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新教学模式的内容与实施
小学创新教学模式是:以“开放化教学环境”为操作平台,通过建构“人本化教学理念”、“活动化教学课程”、“生成化教法系统”、“全息化教学评价”等四维,形成立体的创新教学实践,支撑起创新教学的“四创”(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和创新品质)目标,进而实现小学生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的长足发展。其实施策略是:
1确立人本化的教学理念。(1)人人是主人,个个能创新;(2)整个世界都是学生学习的课程,课程是学生了解世界的视窗;(3)教学即生活,即创造,即发展。
2拟定小学创新教学的“四创”目标。
3营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的环境应是开放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建:一是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来改进教学,如建立校园网,连结全世界,把整个世界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资源库;二是用开放的思想,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文化,不仅注重挖掘校园历史中的文化积淀,而且注重吸纳一切有用的观念和思想,造就独特的教学文化。
4建构活动化的创新课程体系。课程是教与学的纽带,创新教学的课程应该是活动化的。我们的做法是:以国家基础课程为主体,以科技、人文校本课程为两翼,开设行为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课、科学与创造课、小学艺术欣赏课、形体训练课、经营体验课、口语交际课等特色课程,并每天开辟30分钟“大课间活动”和8分钟“自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试飞”的翅膀。大课间活动师生平等参与,每天上午第一、第二节课后各举行一次,一至三年级每天设固定项目:广播体操和拍手操,其中,拍手操由学生自由形成2~4人的小组,跟着统一的音乐,自编自练;设创新项目:周一是“跳跳大本营”,周二是“生活小能人”,周三是“游戏大世界”,周四是“创造小精灵”,周五是“快乐你我他”。4~6年级每天设固定项目:课间操自编接龙游戏,以班为单位,每天依序推荐2~4人领操,但在9节操中必须创编一节,并在体育教师的辅导下记录创编操并存档,期末评奖。
5建构生成化的教法系统。创新教学以“创新”为特征。固定的、僵化的、死板的方法和模式根本无法适应其要求,即使我们勉强建立了某个具体的方法、模式,其一成不变的形态也有失创新的水准。但这并不是说创新教学就没有规律可循,我们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建立创新教学的方法、模式系统,使之具有生成特性,能应付各种变化的教学实践,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追求最优化的教学形式。可按以下几个环节来建立和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系统:
(1)建立模块
自由拓展式。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由选择学习项目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学习《景阳冈》后,让学生以武松这个人物为切入点自由选择学习项目进行学习,结果,有的为武松写起了“求职介绍信”、“招聘启事”、“应聘书”、“自荐书”等。
(2)策划连接
(3)形成系统
(4)选择运用
6建立全息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在教学评价上,要建立全息化的评价机制。通过多方面收集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极次的评价。我们的做法是,采取“基础+创新”和“过程+结果”两种方式。创新教学崇尚创新————教师能创新,学生爱创新。但创新并不排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相反,它更重视学生在这方面保底。教师每学期都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查漏补缺。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积分的形式,随时认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并予以诱导性评价。如某位学生在学《游园不值》时,根据“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句所描写的情节,想象进柴扉所见春色,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待到人回柴扉开,绿叶红花宽院窄。”
“赤橙黄绿青蓝紫,百花齐放竟开来。”
“未进柴门先闻香,满园鲜花江花洋。”
“小树正茂嫩绿叶,蜂蝶飞舞捉迷藏。”
教师立即给这位同学的创新之举计分,学期累计下来则成为这个学生的创新分。
二、创新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结论
1在小学开展创新教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相信学生人人能创新的基础上,开展生活化、立体化、多样化的创新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
2我们所建构的“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一是由于以整个世界为大背景,营建了开放而多元的教学环境,学生活动的空间大,用来学习的资源很丰富;二是模式的“四维”以学生为本,按小学生的特点来设计,突出了“活动化”、“全息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尝试创新,并时时肯定其创新成果,因此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三是构建模式但不“模式化”,突出了教学方法的生成特征,建立了可以再创造、再发展的教学体系;四是所提出的“四创”目标切合小学生实际,较好地把握了在小学阶段培养创新精神的目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加强学生学习与创新规律的研究,建立创新型教师培训、评价、激励机制,是深化创新教学的新的“增长点”,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小学创新教学模式是:以“开放化教学环境”为操作平台,通过建构“人本化教学理念”、“活动化教学课程”、“生成化教法系统”、“全息化教学评价”等四维,形成立体的创新教学实践,支撑起创新教学的“四创”(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和创新品质)目标,进而实现小学生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的长足发展。其实施策略是:
