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要求高中教学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更科学的教学设计以提升教学效果。江苏省实行“3K 2B”高考模式以来,高二阶段的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在所有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历史学科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新课改后的历史学科不仅考查学生的人文思维更增加了逻辑思维的考查。在多年的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教学中,笔者摸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教学模式,即通过以下环节来完成教学:分析考情、立足学情、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策略、课后反思。
一、分析考情,了解测试动态
从2013年江苏小高考整体上来看,今年试卷的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但是拿A 的难度仍然很大。从考点覆盖面来看,一级子目是考试的主要面,仅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没有涉及,二级子目的覆盖率则达到84%,新增考点中对宗法制、古代官营手工业和赫鲁晓夫改革进行了考查。换言之,今年小高考所考查的宽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达到了“放C拦A”的目的。
从题型上来看,今年的选择题中的组合类题目出现较少,而大多以文字材料、图片的形式呈现,在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而文字材料题对学生的历史分析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图表型题近年也是考试采用较多的形式,从今年出现了6道题目可以可见一斑。从考点分布情况来看,其中必修一占26分,必修二占24分,必修三占10分。从分值的分布来看,与考试说明中试卷分值比例必修一占40%相吻合。
二、立足学情,充分备课
新课改理念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我们的教学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所工作的学校是一所乡村普高,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自我控制意识相对不足,这种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积累,还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和抽象思维,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前准备历史预习案时,要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分层设计材料和问题,“了解、知道”是书本上的基本知识,“理解”是稍微“转弯”就能解决的问题,“认识”以归纳或总结来提升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计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学生学习由易到难,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双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努力达到的目标,是检查、评定教学效果的参照物。新课程理念下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以人教版必修三《宋明理学》为例,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内涵和外延是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技能,最后应学会如何综合归纳、探究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认识到宋明时期儒学走向完善,进一步巩固其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一分为二地探讨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四、选择有效策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由于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的时间比较紧,任务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教学的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拘泥于某种模式或套路,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
比如在讲授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别梳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相关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讨论思考所搜集的知识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汇报成果后,我通过绘制图表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状况、原因、表现、影响、认识、启示等。这样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中不仅独立思考解决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为什么发生变动的原因这个难题,并能把前后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而且在讨论中每个人的思维都被激发,每个人都自觉认真听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课后反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总是会发现一些课前所未预想到的新问题,新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也会出现一些偏差。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我下次备课的依据,也是促使我自己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实践证明,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操作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构建终身学习的知识框架。
(责任编辑庞丹丹)
一、分析考情,了解测试动态
从2013年江苏小高考整体上来看,今年试卷的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但是拿A 的难度仍然很大。从考点覆盖面来看,一级子目是考试的主要面,仅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没有涉及,二级子目的覆盖率则达到84%,新增考点中对宗法制、古代官营手工业和赫鲁晓夫改革进行了考查。换言之,今年小高考所考查的宽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达到了“放C拦A”的目的。
从题型上来看,今年的选择题中的组合类题目出现较少,而大多以文字材料、图片的形式呈现,在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而文字材料题对学生的历史分析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图表型题近年也是考试采用较多的形式,从今年出现了6道题目可以可见一斑。从考点分布情况来看,其中必修一占26分,必修二占24分,必修三占10分。从分值的分布来看,与考试说明中试卷分值比例必修一占40%相吻合。
二、立足学情,充分备课
新课改理念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我们的教学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所工作的学校是一所乡村普高,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自我控制意识相对不足,这种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积累,还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和抽象思维,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前准备历史预习案时,要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分层设计材料和问题,“了解、知道”是书本上的基本知识,“理解”是稍微“转弯”就能解决的问题,“认识”以归纳或总结来提升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计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学生学习由易到难,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双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努力达到的目标,是检查、评定教学效果的参照物。新课程理念下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以人教版必修三《宋明理学》为例,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内涵和外延是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技能,最后应学会如何综合归纳、探究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认识到宋明时期儒学走向完善,进一步巩固其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一分为二地探讨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四、选择有效策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由于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的时间比较紧,任务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教学的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拘泥于某种模式或套路,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
比如在讲授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别梳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相关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讨论思考所搜集的知识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汇报成果后,我通过绘制图表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状况、原因、表现、影响、认识、启示等。这样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中不仅独立思考解决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为什么发生变动的原因这个难题,并能把前后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而且在讨论中每个人的思维都被激发,每个人都自觉认真听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课后反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总是会发现一些课前所未预想到的新问题,新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也会出现一些偏差。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我下次备课的依据,也是促使我自己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实践证明,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操作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构建终身学习的知识框架。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