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回顾百余年来我国音乐教育的历史,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音乐教育学界对这些概念的外延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全面;因此,对这些概念进行探讨是基于中国音乐教育史研究的客观的需要“鉴古知今”,通过对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发展过程的回顾,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和教训,加深对我国音乐教育自身规律的认识,以便为当代专业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专业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多元化
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是在音乐社团和音乐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小学校和师范学校音乐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迫切需要建立起专业的音乐文化学校,为培养和提供大批的专业的音乐人才。各种的音乐社团的建立与发展,在促进专业的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世纪下半叶,中国逐步兴起以传授新音乐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育事业。它的建立和发展,同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建设互为影响。所谓的“专业音乐教育”即培养专门音乐人才的音乐教育,又称“职业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由稚嫩走向成熟,历经几代音乐家、教育者及改革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今天,在国际音乐大舞台上,在各个音乐领域里,到处都活跃着中国音乐家们的身影。一大批获奖的选手,为祖国和人民带回了无尚的荣誉。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投向中国的古代音乐教育,就可以看到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专业的音乐教育多是非学校音乐教育形态:音乐世家是如此,“伎乐”教育、“班社”之传等也是如此。而且如果系统的考察中国古代专业的音乐教育,就会发现:在中国古代,非学校教育形态还是专业的音乐教育主要形态而学校教育形态在专业音乐教育中并不占什么地位。这与现代专业音乐教育形态恰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我们从“专业音乐教育”的学校形态与非学校的教育形态的考察中,可以看到古今专业音乐教育中教育形态构成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只有在确立了“专业音乐教育”的古今共通性以后才可以看到。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日益发展,为中华民族璀璨悠久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为音乐事业的普及推广,培养优秀音乐人才,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养,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目前,国内许多音乐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已开始意识到,在近现代以来,专业音乐教育已形成“双文化”特征,但是这种多元化的音乐教育体系,应立足本国的音乐传统,同时也吸收和借鉴了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在音乐教育中适当融入外来的音乐成份,以适应中国音乐在新时期的发展。在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性时,也要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面对当今世界文化格局的变迁,我们必须努力改变心态,重视我们的音乐主体价值,改变以往的“单一音乐文化观”的教育模式,以多元文化为教育目标,构建以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为主体的多元化音乐教育体系。二十一世纪将是个多元文化抗衡的时代,无论是中国的音乐文化还是西方音乐文化,择孰汰孰?将取决于世界的自身文化的优势,那种以某一时代、某一种音乐文化作为衡量世界音乐价值的观点已经过时了,在我国音乐界内部经过多年的争论与思考,也逐渐认清了振兴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我们要正视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顺应当今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重新认清我国的音乐文化的本体价值,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目标明确,齐心协力,构建以中国专业音乐为主体的多元化音乐教育体系,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
专业的音乐教育,是整体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育的高层建筑,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音乐教育之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不仅为国民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还在社会的音乐活动中、繁荣音乐创造、保证时局的政治宣传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专业音乐教育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史略》 陈其伟著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3年11月
[2]《专业音乐教育学导论》 张帆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6月
[3]《中国教育发展史》 喻本伐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4月
[4]《音乐教育史研究》 马东风著京华出版社 2001年5月
关键词:专业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多元化
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是在音乐社团和音乐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小学校和师范学校音乐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迫切需要建立起专业的音乐文化学校,为培养和提供大批的专业的音乐人才。各种的音乐社团的建立与发展,在促进专业的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世纪下半叶,中国逐步兴起以传授新音乐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育事业。它的建立和发展,同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建设互为影响。所谓的“专业音乐教育”即培养专门音乐人才的音乐教育,又称“职业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由稚嫩走向成熟,历经几代音乐家、教育者及改革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今天,在国际音乐大舞台上,在各个音乐领域里,到处都活跃着中国音乐家们的身影。一大批获奖的选手,为祖国和人民带回了无尚的荣誉。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投向中国的古代音乐教育,就可以看到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专业的音乐教育多是非学校音乐教育形态:音乐世家是如此,“伎乐”教育、“班社”之传等也是如此。而且如果系统的考察中国古代专业的音乐教育,就会发现:在中国古代,非学校教育形态还是专业的音乐教育主要形态而学校教育形态在专业音乐教育中并不占什么地位。这与现代专业音乐教育形态恰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我们从“专业音乐教育”的学校形态与非学校的教育形态的考察中,可以看到古今专业音乐教育中教育形态构成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只有在确立了“专业音乐教育”的古今共通性以后才可以看到。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日益发展,为中华民族璀璨悠久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为音乐事业的普及推广,培养优秀音乐人才,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养,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目前,国内许多音乐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已开始意识到,在近现代以来,专业音乐教育已形成“双文化”特征,但是这种多元化的音乐教育体系,应立足本国的音乐传统,同时也吸收和借鉴了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在音乐教育中适当融入外来的音乐成份,以适应中国音乐在新时期的发展。在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主体性时,也要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面对当今世界文化格局的变迁,我们必须努力改变心态,重视我们的音乐主体价值,改变以往的“单一音乐文化观”的教育模式,以多元文化为教育目标,构建以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为主体的多元化音乐教育体系。二十一世纪将是个多元文化抗衡的时代,无论是中国的音乐文化还是西方音乐文化,择孰汰孰?将取决于世界的自身文化的优势,那种以某一时代、某一种音乐文化作为衡量世界音乐价值的观点已经过时了,在我国音乐界内部经过多年的争论与思考,也逐渐认清了振兴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我们要正视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顺应当今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重新认清我国的音乐文化的本体价值,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目标明确,齐心协力,构建以中国专业音乐为主体的多元化音乐教育体系,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
专业的音乐教育,是整体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育的高层建筑,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音乐教育之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不仅为国民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还在社会的音乐活动中、繁荣音乐创造、保证时局的政治宣传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专业音乐教育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供了必要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史略》 陈其伟著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3年11月
[2]《专业音乐教育学导论》 张帆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6月
[3]《中国教育发展史》 喻本伐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4月
[4]《音乐教育史研究》 马东风著京华出版社 200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