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展陈人员在名人故居内做展览时,由于受到场地、面积、平面等诸多限制,会有力不从心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了故居内展览需要注意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人物和故居建筑的个性特点,从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两个方面对规避限制做了些探索。
关键词:故居;陈列;革命战士;人民作家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志码:A
目前,我国一部分名人故居,由于没有专门的展陈场地,大多利用故居的附属建筑物,做些比较简单的陈列,很难让参观者深刻了解名人的情况,以达到纪念、宣传、教育的功能[1]。湖南省益阳市周立波故居,也是一个没有专门展陈场地的名人故居,我们在故居所做的“革命战士,人民作家——周立波生平业绩展”, 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展览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和广大参观的好评,省委宣传部看完新展后,在全省博物馆馆群里,肯定了展览,并希望各地来参观学习。
1 关注故居特点,因地制宜办展
1.1 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
在故居里办展,首先第一条就是要保证文物建筑本体不受到伤害,更不能因为展陈需要而改变故居结构。内容和形式设计人员在做方案时,应该根据故居整体结构来进行设计,不能一味地追求内容上的完整或视觉上的冲击,而对其结构进行改变。要保持故居历史风貌,严格遵循“最少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护建筑结构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1]。
1.2 注重消防安全
故居大都是砖木结构的房屋,在布展中,大部分电力线路都隐藏在展板后面,消防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采用轻钢龙骨做支撑,用阻燃板制作展墙,让展板与文物本体完全隔开,这样既加强了防火的力度,同时也更有效地保护了文物本体。在用电材料使用上,采用阻燃线、镀锌无缝钢管、cob冷光源射灯来保证展厅用电安全。
1.3 做好防潮防腐处理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有较长的梅雨季节。周立波故居是具有200多年的土木结构建筑,防潮防腐是办展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对故居青砖地面的地层下做了防潮层,展柜、展墙等所需要木材都经过桐油浸泡,这样水分不能进入,蛀虫也不能生存。布展材料尽量选择防潮防腐材质,如:pvc板材、亚克力面板、铝合金板、深度炭化木、塑木等复合材料。展柜里使用干燥剂,陈列的重要纸质文件及书籍,采取亚克力板封闭式全包保护,尽量减少与潮湿空气接触。
1.4 合理的安排观众参观路线
“展线”是展览中观众参观的动向流线,要使观众在流动中完整地、有效地参观展览,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这在故居展览设计中非常重要。周立波故居展览设在东厢房和东偏房的9间房屋内,中间有一狭长天井相隔,总面积316 m2,展线长度281 m[5]。在观众的参观路线上,设计圍绕天井从左至右的参观路线,避免了观众走回头路,对分隔的两厢之间,采用一个场景连接,既丰富了展览又指示了路线。在每个出口处,尽可能地减少文字性的内容,做到简短精炼,易于阅读,避免观众滞留。
2 精心设计内容,夯实基础办展
内容设计,是展览的基础工作。撰写故居的设计内容,不仅要了解这个人的资料,而且要将当前对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做充分地研究,对相关展品作广泛的收集,对展览场地有明确地认识[2]。
2.1 理顺内容设计程序
在周立波故居展览中,由于受经费、场地等方面的限制,从文本设计开始,就将学术研究、内容设计、形式设计3方面的人员组建在一起,参预到整个设计之中。这3个方面的人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容设计者尽可能地反映学术界对展览对象的研究成果和形式设计的需要;形式设计者也更能充分理解内容设计者的写作意图。
2.2 以时间为主线,主题为辅助的表现顺序
一般情况下,人物展览,大都以时间顺序来表现,让观众较清晰了解这个人一生的奋斗历程。但对于一些经历复杂,或者展览主题丰富的人物来看,这种表现形式可能会让参观者难以把握人物的主要事迹。
