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徐州丰县糖人贡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分析丰县糖人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及传承主体缺位;阐述丰县糖人贡的动态传承的不足,据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机制更加完善。
关键词:徐州丰县糖人贡;丰县糖人贡传承困境;动态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16-01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丰县糖人贡
为了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其基本态度是文化环保,是尽量保护各种文化传统的原生状态,以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渐消失。我国2002年正式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2004年12月2日,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批准的第6个国家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紧锣密鼓中进行,徐州丰县糖人贡开始受到社会层面的关注和政府的支持。
糖人贡俗称“供品”是江苏徐州丰县的汉族手工艺品。主要用于传统丧葬祭祀活动, 老年人庆寿,也有过生日的……。其工艺特点为模具注塑。主要原料为白糖、食用色素(包括胭脂红、食用绿、食用黄),主要生产工具及设施为木质模具(祖传)、铝锅、水缸、火炉子、木头案子。在过去会做糖人贡的匠人拿着模具,到大户人家去做,回来以后,给点面,给点钱。地主或者官宦人家每年春节或者为了纪念先辈要做大的祭祀需要做,起因以祭祀为主,一般在春节时候。后来演绎了,在人老的时候也做的,在以前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人老了,用整猪头,整鱼,鸡来祭祀。后来就用糖做了为了节省其它的供品。
二、徐州丰县糖人贡传承困境及策略
据了解丰县糖人贡世代家传并且传男不传女,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不愿意继承先辈们留下的传统技艺,那么如何才能让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呢?还是任由其发展走向濒危灭绝的边缘?
然而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把传统技艺融入现实生活、进入人类精神世界做出总体性的长远规划而不是蜂挤云拥地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水涌入这一“文化运动”之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有责任和义务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下一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心授的特征使得传承人成为项目保护与发展的关键,而不是政府等行政机关,但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政府部门应该鼓励年轻人进行学习,营造社会氛围加大奖励制度,进行宣传,请专业人员从事指导让丰县糖人贡后继有人。但是,政府机关的参与从积极层面而言,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植等便利条件,但同时也容易造成“外行领导内行”、违背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律行事。
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办法可以缓解以上矛盾,第一:营造丰县糖人贡的文化生态环境
“一代大师费孝通说,文化是脆弱的,一旦脱离了其生存的文化圈就会走向衰亡;文化又是坚强的,走出去还能走回來,这种走回来就是需要一个族群的集体反思,集体觉悟②理论总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却常青,传统文化若要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必须具有适宜于其生存的外部环境。丰县糖人贡是徐州丰县和周边地区所独有的一项传统技艺,百姓的生活中需要糖人贡,所以其价值仍然在发着细弱的光芒,因而政府有责任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舆论引导等措施在丰县及其周边地区掀起尊崇传统的热潮,为传统糖人贡的传承人营造出一个更加宽松、更适合其生存的环境,改善群众对祖传绝技的冷漠、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麻木与无知。第二:调动传承者传承的自觉、自为意识。传统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政府为主、自上而下进行的,因而传承人受命于政府,“政府的权力是自上而下授予的,而不是自下而上授予的。所以,政府之间有严格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当然,公共资源也是权力自上而下地分配的③这一做法往往容易忽视传承人的真正意愿,这对于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不利的。首先,政府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充当一个号召者的角色,传承人才是“非遗”传承保护的关键和主体。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不是具体的物质层面的呈现形式,而是蕴藏在这些物化形式背后的精湛的技艺、独到的思维形式,丰富的精神蕴涵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是无形的活态遗产,这一精神的最终实施显然是传承人或习练者。其次,政府可以通过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方式,充分调动丰县糖人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主观能动性,引导、调动传承者传承的自觉、自为意识。第三:开发丰县糖人贡动态传承的多种途径,说到动态传承与之相对应的是静态保护,静态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通约手段。丰县糖人贡的传承首先在教育,通过教育使每一个公民对深深扎根于本土的民间传统产生正确认知,其次,对丰县糖人贡应秉承一颗“平常心”,只要能够促进丰县糖人贡保护传承的方式都可以接受,只要这种方式能够凝聚我们的精神力量,能够加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认同,都可以进行尝试并为之服务,而不能固守原有的传承途径不变,传承人应该利用创新,借用商业的力量,增强自己的存活功能,而不只单单的依靠政府扶持,应该实现由遗产到资源,有资源到资本、由资本到产业的发展转变。
三、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伟大文明的结晶和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是人类文化整体内涵与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蕴涵着该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深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身份的原生状态,以及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和审美观念等”。制定完善的文化环境是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绵延传承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培凯.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清.课程理论视野下教师权力的特点及其未来走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3]秋风.权力压垮了大学的尊严[N].南方周末,
