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连年激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自主创业就是一条新的路,如何才能走好这条路呢?创新创业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创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71-01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教育的开展,让学生更了解企业的构成,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把学生引入正确的创业道路。在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积极创业的精神能够让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有效的就业,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对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了解社会的关键步骤,也能让他们掌握一些生活技能。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而不需要社会负担,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并且开展创业教育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依赖心理进行治疗,增强他们的社会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稳定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与目标不够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缺乏合理热衔接等。可喜的是,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从试点高校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设置上在两种基本作法,一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只对特定专业学生开设。二是作为公开选修课,以全部学生作为开设对象。从中不难看出,大多数都是以开选修课的方式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本上没有列入必修课程,从而很难期望取得教育成效。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材的选用缺乏适用性,教学方式、方法也普遍较为单一。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然而在我国各高校中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还十分缺乏。目前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科教学的教师, 由于“学院派”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在接受短期的相关知识培训学習后就为学生授课,往往流于理论讲解, 缺乏实际经验,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学术化, 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另一类则是担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他们在具体指导实践中主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应聘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基本谈不上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工作。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虽然政府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规定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一定期限内免交相关行政费用,但相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有限,难以起到较大作用;二是资金支持方面,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和科研实验设施较差,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方面的支持很有限,学生实际获得资金资助的比例不高。三是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由于各高校普遍面临的条件和场地的限制,很难建立适合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基地,加之校企合作方面的欠缺,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只能“纸上谈兵”,很难取得实效。
三、高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一)搭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平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1.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的有效途径,并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体系。此外在竞赛过程中还可以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情趣,增强青年学生的创业主动性。
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共青团通过组织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创业内驱力。在高年级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业、就业、创业、事业”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新创业培训,锻炼其执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有效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课教学要积极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作用。
首先,专业教学的内容不能拘泥于书本,要紧跟时代需求,作相应的调整和扩充。专业教师要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将专业技术前沿的动向和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专业教学所采用的项目、案例和载体要来自于真实的生产实践,专业教师要跟踪新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把生产一线正在使用和短期将推广的技术以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引进课程教学中。
其次,教学方式要灵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集体讨论式”等,借助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手段,引入师生互动的平台,使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知识中心逐步向学生中心、实践中心、能力中心转移。
参考文献:
[1]张玉教,郑琳娜,于涛.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0(4).
[2]王贤国.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4).
[3]谭力文,曹文祥,宋晟欣.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11).
[4]邓淇中,周志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
[5]张月.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思考.《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25(3)
作者简介:
袁媛(199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读,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
刘丽(1978-),女,汉族,宁夏银川人,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讲师。
陈万鹏(1992-),男,汉族,四川乐山人,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71-01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教育的开展,让学生更了解企业的构成,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把学生引入正确的创业道路。在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积极创业的精神能够让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有效的就业,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对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了解社会的关键步骤,也能让他们掌握一些生活技能。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而不需要社会负担,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并且开展创业教育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依赖心理进行治疗,增强他们的社会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稳定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与目标不够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缺乏合理热衔接等。可喜的是,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从试点高校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设置上在两种基本作法,一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只对特定专业学生开设。二是作为公开选修课,以全部学生作为开设对象。从中不难看出,大多数都是以开选修课的方式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本上没有列入必修课程,从而很难期望取得教育成效。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材的选用缺乏适用性,教学方式、方法也普遍较为单一。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然而在我国各高校中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还十分缺乏。目前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科教学的教师, 由于“学院派”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在接受短期的相关知识培训学習后就为学生授课,往往流于理论讲解, 缺乏实际经验,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学术化, 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另一类则是担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他们在具体指导实践中主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应聘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基本谈不上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工作。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虽然政府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规定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一定期限内免交相关行政费用,但相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有限,难以起到较大作用;二是资金支持方面,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和科研实验设施较差,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方面的支持很有限,学生实际获得资金资助的比例不高。三是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由于各高校普遍面临的条件和场地的限制,很难建立适合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基地,加之校企合作方面的欠缺,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只能“纸上谈兵”,很难取得实效。
三、高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一)搭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平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1.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的有效途径,并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体系。此外在竞赛过程中还可以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情趣,增强青年学生的创业主动性。
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共青团通过组织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创业内驱力。在高年级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业、就业、创业、事业”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新创业培训,锻炼其执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有效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课教学要积极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作用。
首先,专业教学的内容不能拘泥于书本,要紧跟时代需求,作相应的调整和扩充。专业教师要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将专业技术前沿的动向和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专业教学所采用的项目、案例和载体要来自于真实的生产实践,专业教师要跟踪新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把生产一线正在使用和短期将推广的技术以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引进课程教学中。
其次,教学方式要灵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集体讨论式”等,借助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手段,引入师生互动的平台,使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知识中心逐步向学生中心、实践中心、能力中心转移。
参考文献:
[1]张玉教,郑琳娜,于涛.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0(4).
[2]王贤国.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4).
[3]谭力文,曹文祥,宋晟欣.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11).
[4]邓淇中,周志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
[5]张月.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思考.《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25(3)
作者简介:
袁媛(199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读,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
刘丽(1978-),女,汉族,宁夏银川人,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讲师。
陈万鹏(1992-),男,汉族,四川乐山人,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