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特有的对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书法主要有篆、隶、楷、行、草这五种书体,这五种书体一般来说在魏晋时期基本演变完成。但是在书法的造诣上,还有一种书体被人们所忽视,那就是宋朝的“瘦金体”,这种书体在前人书法中从未出现过,我很欣赏这种字体,其艺术价值丝毫不逊色于其他五种书体。
“瘦金体”又称“瘦筋体”,以“金”易“筋”取富贵之意,这也是对御书的尊重和赞美。其书写特点是字体瘦而有力,细而不断,笔法犀利,富有弹性。这与其创造者的性格特点与身份背景有一定的关联。“瘦金体”的创造者是北宋末期的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了解他的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虽然在政治上宋徽宗是个失败的皇帝,但在艺术上,他却做出了极大贡献。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过度的重视文学促进了这个朝代的艺术发展。赵佶自幼爱好文学与艺术,身在皇家的他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书画的传世精品,加上他异于常人的勤奋,其书画技艺的高超可稱一代之集大成者。他的书与画让后世艺术家们赞叹不凡,在人物画上他所临摹的唐代仕女画大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人物灵动,情节饱满。虽然张萱的真迹已经失传,但是在这两幅摹本上还是能体现宋徽宗的绘画功力之深厚。在山水画上,他的作品《雪江归棹图》也是宋朝划时代的标志,此画山势雄伟,与江面的平静形成对比,动静结合,仅以细碎之笔勾勒衬托出白雪皑皑。他设立的画院也培养了一大批文人才干,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流传至今为人效仿。花鸟画在两宋时期达到了高峰,宋徽宗在院体花鸟画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花鸟画的创作并强有力的推动了花鸟画的历史发展。宋代院体花鸟画以“黄筌”的工笔画为代表,多注重线条勾勒,而“瘦金体”就是在其工笔的影响下产生的。它与工笔的勾线法相结合,这一大胆的设计史无前例。在封建社会,古代艺术家们讲究“诗书画印”一体。作上一幅画,附上一首诗,在印上具有身份象征的刻章。如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画面构图大胆,以大面积的背景空白衬托出锦鸡的艳丽,整幅画设色浓丽,传达出皇家雍容华贵的气派。在右上方空白处题诗一首,左侧的锦鸡望向右方,将诗、书、画都统一在整幅画面中。工细的花鸟画与挺秀的“瘦金体”完美的交织在一起,使得画面平衡自然,生动饱满。后世的历代工笔画家,为了使画面显得更加艳丽清逸,也常取“瘦金体”用来题画,字体与画面内容相映成辉,趣味十足。宋徽宗对艺术的追求也根源于在家族的艺术氛围,太宗、仁宗、英宗等几位皇帝均喜好书法,这在小徽宗心里种下了根。宋徽宗继位后利用权力正式设立书学,在皇权的支持下,书法在宋代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对于“瘦金体”,大众的了解甚少,从书法练习和创作的实践上来看,研习“瘦金体”的人为数不多,在理论书籍上,关于“瘦金体”的专著少之又少。“瘦金体”是一种极具风格的字体,但在历代以来一直得不到重视,书法界没有几位画家学习推崇。一个原因是从字体形态上看,中国的文字以方形为主,且字体书写转折软润流畅,这一特点主要源自于古代的传统信仰,天圆地方的古人天地观,而“瘦金体”的字体太过细长且坚硬刻薄,有驳与古代传统温润的审美观。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人的品格常“以人喻字”,宋徽宗在政治上的昏庸无道和私生活的混乱给世人就留下了极坏的印象,而且因本人的性格所致,所呈现的“瘦金体”柔媚轻浮、狂妄自大,在当时的封建守旧观念的影响下,少有人能欣赏它的美。但如果抛开世俗的眼光,从艺术的角度去审视“瘦金体”,其缺点也恰好成为了优点,赵佶笔势挺劲飘逸,字体细长但结构安排美感十足,笔法犀利却大气磅礴,以至于后人竞相效仿却无人能及。
赵佶在创立“瘦金体”之前,学习各位书法家的笔法,钻研各种书体。他在楷、行、草等书体上均具有很高的造诣,所写的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关于宋徽宗的书法老师,众说纷纭,其中黄庭坚、薛曜、薛稷、米芾等人说法强烈。黄庭坚的书法长枪大戟,字体粗细变化明显;薛曜与薛稷的字体细长、瘦硬有神,在笔法上薛曜的顿挫强烈,在笔势上薛稷灵动;米芾本人就个性极强,所作书法略显轻狂,宋徽宗在创作上更是夸大了这种变化,更体现字体的“骨感”美和皇家不可一世的态度。而且宋徽宗擅长工笔画,工笔画最注重线条的变化与运用,线条细且流畅,这也加剧了宋徽宗崇尚线条的热爱。在前人传统书体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独特的独创意识。在时代背景下,宋徽宗也处在安全的太平盛世,处在稳定发展时期的太平皇帝自有闲暇来把玩艺术。
