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阶段是启蒙教育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是培养幼儿个性和求知欲的重要阶段,在幼儿教育阶段要重视幼儿个性的保护与发展,爱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启蒙式的教育为主,加强游戏教育法和叙事教育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使幼儿获得更多的体验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核心;启蒙;教育方法
人的教育过程可以分为启蒙教育和知识教育两个大阶段,启蒙教育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小学生等进行的,幼儿教育对于人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幼儿阶段,对于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时间人对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也是塑人的个性的最佳时期,而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引导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影响,因此幼儿阶段的教师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
一、幼儿教育的核心
1.重视幼儿个性化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表现出的典型性格特征,通常每个人都自己的个性特点,个性不同也决定了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进而对事物的态度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幼儿教育中,个性总是受到规则与纪律的约束,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也往往忽视对幼儿个性保护,再加上随着幼儿的成长进行知识学习阶段,应试教育背景下人们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个性的发展,导致人的个性的减弱甚至消失。尽管我国教育界已经认识到缺乏个性是一种教育的失败,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尊重人的个性的,幼儿教育更应该从尊重幼儿的个性开始,对幼儿的成长要宽容对待,使个性可以自由发展,但并非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导幼儿的成长,不能纵容幼儿顽劣的本能一起滋长,对幼儿要保护其自尊心,当幼儿做错事情时,更多地给予鼓励与宽容,而非苛责,对人的个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好奇心是幼儿个性的体现
幼儿时期是人的好奇心最强烈的阶段,幼儿对于看到、听到的事物总是保持着高度的好奇,他们心中的疑问特别多,因此,表现出“好问”的特点,而且幼儿的问题总是成年人所想不到的,过于天马行空、难以理解,但是幼儿的好奇心真实体现了幼儿的探索本能和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行为。所以,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好问”应当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在便可以更好地为幼儿答疑解惑,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以后进入知识学习阶段能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3.幼儿应以启蒙教育为主
幼儿时期并非知识学习阶段,因此,幼儿教育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而是以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的开发为主,但是由于幼儿教育处于市场经济当中,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极大,幼儿教育阶段试图进行不同程度的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学校不在少数,而对于学生自学自治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这就压缩了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其天性不能得到体现,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必须要重视幼儿成长的规律,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过早进行知识灌输。
二、幼儿教育的方法分析
幼儿园的称呼源自德国,寓意幼儿嬉戏、玩乐之意,也即幼儿时期的教育应以在游戏中获得教育为主。但是国内的幼儿教育却定位在小学教育的“预备期”,尽管并没有这么明确定位,但是事实上却是在以这种方式运行,幼儿每天的学习时间远远高于对应该进行的娱乐活动时间,幼儿应有童年快乐被“预备期”教育剥夺。
游戏并非为游戏而游戏,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是在精心设计下进行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体验动手能力、团结精神、克服困难与恐惧的过程,并从而获得友情和成功。精心设计的有益游戏可以让幼儿不仅收获快乐,还能从中得到锻炼。在进行游戏设计时,以自然、朴实为主,游戏道具的选用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户外游戏,如与绳、圈、球结合的游戏,利用沙箱、小水池进行的室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结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人的一生中,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在公共场合成为焦点,有的人却独坐一旁无可奈何;有的人出门时非要找个同伴前行;有的人独来独往,事情照样办得井井有条;有的人怕在人多的地方露面,有的人却“自来熟”,人越多的地方,他越活跃。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交往能力不同。能否建立起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是人们适应环境,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学习的关键。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幼儿多与同伴交往,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让他们在自由、自主、愉快的环境中游戏、交往、合作。
在日常生活和专门的德育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孩子学会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社会行为规范。
例如,在组织孩子带班时,我有一个习惯,当孩子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我会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比如,小朋友帮老师摆椅子,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小朋友为大家发勺子、发书,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也跟着很自然地说“谢谢”。渐渐的我发现小朋友也会说“谢谢”了。哪个孩子尿裤子了,我帮他换好衣裤,他会说:“谢谢老师!”给孩子们讲完故事,他们会说:“谢谢老师!”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老师的言行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点滴印迹,这些印迹日复一日地积累,就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潜在的道德萌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结:幼儿是祖国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幼儿教育的好坏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幼儿教育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需要重视对幼儿个性的保护并促其发展,鼓励幼儿保持好奇心,进而守护其求知欲,让幼儿能够在宽容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启蒙教育,在教育中多用游戏教育法和叙事教育法,并对游戏和故事进行精心设计,以求能够让幼儿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06):164-167.
[2]陈文芳.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及方法[J].成功(教育),2011,(12):59.
[3]韩小雨,庞丽娟,李琳.从国家发展的战略视角论幼儿教育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10(7)
[4]李杰.幼儿教育需体现地域文化特色[J].幼儿教育需体现地域文化特色,2010(12)
[5]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務印书馆,1986.