作家、战士、学者,是学术界对周立波的一个定位,在内容设计的顺序上,采用以时间为主线,以主题为辅助,将周立波生平业绩分为“故乡成长”“走入上海”“执笔从戎”“人民作家”“永远怀念” 5个部分。[3]其中的第三、第四部分则是采用主题表现。“执笔从戎”集中反映周立波作为记者深入到八路军抗日前线,后来跟随三五九旅南下这段历史,但对其这段时间的作品则不作介绍,让人们深入了解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周立波,一个战士的周立波。“人民作家”是整个展览的核心内容,我们将他整个创作历程集中在这部分里,用“翻译家周立波” “文学评论家周立波”“ 报告文学家周立波”“ 小说家周立波”“ 文艺事业的推动者”5个方面,概括表现了这位人民作家。
2.3 注意人物成长的因果,化繁就简的表现人物的经历
一个人的发展,是从幼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但很多名人的童年资料相对较少,研究者也很少去关注这些资料。但在名人的故乡,都会流传着名人的一些故事,而这恰恰是我们不能忽视的。[3]我们收集了周立波小时的一些故事,在 “故乡成长”中,用了“犟伢子”“凤蛮子”“三国迷”“不作第二名想”4个故事,表现了周立波从小聪明伶俐,讲义气、天不怕地不怕、学习执着、淡薄名利等特点,长大后他投身沙场,成为革命战士、人民作家,就很自然了。
周立波在1928—1937年间在上海读过书,当过工人,坐过牢,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面对这一复杂的经历,如平铺直述,会让人眼花瞭乱,因此,在第二部分中化繁就简,用3次“走入上海”为主线,表现他第一次走入上海读书,因学潮被开除回家;第二次走入上海因参加罢工而被捕入狱;第三次走入上海,他加入了左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3] 2.4 深入研究人物,探寻人物的核心价值
如果一个展览只是对人物作一般的描述,只能说是一件普通的人物介绍。通过对周立波历史的探究,展现了周立波首先是一位共产党员,然后才是一位作家和战士。
周立波有3部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铁水奔流》《山乡巨变》,从3部小说的历史背景就能看到,每一部小说都与中国革命紧紧相联。
1948年出版的《暴风骤雨》,是反映土地改革方面的小说,而《铁水奔流》则是在我国第一个5年计划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的背景下,描写一个钢铁厂如何克服困难,恢复生产的长篇小说。195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是反映农村从私有制经济向农业合作经济的变革。
文学界对《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对《铁水奔流》提出了批评,主要认为周立波不熟悉工业,因此,作品不太成功。而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恰恰可以看到周立波从不把个人得失放在心里,而是将党的事业,党的工作放在首位,来指导自己的创作。[3]
3 突出形式设计,形象体现办展
形式设计,是以实物、照片(图片)为主,以文字为辅,利用版面、造型、色彩、灯光等手段来表现内容,因此,形式设计不是对文本设计机械地复制和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内容文本到形式创意构思和设计的转换,是文字逻辑向形象逻辑的转换,这种转换,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种美学经验,具有很强的审美艺术特征。我们在形式设计中,作了4个方面的尝试[1]。
3.1 调整内容设计的顺序
文本设计定了以后,一般情况下,都会按照文本内容顺序表现。但在展览中,一些相类似史实出现在不同时期,分别表现、形式表现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雷同,使参观者视觉产生疲劳,认知产生错乱。
(接375页)
(转376页)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文本设计时就引入了“主题”概念。既在内容上,让人物的特点更加鲜明,在形式表现上,又能更有特色地表现同类主题的内容。即使在那些以时间为序的生平中,因布局的需要,也会调整事件顺序,归纳相类似事件,以达到更清晰的表现形式。
3.2 展墙背景的设计
展墙背景的设计没有用同一色彩和图案来表现,而是根据不同内容来设计,第一部分“故乡成长”的背景是故居田野黑白照片;第二部分“走入上海”的背景是上海十里洋场;第三部分“持笔从戎”的背景是抗日风火;第四部分“人民作家”的背景,则作了较多变化,特别在反映《暴风骤雨》《铁水奔流》《山乡巨变》3部长篇小说时,采用了土地改革、石景山钢铁厂、农村风景作的老照片为背景墙;第五部分“永远怀念”的背景采用了水墨效果的浮雕创作,巍峨连绵的山脉,喻意周立波的精神永世长存。这些展墙背景设计,哄托了内容,形式更加丰富,让参观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3.3 场景设计
