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申奥想做一个可以通过手机遥控升降的车位地锁,目的是改变在小区停车位常见的那种黄色地锁。
无“锁”不能的停车位
用手机操控的智能车位锁,这个想法来自申奥的创业搭档宋珂。做了8年IPO律师、29岁就成为律所合伙人的宋珂,观察到自己家所在小区遍布车位锁,而无论刮风下雨、夏阳冬雪都需要人下车去弯腰打开或锁上。宋珂觉得技术发展到今天,不应该还是这么原始的状态;另一方面,他做律师时经常出门开会,也深知停车位的紧张情况。
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找不到停车位甚至是可以和堵车相提并论的交通难题。宋珂跟朋友聊起来,“哪怕你事先告诉我要去的地方没有车位,也是很有用的信息。”在汽车保有量远超车位数的情况下,提高车位利用效率是个解决思路。就跟Airbnb出租空闲房屋一样,空闲车位也可以租出去。
这刚好也符合分享经济的理念。通过智能车位锁切入车位信息精准管理,再通过后端App平台实现预订、租用、支付等环节,收益业主、物业和平台三方可以分成。2014年3月,他给擅长硬件研发的表弟申奥详细说了这一想法。申奥从东南大学芯片体系架构研究生毕业后,当时在美国国家仪器当高级应用工程师。一个半月后,申奥给了他一个智能车位锁原型。
这第一个版本虽然一看就是实验室捣鼓出来玩的,但让申奥和宋珂觉得这事儿可行。宋珂脱去正装西服,穿上T恤、牛仔裤,开始创业之路,2014年7月注册公司丁丁停车,律师背景还让他们第一时间申请了“用手机遥控的智能车位锁”的专利。
但车位分享这件事到底是否可行还得靠市场调研论证。7月,在北京三环内891个小区中,宋珂带着最初的团队跑了其中400多个。小区的车位状况使用情况、空置情况,还比较好观察:整租整售的车位是目标业主,这样的车位有典型的上锁或私家车位标示;小区周边马路占道停车的情形则反映需求。宋珂他们在一天中选取9时、11时、13时、17时这4个时段频繁对比供给量、需求量和空闲率。
他们发现大约1/3的车位都上了锁,处于“被业主锁定”的闲置状态,还有一部分车位是物业在管理。按照经验,小区和写字楼的车位在白天和晚上分别会有一半的空闲率。丁丁停车的模式则可以帮助业主和物业方便地开启分享功能。
另一方面,产品研发也还在继续。看似简单的智能硬件,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解决延迟、功耗、信号强度等问题。最初宋珂就充当了用户体验产品经理的角色,他不断给硬件和软件提要求。
最开始为了节省开发时间、快速实现遥控功能,申奥采用了SIM卡通信模式中的短信来控制,他接收到第一条由车位锁发出来的短信“Hello,world!”时,延迟在15秒左右。这显然影响了用户体验,而每条短信还需要花钱又耗电。真正决定生产后,整个产品架构思维发生了转变:车位锁不一定真的需要自己连接到网络。一个好的方式其实是车位锁通过手机来上网,当有人在附近,通过手机App跟服务器进行交互。后来新设计的电路是SIM卡、蓝牙、射频无线3种模式兼容。延迟跟耗电问题则通过成熟的低功耗蓝牙技术解决,延迟基本控制在5秒内,充电延长到半年一次。
打造“样板间”效应
