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社会形态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的态势,而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的新路径,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
新媒体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可以理解为以数字媒体为核心,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客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最为人称道,目前用户量最多的就是两微一端了:即,微信微博客户端。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的正效应。我国经济的持续良好发展给技术提供了经济支撑,互联网和网络世界大有包囊一切之势,传统的物质世界逐渐向场景化社会转变。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价格的降低和普及,以及我国网络资费的不断调整,进入网络世界畅游的成本越来越低。媒体个人化日渐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常态,而作为高学历知识分子的大学生,就站在这股浪潮的肩上。新媒体具有随时性、多元互动以及海量性等特征,同时又融合了微视频、虚拟动画等动画元素,日新月异的变化态势无形中契合了大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除了在专业的信息网站投个人简历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来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互联网领域法律的完善,以及政府对用人单位网站的监督,新媒体对招聘信息的不间断轰炸,都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良好的指导效果。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的负效应。互联网世界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就有弊,有正效应就有负效应。互联网本身的拓扑结构以及生来自带的弱联系模式,带来了信息传播海量化的同时,无形中也注定了信息传播的良莠不齐,这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负效应。首先是信息传播的不对称。互联网时代,理论上来说只要信息发布到网上,有条件接触网络的人都有机会看到信息。但实际情况中并不是这样。用人单位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用人策略,而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并不是对称的,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是通过学校来进行连接的,其中任何一环出现断节或者变故,如果信息传递不及时,那就会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拖延。其次是大学生因为自身的经济条件和个人素养,并不是都能有效的在网上寻找到对自己有力的信息,而个人投简历,有时并不能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甚至直接被淹没在网络的海洋中。大学生由于自身浅薄的社会阅历和社会关系网,并不能在网络本身弱联系的情况下建立人际强关系,和那些掌握了这些技能的同学相比,无形之中拉大了差距。
二、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的不足
(一)就业信息指导等于信息发布,指导方法简单。一些专业的就业信息网站紧跟时代潮流,开发出了手机客户端和APP,但指导方法还是过于陈旧。
依旧是限于对工作的简单罗列,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要求等,而对大学生最重要的职业能力测评、职业能力辅导等深层次服务还比较少。同时,指导人员和求职的大学生之间缺乏实时的沟通,大部分情况下是在你问我答,问答直接存在时间差,问答脱节的情况下进行的。
(二)就业信息化建设等于就业信息网站化,渠道单一。虽然新媒体发展的如火如荼,但是高校的就业信息化进程在渠道建设上却存在着与时代脱节的问题,而且可以预料到的是,这种脱节在短时期内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网站的运营以技术人员为主,在信息传播落后的时代,他们只要完善网站建设和页面即可,而在今日,网站的设计,信息发布,交流互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种反差需要时间来弥补,而在原有网站上开发出基于新媒体的应用方式,也需要摸索。
三、新媒体环境下就业指导信息化策略
(一)依托新媒体,拓宽信息源,重构大学生就业社会关系网络。借助于大学生使用率极高的新媒体所具有的快捷方便、实时互动、虚拟介入的特点,建立以学生智能平台为核心的就业信息体系,可以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就业指导的主动性,就业指导人员和就业利益相关方可以实时互动交流。而学校方面,也应该把自身的校友、老师都连接起来,建立专属的社交网络,在内部共享关于招聘的信息,这就等于依托高校资源尤其是校友的资源,来弥补大学生社会关系的不足。
(二)利用新媒体,着力就业指导信息化软件建设。就业指导进程中,软件建设对信息化功能发挥的作用丝毫不亚于硬件建设。就业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机器引入就业工作的过程,更是一种就业思想和就业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过程。目前,国家部委及高校在硬件建设上已经初具规模,急需的是满足就业工作相关方各主体需求的软件系统和适合学生的个性化的APP应用。1、研发就业指导。APP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各种功能全面、特点突出的APP 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大学生群体的手机持有比例极高,手机求职客户端和就业指导。APP自然受到他们的欢迎)目前,高校发布的就业APP功能较单一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猎聘网的手机客户端,也只有简历创建及管理、职位搜索查询等功能,仅前程无忧还提供校园招聘功能。因此,就业指导APP的应用前景看好,可以借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寻找就业指导,从而提高就业实绩APP体验、实操等交互性、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让指导内容更多样、指导方式更有新意; 同时,让大学生与相关方在网络物化形态构筑的空间环境中进行最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和快速信息交流。2、建立就业信息平台接入标准,规范就业信息管理。目前,高校招聘网站、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平台采用不同的框架和思路,不利于整合资源,也不利于大学生提高利用率。应该在政府相关部门联合作用下,规范现存的以及新建的网站应用系统与统一信息平台接入的标准,实行个人和组织的统一身份认证,使之能与统一信息平台协同工作。
四、结语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进程已经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需要我们有机融合就业指导理念与新媒体技术,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实绩为目标,探索就业指导信息化的新路径,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和谐地就业。
参考文献