故居内布展,由于展览场地小,展线不规范,大多不做场景设计。我们感觉适当的场景设计,不仅可以丰富展览的表现形式,更能突出需要重点表现的内容。[4]因此,第一部分制作了周立波读书的“益阳县第一小学”场景,使其童年时的成长更真实与鲜明;第二部分制作了“上海提蓝桥西牢”场景,这是周立波被捕被囚禁的地方,也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个关键点;第三部分制作了“抗战日报编辑部”场景,强调了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周立波,又制作了“延安窑洞”场景,这是周立波走上文学为工农兵服务的起点。
3.4 版面设计
对一些特殊情况,我们采用了特殊的方式来处理:①处理具有联贯的照片,周立波在家乡写作《山乡巨变》时,留下了很多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珍贵照片,我们将这些照片设计成电影胶片形式,就像是在播放一部纪录片一样,既形象又生动;②处理大量图书资料,图书资料是这个展览实物中最丰富的,除对那些珍贵的图书资料用展柜展示外,对大量的一般资料,则用玻璃书墙的陈列形式,既表现了周立波文献资料的丰富,又解决了展览空间有限的问题;③展览的最后部分,表现了周立波家乡的巨变,采用了非常明快的色彩和高精UV画面,参观者不用看文字,就可以感受到,山乡的真实巨变。
4 结束语
在故居类建筑中作陈列,不能以一概之,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展览场地的不同特点进行规划。只要我们能认真地做好每一步,照样能在不規范的展厅里,运用各种手法,做出高质量的展览。
参考文献
[1] 陈俊,邱卫红.试论科学创新地市级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的新思路[J].博物馆研究,2013(3):57-60.
[2] 井然.古建筑中举办展览的技术条件及管理策略分析[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6):32-35.
[3]李良平.《革命战士 人民作家——周立波生平业绩展》[C]. 周立波故居管理所,2017
[4]谢先生.博物馆场景文化[DB/OL] . https://baike.baidu.com/item
[5] 李亦奕《如何合理设置美术馆展线》中国文化报2016-05-22(003)
关键词:故居;陈列;革命战士;人民作家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志码:A
目前,我国一部分名人故居,由于没有专门的展陈场地,大多利用故居的附属建筑物,做些比较简单的陈列,很难让参观者深刻了解名人的情况,以达到纪念、宣传、教育的功能[1]。湖南省益阳市周立波故居,也是一个没有专门展陈场地的名人故居,我们在故居所做的“革命战士,人民作家——周立波生平业绩展”, 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展览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和广大参观的好评,省委宣传部看完新展后,在全省博物馆馆群里,肯定了展览,并希望各地来参观学习。
1 关注故居特点,因地制宜办展
1.1 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
在故居里办展,首先第一条就是要保证文物建筑本体不受到伤害,更不能因为展陈需要而改变故居结构。内容和形式设计人员在做方案时,应该根据故居整体结构来进行设计,不能一味地追求内容上的完整或视觉上的冲击,而对其结构进行改变。要保持故居历史风貌,严格遵循“最少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护建筑结构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1]。
1.2 注重消防安全
故居大都是砖木结构的房屋,在布展中,大部分电力线路都隐藏在展板后面,消防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采用轻钢龙骨做支撑,用阻燃板制作展墙,让展板与文物本体完全隔开,这样既加强了防火的力度,同时也更有效地保护了文物本体。在用电材料使用上,采用阻燃线、镀锌无缝钢管、cob冷光源射灯来保证展厅用电安全。