短短几个月,丁丁停车的第一代智能车位锁产品已经从1.0版本迭代到1.7版本。车位锁的机身是全铁覆盖,把信号全部包在里面,怎么保证信号强度是最大的技术门槛。这涉及到天线的布局,申奥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还请教了专业人士,就天线长度、布局位置做了细致的研究设计,目前可以保证平均10米内信号的强度。每个手机的信号强弱和连接速度是不同的,这个系统对手机硬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了验证手机适配版本,申奥还用了上百部手机测试信号强弱。
不过,很大的一个问题是这款车位锁目前的成本还是偏高,虽然宋珂和申奥实现了电路的自主研发,但外壳来自市面上最大的一家车位锁公模供应商,因为销售量还没有上去,所以采购价降不下来。目前,丁丁停车的智能车位锁在淘宝上标价800元一个,而其他带遥控器的地锁价格大约在400至500元。所以在推广上,宋珂目前还是以B端切入为主,成规模降低安装维护的成本;C端的零售并没有着力推广。
宋珂的方法是打造“样板间”效应,比如在北京,他们就找到办公地点所在的加利大厦做试点,在上海是跟远洋地产合作,在远洋7号小区试点。宋珂从来没打算绕过物业,因为车位对外分享涉及小区安全管理问题,随后开启分享经济模式时,业主、丁丁停车、物业分别有60%、30%、10%的分成。“在跟物业介绍我们的模式时,一般都很感兴趣但又都不愿意直接掏钱购买。”宋珂说。
赵艳萍是管理加利大厦的信诚物业的负责人。3月初,宋珂主动找到她,介绍了服务模式后,她也比较感兴趣,“能帮助提升我们物业的管理水平,还能节省人力创收,尤其是使用传统地锁还要保安一个个去打开。”赵艳萍对记者说。
第二天她就主动上门去看看丁丁停车的情况,并提出对配备智能闸机的整套系统更感兴趣,这样预订车位的车辆就可以通过进出自动识别放行,进一步减少人员投入。不过她也并不愿意直接掏钱购买车位,而是将一部分车位置换给宋珂他们使用;丁丁停车也是先提供车位锁的使用权让业主试用。3月下旬,加利大厦地面有40多个车位已经装上丁丁停车智能车锁,而通过物业安装,业主接受起来也比较快,大部分使用体验良好的已经将原来的传统车位锁拆除。
目前,丁丁停车还需要进一步把硬件成本做低。这个过程中,宋珂一直强调丁丁停车不能变成卖锁的,更重要的是瞄准后续的车位分享功能,而真正实现分享又必须依靠智能硬件的大量落地铺设。接下来,丁丁停车马上会推出第二版本的硬件,电路比目前还将缩小一半,电路面积越小单价成本越低,这将进一步降低成本以在硬件推广上获得更多优势。5月底,软件端也将随之上线车位租用功能。
一锁了之
因为一个车位锁变成一个信号点,这使得室内停车导航成为可能,这项技术丁丁停车正在申请专利,将来在开启车位分享时可以帮助用户准确导航到陌生目标车位。据申奥介绍,还有一个目标应用领域是电动车的辅助解决方案:“一锁了之”帮助锁定电动车的专属充电车位,而对于所有适用车型开放,二是能结合支付渠道,将充电费化为停车费。这在深圳已经有合作试点。此外,据申奥介绍还会接入微信的智慧生活系统,实现跟市面已有智能闸机的系统适配,能加快合作进程、提高物业的性价比。 目前停车领域的创业模式,大多还是从停车场管理角度出发,丁丁停车通过智能车位锁从单个车位入手的做法比较独特,但被质疑最多的是私家车位主是否有足够动力分享空余车位。宋珂相信随着分享产生实际收益,会吸引更多人参与,而他的方案还计划用户可以获得一些目的地车位的优先预定权。(编辑/可敬)
丁丁停车:哪天才能挣到钱? 杨婧一
北上广,停车难,难于上青天。各种智能停车APP因此应运而生。虽然目前还处于初创低调期,没有特别突出成型的神器,但是停车APP的不同形状、大致切入口已经基本定局,今年底明年初,停车APP的爆发指日可待。
丁丁停车是这波未爆弹中的其中一枚,去年他们还获得了数千万元的天使投资。投资人看中的是什么前景呢?
