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中度脑瘫造成二级肢体残疾的小锦(化名),到了入学年龄却因“普通学校不愿接收,特殊教育学校不愿意上”在家闲着,直到南昌市西湖区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后,已经9岁的他才成为桃花一村小学的随班就读生,圆了他的求学梦。每天课间操时间,他在几个小伙伴和老师的陪伴下,自己手扶着栏杆一步步走下楼梯,参与大课间活动。他在学校很快乐。
像小锦这样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在南昌市西湖区有100多个,他们的生命因随班就读而焕发新的光彩。
构建三级资源体系
2016年10月,时任教育部特殊教育办公室主任李天顺来到南昌市西湖区调研指导随班就读工作,希望西湖区能在国家特教改革实验工作中出制度、出模式、出经验,成为全国特教工作的样板。这既是对西湖区特殊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该区随班就读工作已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
西湖区随班就读工作可谓“起步早、基础好”,是全省第一个全面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试点的县(区),早在1985年,西湖区就在松柏小学创办智障类特教班。
1986年,西湖区将西湖小学改为南昌市育智学校,以招收智力障碍学生为主,兼收脑瘫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2008年,西湖区政府投资700多万元新建南昌市育智学校,并于2010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
2014年3月,西湖区以育智学校为依托,成立全省首家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西湖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并在全區11所普通学校建立了资源教室,为27名兼具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的随班就读学生建立康复档案,为他们开展个别化康复教育服务;
2015年1月,西湖区被教育部列为江西省仅有的两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
西湖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常务副主任、南昌市育智学校校长刘斌介绍,西湖区区委、区政府把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视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成立西湖区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西湖区开展特殊教育“随班就读三级资源体系”建设实验工作实施方案》,优先落实经费保障,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设资源教室,并将随班就读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至6200元。
随班就读是部分肢体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弱视等特殊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就读、接受教育的一种方式,这有利于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有些家长比较忌讳‘随班就读生’这个称呼,希望大家把他们的孩子视为普通的健康孩子。因此我们十分慎重地确定随班就读生。西湖区建立了‘学校申请—医学诊断—专家筛查—区教科体局审核—教育评估—个别化教育’的随班就读学生认定机制和运行机制,并成立西湖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鉴定和咨询委员会,组建了一支涉及教育、医学、心理三大领域的专家队伍,承担全区各学校残疾儿童的筛选、评估、安置、教育康复工作,以及全区特殊教育工作的指导、培训、咨询服务。”刘斌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特殊儿童与普通学生一样报名入校,入学后观察一年,再由学校向资源中心申请对学生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重度残障者,送入特殊教育学校;轻度残障者,继续随班就读,学校对其进行个别化教育。
为做到“应纳尽纳”,西湖区构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片区重点资源教室+普通资源教室”随班就读三级资源体系,以“共享、共生、共融”的理念,着力构建“全覆盖、零拒绝、多层级、妥安置、优服务”的区域融合教育发展模式,让每一个随班就读生都能找到成长的空间。
广南学校作为设有重点资源教室的学校,配备了较强的资源教师,同时负责指导片区内其他4所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资源教室由四大区域组成,分别是会客区、办公区、评估筛查区和教学区。教学区又分为两大区域,一个是主题文化教学区,那里摆放了可随意拼接的桌椅;另一个是运动康复区,那里摆放了一些简单的感统训练器材。记者看到这是一个融学具、教具、辅助技术和游戏工具于一体的安全且无障碍的资源教室,是随班就读孩子温馨的“家”。
