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来源 :新校园·阅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34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以人为本,而人类最珍贵的莫过于生命。生命教育是一种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和完美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一线工作的化学教师,如何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化学课堂教学中去,如何不断地探索与完善生命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将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生命教育;渗透
  
  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一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和过程要求高;二是实验性的科学探索过程多;三是阅读材料和思想素材都从人文方面引导学生。鉴于化学学科本身蕴含生命教育的素材十分丰富,因此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珍爱生命及环保意识等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和显著的优势。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时时刻刻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又与人文学科沟通、融合,顺应社会、学科、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较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优势,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教育素材、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对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联系生命教育的概念界定提出生命教育的学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他出版的《生命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教育并不只是训练能够谋得职业,或者从事知识上的追求,而是引导人们充分去体悟人生的意义;生命只是活着的一种历程,既然活着,就不妨活得好,让身、心、灵兼备的生命态度,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元素。”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了素质教育,倡导一切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事实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是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教育是教育链条上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开展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质追求,是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对当代教育的呼唤。
  二、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
  1.树立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引起人们诸多理念的变化。在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的今天,我们新时代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学教育理念,从而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
  2.挖掘化学课程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
  教师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在生命教育中的优势,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潜心钻研,挖掘出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生命教育。
  【教学案例1】:在讲授《配合物的应用》一课时,运用所学配合物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重金属盐中毒时,为什么往往可以灌蛋清解毒?
  这是因为重金属进入人体后,能与人体中的蛋白质形成配合物,导致蛋白质变性或替换酶的中心原子,使酶失去生物活性,蛋清中含有的蛋白质是自由蛋白质,结构相对松散,而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结合态的,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要困难些,由蛋清代替人体中的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可以解毒。
  【教学案例2】:在讲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时,运用所学电离平衡知识解释现象时,学生通过学习,对自身的了解、对生命的认识,可以从容应对。
  健康人血液的pH在一定范围变化(7.351-7.45),这是因为在肺、血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医学上称之为血液酸碱平衡。试解答下列问题:
  (1)在健康的人体血浆中,c(HCO3-)约为c(H2CO3)的20倍。如果c(HCO3-)/c(H2CO3)<15时,立即发生酸中毒。此实例说明无机盐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是(B)。
  A.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调节细胞的pH值
  C.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D.维护细胞的正常形态
  (2)不正常的呼吸可导致血液中酸碱不平衡,引起呼吸酸中毒或呼吸碱中毒。试解释太快而太深的过度呼吸会导致呼吸碱中毒,太慢而太浅的呼吸会导致呼吸酸中毒的原因。
  (3)蚊虫、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常先人体血液内注入一种称为蚁酸(主要成分为HCOOH)的有机物。HCOOH是一种有机弱酸。写出HCOOH在溶液中电离的方程式。
  (4)当人受到蚁虫叮咬时,皮肤上常起小疙瘩,这是因为人体血液中酸碱平衡被破坏所致,若不看医生治疗,过一段时间小疙瘩也会自行痊愈——这是由于血液中又恢复了原先的酸碱平衡。试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上述事实。
  通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平衡原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自如地回答上述问题:太快而太深的呼吸使呼出CO2的量增大,上述平衡体系向左移动,导致c(H+)减小,pH增大,引起呼吸碱中毒。由于血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2CO3、H++HCO3- 当注入HCOOH后上述平衡体系中c(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因为HCOOH是弱电解质,H2CO3电离出的H+抑制了HCOOH的电离,故血液的pH变小后,由于H2CO3 /HCO3-相互调节平衡移动,过一段时间后小疙瘩自行痊愈。
  3.尊重学生,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长期以来,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往往忽视师生生命的成长。课堂成了机器生产的工厂车间,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于是,课堂便演变成为学生苦读苦学的场所,为分数激烈竞争的战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被严重忽视。这种课堂教学是不利于师生生命成长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才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精神乐园。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状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积极交流,促进彼此之间情感的培养与发展。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爱化学,热爱生活。同时,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其情感的表达和认识是有差异性的,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对学生的热爱及情感与教学结合起来,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震撼,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与启发的作用,尽量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不断塑造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独立的精神家园,使化学课堂成为生命教育的天堂。
  【教学案例3】:生命分子中的氢键——没有氢键,就没有生命
  生命体内许多大分子中存在氢键。氢键对维持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构型和生理活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生物的遗传基因本质就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的碱基顺序,而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DNA大分子的碱基通过氢键形成配对的。DNA分子中的氢键在遗传信息的编码和复制等遗传机制中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所以说,没有氢键就没有生命。通过学习,学生对于生命就会更加珍惜。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师应该重新反思我们的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理解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的质量,并不断创造生命的价值。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把握好生命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化学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刘晓宇.《中学历史教学中关爱生命教育之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5,(11).
  [2]麻洪友.《历史教学应着力渗透生命教育》[J].历史教学.2006,(03).
  [5]刘春元.《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工作研究.2010,(09).
  [6]王明宪,张显国,毛伟.《高中生命教育的研究》[J].教育科學论坛.2010,(03).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培养个性鲜明、人格完善的个人,这也是当前我国课改的趋势。研究性学习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之配套的方式方法还不完善。因此,如何行之有效地推进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运用    一、研究性学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的方法。本文从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案例的作用、教学的具体实施、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对生物案例教学进行探讨,以求充分发挥生物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来实现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素质,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达到
期刊
摘要: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老师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习的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问题。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由传统
期刊
摘要:针对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丰富的教材内容、完善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去培养学生自身兴趣的提高和主动学习积极性,逐步推行素质教学、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的创新    由于高中学生自身年龄和心理上趋于成熟,而高中政治又是高考中的一项科目,所以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学方法和提高以学生自身能力为主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身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身处理问题的能
期刊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合作者。素质教育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会技能,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眼前发展,更要着眼于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培养。本文论述了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并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对策    一、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
期刊
现在的语文课文是新教材,新的课程理念中要求学生活学活用,那么作为教师,怎样做到让小学生在启蒙教育中养成活学活用的好习惯,首先和创造思维是紧密联系的。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兴趣,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  1.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创造力是集中表现的。集体的气氛
期刊
摘要:本文从学生心理、第一堂数学课、合作学习、学习指导、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探讨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数学;兴趣;衔接    每一次家长会总能听到家长如是说:我的小孩在小学的时候每次数学成绩都是班里前三名,从来没低过90分,可是上了初中后都没上过90分,还经常不及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惑而又急需关注的问题,下面
期刊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推出的一个新概念,它被视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四大传统语文教学形态并列,形成五大教学形态。既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的一种教学形态,那么它的性质问题就是统揽综合性学习全局的理论问题,性质观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教育观的灵魂,它制约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功能、目标、教法、评价等。基于此,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走过了几十年,可是,中学语文教学好像依然处在山重水复的困境。很多业内人士为此忧心忡忡,他们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质量深表怀疑的同时,却又难以指明语文教改的切实可行的新方向。在中学的各个学科中,语文是最受批评的学科。事实上,旧语文教材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教学观念的陈旧落后,现代中高考指挥棒的语文考纲的误导,让语文老师感到困惑无奈,无所适从。语文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期刊
摘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新《课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牢记在心,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整个高中英语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根据多年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并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