比方说在北京,光是有北京车牌的车辆就在560万以上,而在北京交通委备案的停车位还不足170万个,完全不够用。其中,居住区的停车位有90万,三环内居住区的停车位有20万,机械地锁位有6万。
丁丁停车就是瞄准这些停车位,对闲置资源进行高效配置管理,来解决苦逼车主找车位无门的切肤之痛。
以硬件为基础,丁丁停车将自主开发的智能车位地锁,与手机APP连接,本身可以帮助车主自动上锁解锁车位。而当车主开启共享功能后,就能把车位的闲置时段出租给有需求的苦主。
“我们希望成为闲置资源的利用专家,成为停车系统的管理专家,之后成为停车方案的制定专家。”
所有权和使用权很崇高
也许原本是律师的缘故,丁丁停车的创始人宋珂,时不时会弹出画风不太对的理想主义,“我们要保障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崇高。”
理念背后,每个环节都是逻辑判断:
从车位所有方(假设为车主A)来说,A君能设定固定的停车位出租时段,到达设定时间,A君的车位就会进入出租状态,在系统和APP上显示可用,或者,A君离开相关车位后,智能地锁升起,后台会按照地锁状态自动判断,该车位是否进入出租状态。
从车位使用方(假设为车主B)来说,B桑打开APP能浏览车位的价格、位置,以及可租用时段。如果B桑觉得合适,就能买它钟点。
购买后,丁丁系统后台就会进行地锁的使用权转移,使用权会从A君转到B桑手上。在出租时段,只有B桑才能操作这个地锁,直到结帐离开,系统后台才会把使用权再转还给A君。
针对停车位资源配置信息不对称的难点,丁丁停车用互联网方法,让车主自行选择。
门卫从此下岗了?
丁丁停车的整个系统,不仅涉及A君和B桑等直接用户,还不可避免地会牵扯到和物业、停车管理公司等方面磋商。目前,丁丁停车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后台操作系统,能够直接对接业务。
但是,拒绝合作者不在少数。宋珂对于转变之下的固执之人,既理解,又无奈。
以物业管理公司为例,物业费是国家定死的统一标准,人工成本却在不断提升,因此对物业而言,不开源节流就会越来越苦哈哈。
物业和丁丁停车系统对接后,每当有车辆是通过丁丁停车进入的,物业能够“云”知道,包括车牌号、车主、支付方式等实名信息,提升车辆出入小区的安全管理效率,从而能大幅减少用于出入管理的门卫人数,从技术端来说,甚至可以实现无人化。解放出的人力可以给小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丁丁停车主张的共享经济,可以给到物业收益分成。每一笔交易,物业公司得10%,丁丁平台得30%,出租车位业主得60%。
无“锁”不能的停车位
用手机操控的智能车位锁,这个想法来自申奥的创业搭档宋珂。做了8年IPO律师、29岁就成为律所合伙人的宋珂,观察到自己家所在小区遍布车位锁,而无论刮风下雨、夏阳冬雪都需要人下车去弯腰打开或锁上。宋珂觉得技术发展到今天,不应该还是这么原始的状态;另一方面,他做律师时经常出门开会,也深知停车位的紧张情况。
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找不到停车位甚至是可以和堵车相提并论的交通难题。宋珂跟朋友聊起来,“哪怕你事先告诉我要去的地方没有车位,也是很有用的信息。”在汽车保有量远超车位数的情况下,提高车位利用效率是个解决思路。就跟Airbnb出租空闲房屋一样,空闲车位也可以租出去。
这刚好也符合分享经济的理念。通过智能车位锁切入车位信息精准管理,再通过后端App平台实现预订、租用、支付等环节,收益业主、物业和平台三方可以分成。2014年3月,他给擅长硬件研发的表弟申奥详细说了这一想法。申奥从东南大学芯片体系架构研究生毕业后,当时在美国国家仪器当高级应用工程师。一个半月后,申奥给了他一个智能车位锁原型。
这第一个版本虽然一看就是实验室捣鼓出来玩的,但让申奥和宋珂觉得这事儿可行。宋珂脱去正装西服,穿上T恤、牛仔裤,开始创业之路,2014年7月注册公司丁丁停车,律师背景还让他们第一时间申请了“用手机遥控的智能车位锁”的专利。
