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7月31日,泸定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4月28日,丹巴县、九龙县等5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2月14日,省政府批准雅江县、道孚县等12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甘孜州实现全域脱贫摘帽。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来了挑战。在战“疫”的关键期,甘孜州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新情况、新困难和新挑战,拿出“抗疫情、稳增收、防返贫、保决胜”的硬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确保经受住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重”严峻考验,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全面胜利。
甘孜州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州正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标对表、不折不扣完成后续任务,为今年决胜全面小康不懈努力。
? 双线作战合力攻坚
“最近生产生活怎么样?有没有受疫情影响?春耕备耕准备得如何……”3月9日,甘孜县斯俄乡日安村第一书记胡小雨来到贫困户各然家中仔细地询问。“生活还算不错,吃的、用的过年前就买好了,这段时间也不敢出去,村主任告诉我们疫情期间少出门、不扎堆,安安心心在家。”各然回应道。
在抗“疫”压力大的情况下,如期实现脱贫可谓艰辛。疫情防控期间,甘孜县387名驻村干部积极当好“扶贫队+防疫员”两个角色,义无反顾地加入战“疫”大军,充分发挥熟悉群众特别是熟悉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的优势,一手紧抓疫情防控,当好防“疫”先锋,一手抓脱贫攻坚,做好扶贫暖心人,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确保贫困户能够顺利渡过难关,实现稳定脱贫。
业兴方能民富。甘孜县原有129个贫困村,全县贫困面大、量多、程度深,如期脱贫实属不易。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域旅游战略,甘孜县按照抱团取暖的方式,于2017年6月动工建设并投资6.3亿元打造贫困村“飞地”集体经济实体——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
“格萨尔王城开城运营不到一年,我们每户就领到了760元,这份红利可比原先想象的好呀!”初春的甘孜高原乍暖还寒,可甘孜镇团结村村民青之志玛的心头却是热乎乎的,“如今我们村全体村民都住上了新房、买了新家电,村集体经济还分红了,我们一定要感谢共产党,永远跟党走”。
格萨尔王城三十员大将寨子的128栋房屋建设由政府主导,贫困村为建设主体,采取“一事一议”和“民办公助”的方式,贫困村以“统规自建”的方式负责一栋单体建筑。王城内主要经营餐饮、休闲娱乐、客栈和特色产品销售,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独具特色的藏文化体验城,从而解决贫困村人员就业、贫困村产业发展和持续增收的问题。
“有了格萨尔王城,我们牧区的特产再也不会为销售发愁了,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到这里交易,群众的收益更高了。”卡龙乡六组牧民龙青有感而发,自格萨尔王城开城运营以来,128个单体建筑已通过贫困村和商家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全部租赁,302家商家“签”入王城,为贫困村增加1000余万元的直接收入,12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实现分红8.53万元,王城的运营成为稳固脱贫成果的动力之一。
? 文化浸润提高“造血”能力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特别辛苦,我们大家要多多配合,少出门、不聚会、勤洗手……”近日,在德格县俄支乡疫情防控治安综合卡点,一幅幅极具藏族特色的唐卡绘画作品尤为显眼,工作人员正以此给过往农牧民宣传讲解新冠肺炎防控的相关知识。
在德格这片土地上,传承着唐卡绘画、木雕、泥塑、彩绘等多种民间传统手工艺。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者越来越少,以老年人居多,手工艺传承遇到很大困难。
面对传统手工艺品知名度低,生产方式单一,市场流通不够等问题,德格县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积极谋划,通过政策扶持、工艺改良、产品重新设计、打通物流销售渠道等举措,突破传统手工艺品发展瓶颈,并在麦宿片区大力推行“党建引领+产业园区+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家庭作坊”的“五个加”模式,加大对手工艺传承人的扶持,助力脱贫致富。
2019年5月,德格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创新扶贫模式,大力培植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作为德格未来的支柱产业。投入1400万元,为麦宿片区19位优秀民族手工艺人修建扶贫车间,助推精准脱贫。拥有其中一间扶贫车间的降拥格乃真诚地感激着党的好政策:“以前在家从事小规模生产经营,产量小、产品没有销路,收入低,感谢县、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为我修建这个手工艺车间,解决了我的困扰,我还能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秉承“党建引领文化,文化凝聚人心”的宗旨,德格采取“百村抱团取暖”“入股分红”模式修建康巴文化中心博览园、柯洛洞牧俗风情体验园、麦宿民族手工艺传承园等文化园区。这些也都成为德格县稳固脱贫成果的核心产业支撑,突破文化产业发展困局,真正实现了老百姓就業和持续增收。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时下,甘孜高原一派欣欣向荣,疫情防控与巩固脱贫成果双管齐下,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项项有力的举措,都显示着甘孜大地的产业越来越兴旺,甘孜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作者单位/李珍兰 甘孜县委宣传部 ;龚薪友 甘孜州人才服务中心)(责编/谢鑫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来了挑战。在战“疫”的关键期,甘孜州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新情况、新困难和新挑战,拿出“抗疫情、稳增收、防返贫、保决胜”的硬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确保经受住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重”严峻考验,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全面胜利。