[1]莱文森.新新媒介[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陈鲁峰.教师应是一条奔流的河[N].(中国教育报),2003-5-23.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
新媒体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可以理解为以数字媒体为核心,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客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最为人称道,目前用户量最多的就是两微一端了:即,微信微博客户端。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的正效应。我国经济的持续良好发展给技术提供了经济支撑,互联网和网络世界大有包囊一切之势,传统的物质世界逐渐向场景化社会转变。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价格的降低和普及,以及我国网络资费的不断调整,进入网络世界畅游的成本越来越低。媒体个人化日渐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常态,而作为高学历知识分子的大学生,就站在这股浪潮的肩上。新媒体具有随时性、多元互动以及海量性等特征,同时又融合了微视频、虚拟动画等动画元素,日新月异的变化态势无形中契合了大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除了在专业的信息网站投个人简历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来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互联网领域法律的完善,以及政府对用人单位网站的监督,新媒体对招聘信息的不间断轰炸,都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良好的指导效果。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的负效应。互联网世界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就有弊,有正效应就有负效应。互联网本身的拓扑结构以及生来自带的弱联系模式,带来了信息传播海量化的同时,无形中也注定了信息传播的良莠不齐,这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负效应。首先是信息传播的不对称。互联网时代,理论上来说只要信息发布到网上,有条件接触网络的人都有机会看到信息。但实际情况中并不是这样。用人单位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用人策略,而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并不是对称的,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是通过学校来进行连接的,其中任何一环出现断节或者变故,如果信息传递不及时,那就会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拖延。其次是大学生因为自身的经济条件和个人素养,并不是都能有效的在网上寻找到对自己有力的信息,而个人投简历,有时并不能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甚至直接被淹没在网络的海洋中。大学生由于自身浅薄的社会阅历和社会关系网,并不能在网络本身弱联系的情况下建立人际强关系,和那些掌握了这些技能的同学相比,无形之中拉大了差距。
二、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的不足
(一)就业信息指导等于信息发布,指导方法简单。一些专业的就业信息网站紧跟时代潮流,开发出了手机客户端和APP,但指导方法还是过于陈旧。
依旧是限于对工作的简单罗列,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要求等,而对大学生最重要的职业能力测评、职业能力辅导等深层次服务还比较少。同时,指导人员和求职的大学生之间缺乏实时的沟通,大部分情况下是在你问我答,问答直接存在时间差,问答脱节的情况下进行的。
(二)就业信息化建设等于就业信息网站化,渠道单一。虽然新媒体发展的如火如荼,但是高校的就业信息化进程在渠道建设上却存在着与时代脱节的问题,而且可以预料到的是,这种脱节在短时期内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网站的运营以技术人员为主,在信息传播落后的时代,他们只要完善网站建设和页面即可,而在今日,网站的设计,信息发布,交流互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种反差需要时间来弥补,而在原有网站上开发出基于新媒体的应用方式,也需要摸索。
三、新媒体环境下就业指导信息化策略
(一)依托新媒体,拓宽信息源,重构大学生就业社会关系网络。借助于大学生使用率极高的新媒体所具有的快捷方便、实时互动、虚拟介入的特点,建立以学生智能平台为核心的就业信息体系,可以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就业指导的主动性,就业指导人员和就业利益相关方可以实时互动交流。而学校方面,也应该把自身的校友、老师都连接起来,建立专属的社交网络,在内部共享关于招聘的信息,这就等于依托高校资源尤其是校友的资源,来弥补大学生社会关系的不足。
(二)利用新媒体,着力就业指导信息化软件建设。就业指导进程中,软件建设对信息化功能发挥的作用丝毫不亚于硬件建设。就业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机器引入就业工作的过程,更是一种就业思想和就业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过程。目前,国家部委及高校在硬件建设上已经初具规模,急需的是满足就业工作相关方各主体需求的软件系统和适合学生的个性化的APP应用。1、研发就业指导。APP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各种功能全面、特点突出的APP 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大学生群体的手机持有比例极高,手机求职客户端和就业指导。APP自然受到他们的欢迎)目前,高校发布的就业APP功能较单一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猎聘网的手机客户端,也只有简历创建及管理、职位搜索查询等功能,仅前程无忧还提供校园招聘功能。因此,就业指导APP的应用前景看好,可以借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寻找就业指导,从而提高就业实绩APP体验、实操等交互性、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让指导内容更多样、指导方式更有新意; 同时,让大学生与相关方在网络物化形态构筑的空间环境中进行最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和快速信息交流。2、建立就业信息平台接入标准,规范就业信息管理。目前,高校招聘网站、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平台采用不同的框架和思路,不利于整合资源,也不利于大学生提高利用率。应该在政府相关部门联合作用下,规范现存的以及新建的网站应用系统与统一信息平台接入的标准,实行个人和组织的统一身份认证,使之能与统一信息平台协同工作。
四、结语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进程已经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需要我们有机融合就业指导理念与新媒体技术,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实绩为目标,探索就业指导信息化的新路径,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和谐地就业。
参考文献
[1]莱文森.新新媒介[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陈鲁峰.教师应是一条奔流的河[N].(中国教育报),200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