但车位分享这件事到底是否可行还得靠市场调研论证。7月,在北京三环内891个小区中,宋珂带着最初的团队跑了其中400多个。小区的车位状况使用情况、空置情况,还比较好观察:整租整售的车位是目标业主,这样的车位有典型的上锁或私家车位标示;小区周边马路占道停车的情形则反映需求。宋珂他们在一天中选取9时、11时、13时、17时这4个时段频繁对比供给量、需求量和空闲率。
他们发现大约1/3的车位都上了锁,处于“被业主锁定”的闲置状态,还有一部分车位是物业在管理。按照经验,小区和写字楼的车位在白天和晚上分别会有一半的空闲率。丁丁停车的模式则可以帮助业主和物业方便地开启分享功能。
另一方面,产品研发也还在继续。看似简单的智能硬件,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解决延迟、功耗、信号强度等问题。最初宋珂就充当了用户体验产品经理的角色,他不断给硬件和软件提要求。
最开始为了节省开发时间、快速实现遥控功能,申奥采用了SIM卡通信模式中的短信来控制,他接收到第一条由车位锁发出来的短信“Hello,world!”时,延迟在15秒左右。这显然影响了用户体验,而每条短信还需要花钱又耗电。真正决定生产后,整个产品架构思维发生了转变:车位锁不一定真的需要自己连接到网络。一个好的方式其实是车位锁通过手机来上网,当有人在附近,通过手机App跟服务器进行交互。后来新设计的电路是SIM卡、蓝牙、射频无线3种模式兼容。延迟跟耗电问题则通过成熟的低功耗蓝牙技术解决,延迟基本控制在5秒内,充电延长到半年一次。
打造“样板间”效应
短短几个月,丁丁停车的第一代智能车位锁产品已经从1.0版本迭代到1.7版本。车位锁的机身是全铁覆盖,把信号全部包在里面,怎么保证信号强度是最大的技术门槛。这涉及到天线的布局,申奥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还请教了专业人士,就天线长度、布局位置做了细致的研究设计,目前可以保证平均10米内信号的强度。每个手机的信号强弱和连接速度是不同的,这个系统对手机硬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了验证手机适配版本,申奥还用了上百部手机测试信号强弱。
不过,很大的一个问题是这款车位锁目前的成本还是偏高,虽然宋珂和申奥实现了电路的自主研发,但外壳来自市面上最大的一家车位锁公模供应商,因为销售量还没有上去,所以采购价降不下来。目前,丁丁停车的智能车位锁在淘宝上标价800元一个,而其他带遥控器的地锁价格大约在400至500元。所以在推广上,宋珂目前还是以B端切入为主,成规模降低安装维护的成本;C端的零售并没有着力推广。
宋珂的方法是打造“样板间”效应,比如在北京,他们就找到办公地点所在的加利大厦做试点,在上海是跟远洋地产合作,在远洋7号小区试点。宋珂从来没打算绕过物业,因为车位对外分享涉及小区安全管理问题,随后开启分享经济模式时,业主、丁丁停车、物业分别有60%、30%、10%的分成。“在跟物业介绍我们的模式时,一般都很感兴趣但又都不愿意直接掏钱购买。”宋珂说。
赵艳萍是管理加利大厦的信诚物业的负责人。3月初,宋珂主动找到她,介绍了服务模式后,她也比较感兴趣,“能帮助提升我们物业的管理水平,还能节省人力创收,尤其是使用传统地锁还要保安一个个去打开。”赵艳萍对记者说。
第二天她就主动上门去看看丁丁停车的情况,并提出对配备智能闸机的整套系统更感兴趣,这样预订车位的车辆就可以通过进出自动识别放行,进一步减少人员投入。不过她也并不愿意直接掏钱购买车位,而是将一部分车位置换给宋珂他们使用;丁丁停车也是先提供车位锁的使用权让业主试用。3月下旬,加利大厦地面有40多个车位已经装上丁丁停车智能车锁,而通过物业安装,业主接受起来也比较快,大部分使用体验良好的已经将原来的传统车位锁拆除。
目前,丁丁停车还需要进一步把硬件成本做低。这个过程中,宋珂一直强调丁丁停车不能变成卖锁的,更重要的是瞄准后续的车位分享功能,而真正实现分享又必须依靠智能硬件的大量落地铺设。接下来,丁丁停车马上会推出第二版本的硬件,电路比目前还将缩小一半,电路面积越小单价成本越低,这将进一步降低成本以在硬件推广上获得更多优势。5月底,软件端也将随之上线车位租用功能。