目前,西湖区已建成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个、片区重点资源教室5个、普通资源教室17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是全区随班就读工作的业务指导部门;片区重点资源教室配备专职资源教师一至两名、兼职资源教师若干名,建立较为完善的随班就读管理体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普通资源教室配备专职或兼职资源教师,承担档案管理、康复、辅导、训练、个案研讨、简单评估、接受家长咨询等任务。
打造高质量的融合课堂
2018年11月,西湖区举办了“南昌市西湖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全省成果展”,与会代表纷纷为该区的随班就读工作点赞。
成绩是用辛勤的汗水书写出来的。要教好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需要做好普特融合工作,更需要建立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资源教师队伍。
“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办出一流的教育。每个学校的资源教师由学校自行配备,随班就读工作刚开始的时候,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资源教师。”刘斌说。
在资源教师建设和管理、资源教师培养培训、随班就读学校管理模式与制度方面,西湖区勇于开拓创新。为了破解困局,西湖区政府与江西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西湖区教科体局与豫章师范学院签订培训协议,借助高校专业优势,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研究,对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师进行零起点培训。经高校培训后的资源教师由区教科体局颁发岗位证书,持证上岗,并形成师资培训长效机制。
为了促进资源教师的专业成长,西湖区每年都会组织资源教师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邀请专家、教授来区里讲课,下大力气抓好片区教研活动。广南片区重点资源教室每月要举行一次随班就读教研活动。资源教师还根据自己的特长,制定一系列个别化的课程,其中有党员先锋模范课程、骨干教师生活技能课程、专业教师潜能开发课程、克服困难金点子课程等等,资源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因此得到不断提升,并有多人在各级各类赛课中频频获奖。
西湖区借助高校和专家委员会的专业力量,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在5个重点资源教室分别成立课题小组,针对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项目研究,以提高资源教师的科研水平。区教科所配备特教教研员,并将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纳入教学视导,落实备、教、辅、评等各环节,提升资源教师教学水平。朝阳小学、上河街小学、珠市小学、团结路学校同属一个片区,朝阳小学拥有片区重点资源教室,经常开展一些个训课、融合课堂观摩活动;珠市小学云飞路校区定期开展随班就读片区教研活动,活动主题多样化,有资源中心领导讲座,也有听课形式的教研。 资源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广南学校领导介绍,为了让随班就读的孩子尽快融入主流,当特殊学生小有进步的时候,资源教师会给他们贴上小红花;当特殊学生大有突破时,资源教师便会送上小礼物。在一些特殊的节日,资源教师会为特殊儿童制作小礼物,表达爱心,还经常家访。学校开展经典诵读、大课间、艺术节等活动;举办特殊学生运动会,开展了小制作、绘画比赛等,有时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
在“全国助残日”, 金盘路小学随班就读的孩子们在资源教师的带领下,来到地铁站,体验乘坐地铁,买票、过安检、刷卡进站、区分列车的行驶方向、互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坐地铁的流程,都很开心。
特殊儿童的“特殊服务”
随班就读不等于随班就座,更不是随班混读、随班陪读,而是要让每一个随班就读生接受适合的教育,获得最好的发展。为此,西湖区深化课程改革,实现一人一案、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为每一个随班就读生设立“助学伙伴”。
“在个案会上,家长和老师共同制定个别化教育服务方案。家长全程参与个案会、教育计划的制定,以及教育康复服务的实施,使得学生的教育康复工作延伸到课后和家庭。”刘斌认为这是随班就读工作的又一个亮点。
小锦进入桃花一村小学就读后,学习成绩进步很大,这得益于老师的个别化教学和“助学伙伴”的给力。任课老师每节课专门为他设计教学环节、问题和作业,资源教师专门为他设计主题融合活动。通过在资源教室康复训练,小锦的肢体技能也提高了很多,原来郁郁寡欢的他变得爱笑了。
特别的爱给特殊的孩子,爱能够创造奇迹。何晓放、谢诗雨两位教师经常给特殊儿童喂饭,这也在区内外传为佳话。居民刘先生说:“有一次我看见她们又在给智障孩子喂饭,就问‘你们已经喂了几年了,为什么长期要喂饭?’她们回答说,不喂他们就不吃,总不能让他们饿着吧?”朴素的话语里闪烁着爱的光辉。
随班就读生除了与普通学生一样接受基本教育外,还要接受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开展个别化医教融合服务,是做好随班就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西湖区各学校设立了康复点,并開设康复课程和服务项目,让学生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根据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脑瘫、自闭症等各类残疾儿童的实际需要,西湖区提供多学科结合的全方位康复教育服务,让残缺的花朵也能吐露别样的芬芳。
