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为美德的忍让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n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忍让既是一个人內在修养的体现,也是一个人胸怀宽广的象征,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道德品质的表现。忍让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能够彰显一个人高贵的道德品质,促使人们不断前进。所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完善自我,发扬忍让的传统美德。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忍让的含义进行相关概述;其次对忍让的人物历史事例进行相关介绍;最后对忍让美德进行以下相关论述。
  关键词:忍让美德;人物历史事例;道德品质
  前言
  忍让,是大智大勇的表现,不是计较一时的高低和眼前的得失,而是胸怀全局,着眼未来的一种大格局;忍让,是一种美德,以宽广的胸怀,无私的心灵去容纳每一个人和感化每一个人;忍让,也是一种修养,面对荣辱毁誉,不惊不喜,心静如水。忍让对于当今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品质,这种品质对于人们在社会上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甚至处理一些事件时都十分可靠也十分有用,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一、忍让的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忍让一直是一个高度赞扬的词。因此,人们理解的忍让是生活的问题[1]。在生活中,能够忍受是有价值的,但忍让并不意味着退缩或软弱,而是面对误解和不满情况时,必须关注整体情况,展望未来。人们常常应该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对别人拥有耐心。在古训中有教导,有必要“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二、关于忍让的人物历史事例
  (一)张良的忍让故事
  在汉朝刘邦手下有一鬼才名为张良,是汉初功臣,与韩信、萧何合称“汉三杰”,其祖父、父亲曾是韩国宰相。据《史记·留候世家》记载:张良有一次在下邳桥上散步,遇到一位穿布短衣的老者,那老人故意将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喝令张良到桥下给他取鞋。张良非常生气,但看老者年迈,就忍着性子给老者取回鞋[2]。可那老者又命张良给他穿上,张良又跪着替他穿好。老人一声未谢,只是笑笑就走了。没有走多远,老人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孩子还不错,可以教导,五日后天明时,在这里会面。”张良点头答应。
  五日后,天刚明,张良就到桥上,可老人已站在桥上等他。老人转身就走,生气地说:“过五天再早点来。”又过了五日,这一回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不久,老人来了,很高兴,夸奖张良这一次没有失约。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后就会得到验证。十三年后,我们会在济北见面,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话,老人就走了。天明以后张良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相传张良得此兵书,才干大增,后来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六出奇计。
  (二)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忍让故事
  小事忍让方能成就大业 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与某生同住一寝室。某生的脾气暴躁[3]。他的书桌距窗口好几尺,曾国藩为了取光,将自己的书桌移动到窗前,某生见了大为恼火,说:“我案头的光线被你挡住了。”曾国藩却和气地说:“那么我的书桌该放在哪儿呢 ? ”某生指指床边说:“可放在那儿。”曾国藩就按他的意见办了。又有一次,曾国藩熬夜读书,某生又大为恼火,说:“平时不读书,现在却如此吵闹。”曾国藩听了,立即改为低声默读。
  (三)越王勾践的忍让故事
  关于忍让的人物事例,古往今来,不在少数。其中,卧薪尝胆的事例更能彰显忍让这一美德。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因战败成了吴国的俘虏,他自愿带着夫人在吴国做下人,受尽了屈辱。而勾践并没有就此屈服,并不断忍让心想着有一天一定会证明自己的实力。多年后勾践回国卧薪尝胆,不忘记在吴国受的羞辱,同时在操练着兵马[4]。待兵力强盛之时,便立即举兵攻打吴国,而大获全胜。勾践在吴国选择的退让是暂时的,因为这一忍再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认真操练,使得兵力强盛,最终打败了吴国,洗血了国耻。
  如果面对困难,面对失败,选择屈服,那就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古语言“小不忍,则乱大谋”。人们不必要过分纠结于事物的对错,与人相争时要冷静要思考,懂得运用退让的谋略,寻求一个令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式。
  三、关于忍让美德品质论述
  (一)忍让是一种高品质的思想美德
  中国有一句老话:“忍为高、和为贵”,倡导一种人类和善的人际关系。忍让的出发点就是维护家庭和睦,忍意味着善解人意、通情达理能容人。为了照顾大局,宁愿遭受损失,受到冤屈,承担羞辱的负担。由此可见,善于容忍是一种高品质的思想美德,是一种美好的世界观,是智慧和善良的结晶,绝不是一个弱的表现,是一种强烈而纯粹的风格。
  忍让是一种美德。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个论点是有道理的。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忍让可以避免各种矛盾的产生和升级。对于个人而言,至少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忍让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好处,这可能是最功利的一面。从更高层次来理解,忍让实际上代表了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心灵,而与这种心态相反且拥有后者态度的人,在任何场合都不会受到所有人的欢迎,这便更显得忍让道德品质更加伟大。
  (二)忍让是一种崇高的人生修养
  有一句众所周知的说法:“忍不是弱者,让不是输家。”自古以来,人们很容易与弱者和失败者联系起来。人们倾向于认为忍让者是弱者,即失败者,但事实并非如此。竞争或争议中的许多人,看似成功战胜了对方。事实上,在未来的个性发展中,已经输给了别人。
  忍让是一种崇高的人生修养。如果一个人有忍让的智慧,就能够在面对荣辱的时候宠辱不惊。忍让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气度,就像一泓清泉能够浇熄那哀怨、嫉妒的火光。拥有神奇力量的忍让可以把冲突变成和平。忍让也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假如别人不小心冲撞了你,内心必然会感到不安,这时候如果能够以忍待人,自然会得到他人的感激与拥戴。
  结论
  综上所述,由名人忍让故事可知,忍让既是一种高品质的思想美德,也是一种崇高的人生修养。忍让可以开拓人的胸怀,充实个人思想认识和学识水平。因此,人们在面对生活中大量的分歧和矛盾时,只要宽以待人,团结为重,都可以云淡风清,心平气和,不但会把矛盾轻易化解,还会化敌为友,得到另一种收获。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习古人的胸怀,遇事多一份忍让,生活里就会多一份阳光。
  参考文献
  [1]黄云明.从忍让到公正[J].中小学管理,2014,12(5):201-202.
