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74-01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的建议中, 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与合作精神已经势在必行。创设数学学习情景,建立有效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十分有必要,小组成员之间可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来运用语言,求得知识提高技能,学生通过竞争与合作学习能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主体性教学组织形式。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这种主体地位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落实。它为课堂教学改革吹进了一股清凉的风,促使传统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它强调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参与,在参与中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中要把时间和机会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1.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自主交流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时候,他们的自主空间得以拓宽,他们敢想、敢做、敢说,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容易使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 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又培养了集体的团结与合作意识。在实施大班教学情况下构建合作学习小组虽人数不多但相对稳定,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彼此熟悉,组内成员互相合作,组际之间相互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在小组遇到问题的过程中能相互交往,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小组成员能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组织才能和协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生在活动中能更快乐的学习,还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认识世界方法的社会化。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3.小组合作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画图、调查、测量等等,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经过每节课反复多次的内心积极体验,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4.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
小组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始终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小组中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活动,进行互帮互学,这有利于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有利于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并将生生互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彰显,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会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自始自终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
二、如何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1.数学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形成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集体,让小组每位成员都有参与进步的机会,都有体验成功的空间,都有良好协作的心态。因此,数学学习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同时,角色要定期轮换,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人人有责,而且体验到各自的价值和担任不同角色的感受,培养了他们的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
2.必须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数学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没有合作,就无法交流,反之,也一样。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交流技能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学会质疑,特别是在讨论一些命题、性质或阅读例题时;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更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更正自己的想法;组长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活动(比如进行“作调查”、“讨论学习”、“画图”、“测量”等活动时),能根据他人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当然也可以是轮流组织,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内容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兴趣、有新鲜感,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但要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激励合作学习。
4.教师要制定出一个具体的、有序的、可操作的合作学习的规则,让学生有章可寻,活而有序,坚决杜绝表面上的“假热闹”,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 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四听:听清楚教师的目标要求;听清楚同学的发言、不去插嘴;听清楚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听完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 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参考文献:
[1]刘宏刚.运用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中小学外语教 2004(1)
[2]刘义兵.试论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国教育学刊20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的建议中, 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与合作精神已经势在必行。创设数学学习情景,建立有效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十分有必要,小组成员之间可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来运用语言,求得知识提高技能,学生通过竞争与合作学习能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主体性教学组织形式。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这种主体地位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落实。它为课堂教学改革吹进了一股清凉的风,促使传统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它强调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参与,在参与中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中要把时间和机会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1.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自主交流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时候,他们的自主空间得以拓宽,他们敢想、敢做、敢说,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容易使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 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又培养了集体的团结与合作意识。在实施大班教学情况下构建合作学习小组虽人数不多但相对稳定,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彼此熟悉,组内成员互相合作,组际之间相互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在小组遇到问题的过程中能相互交往,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小组成员能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组织才能和协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生在活动中能更快乐的学习,还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认识世界方法的社会化。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3.小组合作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画图、调查、测量等等,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经过每节课反复多次的内心积极体验,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4.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
小组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始终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小组中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活动,进行互帮互学,这有利于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有利于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并将生生互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彰显,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会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自始自终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
二、如何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1.数学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形成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集体,让小组每位成员都有参与进步的机会,都有体验成功的空间,都有良好协作的心态。因此,数学学习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同时,角色要定期轮换,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人人有责,而且体验到各自的价值和担任不同角色的感受,培养了他们的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
2.必须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数学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没有合作,就无法交流,反之,也一样。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交流技能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学会质疑,特别是在讨论一些命题、性质或阅读例题时;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更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更正自己的想法;组长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活动(比如进行“作调查”、“讨论学习”、“画图”、“测量”等活动时),能根据他人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当然也可以是轮流组织,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内容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兴趣、有新鲜感,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但要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激励合作学习。
4.教师要制定出一个具体的、有序的、可操作的合作学习的规则,让学生有章可寻,活而有序,坚决杜绝表面上的“假热闹”,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 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四听:听清楚教师的目标要求;听清楚同学的发言、不去插嘴;听清楚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听完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 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参考文献:
[1]刘宏刚.运用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中小学外语教 2004(1)
[2]刘义兵.试论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国教育学刊20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