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区域活动以一种幼儿的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区域材料的合理投放是开展区域活动必备前提。对幼儿而言,材料是他们进行经验探索、自我认知的载体。在开设区域活动时,教师要能根据幼儿特点合理投放材料,才能更好地保证区域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 材料投放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而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目标所创设的环境,运用多种教育资源,利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引导幼儿进行自主、自由的学习、游戏活动。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区域环境中进行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实现自由操作、自由交往从而获取经验,获得发展。
区域材料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桥梁,是实现幼儿自主探索、认知的重要中介。然而笔者发现,有的班级里看似区域材料琳琅满目,事实上却只是材料的简单摆放与陈列,并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产生自主的活动。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程度不同,相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由此可见,教师投放材料不能只是摆设,首先要适合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大多数发展水平,同时要兼顾相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水平,要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进步的空间。下面,笔者将依据《指南》和《纲要》,结合实际案例,谈一谈如何有层次性地投放区域材料。
一、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投放材料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思维方式、发展水平皆不相同,因此对区域材料的要求也不同,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注意体现出不同的层次。
以益智区的活动“趣味拼图”为例,小班的幼儿的思维能力、整体感知能力较弱,一般来说,小班幼儿的拼图在5—12块左右,拼图底色较为简单,且大多数幼儿需要范图,根据范图进行拼搭;中班幼儿的思维感知能力相对有所发展,拼图数量在12—24块左右,能力强的幼儿可以不用范图直接拼搭;而大班幼儿能力相对较强,拼图数量达到24—36块甚至更多,多数幼儿不需要范图,拼图的底色也可以相对复杂。
科学区也能展现出不同年龄的层次性,如科学操作后的记录表。小班幼儿没有独立设计表格的能力,需要教师设计好表格,画好实验的材料(或贴上图片),幼儿只需画一些简单的符号作为记录即可;而到了中班,教师可以提供给幼儿空表格,让幼儿自己画上实验的材料、现象和结果并进行记录;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大胆放手,只提供幼儿一张空白纸,引导幼儿自己设计表格,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
二、为相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投放材料
面对相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不可完全“一视同仁”,因为相同年龄的幼儿之间也存在着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师投放的材料也要有不同的层次性,正所谓量体裁衣,以便于所有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笔者在教中班时,发现班级里的美工区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一些幼儿从小班升上来并没有什么变化,用剪刀依旧不熟练,只能剪比较短的线;还有部分幼儿经过一个暑假的练习,用起剪刀来驾轻就熟,能够连续剪;极少数能力更强的幼儿已经稍微能剪曲线了。由此不难看出,同样是一个班级的幼儿,差别是存在的。为了让每个幼儿都得到进步,笔者将美工区的剪纸材料分为三种层次: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画好较短线的纸,让幼儿练习一刀剪断或是沿着剪;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则提供画好长线的练习纸,让幼儿练习连续剪;对能力最强的幼儿,则提供画了曲线的纸,让幼儿练习沿着曲线剪。这样一来,班级里的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
在班级的语言区,笔者同样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材料投放。笔者提供打乱的故事图片,对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要求他们将图片排序并简单说说即可;對语言能力稍强的幼儿,则要求他们不仅要排好顺序,更能有头有尾地讲述这个故事;对语言发展很好的幼儿,要求他们自己创作,自己绘画故事图片并进行故事创编。
三、相同的材料难度层次提高
当幼儿将某一些区域材料操作得非常熟练时,他们就会觉得材料缺乏挑战性,如果这个区域的材料一直一成不变,幼儿就会渐渐失去兴趣,那么这个区域就有可能演化为“冷门区”。此时,教师应该对该区域内的材料进行分析、更替、补充,增加材料的层次性,提高材料的可操作性和挑战性。这样一来,意味着又有新的挑战吸引幼儿的参与。
在大班益智区中,有“数扑克牌”这样一个区域游戏,要求幼儿将所有扑克牌按照黑桃、红桃、方块、梅花进行分类,并数一数每个花色各有几张。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基本都能熟练操作。这时,笔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类点数的基础上,再根据单双数进行二次分类,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还给了幼儿新的任务,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又得到了新的经验。
在大班科学区中,孩子们有一个特别感兴趣的“测试酸碱度”的材料,提供各式各样的液体,要求幼儿用试纸测试酸碱度。一开始,幼儿学会了根据试纸最终的颜色确定液体为酸性或碱性,但渐渐地幼儿认为材料不再有挑战性,兴趣随之减弱。这时,教师合理地增加了活动的难度:要求幼儿不仅要根据颜色判断酸碱度,更要根据颜色的不同细致地判断液体的PH值,并提供幼儿记录表进行自主记录,将若干种不同的液体按照酸碱度进行排列。任务的难度被提高了,幼儿跃跃欲试,对材料更有兴趣。