[4]吕屏,彭家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本的转换———以旧州绣球的产业化发展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作者简介:陈慧慧,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苏省宿迁市,硕士,江苏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徐州丰县糖人贡;丰县糖人贡传承困境;动态传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16-01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丰县糖人贡
为了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其基本态度是文化环保,是尽量保护各种文化传统的原生状态,以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渐消失。我国2002年正式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2004年12月2日,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批准的第6个国家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紧锣密鼓中进行,徐州丰县糖人贡开始受到社会层面的关注和政府的支持。
糖人贡俗称“供品”是江苏徐州丰县的汉族手工艺品。主要用于传统丧葬祭祀活动, 老年人庆寿,也有过生日的……。其工艺特点为模具注塑。主要原料为白糖、食用色素(包括胭脂红、食用绿、食用黄),主要生产工具及设施为木质模具(祖传)、铝锅、水缸、火炉子、木头案子。在过去会做糖人贡的匠人拿着模具,到大户人家去做,回来以后,给点面,给点钱。地主或者官宦人家每年春节或者为了纪念先辈要做大的祭祀需要做,起因以祭祀为主,一般在春节时候。后来演绎了,在人老的时候也做的,在以前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人老了,用整猪头,整鱼,鸡来祭祀。后来就用糖做了为了节省其它的供品。
二、徐州丰县糖人贡传承困境及策略
据了解丰县糖人贡世代家传并且传男不传女,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不愿意继承先辈们留下的传统技艺,那么如何才能让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呢?还是任由其发展走向濒危灭绝的边缘?
然而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把传统技艺融入现实生活、进入人类精神世界做出总体性的长远规划而不是蜂挤云拥地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水涌入这一“文化运动”之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有责任和义务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下一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心授的特征使得传承人成为项目保护与发展的关键,而不是政府等行政机关,但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政府部门应该鼓励年轻人进行学习,营造社会氛围加大奖励制度,进行宣传,请专业人员从事指导让丰县糖人贡后继有人。但是,政府机关的参与从积极层面而言,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植等便利条件,但同时也容易造成“外行领导内行”、违背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律行事。
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办法可以缓解以上矛盾,第一:营造丰县糖人贡的文化生态环境
“一代大师费孝通说,文化是脆弱的,一旦脱离了其生存的文化圈就会走向衰亡;文化又是坚强的,走出去还能走回來,这种走回来就是需要一个族群的集体反思,集体觉悟②理论总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却常青,传统文化若要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必须具有适宜于其生存的外部环境。丰县糖人贡是徐州丰县和周边地区所独有的一项传统技艺,百姓的生活中需要糖人贡,所以其价值仍然在发着细弱的光芒,因而政府有责任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舆论引导等措施在丰县及其周边地区掀起尊崇传统的热潮,为传统糖人贡的传承人营造出一个更加宽松、更适合其生存的环境,改善群众对祖传绝技的冷漠、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麻木与无知。第二:调动传承者传承的自觉、自为意识。传统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政府为主、自上而下进行的,因而传承人受命于政府,“政府的权力是自上而下授予的,而不是自下而上授予的。所以,政府之间有严格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当然,公共资源也是权力自上而下地分配的③这一做法往往容易忽视传承人的真正意愿,这对于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不利的。首先,政府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充当一个号召者的角色,传承人才是“非遗”传承保护的关键和主体。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不是具体的物质层面的呈现形式,而是蕴藏在这些物化形式背后的精湛的技艺、独到的思维形式,丰富的精神蕴涵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是无形的活态遗产,这一精神的最终实施显然是传承人或习练者。其次,政府可以通过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方式,充分调动丰县糖人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主观能动性,引导、调动传承者传承的自觉、自为意识。第三:开发丰县糖人贡动态传承的多种途径,说到动态传承与之相对应的是静态保护,静态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通约手段。丰县糖人贡的传承首先在教育,通过教育使每一个公民对深深扎根于本土的民间传统产生正确认知,其次,对丰县糖人贡应秉承一颗“平常心”,只要能够促进丰县糖人贡保护传承的方式都可以接受,只要这种方式能够凝聚我们的精神力量,能够加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认同,都可以进行尝试并为之服务,而不能固守原有的传承途径不变,传承人应该利用创新,借用商业的力量,增强自己的存活功能,而不只单单的依靠政府扶持,应该实现由遗产到资源,有资源到资本、由资本到产业的发展转变。
三、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伟大文明的结晶和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是人类文化整体内涵与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蕴涵着该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深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身份的原生状态,以及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和审美观念等”。制定完善的文化环境是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绵延传承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培凯.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清.课程理论视野下教师权力的特点及其未来走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3]秋风.权力压垮了大学的尊严[N].南方周末,
[4]吕屏,彭家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本的转换———以旧州绣球的产业化发展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作者简介:陈慧慧,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苏省宿迁市,硕士,江苏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