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下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当代教育关注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在数学教育中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缺乏的原因并提出了主要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 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立思考是数学的灵魂,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也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内在需求。从学生一接触到数学开始,我们就应根据课时安排、教学计划、学生水平等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次我们还要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分析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是一味的灌输思想,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也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来解决,自己并没有进行思考,甚至有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都不用大脑思考,认为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其次,老师为了自己的业绩,只注重学生的书面分数,布置大量的课外练习作业,使孩子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精力,真正的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是各阶段数学教育的基础,并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们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独立思考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当今这个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教育所要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不积极的思考,就会变得被动,也不会去探索新的知识领域,这样也严重抑制了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大家思考,这样有助于驱动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真正的明白数学其实就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是为了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课题改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明白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时、分、秒”时,我们都知道时间单位和重量、长度单位不一样,它不能用具体的事物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抽象的知识换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提问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是怎么记的,火车的速度是用什么计量的等等,让学生对小时、分与秒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再拿出一个小钟表,让学生仔细观察,具体的理解小时、分、秒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样的生活情境将看不见的时间单位转化成了学生可感觉可知道的事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更加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并能很好的运用。
2.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充分说明了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惑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老师应允许学生对题目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处于主体地位,积极提出自己不懂的部分。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创造一种人人都能提问题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增强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提出问题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后的快感。
3.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正处于好奇、好动,善于模仿的阶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遇到新鲜的事物自己先动手试一试,把书本上的概念转为形象、具体的东西,这样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手动活动,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积极的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让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说一说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这样学生就成了知识的探究者,动手操作与独立思考也得到了紧密联系。
4.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提倡课下思考
课上学习的知识,课下温故而知新。在课下也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而不是为了高成绩让学生只知道做练习题,让思想压力过大,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其次,老师与学生都是学习的参与者,联系课堂上的知识,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讨论。经过不同的形式来激发出学生的思考能力。
5.生活实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保障
学习过程中书面测试并不是真正目的,关键是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学生既能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问题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积累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学好数学是十分关键的。数学的学習是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学周刊,2017(07):84-85.
[2]田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2):64.
[3]王小清.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09):24.
[4]王伟.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才智,2011(24):12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 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立思考是数学的灵魂,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也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内在需求。从学生一接触到数学开始,我们就应根据课时安排、教学计划、学生水平等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次我们还要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分析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是一味的灌输思想,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也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来解决,自己并没有进行思考,甚至有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都不用大脑思考,认为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其次,老师为了自己的业绩,只注重学生的书面分数,布置大量的课外练习作业,使孩子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精力,真正的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是各阶段数学教育的基础,并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们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独立思考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当今这个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教育所要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不积极的思考,就会变得被动,也不会去探索新的知识领域,这样也严重抑制了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大家思考,这样有助于驱动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真正的明白数学其实就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是为了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课题改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明白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时、分、秒”时,我们都知道时间单位和重量、长度单位不一样,它不能用具体的事物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抽象的知识换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提问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是怎么记的,火车的速度是用什么计量的等等,让学生对小时、分与秒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再拿出一个小钟表,让学生仔细观察,具体的理解小时、分、秒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样的生活情境将看不见的时间单位转化成了学生可感觉可知道的事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更加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并能很好的运用。
2.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充分说明了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惑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老师应允许学生对题目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处于主体地位,积极提出自己不懂的部分。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创造一种人人都能提问题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增强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提出问题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后的快感。
3.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正处于好奇、好动,善于模仿的阶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遇到新鲜的事物自己先动手试一试,把书本上的概念转为形象、具体的东西,这样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手动活动,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积极的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让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说一说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这样学生就成了知识的探究者,动手操作与独立思考也得到了紧密联系。
4.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提倡课下思考
课上学习的知识,课下温故而知新。在课下也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而不是为了高成绩让学生只知道做练习题,让思想压力过大,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其次,老师与学生都是学习的参与者,联系课堂上的知识,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讨论。经过不同的形式来激发出学生的思考能力。
5.生活实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保障
学习过程中书面测试并不是真正目的,关键是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学生既能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问题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积累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学好数学是十分关键的。数学的学習是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学周刊,2017(07):84-85.
[2]田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2):64.
[3]王小清.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09):24.
[4]王伟.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才智,2011(2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