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昆虫拍摄随笔

来源 :人与生物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prit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实话,我对每一次外拍都充满了期待,只要用心,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提高,不管是在几百公里的山上或者是在家门口。你知道一只蚂蚁可以用多少种动作和同伴交流吗?你知道一只苍蝇也会翩翩起舞吗?你知道一只毛虫也能做出各种可爱的表情吗?我都知道,这些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我对这些神奇的昆虫行为充满了好奇,虽然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劳伦兹总是告诉人们用本能去解释一切动物行为,但我仍愿意用我的逻辑去关注,让它们有更多的思想,这也是我的图片所要表现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我追求的方向。
  人总是会有些小欲望,或者也可以说是追求吧。所以在继续昆虫行为方面的关注和拍摄外,我有些抱怨了,北方的冬季太长,动植物种类较南方也比较单一,再加上时不时有南方的朋友拍到极其漂亮的物种向我炫耀,我真有些受不了了,总是想,如果我在南方.那得拍到多少好东西啊。之前也有过几次南行,去了西双版纳、海南一些地方,但由于工作原因,时机都不是很好,也没有太大收获。直到这次接到《人与生物圈》杂志的“天目山保护区”外拍任务,着实让我激动了一把,好时间,好地点,绝对可以出好片子!
  


  经过一路颠簸,大约中午时分汽车正式驶入天目山保护区,葱郁的竹林和繁茂的植被让我有些按捺不住,还有潺潺的流水和放生池水面那只等待猎物的蓝翡翠,我真的有种想跳下车马上开始拍摄的冲动……
  吃过午饭,简单地安顿了一下,我就端起相机跑了出来,阳光透过高大的柳杉树冠漫射下来,把草丛点缀得有些斑驳,婆娑的树影像只大手在召唤我,进来吧,这将是个崭新的神奇世界。
  
  偶遇“三蛉”
  
  临行前,也向一些浙江的朋友打听过天目山的状况,他们告知的情况并不乐观,再加上我前几次“南行”的经验,我对天目山之行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平和一点好,会给你更多的惊喜。不过南方毕竟是南方,四下望去,苎麻叶子上挂满了苎麻珍蝶的幼虫,精巧的小螽斯趴在蕨类植物上舒展着身体,一对鹿蛾在草叶的顶端谈情说爱,我压低身体准备拍摄,触碰到的草叶上无数只小螳螂四散而去……其实这些画面都足够让我满意了,但毕竟是有任务在身。总要找些稀奇古怪的“模特”来“交差”啊!
  顺着山路一直向上走了好久,终于找到一处比较平缓的林地,厚厚的落叶层覆盖着整个地面,密致的树丛笼罩了一切,只有当风吹动树叶的时候才能透进少许光线,凭我的经验,这样的环境里一定会有不同寻常的发现。第一只小虫从眼前飞过的时候我并没有在意,好像就是只普通的大蚊,根本提不起我的兴趣。不一会儿,又一只“大蚊”在我的惊动下飞了起来,它就落在了不远处的叶片上,我有些漫不经心地走过去,一束光正好打在它身上,这可是绝好的拍摄机会,我迅速举起相机对焦,取景器里的“大蚊”逐渐变得清晰,长长的尖嘴,翘尾巴,老天,居然是只蝎蛉!这可是我一直想拍到的种类啊,我尽量压抑住内心的狂喜,我可不想因为激动的颤抖浪费掉这么难得的拍摄机会。
  蝎蛉属于长翅目昆虫,喜欢生活在茂密的阔叶草本和灌丛间,很多种类对湿度要求很高,人类的乱砍乱伐已经造成了蝎蛉属一些种群的灭绝,森林湿度和隐蔽度的降低,都会对这类昆虫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蝎蛉也是一类重要的生态指示昆虫。蝎蛉并不多见,能找到这小家伙着实让我高兴了一阵。
  


