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幼儿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除了让幼儿学习文化知识以外,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其中通过音乐、美术等教学活动的开展,幼儿会很有兴趣参与其中,从中感受艺术中的美,受到思想上的熏陶,促进实现良好品德的塑造和发展。为此,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样性艺术形式,提高幼儿兴趣,要重视教学的实践性,促使幼儿展现和提升自己,可以通过密切联系生活,培养观察力和审美能力,还要运用鼓励性教学评价,增强幼儿的信心。本文主要围绕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是教学的五大领域,同样也是学前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但是在传统的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师主要的教学目的仅仅是教授幼儿文化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具有单一性,还不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现今的学前教育中,幼儿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希望让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艺术越来越成为关注的重点。艺术是慰藉心灵的基本来源,是装饰性的活动,新形势下广大幼师要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
1 运用多样性艺术形式,提高幼儿兴趣
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对于我们常见的来说主要以文学、音乐、美术等表现形式为主,同时这些艺术形式也是在学前教育中常见的教学内容,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年龄还很小,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还不强,所以幼儿教师也应该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在相关的艺术课程教学当中,应该树立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作素养的教学目标,不能只是关注知识和技巧上的训练,这样幼儿才会更有参与兴趣,进而实现艺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幼儿教师要注重多样性艺术形式的融合运用,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直观性的呈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或者是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对幼儿进行教学,再通过调查询问的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通过以上的方式,让幼儿挑选出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提高幼儿的兴趣,并通过教学的方式让幼儿对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爱好,为幼儿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1]。
2 重视教学的实践性,促使展现和提升自己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幼儿的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有着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对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并让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去,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2]。例如在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在上学或者是放学的路上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然后在课堂上让幼儿将自己感触最深的事物通过画画的方式将其表现在纸上。或者是通过剪纸、泥塑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学,让幼儿通过实践提升美术水平。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幼师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学的方式教授幼儿歌唱的技巧,然后通过组织歌唱比赛或者是联欢会的方式,为幼儿创设实践发挥的空间,让幼儿在实践中展现自己、提升自己,挖掘其他在艺术方面的潜力,使其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更好地培养艺术素养。
3 密切联系生活,培养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美术是一种生活化的艺术,美术作品的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所以为了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教师应该重点引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和感悟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美术教师一定要注重密切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引导他们细心观察周围中那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可以观察花朵、树木的形状、颜色,或者观察形态多样的建筑和广告牌等等,感受生活的色彩和美感,感知万物的多样化形态,从而培养形成良好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为艺术创造力的培养提供支持[3]。美术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安排一些美术欣赏的内容,比如凡高的《向日葵》、希菲乐德的名著《鲜艳的水果》等,让幼儿认识颜色的种类,感受鲜艳的色彩,在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进而围绕相关主题进行大胆地想象创作,这样更有助于幼儿创作出更具创造性的美术作品。
4 运用鼓励性教学评价,增强幼儿的信心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在现如今的学前教育中,大部分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的宠爱比较多,他们自身的抗挫折能力较弱。除此之外,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渴望得到教师、家长或者是其他人的认可,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更加有信心、有动力地继续下去。学前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要意识到这一点,通过教学评价或者是教学语言的鼓励性增强幼儿的信心,既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给予坚持下去的动力,让幼儿在所坚持的艺术领域上有更好的发展[4]。古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前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言的鼓励性、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幼儿在艺术方面的信心。例如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发掘幼儿的优点,并根据优点对幼儿进行鼓励,增强幼儿的信心,然后再对幼儿的缺点进行评价,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评价的鼓励性能够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哪些点是需要继续努力发扬的,那些点是需要弥补改正的,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增强了幼儿的信心,还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了幼儿的艺术素养,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下,幼儿教师要把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尊重幼儿,了解幼儿,鼓励他们充满兴趣的想象和创作,使其更加的热爱音乐、美术等艺术,展现自己的艺术潜力,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玥.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幼儿音乐素养探究[J].成才之路,2017(11):50.
