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开展心理训练,促进学生心理保健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优良素质,须经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尤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训练,这是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我国青少年现状,就心理训练的育人价值、主要目标以及训练的策略与方法等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和概括,主张采用具有先进性、互补性的训练方式去引导青少年学生发展和完善心理素质。
  关键词:心理训练;育人价值;主要目标;策略与方法
  
  一、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呼唤学校要重视心理训练
  
  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这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素质全面培育的重要措施。我国有关机构近年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心理疾患的高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中约有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碍性心理表现。[1]荆州市心理学会曾组织有关专家,运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量表》,对荆州市10余所中学的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测试,参加者中初中生3237人,高中生2141人。其中:初中生有轻微障碍者1521人,占总人数的47%;有较重障碍者517人,占总人数的16%。高中生有轻微障碍者1049人, 占总人数的49%;有较重障碍者406人,占总人数的19%。
  以上测试结果也表明心理疾患在青少年学生中的普遍存在。因此,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练,必将有助于青少年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其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学校对广泛开展心理训练产生了越来越紧迫的需要。社会的急剧变革,竞争方式的加剧,生存与生活条件的巨变,必然使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受到剧烈冲击;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素质型人才观的全面确立,也给学校教育的内容、形式以及升级、评优、升学、就业等教育体制提出了新要求,这些也必然对青少年学生的情绪、人格以及行为方式产生强烈影响,使他们在心理适应上出现困难,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一些认知、情绪和
  人格上的冲突与失衡,极大地危及到他们的心理平衡与健康。面对这一切,无论是为了消除内在的心理冲突,还是对心理失常防患于未然,或是为了提高他们的适应与竞争能力,使他们的心理更加健康,毫无疑问,引导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就成了现代学校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调节和心理保健手段。
  人的一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特定的困惑和修身养性的要求,“通过自我冲突,达到自我完善可列为人的一种欲望,即列为在实际上是潜在的一种趋势,人应该成为自我完善的人,也可以成为自我完善的人”[2]。例如,怎样提高学习效率,怎样使自己有开朗的性格和社交能力,怎样使自己出类拔萃,怎样才能使自己走出困境、走出“误区”,怎样才能使自己多些欢快幸福,少些烦恼忧愁,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时时面临而又必须经常解决的问题。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处于选择和抉择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可能困惑更多,更迫切需要不断解决面临的“心理纠葛”,了解和掌握自我心理控制与训练的方法及策略。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心理训练,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自发性行为加以限制和调控,主动热情地开展有意义和有益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意义和有害的行为,长此以往,就能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
  
  二.心理训练的育人价值与主要目标
  
  学校心理训练主要是学生通过接受师长指导,或通过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的自我调控,进行某一特定的心理素养方面的训练,通过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进而逐步解决自己在认识、情感、人格、社交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具体地讲,对现代青少年进行心理训练主要是为了解决:
  1.心理成长问题。通过有目的的全面训练,掌握正确的日常行为策略,以促进自身人格系统全面、健康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促使其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健康成长,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日臻完善,逐步达到较高境界。
  2.心理缺陷问题。个体已知自己在情绪反应和人格系统方面存有某些缺陷,并且对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已有比较迫切的要求,从而有意识地采用某些相应的正确行为策略和矫正方式,以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观念、情绪和行为。
  3.心理障碍问题。个体整个人格系统或某一重要的心理活动侧面发生了危机,不能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法与外界开展正常的接触、交流,甚至有心理异常或变态倾向。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接受专家的指导性心理训练或有计划开展自我心理训练,可逐步纠正其自身心理状态,改善其与外部人际及社会环境关系的不恰当的观念和行为反应方式,通过调整其心理结构和心理状态,达到心理平衡和其心理对外界的和谐适应。
  4.挖掘心理潜力问题。潜能是人类最大而又开发得最少的宝藏, 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有体能的、智能的等,然而,由于情境上的限制以及个体长期以来缺乏潜能意识,未予充分挖掘与开采,未能充分施加训练力度和采取有效的训练策略,以致于人只发挥了10%左右的潜能,尚有90%以上的潜能处于被闲置和休眠的状态。通过有目的有策略的心理训练,将有利于最大可能地开发人类自身存有的潜在能量,使之成为现实的能量。人的一生训练越多,自我活动越活跃,则所接受的刺激越丰富;自身能量释放得越充分,则本体训练的强度就越充分,潜能被开发的也就越多。因此,经常进行心理训练, 是有效地自我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
  