  [2]朱晨.忍让是种大智慧[J].家庭科技,2014,15(3):140-142.
  [3]刘剑丽.一个从忍让逐渐走向坚决反抗的叛逆者——试论《家》中的觉慧形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4):108-110.
  [4]陈锭.论作为美德的忍让[J].武陵学刊,2017,42(2):11-16.
  作者简介:
  傅博阳(2004-),男,汉族,浙江省义乌市人
  (作者单位:义乌市稠州中学丹溪校区)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产权法与人类的日常生活联系日益密切,其对社会和谐的影响力也在不断的扩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知识产权法的实现也必然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最终目的而不断奋斗。就现阶段的知识产权法发展研究现状而言,知识产权法对于和谐价值的追求尚且局限于对社会正义与公共效益的维护之上,并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现实生活需求。本文就国内知识产权法发展现状,
期刊
摘 要:公法权利作为行政法当中关键性的概念,不但是属于社会民众的一项基本自由请求权利,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法学工具之一,对行政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都起到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近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公民之间各项权利的交流与互动变离不开公法权利的的支撑与调节。由于现阶段我国对于行政法上公法权利的研究并不具备完善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系统,其研究成果还处在探索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儿童最初接受社会教育的时期,对于儿童对健康发展极为重要。然而,就目前的社会统计数据而言,校园欺凌现象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着小学生的正常校园。本文就小学校园欺凌的类型展开论述,探讨欺凌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防止或减少欺凌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校园欺凌;欺凌现象;学龄儿童;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个定义,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
期刊
摘 要:从古至今,商品贸易往来通常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的社会的进步,我国贸易发展速度呈现井喷趋势,经济市场逐渐繁荣。在此过程中,交易安全隱患层出不穷,常常会为威胁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安全。这就需要设置相关的法律法规---民商法,保护交易环节,保护贸易安全。交易安全是民商法核心价值所在,顺应时代背景,从动和静两方面来保障交易安全,是保证市场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护国家经济稳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就业压力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国家、社会、企业和劳动者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而失业保险作为与就业紧密相关的一项制度,如何在保证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发挥其促进就业的功能,是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失业保险制度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乏力问题现状,研究失业保险基金无法推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问题的原因,从而针对性地提出通过对覆盖面的扩大、调整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和给付
期刊
摘 要:我国的市场经济效益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社会活动中,人们对自己的信用状况也是越来越重视。目前为止,我国的信用体系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民商法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信用体系的目前状况,以及对如何又好又快的构建信用体系提出了几点观点。  关键词:民商法;信用体系;存在问题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个人的信用程度对
期刊
摘 要:法治社会进程加快,我国公民对于法律越来越重视。基于此,不安抗辩权作为我国合同法中重要制度,也得到广泛重视运用,其作为防止合同纠纷,在欺诈行為发生后对合同中保护先履行方的权益,本文根据合同中不安抗辩权的件,以及行使中所出现问题进行分析,进行探讨。  关键词:不安抗辩权探讨合同法  前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法制进程逐渐提速的同时,公民对于法律所规定的制度履行以及保护自身权利更加予以重视,
期刊
摘 要:案件的审查调查和处理是一种经验学科,是一个涉及法律,法规,金融,证据,心理学,逻辑学和许多其他学科的复杂系统工程。办案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办案过程中涉及到的这些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锻炼,积累工作经验,并掌握办案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完成好案件审查调查工作。案件查办工作必须实事求是,按照“二十四”字办案方针,即: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把案件办成
期刊
摘 要:法理学在西方国家中有其相对应的理论含义、用法、作用,法理学及其相关的用语都有其内在的关联性,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背景下,也是需要使用不同的用語。法理学在引进我国之后,与其相关用语也是一直存在着相互混淆的问题,其相关的含义及概念也没有完全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得到完善,在法理学在我国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路径,这个方向能够为我国行政发展提供一个更有力的法理学研究方向。本文讨论了行政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其中微商因其独特的交易优势,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同时也产生了微商消费者维权困难等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从法律的角度入手,对当前微商消费者维权问题进行调研。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客观分析,找到阻碍微商消费者维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微商;消费者;法律  一、研究背景  经济发展在不同的时期都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