[2]李祥飞.幼儿艺术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05):96.
[3]蔺志萍. 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教育(周刊),2017(08):126.
[4]杨庆华.幼儿园教育阶段艺术素养启发策略探讨[J].幸福生活指南,2019(02):23-24.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是教学的五大领域,同样也是学前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但是在传统的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师主要的教学目的仅仅是教授幼儿文化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具有单一性,还不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现今的学前教育中,幼儿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希望让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艺术越来越成为关注的重点。艺术是慰藉心灵的基本来源,是装饰性的活动,新形势下广大幼师要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
1 运用多样性艺术形式,提高幼儿兴趣
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对于我们常见的来说主要以文学、音乐、美术等表现形式为主,同时这些艺术形式也是在学前教育中常见的教学内容,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年龄还很小,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还不强,所以幼儿教师也应该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在相关的艺术课程教学当中,应该树立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作素养的教学目标,不能只是关注知识和技巧上的训练,这样幼儿才会更有参与兴趣,进而实现艺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幼儿教师要注重多样性艺术形式的融合运用,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直观性的呈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或者是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对幼儿进行教学,再通过调查询问的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通过以上的方式,让幼儿挑选出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提高幼儿的兴趣,并通过教学的方式让幼儿对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爱好,为幼儿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1]。
2 重视教学的实践性,促使展现和提升自己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幼儿的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有着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对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并让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去,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2]。例如在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在上学或者是放学的路上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然后在课堂上让幼儿将自己感触最深的事物通过画画的方式将其表现在纸上。或者是通过剪纸、泥塑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学,让幼儿通过实践提升美术水平。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幼师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学的方式教授幼儿歌唱的技巧,然后通过组织歌唱比赛或者是联欢会的方式,为幼儿创设实践发挥的空间,让幼儿在实践中展现自己、提升自己,挖掘其他在艺术方面的潜力,使其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更好地培养艺术素养。
3 密切联系生活,培养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美术是一种生活化的艺术,美术作品的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所以为了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教师应该重点引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和感悟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美术教师一定要注重密切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引导他们细心观察周围中那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可以观察花朵、树木的形状、颜色,或者观察形态多样的建筑和广告牌等等,感受生活的色彩和美感,感知万物的多样化形态,从而培养形成良好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为艺术创造力的培养提供支持[3]。美术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安排一些美术欣赏的内容,比如凡高的《向日葵》、希菲乐德的名著《鲜艳的水果》等,让幼儿认识颜色的种类,感受鲜艳的色彩,在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进而围绕相关主题进行大胆地想象创作,这样更有助于幼儿创作出更具创造性的美术作品。
4 运用鼓励性教学评价,增强幼儿的信心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在现如今的学前教育中,大部分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的宠爱比较多,他们自身的抗挫折能力较弱。除此之外,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渴望得到教师、家长或者是其他人的认可,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更加有信心、有动力地继续下去。学前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要意识到这一点,通过教学评价或者是教学语言的鼓励性增强幼儿的信心,既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给予坚持下去的动力,让幼儿在所坚持的艺术领域上有更好的发展[4]。古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前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言的鼓励性、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幼儿在艺术方面的信心。例如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发掘幼儿的优点,并根据优点对幼儿进行鼓励,增强幼儿的信心,然后再对幼儿的缺点进行评价,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评价的鼓励性能够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哪些点是需要继续努力发扬的,那些点是需要弥补改正的,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增强了幼儿的信心,还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了幼儿的艺术素养,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下,幼儿教师要把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尊重幼儿,了解幼儿,鼓励他们充满兴趣的想象和创作,使其更加的热爱音乐、美术等艺术,展现自己的艺术潜力,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玥.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幼儿音乐素养探究[J].成才之路,2017(11):50.
[2]李祥飞.幼儿艺术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05):96.
[3]蔺志萍. 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教育(周刊),2017(08):126.
[4]杨庆华.幼儿园教育阶段艺术素养启发策略探讨[J].幸福生活指南,2019(0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