根据一篇课文或一段文字,老师引导大家展开想象,加以拓展和补充。例如,在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后,就可用《回来吧,爸爸不打你了》、《奶奶活着的时候》、《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等作为题目写习作。
2、 情节切入。
根据一个概述性的情节或提纲,大家想象故事发展的整个轮廓,编写一个故事。例如,教师叙述一段情节文字:(1)小红没来上学,(2)同学们来到小红家,(3)小红的妈妈得了重病,(4)同学们帮助小红,(5)小红又上学了。大家可以此为线索,发挥想象,添枝加叶,写一个内容充实的小故事。
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想象和联想,所形成的事物及事物呈现的状态、方式也截然不同。因此,所写作文各具特色,个性鲜明;而对于表达水平上的差异,教师不宜苛求,应该善加引导。
作文教学只有从生活中找准切入点,真正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地流淌,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生活意义的心灵,一个理性判断生活价值的头脑。真正的作文教学也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切入,让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关键词:想象;情景;激发写作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4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也正符合初中阶段强调的写生活中的小事,真事,以小见大,表达真情实感。
纵观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程式化的教学让作文课模模糊糊一大片,而学生的作文模模糊糊一小篇,假话连篇,缺乏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泛泛而谈,失去了真情实感,磨灭了独具匠心的棱角,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学生习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深刻反思小学作文教学弊端,学习领悟语文新课标精神,我在不断改进自身作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避程式化的作文教学,作文课由模糊一片转到清晰一点,集中精力找准作文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写出发自他们内心的真情之作。
找准作文教学的“切入点”是语文新课标的作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认识和创造自我,体验并感悟生活,培育与表达真情的需要。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和理解,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写作“切入点”,使写作训练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素养提升和健康身心和谐发展,让学生享受写作,教学又润物无声。
一、情境切入,激发写作思维。
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当堂布置文题,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既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 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在作文教学的前奏中下功夫,那就是要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 自身的故事切入。
学生爱听故事,尤其爱听老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可以在指导他们写作时,讲述一些自己的故事来感染他们,以教师的自身感受来创设一种情境,诱发他们敞开心扉,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如在指导写《童年趣事》的命题作文时,我没有急于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选材,而是对他们讲述起自己的童年趣事,利用这一切入点,学生的写作思维广度被激发,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敞开了心扉,各种新颖的话题不断产生,随后的作文中不但选材多样,而且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 优秀范文切入。
我认为最好的例文就是所学课文, 教材中不仅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有不少感人的情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结合一些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例如学习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学写《长春的出租车》,学生开篇就这样写:长春是世界闻名的汽车城市,街道纵横交叉,汽车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威尼斯的小艇。
3、 活动切入 。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我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指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比如,“记一次拔河比赛”的写作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作文中没能准确地把握住拔河比赛的真实感受,不能具体、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作文写得空洞、不真实。于是,我就有意识地结合体育活动课来一次拔河比赛,给学生创设作文情景。在比赛过程中,我适时引导旁观学生注意观察拔河同学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并且要求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这一下,旁观同学都盯住拔河的同学,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紧接着,我请学生将观察到的动作、表情用准确的词语,按顺序写下来。经整理,学生写出了“拿、抿、捏、盯、颤、拉、涨红、睁大、紧皱、舒展”等词语。这时我趁热打铁,要求刚才旁观同学和拔河同学互换,让每个同学都能过一回拔河“瘾”,这样更加深了他们的体会。在每个人都有了亲身经历的时候,我再一次布置了《记一次拔河比赛》的习作。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笔,一气呵成地把拔河比赛的整个过程生动、形象地叙述出来。这样通过创设情景,使作文的源泉变为一潭活动水,激发情趣,增添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使学生能写出文章,而且还使学生的写作认知策略水平得到提高,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
二、想象切入,诱导写作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我更是认为,说大了点,想象就是推动人力发展的动力,因此,我在課堂实践中找准了一系列想象的切入点,诱导学生的写作思维,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1、引申切入。
根据一篇课文或一段文字,老师引导大家展开想象,加以拓展和补充。例如,在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后,就可用《回来吧,爸爸不打你了》、《奶奶活着的时候》、《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等作为题目写习作。
2、 情节切入。
根据一个概述性的情节或提纲,大家想象故事发展的整个轮廓,编写一个故事。例如,教师叙述一段情节文字:(1)小红没来上学,(2)同学们来到小红家,(3)小红的妈妈得了重病,(4)同学们帮助小红,(5)小红又上学了。大家可以此为线索,发挥想象,添枝加叶,写一个内容充实的小故事。
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想象和联想,所形成的事物及事物呈现的状态、方式也截然不同。因此,所写作文各具特色,个性鲜明;而对于表达水平上的差异,教师不宜苛求,应该善加引导。
作文教学只有从生活中找准切入点,真正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地流淌,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生活意义的心灵,一个理性判断生活价值的头脑。真正的作文教学也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切入,让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