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的模式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应该成为我们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教育理念,但是如果没有具体的操作方式,那它永远只是一种理论,或者是流于形式的分组学习。要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我们还必须通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进行必要的探索。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必要性 可操作性 局限性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国务院在2001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中也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我认为合作学习的模式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应该成为我们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现代社会,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个人力量已很难实现。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都是 “小皇帝”,缺乏形成合作意识的氛围,而合作学习无疑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
2.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的能力。社会在不断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就越来越重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交往,形成了初步的交流、沟通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放权给学生的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合作讨论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得到一些结论。如果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教师再稍加点拨。由于学习成果是通过思考得到的,学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再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不是合作学习呢?通过多次教研活动、查阅资料,我发现,我们的小组学习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在我们的这种学习小组模式中,还没有完全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也没有让每个学习小组去完成集体性任务,小组内的每一名同学也不一定有自己明确的任务。
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教师要放权给学生,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小组的每个成员应该有明确分工,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沟通、共同合作来达到共同的目标。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尝试对所任教的班级的小组内部进行了分工,每个小组设立了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等角色,并经常交换分工。组长的任务是主导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因此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能更好地胜任。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的讨论过程及结果。可以选择学习态度好,书写速度快的学生。中心发言人负责重述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结论,所以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的每个成员不仅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要和其他组员之间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
1.竞赛式合作学习。在上英语课时,我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分成一组,开展学习竞赛,可以是“记单词比赛”、“抢答”等多种形式。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促进优等生去帮助同组的学生,达到共同的发展。
2.讨论式合作学习。讨论式合作学习即让学生对某一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各自掌握的知识,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4 Halloween时,我安排了一个讨论话题:Shopping list 以“购物清单”为话题,让学生通过“What do we need for a Halloween party?”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既可互相学习各自掌握的相关单词,又了解西方节日的一些风俗。
3.汇报式合作学习。汇报式合作学习即通过汇报表演、展示成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可以作为课堂的小结形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 Seasons 时,我安排了一个学习任务:Write an E-mail to your penfriend,通过每一小组四名同学分别介绍我们家乡的春、夏、秋、冬的季节特点,共同完成一封给远方朋友的邮件,最后进行汇报,各小组之间再进行交流,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明显。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限性
当然,合作学习并非是万能的,它也有适用的范围。我想,简单的知识技能教学可不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探索性、拓展性的问题等,要求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则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另外,合作学习不能缺少相应的物质条件,班级条件和规模也制约了合作学习的运用。班级人数少的,教室空间大的,合作学习时小组间的干扰少,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目前我校教室空间小,班级人数多,噪音大,小组合作学习也受到一定的干扰和制约。
参考文献:
[1]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译林出版社.2001.
[2]王坦.合作学习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3]陈育娜.浅谈小学英语合作学习[J].知识经济.2010.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必要性 可操作性 局限性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国务院在2001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中也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我认为合作学习的模式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应该成为我们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现代社会,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个人力量已很难实现。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都是 “小皇帝”,缺乏形成合作意识的氛围,而合作学习无疑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
2.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的能力。社会在不断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就越来越重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交往,形成了初步的交流、沟通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放权给学生的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合作讨论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得到一些结论。如果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教师再稍加点拨。由于学习成果是通过思考得到的,学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带着问题读课文,再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不是合作学习呢?通过多次教研活动、查阅资料,我发现,我们的小组学习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在我们的这种学习小组模式中,还没有完全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也没有让每个学习小组去完成集体性任务,小组内的每一名同学也不一定有自己明确的任务。
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教师要放权给学生,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小组的每个成员应该有明确分工,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沟通、共同合作来达到共同的目标。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尝试对所任教的班级的小组内部进行了分工,每个小组设立了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等角色,并经常交换分工。组长的任务是主导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因此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能更好地胜任。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的讨论过程及结果。可以选择学习态度好,书写速度快的学生。中心发言人负责重述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结论,所以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的每个成员不仅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要和其他组员之间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
1.竞赛式合作学习。在上英语课时,我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分成一组,开展学习竞赛,可以是“记单词比赛”、“抢答”等多种形式。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促进优等生去帮助同组的学生,达到共同的发展。
2.讨论式合作学习。讨论式合作学习即让学生对某一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各自掌握的知识,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4 Halloween时,我安排了一个讨论话题:Shopping list 以“购物清单”为话题,让学生通过“What do we need for a Halloween party?”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既可互相学习各自掌握的相关单词,又了解西方节日的一些风俗。
3.汇报式合作学习。汇报式合作学习即通过汇报表演、展示成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可以作为课堂的小结形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 Seasons 时,我安排了一个学习任务:Write an E-mail to your penfriend,通过每一小组四名同学分别介绍我们家乡的春、夏、秋、冬的季节特点,共同完成一封给远方朋友的邮件,最后进行汇报,各小组之间再进行交流,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明显。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限性
当然,合作学习并非是万能的,它也有适用的范围。我想,简单的知识技能教学可不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探索性、拓展性的问题等,要求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则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另外,合作学习不能缺少相应的物质条件,班级条件和规模也制约了合作学习的运用。班级人数少的,教室空间大的,合作学习时小组间的干扰少,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目前我校教室空间小,班级人数多,噪音大,小组合作学习也受到一定的干扰和制约。
参考文献:
[1]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译林出版社.2001.
[2]王坦.合作学习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3]陈育娜.浅谈小学英语合作学习[J].知识经济.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