  内心还沉浸在刚才蝎蛉带来的激动中,眼睛却已经开始寻摸下一个目标了,唉,这也算是“职业病”了。草丛中有个亮点闪了一下就消失不见了,任何蛛丝马迹都别想逃过我的眼睛,慢慢靠近,找了个最稳固的姿势趴了下来,架好“大炮”开始等待,我有的是耐心,不一会儿,对手就有点按捺不住了,先从草叶背面探出了脑袋,好像是只小螳螂。看了看没什么动静,小家伙变得更加大胆了,干脆爬到了叶片正面开始搞起个人卫生来了,虽然“小螳螂”身长也就不到1厘米,我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它那两对透明的膜质翅膀....螳蛉!脉翅目的螳蛉!这家伙长得太精致了,以至于你不忍心去触碰它,甚至不敢对着它太过用力的呼吸。小家伙也算是够配合了,在我拍到了非常满意的图片后,它才张开翅膀飞走了,金光一闪就没了踪影,除了留给我那些精彩的照片,还有段足够美好的回忆。
  惊喜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来得那么突然。找了块干净的山石,打算坐下来喝口水,叶片上的一只小虫不经意间进入了视线,做梦也没想到,竟然是我苦苦找寻了多年的种类,蛇蛉目的蛇蛉。面对它我竟然有些不知所措了,有些颤抖的手慢慢地转动着对焦环,焦点一点点变得清晰,我在蛇蛉平整的头部没有看到单眼,如果没记错的话,此种应该是只在江苏和浙江记载有分布的中国盲蛇蛉!蛇蛉是一类非常原始的昆虫,目前更多的化石方面的研究,现有生存的蛇蛉种类在国内报道的只有9种。
  能够在同一天拍到“三蛉”,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它们都是小巧精致的昆虫,却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三蛉”虽然精彩,但接下来我想找些大点的家伙,我需要些更惊心动魄的刺激。
  
  竹林雌雄争霸战
  
  碗口粗细的毛竹鳞次栉比分布在山坡上,顶端葱茏的竹叶把压弯的枝条汇聚在一起,从上向下看去像是汪洋竹海中的一朵朵浪花。下到坡低,有清风从竹林里迎面扑来,竹叶也跟着沙沙作响,那一根根笔直的竹子轻轻晃动着,从近处的粗大变得渐远渐小,更为竹林增添了几分幽谧的感觉。
  我选择了一处较为开阔的缓坡,那里有相对充足的阳光,相信会有不少昆虫愿意驻足。果不其然,只一会儿功夫我就收获颇丰了。吃够了竹叶准备化蛹的眼蝶幼虫,在竹竿上聚聚散散让人眼花缭乱的一群小蝽,刚刚捉到螽斯准备用餐的巨大蟹蛛,还有正在用长鼻子钻探竹子的竹象甲,这些都让我小小地兴奋了一把,但是没找到大家伙还是让我有些沮丧,看来该换个地方了,就在我准备离开,已经走到竹林边缘的时候,突然听到“嗡”的一声,回头一看,一只甲虫落在了草丛里,我刚准备去一探究竟这家伙又飞了起来,没有丝毫犹豫,就直接飞到了一颗新生不久的小竹子上,随着视线的转移,不可思议的场景终于出现了,以至于让我张大的嘴半天都没有合拢。 就在那棵小竹子上,四只雄性鹿角金龟正在上演一幕雌雄争霸战,有三只雄虫在竹子两头,一只雄虫在中间,身下是只雌性鹿角金龟,雄虫用长得夸张的前臂死死抱住雌虫,它甚至可以把竹竿和雌虫一起抱入怀中。其他雄虫可不会这么容易就善罢甘休,它们开始发动进攻,而占据有利地形的雄虫也不甘示弱,它高高地抬起身体,举起超长的前臂,做好了全面应敌的准备。挑战者一点点地接近,几乎没有试探,四条长臂就交织在了一起,激烈的搏斗也迅速展开了,守擂的雄虫用后足紧紧地抓住竹竿,弓起身体,一个强力的挑动,挑战者就被“鹿角”掀翻在地了。但是很快,挑战者就又飞回了竹子上,还是在靠边的位置,其他雄虫也暂时安静下来了,但它们肯定还是觊觎着雌虫,不会轻易放弃。暂时获胜的雄虫回到了雌虫身边,它又 一次抱紧了雌虫,当它确定足够稳定和安全后,交配开始了……正在这时,下方的两只雄虫开始移动,新一轮的争霸战又要上演了。
  这场面真得太精彩了,以至于我当时一边疯狂地按动快门一边念叨着:“这才是生活!”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天午后,我在同一地点,同一棵小竹子上又看到了更加精彩的表演,这次居然是七雄一雌。
  