1确立人本化的教学理念。(1)人人是主人,个个能创新;(2)整个世界都是学生学习的课程,课程是学生了解世界的视窗;(3)教学即生活,即创造,即发展。
2拟定小学创新教学的“四创”目标。
3营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的环境应是开放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建:一是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来改进教学,如建立校园网,连结全世界,把整个世界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资源库;二是用开放的思想,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文化,不仅注重挖掘校园历史中的文化积淀,而且注重吸纳一切有用的观念和思想,造就独特的教学文化。
4建构活动化的创新课程体系。课程是教与学的纽带,创新教学的课程应该是活动化的。我们的做法是:以国家基础课程为主体,以科技、人文校本课程为两翼,开设行为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课、科学与创造课、小学艺术欣赏课、形体训练课、经营体验课、口语交际课等特色课程,并每天开辟30分钟“大课间活动”和8分钟“自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试飞”的翅膀。大课间活动师生平等参与,每天上午第一、第二节课后各举行一次,一至三年级每天设固定项目:广播体操和拍手操,其中,拍手操由学生自由形成2~4人的小组,跟着统一的音乐,自编自练;设创新项目:周一是“跳跳大本营”,周二是“生活小能人”,周三是“游戏大世界”,周四是“创造小精灵”,周五是“快乐你我他”。4~6年级每天设固定项目:课间操自编接龙游戏,以班为单位,每天依序推荐2~4人领操,但在9节操中必须创编一节,并在体育教师的辅导下记录创编操并存档,期末评奖。
5建构生成化的教法系统。创新教学以“创新”为特征。固定的、僵化的、死板的方法和模式根本无法适应其要求,即使我们勉强建立了某个具体的方法、模式,其一成不变的形态也有失创新的水准。但这并不是说创新教学就没有规律可循,我们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建立创新教学的方法、模式系统,使之具有生成特性,能应付各种变化的教学实践,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追求最优化的教学形式。可按以下几个环节来建立和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系统:
(1)建立模块
自由拓展式。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由选择学习项目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学习《景阳冈》后,让学生以武松这个人物为切入点自由选择学习项目进行学习,结果,有的为武松写起了“求职介绍信”、“招聘启事”、“应聘书”、“自荐书”等。
(2)策划连接
(3)形成系统
(4)选择运用
6建立全息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在教学评价上,要建立全息化的评价机制。通过多方面收集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极次的评价。我们的做法是,采取“基础+创新”和“过程+结果”两种方式。创新教学崇尚创新————教师能创新,学生爱创新。但创新并不排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相反,它更重视学生在这方面保底。教师每学期都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查漏补缺。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积分的形式,随时认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并予以诱导性评价。如某位学生在学《游园不值》时,根据“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句所描写的情节,想象进柴扉所见春色,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待到人回柴扉开,绿叶红花宽院窄。”
“赤橙黄绿青蓝紫,百花齐放竟开来。”
“未进柴门先闻香,满园鲜花江花洋。”
“小树正茂嫩绿叶,蜂蝶飞舞捉迷藏。”
教师立即给这位同学的创新之举计分,学期累计下来则成为这个学生的创新分。
二、创新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结论
1在小学开展创新教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相信学生人人能创新的基础上,开展生活化、立体化、多样化的创新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
2我们所建构的“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一是由于以整个世界为大背景,营建了开放而多元的教学环境,学生活动的空间大,用来学习的资源很丰富;二是模式的“四维”以学生为本,按小学生的特点来设计,突出了“活动化”、“全息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尝试创新,并时时肯定其创新成果,因此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三是构建模式但不“模式化”,突出了教学方法的生成特征,建立了可以再创造、再发展的教学体系;四是所提出的“四创”目标切合小学生实际,较好地把握了在小学阶段培养创新精神的目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加强学生学习与创新规律的研究,建立创新型教师培训、评价、激励机制,是深化创新教学的新的“增长点”,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