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了每一个随班就读生的心坎。◆
像小锦这样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在南昌市西湖区有100多个,他们的生命因随班就读而焕发新的光彩。
构建三级资源体系
2016年10月,时任教育部特殊教育办公室主任李天顺来到南昌市西湖区调研指导随班就读工作,希望西湖区能在国家特教改革实验工作中出制度、出模式、出经验,成为全国特教工作的样板。这既是对西湖区特殊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该区随班就读工作已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
西湖区随班就读工作可谓“起步早、基础好”,是全省第一个全面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试点的县(区),早在1985年,西湖区就在松柏小学创办智障类特教班。
1986年,西湖区将西湖小学改为南昌市育智学校,以招收智力障碍学生为主,兼收脑瘫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2008年,西湖区政府投资700多万元新建南昌市育智学校,并于2010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
2014年3月,西湖区以育智学校为依托,成立全省首家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西湖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并在全區11所普通学校建立了资源教室,为27名兼具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的随班就读学生建立康复档案,为他们开展个别化康复教育服务;
2015年1月,西湖区被教育部列为江西省仅有的两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
西湖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常务副主任、南昌市育智学校校长刘斌介绍,西湖区区委、区政府把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视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成立西湖区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西湖区开展特殊教育“随班就读三级资源体系”建设实验工作实施方案》,优先落实经费保障,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设资源教室,并将随班就读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至6200元。
随班就读是部分肢体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弱视等特殊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就读、接受教育的一种方式,这有利于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有些家长比较忌讳‘随班就读生’这个称呼,希望大家把他们的孩子视为普通的健康孩子。因此我们十分慎重地确定随班就读生。西湖区建立了‘学校申请—医学诊断—专家筛查—区教科体局审核—教育评估—个别化教育’的随班就读学生认定机制和运行机制,并成立西湖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鉴定和咨询委员会,组建了一支涉及教育、医学、心理三大领域的专家队伍,承担全区各学校残疾儿童的筛选、评估、安置、教育康复工作,以及全区特殊教育工作的指导、培训、咨询服务。”刘斌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特殊儿童与普通学生一样报名入校,入学后观察一年,再由学校向资源中心申请对学生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重度残障者,送入特殊教育学校;轻度残障者,继续随班就读,学校对其进行个别化教育。
为做到“应纳尽纳”,西湖区构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片区重点资源教室+普通资源教室”随班就读三级资源体系,以“共享、共生、共融”的理念,着力构建“全覆盖、零拒绝、多层级、妥安置、优服务”的区域融合教育发展模式,让每一个随班就读生都能找到成长的空间。
广南学校作为设有重点资源教室的学校,配备了较强的资源教师,同时负责指导片区内其他4所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资源教室由四大区域组成,分别是会客区、办公区、评估筛查区和教学区。教学区又分为两大区域,一个是主题文化教学区,那里摆放了可随意拼接的桌椅;另一个是运动康复区,那里摆放了一些简单的感统训练器材。记者看到这是一个融学具、教具、辅助技术和游戏工具于一体的安全且无障碍的资源教室,是随班就读孩子温馨的“家”。
目前,西湖区已建成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个、片区重点资源教室5个、普通资源教室17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是全区随班就读工作的业务指导部门;片区重点资源教室配备专职资源教师一至两名、兼职资源教师若干名,建立较为完善的随班就读管理体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普通资源教室配备专职或兼职资源教师,承担档案管理、康复、辅导、训练、个案研讨、简单评估、接受家长咨询等任务。
