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不过时。近年来,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景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通过生动科学的课堂设置让红旗渠精神在当代进一步发扬。
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人民历时10年,修筑了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最初,红旗渠的建成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地人民吃水难、用水难的生存问题,因此它被亲切地称作 “生命渠”“幸福渠”。然而,2013年开始,“研学旅行”概念的提出为这条“生命渠”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2016年12月,国家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各地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开展提出了“四个以”的基本要求,即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为着力点,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
本刊记者了解到,有着“红色历史”的红旗渠也不甘落后,先后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十佳文化生态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20多项“国字号”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彰显红旗渠精神
2011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参加河南省代表团讨论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的《党史》二卷中,红旗渠精神被概括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当人们目睹了红旗渠在太行山腰劈山成渠的英姿,踏勘了红旗渠经过的涵洞,看看当年几十万林县人民是怎样用一双双粗糙的手和非常简陋的工具建造这一人工天河,就可以理解红旗渠精神为何永远不会过时了。
红旗渠风景区负责人表示,开展红旗渠研学旅行,是落实习近平“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具体体现。为此,自2016年红旗渠风景区入选全国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以来,红旗渠依托景区独有的石工建筑、精神内涵和太行山秀美的山水景观等资源,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了“中国青少年红旗渠研学之旅”等主题教育旅游产品,并组织“红旗渠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到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香港和澳门等多个城市的153所大专院校和中小学进行红旗渠精神的宣讲,带动更多学子参与研学旅行。
“作为一种精神和文化性格,红旗渠精神早已流进林州人的血液里,渗透进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创业中,并在实践中被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作为河南旅游业一道独特的风景,研学旅游、红色旅游正在助推红旗渠跃上一个新高度。”林州市委书记王军告诉本刊记者。
研学项目注重科学丰富
当一次红旗渠讲解员、看一场红旗渠电影、走一次红旗渠、推一把独轮车、抡一回开山锤、抬一次太行石、吃一次民工餐、看一场“凌空除险”表演、学唱一首红旗渠歌曲、开一次红旗渠主题班会……研学旅行让学生们在行走中了解历史、在体验中感受精神、在快乐中完成教育。本刊记者了解到,红旗渠之所以能開展如此丰富且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与景区负责人和教育专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9月8日,红旗渠风景区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红旗渠研学旅行规划评审会。会上,评审专家组与参会领导认真听取了红旗渠研学旅行规划的成果性汇报,全面审阅《红旗渠研学旅行规划》整套材料,并就研学旅行的新业态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评审专家组认为,红旗渠研学旅行规划涵盖内容全面、发展目标明确,切实关注研学旅行产业要素集聚性、业态创新性等方面的开展,注重宏观规划的衔接与可行。作为全国首家通过业界权威专家评审的研学旅行单位,红旗渠风景区再一次将中国研学旅行推上制高点。
在五大发展理念下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也为红旗渠研学旅行的课程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思路,促进其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景区负责人表示,红旗渠的研学旅行项目从思维诞生到项目落地,始终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丰富产品内容、提升产品品位、开拓产品市场,将书本知识同生活经验、课堂教育同实践体验有机融合,使得红旗渠研学旅行项目产品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证实,在实践中得到认知。
红旗渠的红色旅游产品充分做到将文化与山水、生态与城市形象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研学旅行和红色旅游,形成红、绿、古相互依托的综合旅游方式,实现跨范围、跨行业、跨领域的联盟合作体,从而推进中国研学旅行的社会化与创新化。同时,红旗渠还确保研学旅行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有效发挥,加快推进项目的落地实施,将红旗渠打造为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化研学旅行目的地,切实推进我国研学旅行工作,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人民历时10年,修筑了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最初,红旗渠的建成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地人民吃水难、用水难的生存问题,因此它被亲切地称作 “生命渠”“幸福渠”。然而,2013年开始,“研学旅行”概念的提出为这条“生命渠”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2016年12月,国家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各地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开展提出了“四个以”的基本要求,即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为着力点,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
本刊记者了解到,有着“红色历史”的红旗渠也不甘落后,先后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十佳文化生态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20多项“国字号”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彰显红旗渠精神
2011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参加河南省代表团讨论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的《党史》二卷中,红旗渠精神被概括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当人们目睹了红旗渠在太行山腰劈山成渠的英姿,踏勘了红旗渠经过的涵洞,看看当年几十万林县人民是怎样用一双双粗糙的手和非常简陋的工具建造这一人工天河,就可以理解红旗渠精神为何永远不会过时了。
红旗渠风景区负责人表示,开展红旗渠研学旅行,是落实习近平“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具体体现。为此,自2016年红旗渠风景区入选全国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以来,红旗渠依托景区独有的石工建筑、精神内涵和太行山秀美的山水景观等资源,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了“中国青少年红旗渠研学之旅”等主题教育旅游产品,并组织“红旗渠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到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香港和澳门等多个城市的153所大专院校和中小学进行红旗渠精神的宣讲,带动更多学子参与研学旅行。
“作为一种精神和文化性格,红旗渠精神早已流进林州人的血液里,渗透进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创业中,并在实践中被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作为河南旅游业一道独特的风景,研学旅游、红色旅游正在助推红旗渠跃上一个新高度。”林州市委书记王军告诉本刊记者。
研学项目注重科学丰富
当一次红旗渠讲解员、看一场红旗渠电影、走一次红旗渠、推一把独轮车、抡一回开山锤、抬一次太行石、吃一次民工餐、看一场“凌空除险”表演、学唱一首红旗渠歌曲、开一次红旗渠主题班会……研学旅行让学生们在行走中了解历史、在体验中感受精神、在快乐中完成教育。本刊记者了解到,红旗渠之所以能開展如此丰富且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与景区负责人和教育专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9月8日,红旗渠风景区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红旗渠研学旅行规划评审会。会上,评审专家组与参会领导认真听取了红旗渠研学旅行规划的成果性汇报,全面审阅《红旗渠研学旅行规划》整套材料,并就研学旅行的新业态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评审专家组认为,红旗渠研学旅行规划涵盖内容全面、发展目标明确,切实关注研学旅行产业要素集聚性、业态创新性等方面的开展,注重宏观规划的衔接与可行。作为全国首家通过业界权威专家评审的研学旅行单位,红旗渠风景区再一次将中国研学旅行推上制高点。
在五大发展理念下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也为红旗渠研学旅行的课程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思路,促进其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景区负责人表示,红旗渠的研学旅行项目从思维诞生到项目落地,始终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丰富产品内容、提升产品品位、开拓产品市场,将书本知识同生活经验、课堂教育同实践体验有机融合,使得红旗渠研学旅行项目产品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证实,在实践中得到认知。
红旗渠的红色旅游产品充分做到将文化与山水、生态与城市形象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研学旅行和红色旅游,形成红、绿、古相互依托的综合旅游方式,实现跨范围、跨行业、跨领域的联盟合作体,从而推进中国研学旅行的社会化与创新化。同时,红旗渠还确保研学旅行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有效发挥,加快推进项目的落地实施,将红旗渠打造为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化研学旅行目的地,切实推进我国研学旅行工作,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