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专语文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把散见于各篇课文中的知识点、能力点,归纳总结,强化教学。突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教会学生读写方法、引领学生进入文学殿堂等方面的教学,力争为学生多留下些有用的东西。
关键词:教做人做事;教读写方法;培养文学爱好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162-02
我们的语文教材虽然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层次性,但是,体现这些联系的是一篇篇各自独立的课文,因此,无形之中就弱化了教材的层次感。有时候会出现同一篇课文被选入初中教材,也選入高中教材,甚至大学教材的情况。在这方面,语文教材远不如数学历史等教材教学目标明确。数学教材在哪个年级学加法减法,哪个年级学乘法除法是一目了然的,而语文在很多时候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这样一个大而化之的目标。这就导致我们教师们在教学中,往往面面俱到:课文篇篇都分析,作者个个都介绍,又是总结中心,又是归纳写作特点。可最终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并没有学会分析理解文章,也记不住几个作家,教材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也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中专教学工作中,经常把散见于各篇课文中的知识点、能力点,归纳总结,强化教学。突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教会学生读写方法、引领学生进入文学殿堂等方面的教学,力争为学生多留下些有用的东西。
一 教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法
唐朝的韩愈曾对老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教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法,更是义不容辞。在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教材内容,把主题相近的课文,组成一个个专题,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我曾把《一碗清汤荞麦面》、《我与地坛》、《假如给我三天视力》等篇课文组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如何面对苦难的专题教育。当苦难降临的时候,《一碗清汤荞麦面》里的母亲,是勇敢的面对,母亲靠给人打工,一点点偿还着巨额的债务。除夕之夜,家家团圆之时,冷清的面馆里,母亲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只买了一碗清汤荞麦面,这是他们一家的年夜饭啊。尽管好心的老板偷偷多下了面,可是这一碗面无论如何也不够四个人吃啊,由此可以看出,母亲生活的窘迫。可是,母亲并没有抱怨和逃避,她既让孩子们了解家里的困难,又让孩子们懂得,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全家努力,一定会还清债务,渡过难关。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生动记述了他生病之后,内心的痛苦、反思、挣扎、奋发的心理路程。海伦凯勒的传奇人生,更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我让学生们讨论,人生可能会遇到哪些苦难,该怎样预防苦难的发生,如果不幸发生了,该如何面对,然后,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写作文。通过这个专题对学生进行抗压教育,培养他们坚韧的性格。我还把《把信送给加西亚》、《列车上的偶然相遇》等课文组成一个专题,跟同学们讨论该如何对待工作,讨论工作态度与人生命运的关系。我把《致橡树》、《我愿意是激流》、《项链》、《狼行成双》组成一个专题,让大家讨论如何看待爱情,怎样拥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怎样评价时下流行的爱情观。我把《我与地坛》、《我的母亲》、《背影》、《卖白菜》等组成一个专题,让同学们懂得“尽孝要趁早”的道理等等。通过这样的专题教育,强化语文教学中政治思想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正确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 教学生阅读分析课文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但是,学生学习了多年语文课,读写能力常常仍然不能令人满意。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生通过寻找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的方法,把握课文中心,快速理解课文,从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生对于逻辑性较强的论说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寻找那些提出论点的句子和段落,寻找总结全文的句子和段落,寻找承上启下的句子和段落,通过这些重点句段的分析,帮助学生快速读懂课文。《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一篇阐述性说明文,课文第二段写道:“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学科: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这六门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基础呢?也不是。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两门学问。一门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一门数学,是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学问。”这几个句子,简明扼要的阐明了全文的说明中心。学生抓住了这几句,也就能很快把握全文的说明重点。课文第3、4、5、6段分别说明了物理在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学等学科中的重要作用。这四段的第一句话,也分别概括出了各段的说明中心。第七段:“所以,天、地、生、化四门基础学科,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观点看,都可以归结到物理和数学。”则是对以上四段的总结和概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这些句子,就能很快分析出课文的说明中心和总——分——总的说明顺序,从而读懂全文,提高阅读能力。
记叙文常常用大量篇幅叙述事件、描写景物,怎样才能透过这些叙述描写尽快领会中心呢?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寻找抒情句和议论句。抓住这些句子理解课文往往会事半功倍。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从不同角度细致的描写了北平秋天的颜色、触感、声音、和姿态,并用南方的秋与之对比,那么故都的秋天在作者笔下有什么特点呢?“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一句就是中心句。“清、静、悲凉”就是作者着力要表现的意境。抓住这个句子,就可以了解文章选材的匠心独运和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
有一个“二八定理”,说的是在生活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同样重要,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那些只占百分之二十的部分。你的能力只有百分之二十在发挥着百分之八十的关键作用,一个企业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产品在创造着百分之八十的利润,一个单位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员在进行着单位百分之八十的决策等等。如果把这个定理用在课文的阅读分析上,教学生把握课文中百分之二十的重点句子、重点段落,学生就能掌握课文百分之八十内容,那么,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一定能够快速提高。 三 把学生引进文学的殿堂