[6] 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7]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8] 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9] 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版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核心;启蒙;教育方法
人的教育过程可以分为启蒙教育和知识教育两个大阶段,启蒙教育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小学生等进行的,幼儿教育对于人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幼儿阶段,对于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时间人对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也是塑人的个性的最佳时期,而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引导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影响,因此幼儿阶段的教师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
一、幼儿教育的核心
1.重视幼儿个性化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表现出的典型性格特征,通常每个人都自己的个性特点,个性不同也决定了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进而对事物的态度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幼儿教育中,个性总是受到规则与纪律的约束,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也往往忽视对幼儿个性保护,再加上随着幼儿的成长进行知识学习阶段,应试教育背景下人们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个性的发展,导致人的个性的减弱甚至消失。尽管我国教育界已经认识到缺乏个性是一种教育的失败,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尊重人的个性的,幼儿教育更应该从尊重幼儿的个性开始,对幼儿的成长要宽容对待,使个性可以自由发展,但并非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导幼儿的成长,不能纵容幼儿顽劣的本能一起滋长,对幼儿要保护其自尊心,当幼儿做错事情时,更多地给予鼓励与宽容,而非苛责,对人的个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好奇心是幼儿个性的体现
幼儿时期是人的好奇心最强烈的阶段,幼儿对于看到、听到的事物总是保持着高度的好奇,他们心中的疑问特别多,因此,表现出“好问”的特点,而且幼儿的问题总是成年人所想不到的,过于天马行空、难以理解,但是幼儿的好奇心真实体现了幼儿的探索本能和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行为。所以,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好问”应当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在便可以更好地为幼儿答疑解惑,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以后进入知识学习阶段能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3.幼儿应以启蒙教育为主
幼儿时期并非知识学习阶段,因此,幼儿教育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而是以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的开发为主,但是由于幼儿教育处于市场经济当中,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极大,幼儿教育阶段试图进行不同程度的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学校不在少数,而对于学生自学自治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这就压缩了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其天性不能得到体现,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必须要重视幼儿成长的规律,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过早进行知识灌输。
二、幼儿教育的方法分析
幼儿园的称呼源自德国,寓意幼儿嬉戏、玩乐之意,也即幼儿时期的教育应以在游戏中获得教育为主。但是国内的幼儿教育却定位在小学教育的“预备期”,尽管并没有这么明确定位,但是事实上却是在以这种方式运行,幼儿每天的学习时间远远高于对应该进行的娱乐活动时间,幼儿应有童年快乐被“预备期”教育剥夺。
游戏并非为游戏而游戏,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是在精心设计下进行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体验动手能力、团结精神、克服困难与恐惧的过程,并从而获得友情和成功。精心设计的有益游戏可以让幼儿不仅收获快乐,还能从中得到锻炼。在进行游戏设计时,以自然、朴实为主,游戏道具的选用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户外游戏,如与绳、圈、球结合的游戏,利用沙箱、小水池进行的室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结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人的一生中,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在公共场合成为焦点,有的人却独坐一旁无可奈何;有的人出门时非要找个同伴前行;有的人独来独往,事情照样办得井井有条;有的人怕在人多的地方露面,有的人却“自来熟”,人越多的地方,他越活跃。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交往能力不同。能否建立起与周围人的和谐关系,是人们适应环境,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学习的关键。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引导幼儿多与同伴交往,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让他们在自由、自主、愉快的环境中游戏、交往、合作。
在日常生活和专门的德育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孩子学会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社会行为规范。
例如,在组织孩子带班时,我有一个习惯,当孩子为大家做了什么事情,我会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比如,小朋友帮老师摆椅子,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小朋友为大家发勺子、发书,我会说一声“谢谢某某小朋友”,其他孩子也跟着很自然地说“谢谢”。渐渐的我发现小朋友也会说“谢谢”了。哪个孩子尿裤子了,我帮他换好衣裤,他会说:“谢谢老师!”给孩子们讲完故事,他们会说:“谢谢老师!”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老师的言行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点滴印迹,这些印迹日复一日地积累,就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潜在的道德萌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结:幼儿是祖国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幼儿教育的好坏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幼儿教育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需要重视对幼儿个性的保护并促其发展,鼓励幼儿保持好奇心,进而守护其求知欲,让幼儿能够在宽容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启蒙教育,在教育中多用游戏教育法和叙事教育法,并对游戏和故事进行精心设计,以求能够让幼儿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06):164-167.
[2]陈文芳.浅谈幼小衔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及方法[J].成功(教育),2011,(12):59.
[3]韩小雨,庞丽娟,李琳.从国家发展的战略视角论幼儿教育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10(7)
[4]李杰.幼儿教育需体现地域文化特色[J].幼儿教育需体现地域文化特色,2010(12)
[5]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務印书馆,1986.
[6] 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7]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8] 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9] 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