打造高质量的融合课堂
2018年11月,西湖区举办了“南昌市西湖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全省成果展”,与会代表纷纷为该区的随班就读工作点赞。
成绩是用辛勤的汗水书写出来的。要教好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需要做好普特融合工作,更需要建立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资源教师队伍。
“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办出一流的教育。每个学校的资源教师由学校自行配备,随班就读工作刚开始的时候,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资源教师。”刘斌说。
在资源教师建设和管理、资源教师培养培训、随班就读学校管理模式与制度方面,西湖区勇于开拓创新。为了破解困局,西湖区政府与江西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西湖区教科体局与豫章师范学院签订培训协议,借助高校专业优势,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研究,对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师进行零起点培训。经高校培训后的资源教师由区教科体局颁发岗位证书,持证上岗,并形成师资培训长效机制。
为了促进资源教师的专业成长,西湖区每年都会组织资源教师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邀请专家、教授来区里讲课,下大力气抓好片区教研活动。广南片区重点资源教室每月要举行一次随班就读教研活动。资源教师还根据自己的特长,制定一系列个别化的课程,其中有党员先锋模范课程、骨干教师生活技能课程、专业教师潜能开发课程、克服困难金点子课程等等,资源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因此得到不断提升,并有多人在各级各类赛课中频频获奖。
西湖区借助高校和专家委员会的专业力量,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在5个重点资源教室分别成立课题小组,针对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项目研究,以提高资源教师的科研水平。区教科所配备特教教研员,并将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纳入教学视导,落实备、教、辅、评等各环节,提升资源教师教学水平。朝阳小学、上河街小学、珠市小学、团结路学校同属一个片区,朝阳小学拥有片区重点资源教室,经常开展一些个训课、融合课堂观摩活动;珠市小学云飞路校区定期开展随班就读片区教研活动,活动主题多样化,有资源中心领导讲座,也有听课形式的教研。 资源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广南学校领导介绍,为了让随班就读的孩子尽快融入主流,当特殊学生小有进步的时候,资源教师会给他们贴上小红花;当特殊学生大有突破时,资源教师便会送上小礼物。在一些特殊的节日,资源教师会为特殊儿童制作小礼物,表达爱心,还经常家访。学校开展经典诵读、大课间、艺术节等活动;举办特殊学生运动会,开展了小制作、绘画比赛等,有时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
在“全国助残日”, 金盘路小学随班就读的孩子们在资源教师的带领下,来到地铁站,体验乘坐地铁,买票、过安检、刷卡进站、区分列车的行驶方向、互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坐地铁的流程,都很开心。
特殊儿童的“特殊服务”
随班就读不等于随班就座,更不是随班混读、随班陪读,而是要让每一个随班就读生接受适合的教育,获得最好的发展。为此,西湖区深化课程改革,实现一人一案、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为每一个随班就读生设立“助学伙伴”。
“在个案会上,家长和老师共同制定个别化教育服务方案。家长全程参与个案会、教育计划的制定,以及教育康复服务的实施,使得学生的教育康复工作延伸到课后和家庭。”刘斌认为这是随班就读工作的又一个亮点。
小锦进入桃花一村小学就读后,学习成绩进步很大,这得益于老师的个别化教学和“助学伙伴”的给力。任课老师每节课专门为他设计教学环节、问题和作业,资源教师专门为他设计主题融合活动。通过在资源教室康复训练,小锦的肢体技能也提高了很多,原来郁郁寡欢的他变得爱笑了。
特别的爱给特殊的孩子,爱能够创造奇迹。何晓放、谢诗雨两位教师经常给特殊儿童喂饭,这也在区内外传为佳话。居民刘先生说:“有一次我看见她们又在给智障孩子喂饭,就问‘你们已经喂了几年了,为什么长期要喂饭?’她们回答说,不喂他们就不吃,总不能让他们饿着吧?”朴素的话语里闪烁着爱的光辉。
随班就读生除了与普通学生一样接受基本教育外,还要接受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开展个别化医教融合服务,是做好随班就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西湖区各学校设立了康复点,并開设康复课程和服务项目,让学生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根据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脑瘫、自闭症等各类残疾儿童的实际需要,西湖区提供多学科结合的全方位康复教育服务,让残缺的花朵也能吐露别样的芬芳。
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了每一个随班就读生的心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