  三、学校开展心理训练的一般方略
  
  就学校教育而言,怎样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呢?一般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一方面要善于发现自已的优点,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以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找准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就能选择突破口,推动自身整体心理功能趋向最优化的目标;找准了弱点和不足,才能掌握自身前进的主要内在障碍,从攻克“自我”着手,重点进行训练和“再造”,以完善和发展自己。这里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深刻剖析自我,找到自我心理训练的“起点”。
  客观而又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是心理训练的核心要素,对人整体心理素质的自我建构与自我改善发生着重大影响,对一个人的心理训练的目的性、方向性、进程以及发展水平也产生着重要作用。一个不能很好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人,在认识外界的活动中便不知道该做什么或能做什么;一个自暴自弃的人,在认识外界的过程中便会表现出目的不明确,意志力松懈,不求进取。而所有这一切,都将使一个人对外界认识的深度、水平受到限制,其自身的素养也难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与提高。美国心理学家布朗斯•罗伯特(Bums•Robert)关于自我观念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方面所做的研究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查明了自我观念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度一般在0.3一0.5之间。在智力分数相等的情况下,自我观念恰当的学生往往很注重训练和发展自己,更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而自我评价不太恰当的学生不注重训练和要求自已,则未能发挥出他们的潜能,所获得的学习成绩也不够理想”。[3]因此,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地提高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和技巧,不仅有助于他们加速完善自我内在机制,而且能使他们的心理与行为不断适应客观环境的需要与要求,这是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和完善素质的关键所在。
  其次,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努力自我创造“氛围圈”。心理训练要高度重视环境的作用,要努力自我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与人际关系,最大可能地发挥外界对自己的塑造功能和影响力,借助客观力量以推动自身心理状态、心理素养的发展与提高。为此,心理训练者必须注重从人际关系与环境氛围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为进行有效心理训练提供良好背景条件。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生活,而不同的环境氛围对人的精神、心理与情绪所产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紧张的氛围会使人惶恐不安;松散的氛围会使人心灰意懒;宽松的环境氛围则使人心情舒畅,愉悦振奋且充满活力。因此,为了使自己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宁静的心理与饱满的情绪,每个人都应自觉地、主动地去努力创造一种美好的环境氛围,这也是自我心理训练、自我心理调控的重要方面。学校和教师一方面要重视为学生的心理训练与保健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和教会学生善于自我调控和创造良好的“氛围圈”。
  第三,要增强学生优良素质的自我建构意识,激励学生自我完善。心理训练需要具备强烈的自我建构意识。只有具备了自我建构良好素质的要求和愿望,并主动寻找自身心理素养中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去攻克这些弱点,教师的教育与指导才能卓有成效。因此,要使学生懂得优良的心理素质是个体主动建构的结果,从而增强积极开展心理训练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心理训练的过程是个体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这种交换过程越充分,越主动,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就越完善。
  著名人格心理学家乔治•凯利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由‘个人建构’或预测世界的方法所决定的,即每个人的行为是与他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一系列独特的期望相一致的。这样每个人的一套‘个人建构’或关于生活的预测便构成了他的个性和他的现实,并指引他的行为。人对环境有主动形成建构的能力,人们从来就不是只听任环境的摆布而无能为力的,相反,人有能力改变它,以便使自已的行为更加灵活、自然和更具适应性,更具有其独特性”[4]。事实上,心理训练的过程就是个体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这种交换过程越充分,越主动,那么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就越完善.在这种交换过程中,人是主体,是有理智的动物,可以发挥自身的能动机制,按照科学的原理去自我调控这一交换过程,通过不断提高交换过程的“自组织水平”, 达到自身心理“自组织水平”的相应提高,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素养出现质的飞跃,心理结构朝着“尽善尽美”的方向,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四、学校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与操作技巧
  