一锁了之
因为一个车位锁变成一个信号点,这使得室内停车导航成为可能,这项技术丁丁停车正在申请专利,将来在开启车位分享时可以帮助用户准确导航到陌生目标车位。据申奥介绍,还有一个目标应用领域是电动车的辅助解决方案:“一锁了之”帮助锁定电动车的专属充电车位,而对于所有适用车型开放,二是能结合支付渠道,将充电费化为停车费。这在深圳已经有合作试点。此外,据申奥介绍还会接入微信的智慧生活系统,实现跟市面已有智能闸机的系统适配,能加快合作进程、提高物业的性价比。 目前停车领域的创业模式,大多还是从停车场管理角度出发,丁丁停车通过智能车位锁从单个车位入手的做法比较独特,但被质疑最多的是私家车位主是否有足够动力分享空余车位。宋珂相信随着分享产生实际收益,会吸引更多人参与,而他的方案还计划用户可以获得一些目的地车位的优先预定权。(编辑/可敬)
丁丁停车:哪天才能挣到钱? 杨婧一
北上广,停车难,难于上青天。各种智能停车APP因此应运而生。虽然目前还处于初创低调期,没有特别突出成型的神器,但是停车APP的不同形状、大致切入口已经基本定局,今年底明年初,停车APP的爆发指日可待。
丁丁停车是这波未爆弹中的其中一枚,去年他们还获得了数千万元的天使投资。投资人看中的是什么前景呢?
比方说在北京,光是有北京车牌的车辆就在560万以上,而在北京交通委备案的停车位还不足170万个,完全不够用。其中,居住区的停车位有90万,三环内居住区的停车位有20万,机械地锁位有6万。
丁丁停车就是瞄准这些停车位,对闲置资源进行高效配置管理,来解决苦逼车主找车位无门的切肤之痛。
以硬件为基础,丁丁停车将自主开发的智能车位地锁,与手机APP连接,本身可以帮助车主自动上锁解锁车位。而当车主开启共享功能后,就能把车位的闲置时段出租给有需求的苦主。
“我们希望成为闲置资源的利用专家,成为停车系统的管理专家,之后成为停车方案的制定专家。”
所有权和使用权很崇高
也许原本是律师的缘故,丁丁停车的创始人宋珂,时不时会弹出画风不太对的理想主义,“我们要保障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崇高。”
理念背后,每个环节都是逻辑判断:
从车位所有方(假设为车主A)来说,A君能设定固定的停车位出租时段,到达设定时间,A君的车位就会进入出租状态,在系统和APP上显示可用,或者,A君离开相关车位后,智能地锁升起,后台会按照地锁状态自动判断,该车位是否进入出租状态。
从车位使用方(假设为车主B)来说,B桑打开APP能浏览车位的价格、位置,以及可租用时段。如果B桑觉得合适,就能买它钟点。
购买后,丁丁系统后台就会进行地锁的使用权转移,使用权会从A君转到B桑手上。在出租时段,只有B桑才能操作这个地锁,直到结帐离开,系统后台才会把使用权再转还给A君。
针对停车位资源配置信息不对称的难点,丁丁停车用互联网方法,让车主自行选择。
门卫从此下岗了?
丁丁停车的整个系统,不仅涉及A君和B桑等直接用户,还不可避免地会牵扯到和物业、停车管理公司等方面磋商。目前,丁丁停车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后台操作系统,能够直接对接业务。
但是,拒绝合作者不在少数。宋珂对于转变之下的固执之人,既理解,又无奈。
以物业管理公司为例,物业费是国家定死的统一标准,人工成本却在不断提升,因此对物业而言,不开源节流就会越来越苦哈哈。
物业和丁丁停车系统对接后,每当有车辆是通过丁丁停车进入的,物业能够“云”知道,包括车牌号、车主、支付方式等实名信息,提升车辆出入小区的安全管理效率,从而能大幅减少用于出入管理的门卫人数,从技术端来说,甚至可以实现无人化。解放出的人力可以给小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丁丁停车主张的共享经济,可以给到物业收益分成。每一笔交易,物业公司得10%,丁丁平台得30%,出租车位业主得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