文学作品对人们心灵的熏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如果能够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文学、喜爱文学,那么学生终生都会受益无穷的。因此,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很注重引导学生赏鉴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及各种文学形式的
特點,教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对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中专学生在初中、小学学习时期,已经读过不少名家作品,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注重把教材中出现的作家作品,同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这一个或几个作家,了解当时的 文学发展情况,了解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例如,学习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一文时,我让学生查找世界三大小说之王的资料:他们的国籍,读过他们什么作品,他们有哪些代表作,他们的写作风格等等。这样一来,就把以前学习过的《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项链》、《装在套子里的人》、《警察与赞美诗》等联系起来了,温故知新,学生对这三大作家就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习《将进酒》这首诗时,我让同学们回忆读过李白哪些诗篇,哪些诗句体现出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还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唐朝诗人姓名写出来,想想读过他们什么诗歌,他们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查阅资料,了解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等。经过这样归纳总结,使学生对唐诗有更系统的了解,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各种文学作品的方法,学会分析和欣赏。例如阅读小说,应从情节入手,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再通过人物总结主题。情节——人物——主题,是阅读小说的基本方面。再进一步的品鉴,例如构思的巧妙,语言的传神,描写的逼真,则是较高层次的欣赏。阅读诗歌,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之中,由意境分析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只是一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要想达到不教的目的,还需要学生多阅读多练习。因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很重视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文学作品。每学期开始,我总是根据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使课内课外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几年之中,围绕教材中入选的名篇,我要求学生阅读了《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还阅读了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等世界文学大师的作品。培养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我希望通过三年的语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水平,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确实给学生留下一些享用一生的东西。
关键词:教做人做事;教读写方法;培养文学爱好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162-02
我们的语文教材虽然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层次性,但是,体现这些联系的是一篇篇各自独立的课文,因此,无形之中就弱化了教材的层次感。有时候会出现同一篇课文被选入初中教材,也選入高中教材,甚至大学教材的情况。在这方面,语文教材远不如数学历史等教材教学目标明确。数学教材在哪个年级学加法减法,哪个年级学乘法除法是一目了然的,而语文在很多时候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这样一个大而化之的目标。这就导致我们教师们在教学中,往往面面俱到:课文篇篇都分析,作者个个都介绍,又是总结中心,又是归纳写作特点。可最终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并没有学会分析理解文章,也记不住几个作家,教材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也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中专教学工作中,经常把散见于各篇课文中的知识点、能力点,归纳总结,强化教学。突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教会学生读写方法、引领学生进入文学殿堂等方面的教学,力争为学生多留下些有用的东西。
一 教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法
唐朝的韩愈曾对老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教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法,更是义不容辞。在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教材内容,把主题相近的课文,组成一个个专题,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我曾把《一碗清汤荞麦面》、《我与地坛》、《假如给我三天视力》等篇课文组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如何面对苦难的专题教育。当苦难降临的时候,《一碗清汤荞麦面》里的母亲,是勇敢的面对,母亲靠给人打工,一点点偿还着巨额的债务。除夕之夜,家家团圆之时,冷清的面馆里,母亲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只买了一碗清汤荞麦面,这是他们一家的年夜饭啊。尽管好心的老板偷偷多下了面,可是这一碗面无论如何也不够四个人吃啊,由此可以看出,母亲生活的窘迫。可是,母亲并没有抱怨和逃避,她既让孩子们了解家里的困难,又让孩子们懂得,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全家努力,一定会还清债务,渡过难关。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生动记述了他生病之后,内心的痛苦、反思、挣扎、奋发的心理路程。海伦凯勒的传奇人生,更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我让学生们讨论,人生可能会遇到哪些苦难,该怎样预防苦难的发生,如果不幸发生了,该如何面对,然后,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写作文。通过这个专题对学生进行抗压教育,培养他们坚韧的性格。我还把《把信送给加西亚》、《列车上的偶然相遇》等课文组成一个专题,跟同学们讨论该如何对待工作,讨论工作态度与人生命运的关系。我把《致橡树》、《我愿意是激流》、《项链》、《狼行成双》组成一个专题,让大家讨论如何看待爱情,怎样拥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怎样评价时下流行的爱情观。我把《我与地坛》、《我的母亲》、《背影》、《卖白菜》等组成一个专题,让同学们懂得“尽孝要趁早”的道理等等。