  只要你勇敢,跟我来
  
  同行的摄影师老于这次主要负责拍摄一些景观和人文的片子,他总是庆幸自己不用翻山越岭钻林子,因为在来的路上我给他讲了关于山蚂蟥和草耙子(蜱)的故事,反正当时讲得我自己都浑身痒痒,应该效果不错。
  于是老于就尽量走正规的山路,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越草丛一步。我可不行,先不说我怕不怕这些东西,想要拍到好片子,必须深入,其实我也暗自窃喜,有了山蚂蟥和草耙子吓唬老于,这么些精彩的场面他是看不到了,嘿嘿。
  说起来轻松,故事中的主角这次还真都让我遇上了,好在都是有惊无险。拍摄蝎蛉的时候,为了得到更好的角度,长时间跪在非常潮湿的落叶层中,给了山蚂蟥可乘之机,不过幸好之前扎紧了裤腿,让这些嗜血的家伙无法进入,只能在裤子外边溜达,最后被我一一拿下。拍摄鹿角金龟求偶的时候,为了拍到剪影的效果,我必须把天空作为背景测光拍摄,这就需要很低的角度,于是只能长时间的躺在草丛中,当时试验了多种快门组合和白平衡来得到特殊效果,最后起来的时候感觉有东西在头上爬,于是摸出了个有小拇指指甲盖那么大的草耙子,还好这家伙对用餐地点比较挑剔,还没有选好下口的地方,又让我逃过一劫。
  