  进行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技巧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随着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高度发展,也带来了心理学方法,包括心理训练方法的更新。现代心理学十分注重运用和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移植其他不同学科而形成的心理训练方法主要有:
  1.物理心理法。这一方法强调运用物理学的语言和方法来研究心理学,强调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强调环境以及环境调控对人的影响作用。为了增强心理训练的效果,训练活动中,个体应自觉遵循心理物理学的原理,注意调控环境力度与自身心理承受力之间的对应关系,主动地投入周围客观环境之中,注重主动接受和承受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强自己的思维、感知和行为方式等素养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曾有学者响亮地提出:“你要心理健康吗,请多劳动吧!你想精神愉快吗,请开口说话吧!”就形象地描述了劳动、社交等物理心理法永远是人们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的主要手段。
  2.生物心理法。这一方法重在从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揭示心理及其发展的生物机理,在身心统一不可分的原理指导下,致力于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生理素质,进而达到改变和改善人的心理素质。这是现代心理训练中应高度重视和积极采取的策略和方法。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高度重视科学进食、体育锻炼,以及食物治疗、药物治疗等等,都是自我改变生理状态,强化生理功能,进而优化心理素质的体现。实践证明,这些自我活动,如果能遵循科学原理,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将具有显著的“激发性”,不仅是引起积极活动的原因,而且是引起行为抑制的原因。不断地训练和强化,能够显著地增强人的心理功能,使人的某些优良心理素质得到稳固的提高与发展,不良心理品质得以逐步“淡化”和消除。
  3.信息加工法。这一方法主要是运用信息论的理论来探讨人类认知过程,探讨人类形成观念、目标、认知结构、理念体系等心理素养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原理,并探讨人们如何通过自身理念的重组、思辨方式的完善、思维模式的自我更新来优化自身的心理结构与心理素养。人们学习活动中的广泛阅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暗示、自我安慰、自我提醒、自我欣赏以及运用格言、警句、座右铭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写日记、周记方式自剖弱点,提出自我攻克“顽疾”的措施等,都是心理训练活动中运用信息加工方法的具体表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心理科学的繁荣,这种跨学科的综合性发展趋势必将促进心理科学方法多样化和更趋科学化,从而为心理训练提供更多和更为实用、有效的先进方法。要善于依据学生特点,综合选择那些具有先进性、互补性的训练方式,使青少年心理训练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面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有过精辟的论断,认为“是危机与转机共存的局面”,[5]广泛开展心理训练,正是促使危机变为转机的重要举措。危机引发青少年下决心去攻克它,通过不断地心理训练,运用自我调节和心理保健方法去化解心中的矛盾与困扰,危机就变为转机,并使转机化为成长的契机,长此以往,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就会顺利地沿着健康的方向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贺银瑞.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塑造[J].教育研究,1994(7):64
  [2]马斯洛.动因和人[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2(6):33
  [3]彭运石.自我意识在人格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6):117
  [4]胡振江.凯利的个人建构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1(1) :82
  [5]项传军、叶一舵.论学校心理健康目标的构建[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文化学视角,选取跨文化交际学中的一个维度―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学的理论,剖析了文化交往的属性、它与文化继承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 研究中将以横向共时为重点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与以纵向历时的文化学研究交汇起来。从而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阐释出文化学理论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文化学;跨文化交际;文化交往;文化继承;社会发展    文化交往是人的社会性的一个重
期刊
摘要:高校贫困生是我国高等学府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加强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显著意义,文章从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高校招生和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贫困生规模截止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
期刊
摘要:加强高校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是由高校学生所具有的特殊社会价值所决定。当代中国正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中坚的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在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同步进行的新形势下,高校教育要更好的融合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道德;法制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潮流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和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正视时代潮流的发展态势及特征,因势利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育一代代社会主义新人。  关键词: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    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动因    1.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世界多极化是在国际关系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奋勇前进,“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学生正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念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概念,并着重分析了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
期刊
摘要:本论文从构建网络环境下新的学习方式的角度出发,以《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平台为基础,开展了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实证研究,最后得到了相关结论,以此来探讨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的应用。  关键词:网络协作探究学习;网络学习;实证研究    1、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它既注重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也注重学生的软件制作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
期刊
摘要:代孕技术由于涉及一系列法律问题及伦理道德问题,一出现便引发大量争议。2001年2月20日,卫生部颁布行政规章,禁止任何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但相关争议并未随之停止。本文认为代孕技术可帮助不孕夫妇实现生育权,在符合公序良俗的情形下,代孕应是法律允许的。  关键词:代孕;公序良俗;知情权;身体权    一、什么是代孕    目前对代孕大体有两种不同的界定:一种认为代孕是将夫妻双方
期刊
摘要: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一代合格新人的任务,要想使教师全身心地投人教书育人的工作,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求学校管理者掌握教育理论,运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要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就要了解教师积极性产生的动机,掌握激发教师积极性的原则,发现我国教师积极性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教师激励的途径。  关键词:教师积极性;动机;激发    一、教师积极性的涵义及其产生的心理学基础    所谓教师积
期刊
摘要:多媒体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图像处理”作为多媒体技术的一门基础课程被很多专业开设。“数字图像处理”对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如何才能上好这门课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本文在总结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内容进行划分,提出一种研究型教学模式,并在最后详细分析该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与教学平台。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日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不断地发展,中央商务区(CBD)在各大中城市不断涌现,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了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研究的不足之处,为以后我国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聚集效应;硬核理论;莫菲指数法    中央商务区指位于城市中心部位,以金融、办公、贸易、信息、管理、展览、会议、文化娱乐等其他高级化的第三产业为主体,辅以现代化的交通和通信网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