通过这样的专题教育,强化语文教学中政治思想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正确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 教学生阅读分析课文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但是,学生学习了多年语文课,读写能力常常仍然不能令人满意。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生通过寻找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的方法,把握课文中心,快速理解课文,从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学生对于逻辑性较强的论说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寻找那些提出论点的句子和段落,寻找总结全文的句子和段落,寻找承上启下的句子和段落,通过这些重点句段的分析,帮助学生快速读懂课文。《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一篇阐述性说明文,课文第二段写道:“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学科: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这六门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基础呢?也不是。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两门学问。一门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一门数学,是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学问。”这几个句子,简明扼要的阐明了全文的说明中心。学生抓住了这几句,也就能很快把握全文的说明重点。课文第3、4、5、6段分别说明了物理在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学等学科中的重要作用。这四段的第一句话,也分别概括出了各段的说明中心。第七段:“所以,天、地、生、化四门基础学科,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观点看,都可以归结到物理和数学。”则是对以上四段的总结和概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这些句子,就能很快分析出课文的说明中心和总——分——总的说明顺序,从而读懂全文,提高阅读能力。
记叙文常常用大量篇幅叙述事件、描写景物,怎样才能透过这些叙述描写尽快领会中心呢?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寻找抒情句和议论句。抓住这些句子理解课文往往会事半功倍。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从不同角度细致的描写了北平秋天的颜色、触感、声音、和姿态,并用南方的秋与之对比,那么故都的秋天在作者笔下有什么特点呢?“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一句就是中心句。“清、静、悲凉”就是作者着力要表现的意境。抓住这个句子,就可以了解文章选材的匠心独运和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
有一个“二八定理”,说的是在生活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同样重要,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那些只占百分之二十的部分。你的能力只有百分之二十在发挥着百分之八十的关键作用,一个企业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产品在创造着百分之八十的利润,一个单位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员在进行着单位百分之八十的决策等等。如果把这个定理用在课文的阅读分析上,教学生把握课文中百分之二十的重点句子、重点段落,学生就能掌握课文百分之八十内容,那么,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一定能够快速提高。 三 把学生引进文学的殿堂
文学作品对人们心灵的熏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如果能够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文学、喜爱文学,那么学生终生都会受益无穷的。因此,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很注重引导学生赏鉴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及各种文学形式的
特點,教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对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中专学生在初中、小学学习时期,已经读过不少名家作品,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注重把教材中出现的作家作品,同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这一个或几个作家,了解当时的 文学发展情况,了解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例如,学习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一文时,我让学生查找世界三大小说之王的资料:他们的国籍,读过他们什么作品,他们有哪些代表作,他们的写作风格等等。这样一来,就把以前学习过的《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项链》、《装在套子里的人》、《警察与赞美诗》等联系起来了,温故知新,学生对这三大作家就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习《将进酒》这首诗时,我让同学们回忆读过李白哪些诗篇,哪些诗句体现出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还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唐朝诗人姓名写出来,想想读过他们什么诗歌,他们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查阅资料,了解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等。经过这样归纳总结,使学生对唐诗有更系统的了解,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各种文学作品的方法,学会分析和欣赏。例如阅读小说,应从情节入手,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再通过人物总结主题。情节——人物——主题,是阅读小说的基本方面。再进一步的品鉴,例如构思的巧妙,语言的传神,描写的逼真,则是较高层次的欣赏。阅读诗歌,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诗的意境之中,由意境分析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只是一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要想达到不教的目的,还需要学生多阅读多练习。因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很重视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文学作品。每学期开始,我总是根据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使课内课外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几年之中,围绕教材中入选的名篇,我要求学生阅读了《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还阅读了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等世界文学大师的作品。培养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我希望通过三年的语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水平,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确实给学生留下一些享用一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