  最痛苦的回忆没想到是小螽斯带给我的,我实在是喜欢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翠绿的颜色,精巧的外表,还有那对长长的触须都让我着迷,于是我就用手肘撑在地上慢慢拍摄,我随着光线的变化按动着快门,突然感觉胳膊有些刺痛,以为是碎石子搞的鬼就没在意,后来感觉越来越疼,才歪过头检查,晕,我居然趴在了蚂蚁大军行进的路上,一个数米长的队伍,这让我想起了可怕的行军蚁,它们可是一路行进,见啥吃啥的。为了避免更多的蚂蚁爬上来,我迅速远离蚁群的地盘,我想用手打掉咬在胳膊上的蚂蚁,发现根本不起作用,这些看似普通的蚂蚁长着非同寻常的大颚,此时大颚已经深深地刺进肉里,我庆幸它们没有用蜇针刺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只能慢慢地把它们从我的皮肉间撕扯下来,那生疼的感觉到现在还记得。
  其实每次外拍都会有一些小的麻烦,但相对于收获而言,这些都算不了什么,只是小插曲,让拍摄的故事更加精彩的插曲。当然,我所说的收获也不一定是非要拍到什么绝好的照片,有时候,我能看到就已经很满意了。
其他文献
珠穆朗瑪生物圈保护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南与尼泊尔王国交界处,总面积33800平方公里,以保护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极高山生态系统,原始的山地森林以及高原山地生物多样性为主。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驾车路线:北京→石家庄→太原→西安→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珠穆朗玛。  地方特产:青稞酒、酥油茶、羊肉。  旅游资源:珠穆朗玛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登山探险和
期刊
“鸟类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纪录片《鸟的迁徙》一开头就饶有深意的这样讲。可是,人类在对待这样一种悠远而持久的承诺时,设置了层层阻隔,让鸟类本来就充满变数和历险的旅途面临更多的考验。而沿海滩涂湿地生长着丰富的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一些其它的生命体,为大量的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栖息地,当前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人类对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留给鸟类的适合觅食和栖息的滩涂越来越
期刊
台湾位于热带至亚热带之间,周围海域有黑潮流经,海水终年都很温暖,因此沿岸海域只要有硬底质的地方,大多有珊瑚分布。位在台湾南端的垦丁海域,以及纬度较低的兰屿和绿岛,拥有相当发达的珊瑚礁;而在台湾北部沿岸海域就只有珊瑚生长,并没有明显的珊瑚礁形成,主要是由于冬季水温太低和侵蚀作用强烈的限制。  早在一千多万年前,当台湾还未露出海面时,珊瑚礁就在台湾岛的基底上发育:后来在台湾岛逐渐露出海面之后,珊瑚礁在
期刊
珊瑚礁是海洋中生产力很高、生物多样性最高、生物量最丰富的生态系。大约有二万五千种以上的海洋生物以珊瑚礁为栖所、依赖珊瑚礁生存,或者利用珊瑚礁做为繁殖下一代的场所。这么多的海洋生物喜欢生活在珊瑚礁周围主要是因为它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居住空间让其它生物利用;珊瑚礁的基础生产力高达周围海洋的50-100倍,基础生产力高就代表食物丰富,而丰富的食物就能养活很多生物;此外,珊瑚礁多样的立体结构提供许多生物栖息空
期刊
沿海的许多养殖户习惯称其“海参圈”为“对虾圈”,这是因为目前的许多“海参圈”是当年荒废的“对虾圈”改造而来的。近年海参产销两旺,海参价格一路走高,吸引了众多投资,或改造“对虾圈”,或围填海建新的海参圈和海参苗厂。有海参养殖专家曾撰文警告说,由于海参不规范的养殖技术,不合理的布局,不仅会制约其自身发展还会污染了水域环境连累到潮间带上的其他水生生物。当前的海参热不禁让人想起,在同一个“圈”中发生的故事
期刊
“我们其实是走在原来的大海里,”周海翔老师多年来一直在这一带从事鸟类保护和摄影,他一边开车一边向我们介绍这条沿着海岸边刚刚建成的滨海大道:“现在是方便多了,记得2003年我们做黑脸琵鹭觅食地调查时,跑完庄河海岸线,整整用了三天时间,现在有两三个小时就能跑完,效率提高了很多,人也不累。”  据悉滨海大道贯通后,既促进了临港工业和特色规模工业园区的第二产业建设,又能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自然与人文景
期刊
近几十年来,长江环境的日益恶化已严重影响了长江江豚的生存与繁衍,迁地保护在当前被认为是最为可行的保护手段。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属的天鹅洲故道。一个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群体已经得以建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对一种鲸类动物进行迁地保护并取得初步成功的范例,在长江江豚的保护事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然而,今年春末以来,故道遭遇40年一遇的极旱天气的袭
期刊
从60倍的单筒望远镜里,朦朦胧胧的捕捉到了一只的踪影,紧接着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多,从两只到十几只。更多的黑脸琵鹭落在了这片滩涂上。这是2009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支持下,我们数十名环保志愿者,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同步调查,最终确定庄河的黑脸琵鹭种群已经从2001年的12只达到了46只!对于每一个关心帮助黑脸琵鹭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意味着黑脸琵鹭从零散的个体终于在各方的保护下发展
期刊
在高度人工化的城市里。“野生”产品受到前所未有的青睐和追捧。而天目山还生长着不可多得的野生云雾茶,当地老百姓还保留着炒茶的传统。对茶叶来说,生长环境至关重要,保护区里的纯自然环境合野茶的品质更胜一筹。然而,天目山野茶要在茶市中占据应有的位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野生茶树终日吸收山中花草树木的香味,因此越品越香;人工大面积栽培的茶叶,由于周围的植被单一,喝起来会有一股青草味。    在天目山下
期刊
天目山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就是中外科学家钟情的地方,如胡先骗、钟观光、李四光、郑万钧、秦仁昌、阳含熙等著名科学家都来过,至今,以天目命名的植物就有37种。凭着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几年前又在此上演了一次有全国上百名昆虫学专家参加的历时3年的地毯式昆虫清查……    研究昆虫,首先要捕捉到它们。采用各种方法诱捕昆虫的过程,本身就是揭示和认识昆虫的过程。    1998年,我们有幸参加了“浙江天目山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