关键词:区域活动 材料投放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而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目标所创设的环境,运用多种教育资源,利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引导幼儿进行自主、自由的学习、游戏活动。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区域环境中进行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实现自由操作、自由交往从而获取经验,获得发展。
区域材料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桥梁,是实现幼儿自主探索、认知的重要中介。然而笔者发现,有的班级里看似区域材料琳琅满目,事实上却只是材料的简单摆放与陈列,并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产生自主的活动。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程度不同,相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由此可见,教师投放材料不能只是摆设,首先要适合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大多数发展水平,同时要兼顾相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水平,要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进步的空间。下面,笔者将依据《指南》和《纲要》,结合实际案例,谈一谈如何有层次性地投放区域材料。
一、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投放材料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思维方式、发展水平皆不相同,因此对区域材料的要求也不同,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注意体现出不同的层次。
以益智区的活动“趣味拼图”为例,小班的幼儿的思维能力、整体感知能力较弱,一般来说,小班幼儿的拼图在5—12块左右,拼图底色较为简单,且大多数幼儿需要范图,根据范图进行拼搭;中班幼儿的思维感知能力相对有所发展,拼图数量在12—24块左右,能力强的幼儿可以不用范图直接拼搭;而大班幼儿能力相对较强,拼图数量达到24—36块甚至更多,多数幼儿不需要范图,拼图的底色也可以相对复杂。
科学区也能展现出不同年龄的层次性,如科学操作后的记录表。小班幼儿没有独立设计表格的能力,需要教师设计好表格,画好实验的材料(或贴上图片),幼儿只需画一些简单的符号作为记录即可;而到了中班,教师可以提供给幼儿空表格,让幼儿自己画上实验的材料、现象和结果并进行记录;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大胆放手,只提供幼儿一张空白纸,引导幼儿自己设计表格,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
二、为相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投放材料
面对相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不可完全“一视同仁”,因为相同年龄的幼儿之间也存在着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师投放的材料也要有不同的层次性,正所谓量体裁衣,以便于所有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笔者在教中班时,发现班级里的美工区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一些幼儿从小班升上来并没有什么变化,用剪刀依旧不熟练,只能剪比较短的线;还有部分幼儿经过一个暑假的练习,用起剪刀来驾轻就熟,能够连续剪;极少数能力更强的幼儿已经稍微能剪曲线了。由此不难看出,同样是一个班级的幼儿,差别是存在的。为了让每个幼儿都得到进步,笔者将美工区的剪纸材料分为三种层次: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画好较短线的纸,让幼儿练习一刀剪断或是沿着剪;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则提供画好长线的练习纸,让幼儿练习连续剪;对能力最强的幼儿,则提供画了曲线的纸,让幼儿练习沿着曲线剪。这样一来,班级里的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
在班级的语言区,笔者同样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材料投放。笔者提供打乱的故事图片,对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要求他们将图片排序并简单说说即可;對语言能力稍强的幼儿,则要求他们不仅要排好顺序,更能有头有尾地讲述这个故事;对语言发展很好的幼儿,要求他们自己创作,自己绘画故事图片并进行故事创编。
三、相同的材料难度层次提高
当幼儿将某一些区域材料操作得非常熟练时,他们就会觉得材料缺乏挑战性,如果这个区域的材料一直一成不变,幼儿就会渐渐失去兴趣,那么这个区域就有可能演化为“冷门区”。此时,教师应该对该区域内的材料进行分析、更替、补充,增加材料的层次性,提高材料的可操作性和挑战性。这样一来,意味着又有新的挑战吸引幼儿的参与。
在大班益智区中,有“数扑克牌”这样一个区域游戏,要求幼儿将所有扑克牌按照黑桃、红桃、方块、梅花进行分类,并数一数每个花色各有几张。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基本都能熟练操作。这时,笔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类点数的基础上,再根据单双数进行二次分类,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还给了幼儿新的任务,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又得到了新的经验。
在大班科学区中,孩子们有一个特别感兴趣的“测试酸碱度”的材料,提供各式各样的液体,要求幼儿用试纸测试酸碱度。一开始,幼儿学会了根据试纸最终的颜色确定液体为酸性或碱性,但渐渐地幼儿认为材料不再有挑战性,兴趣随之减弱。这时,教师合理地增加了活动的难度:要求幼儿不仅要根据颜色判断酸碱度,更要根据颜色的不同细致地判断液体的PH值,并提供幼儿记录表进行自主记录,将若干种不同的液体按照酸碱度进行排列。任务的难度被提高了,幼儿跃跃欲试,对材料更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