1.3 做好防潮防腐处理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有较长的梅雨季节。周立波故居是具有200多年的土木结构建筑,防潮防腐是办展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对故居青砖地面的地层下做了防潮层,展柜、展墙等所需要木材都经过桐油浸泡,这样水分不能进入,蛀虫也不能生存。布展材料尽量选择防潮防腐材质,如:pvc板材、亚克力面板、铝合金板、深度炭化木、塑木等复合材料。展柜里使用干燥剂,陈列的重要纸质文件及书籍,采取亚克力板封闭式全包保护,尽量减少与潮湿空气接触。
1.4 合理的安排观众参观路线
“展线”是展览中观众参观的动向流线,要使观众在流动中完整地、有效地参观展览,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这在故居展览设计中非常重要。周立波故居展览设在东厢房和东偏房的9间房屋内,中间有一狭长天井相隔,总面积316 m2,展线长度281 m[5]。在观众的参观路线上,设计圍绕天井从左至右的参观路线,避免了观众走回头路,对分隔的两厢之间,采用一个场景连接,既丰富了展览又指示了路线。在每个出口处,尽可能地减少文字性的内容,做到简短精炼,易于阅读,避免观众滞留。
2 精心设计内容,夯实基础办展
内容设计,是展览的基础工作。撰写故居的设计内容,不仅要了解这个人的资料,而且要将当前对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做充分地研究,对相关展品作广泛的收集,对展览场地有明确地认识[2]。
2.1 理顺内容设计程序
在周立波故居展览中,由于受经费、场地等方面的限制,从文本设计开始,就将学术研究、内容设计、形式设计3方面的人员组建在一起,参预到整个设计之中。这3个方面的人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容设计者尽可能地反映学术界对展览对象的研究成果和形式设计的需要;形式设计者也更能充分理解内容设计者的写作意图。
2.2 以时间为主线,主题为辅助的表现顺序
一般情况下,人物展览,大都以时间顺序来表现,让观众较清晰了解这个人一生的奋斗历程。但对于一些经历复杂,或者展览主题丰富的人物来看,这种表现形式可能会让参观者难以把握人物的主要事迹。
作家、战士、学者,是学术界对周立波的一个定位,在内容设计的顺序上,采用以时间为主线,以主题为辅助,将周立波生平业绩分为“故乡成长”“走入上海”“执笔从戎”“人民作家”“永远怀念” 5个部分。[3]其中的第三、第四部分则是采用主题表现。“执笔从戎”集中反映周立波作为记者深入到八路军抗日前线,后来跟随三五九旅南下这段历史,但对其这段时间的作品则不作介绍,让人们深入了解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周立波,一个战士的周立波。“人民作家”是整个展览的核心内容,我们将他整个创作历程集中在这部分里,用“翻译家周立波” “文学评论家周立波”“ 报告文学家周立波”“ 小说家周立波”“ 文艺事业的推动者”5个方面,概括表现了这位人民作家。
2.3 注意人物成长的因果,化繁就简的表现人物的经历
一个人的发展,是从幼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但很多名人的童年资料相对较少,研究者也很少去关注这些资料。但在名人的故乡,都会流传着名人的一些故事,而这恰恰是我们不能忽视的。[3]我们收集了周立波小时的一些故事,在 “故乡成长”中,用了“犟伢子”“凤蛮子”“三国迷”“不作第二名想”4个故事,表现了周立波从小聪明伶俐,讲义气、天不怕地不怕、学习执着、淡薄名利等特点,长大后他投身沙场,成为革命战士、人民作家,就很自然了。
周立波在1928—1937年间在上海读过书,当过工人,坐过牢,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面对这一复杂的经历,如平铺直述,会让人眼花瞭乱,因此,在第二部分中化繁就简,用3次“走入上海”为主线,表现他第一次走入上海读书,因学潮被开除回家;第二次走入上海因参加罢工而被捕入狱;第三次走入上海,他加入了左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3] 2.4 深入研究人物,探寻人物的核心价值
如果一个展览只是对人物作一般的描述,只能说是一件普通的人物介绍。通过对周立波历史的探究,展现了周立波首先是一位共产党员,然后才是一位作家和战士。
周立波有3部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铁水奔流》《山乡巨变》,从3部小说的历史背景就能看到,每一部小说都与中国革命紧紧相联。
1948年出版的《暴风骤雨》,是反映土地改革方面的小说,而《铁水奔流》则是在我国第一个5年计划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的背景下,描写一个钢铁厂如何克服困难,恢复生产的长篇小说。195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是反映农村从私有制经济向农业合作经济的变革。