出于对“瘦金体”的喜爱,我经常临摹练习笔法结构。在临摹字帖时,借助字帖的笔势,我能感受到宋徽宗书写“瘦金体”时的洒脱,和一位帝王本身拥有的狂傲与霸气,它将我带入了一种自由自在、超凡脱俗的境界。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去尝试书写“瘦金体”。
“瘦金体”又称“瘦筋体”,以“金”易“筋”取富贵之意,这也是对御书的尊重和赞美。其书写特点是字体瘦而有力,细而不断,笔法犀利,富有弹性。这与其创造者的性格特点与身份背景有一定的关联。“瘦金体”的创造者是北宋末期的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了解他的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虽然在政治上宋徽宗是个失败的皇帝,但在艺术上,他却做出了极大贡献。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过度的重视文学促进了这个朝代的艺术发展。赵佶自幼爱好文学与艺术,身在皇家的他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书画的传世精品,加上他异于常人的勤奋,其书画技艺的高超可稱一代之集大成者。他的书与画让后世艺术家们赞叹不凡,在人物画上他所临摹的唐代仕女画大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人物灵动,情节饱满。虽然张萱的真迹已经失传,但是在这两幅摹本上还是能体现宋徽宗的绘画功力之深厚。在山水画上,他的作品《雪江归棹图》也是宋朝划时代的标志,此画山势雄伟,与江面的平静形成对比,动静结合,仅以细碎之笔勾勒衬托出白雪皑皑。他设立的画院也培养了一大批文人才干,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流传至今为人效仿。花鸟画在两宋时期达到了高峰,宋徽宗在院体花鸟画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花鸟画的创作并强有力的推动了花鸟画的历史发展。宋代院体花鸟画以“黄筌”的工笔画为代表,多注重线条勾勒,而“瘦金体”就是在其工笔的影响下产生的。它与工笔的勾线法相结合,这一大胆的设计史无前例。在封建社会,古代艺术家们讲究“诗书画印”一体。作上一幅画,附上一首诗,在印上具有身份象征的刻章。如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画面构图大胆,以大面积的背景空白衬托出锦鸡的艳丽,整幅画设色浓丽,传达出皇家雍容华贵的气派。在右上方空白处题诗一首,左侧的锦鸡望向右方,将诗、书、画都统一在整幅画面中。工细的花鸟画与挺秀的“瘦金体”完美的交织在一起,使得画面平衡自然,生动饱满。后世的历代工笔画家,为了使画面显得更加艳丽清逸,也常取“瘦金体”用来题画,字体与画面内容相映成辉,趣味十足。宋徽宗对艺术的追求也根源于在家族的艺术氛围,太宗、仁宗、英宗等几位皇帝均喜好书法,这在小徽宗心里种下了根。宋徽宗继位后利用权力正式设立书学,在皇权的支持下,书法在宋代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对于“瘦金体”,大众的了解甚少,从书法练习和创作的实践上来看,研习“瘦金体”的人为数不多,在理论书籍上,关于“瘦金体”的专著少之又少。“瘦金体”是一种极具风格的字体,但在历代以来一直得不到重视,书法界没有几位画家学习推崇。一个原因是从字体形态上看,中国的文字以方形为主,且字体书写转折软润流畅,这一特点主要源自于古代的传统信仰,天圆地方的古人天地观,而“瘦金体”的字体太过细长且坚硬刻薄,有驳与古代传统温润的审美观。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人的品格常“以人喻字”,宋徽宗在政治上的昏庸无道和私生活的混乱给世人就留下了极坏的印象,而且因本人的性格所致,所呈现的“瘦金体”柔媚轻浮、狂妄自大,在当时的封建守旧观念的影响下,少有人能欣赏它的美。但如果抛开世俗的眼光,从艺术的角度去审视“瘦金体”,其缺点也恰好成为了优点,赵佶笔势挺劲飘逸,字体细长但结构安排美感十足,笔法犀利却大气磅礴,以至于后人竞相效仿却无人能及。
赵佶在创立“瘦金体”之前,学习各位书法家的笔法,钻研各种书体。他在楷、行、草等书体上均具有很高的造诣,所写的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关于宋徽宗的书法老师,众说纷纭,其中黄庭坚、薛曜、薛稷、米芾等人说法强烈。黄庭坚的书法长枪大戟,字体粗细变化明显;薛曜与薛稷的字体细长、瘦硬有神,在笔法上薛曜的顿挫强烈,在笔势上薛稷灵动;米芾本人就个性极强,所作书法略显轻狂,宋徽宗在创作上更是夸大了这种变化,更体现字体的“骨感”美和皇家不可一世的态度。而且宋徽宗擅长工笔画,工笔画最注重线条的变化与运用,线条细且流畅,这也加剧了宋徽宗崇尚线条的热爱。在前人传统书体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独特的独创意识。在时代背景下,宋徽宗也处在安全的太平盛世,处在稳定发展时期的太平皇帝自有闲暇来把玩艺术。
出于对“瘦金体”的喜爱,我经常临摹练习笔法结构。在临摹字帖时,借助字帖的笔势,我能感受到宋徽宗书写“瘦金体”时的洒脱,和一位帝王本身拥有的狂傲与霸气,它将我带入了一种自由自在、超凡脱俗的境界。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去尝试书写“瘦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