甘孜州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州正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标对表、不折不扣完成后续任务,为今年决胜全面小康不懈努力。
? 双线作战合力攻坚
“最近生产生活怎么样?有没有受疫情影响?春耕备耕准备得如何……”3月9日,甘孜县斯俄乡日安村第一书记胡小雨来到贫困户各然家中仔细地询问。“生活还算不错,吃的、用的过年前就买好了,这段时间也不敢出去,村主任告诉我们疫情期间少出门、不扎堆,安安心心在家。”各然回应道。
在抗“疫”压力大的情况下,如期实现脱贫可谓艰辛。疫情防控期间,甘孜县387名驻村干部积极当好“扶贫队+防疫员”两个角色,义无反顾地加入战“疫”大军,充分发挥熟悉群众特别是熟悉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的优势,一手紧抓疫情防控,当好防“疫”先锋,一手抓脱贫攻坚,做好扶贫暖心人,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确保贫困户能够顺利渡过难关,实现稳定脱贫。
业兴方能民富。甘孜县原有129个贫困村,全县贫困面大、量多、程度深,如期脱贫实属不易。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域旅游战略,甘孜县按照抱团取暖的方式,于2017年6月动工建设并投资6.3亿元打造贫困村“飞地”集体经济实体——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
“格萨尔王城开城运营不到一年,我们每户就领到了760元,这份红利可比原先想象的好呀!”初春的甘孜高原乍暖还寒,可甘孜镇团结村村民青之志玛的心头却是热乎乎的,“如今我们村全体村民都住上了新房、买了新家电,村集体经济还分红了,我们一定要感谢共产党,永远跟党走”。
格萨尔王城三十员大将寨子的128栋房屋建设由政府主导,贫困村为建设主体,采取“一事一议”和“民办公助”的方式,贫困村以“统规自建”的方式负责一栋单体建筑。王城内主要经营餐饮、休闲娱乐、客栈和特色产品销售,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独具特色的藏文化体验城,从而解决贫困村人员就业、贫困村产业发展和持续增收的问题。
“有了格萨尔王城,我们牧区的特产再也不会为销售发愁了,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到这里交易,群众的收益更高了。”卡龙乡六组牧民龙青有感而发,自格萨尔王城开城运营以来,128个单体建筑已通过贫困村和商家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全部租赁,302家商家“签”入王城,为贫困村增加1000余万元的直接收入,12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实现分红8.53万元,王城的运营成为稳固脱贫成果的动力之一。
? 文化浸润提高“造血”能力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特别辛苦,我们大家要多多配合,少出门、不聚会、勤洗手……”近日,在德格县俄支乡疫情防控治安综合卡点,一幅幅极具藏族特色的唐卡绘画作品尤为显眼,工作人员正以此给过往农牧民宣传讲解新冠肺炎防控的相关知识。
在德格这片土地上,传承着唐卡绘画、木雕、泥塑、彩绘等多种民间传统手工艺。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者越来越少,以老年人居多,手工艺传承遇到很大困难。
面对传统手工艺品知名度低,生产方式单一,市场流通不够等问题,德格县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积极谋划,通过政策扶持、工艺改良、产品重新设计、打通物流销售渠道等举措,突破传统手工艺品发展瓶颈,并在麦宿片区大力推行“党建引领+产业园区+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家庭作坊”的“五个加”模式,加大对手工艺传承人的扶持,助力脱贫致富。
2019年5月,德格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创新扶贫模式,大力培植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作为德格未来的支柱产业。投入1400万元,为麦宿片区19位优秀民族手工艺人修建扶贫车间,助推精准脱贫。拥有其中一间扶贫车间的降拥格乃真诚地感激着党的好政策:“以前在家从事小规模生产经营,产量小、产品没有销路,收入低,感谢县、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为我修建这个手工艺车间,解决了我的困扰,我还能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秉承“党建引领文化,文化凝聚人心”的宗旨,德格采取“百村抱团取暖”“入股分红”模式修建康巴文化中心博览园、柯洛洞牧俗风情体验园、麦宿民族手工艺传承园等文化园区。这些也都成为德格县稳固脱贫成果的核心产业支撑,突破文化产业发展困局,真正实现了老百姓就業和持续增收。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时下,甘孜高原一派欣欣向荣,疫情防控与巩固脱贫成果双管齐下,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项项有力的举措,都显示着甘孜大地的产业越来越兴旺,甘孜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作者单位/李珍兰 甘孜县委宣传部 ;龚薪友 甘孜州人才服务中心)(责编/谢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