文学界对《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对《铁水奔流》提出了批评,主要认为周立波不熟悉工业,因此,作品不太成功。而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恰恰可以看到周立波从不把个人得失放在心里,而是将党的事业,党的工作放在首位,来指导自己的创作。[3]
3 突出形式设计,形象体现办展
形式设计,是以实物、照片(图片)为主,以文字为辅,利用版面、造型、色彩、灯光等手段来表现内容,因此,形式设计不是对文本设计机械地复制和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内容文本到形式创意构思和设计的转换,是文字逻辑向形象逻辑的转换,这种转换,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种美学经验,具有很强的审美艺术特征。我们在形式设计中,作了4个方面的尝试[1]。
3.1 调整内容设计的顺序
文本设计定了以后,一般情况下,都会按照文本内容顺序表现。但在展览中,一些相类似史实出现在不同时期,分别表现、形式表现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雷同,使参观者视觉产生疲劳,认知产生错乱。
(接375页)
(转376页)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文本设计时就引入了“主题”概念。既在内容上,让人物的特点更加鲜明,在形式表现上,又能更有特色地表现同类主题的内容。即使在那些以时间为序的生平中,因布局的需要,也会调整事件顺序,归纳相类似事件,以达到更清晰的表现形式。
3.2 展墙背景的设计
展墙背景的设计没有用同一色彩和图案来表现,而是根据不同内容来设计,第一部分“故乡成长”的背景是故居田野黑白照片;第二部分“走入上海”的背景是上海十里洋场;第三部分“持笔从戎”的背景是抗日风火;第四部分“人民作家”的背景,则作了较多变化,特别在反映《暴风骤雨》《铁水奔流》《山乡巨变》3部长篇小说时,采用了土地改革、石景山钢铁厂、农村风景作的老照片为背景墙;第五部分“永远怀念”的背景采用了水墨效果的浮雕创作,巍峨连绵的山脉,喻意周立波的精神永世长存。这些展墙背景设计,哄托了内容,形式更加丰富,让参观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3.3 场景设计
故居内布展,由于展览场地小,展线不规范,大多不做场景设计。我们感觉适当的场景设计,不仅可以丰富展览的表现形式,更能突出需要重点表现的内容。[4]因此,第一部分制作了周立波读书的“益阳县第一小学”场景,使其童年时的成长更真实与鲜明;第二部分制作了“上海提蓝桥西牢”场景,这是周立波被捕被囚禁的地方,也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个关键点;第三部分制作了“抗战日报编辑部”场景,强调了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周立波,又制作了“延安窑洞”场景,这是周立波走上文学为工农兵服务的起点。
3.4 版面设计
对一些特殊情况,我们采用了特殊的方式来处理:①处理具有联贯的照片,周立波在家乡写作《山乡巨变》时,留下了很多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珍贵照片,我们将这些照片设计成电影胶片形式,就像是在播放一部纪录片一样,既形象又生动;②处理大量图书资料,图书资料是这个展览实物中最丰富的,除对那些珍贵的图书资料用展柜展示外,对大量的一般资料,则用玻璃书墙的陈列形式,既表现了周立波文献资料的丰富,又解决了展览空间有限的问题;③展览的最后部分,表现了周立波家乡的巨变,采用了非常明快的色彩和高精UV画面,参观者不用看文字,就可以感受到,山乡的真实巨变。
4 结束语
在故居类建筑中作陈列,不能以一概之,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展览场地的不同特点进行规划。只要我们能认真地做好每一步,照样能在不規范的展厅里,运用各种手法,做出高质量的展览。
参考文献
[1] 陈俊,邱卫红.试论科学创新地市级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的新思路[J].博物馆研究,2013(3):57-60.
[2] 井然.古建筑中举办展览的技术条件及管理策略分析[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6):32-35.
[3]李良平.《革命战士 人民作家——周立波生平业绩展》[C]. 周立波故居管理所,2017
[4]谢先生.博物馆场景文化[DB/OL] . https://baike.baidu.com/item
[5] 李亦奕《如何合理设置美术馆展线》中国文化报2016-05-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