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三章

来源 :广州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machin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的蚂蚁
  托尔斯泰五六岁的时候,经常和他的三个哥哥一起玩一种叫“蚂蚁兄弟”的游戏。他们找来几把椅子,用箱子、盒子把土丘下爬来爬去的蚂蚁围起来,然后他们蒙上头巾,钻到椅子底下,在黑暗中紧紧偎着坐在一起。他说他就是由此感受到了爱与同情这些特殊的感情。那时,他的一生刚刚开始,他和他的三个哥哥把这个游戏视作共同的秘密。很长时间他们都相信,谁一旦拥有了这个秘密,他就可以借此成为幸福的人,没有疾病,没有不幸,永远不吵架不生气,就像蚂蚁兄弟一样相亲相爱。他的大哥声称,他已经把这个秘密写在了一根小绿棒上,并埋在了某个林子的路边。他低声对大哥说,我死了后就把我葬在那里吧,反正人死了后总要有个地方埋葬的。到了晚年,有一天,他和小女儿骑马经过那个林子,他突然大声叫了一声,扬扬马鞭对女儿说:就在那儿,那儿,那几棵树的中间,我死后就把我埋在那里吧。可是他最终还是死在了路上,死在旅途中的一个三等火车站里。他在这个火车站里进入了通向永生的窄门,随身带走的是一件宽松的灰色法兰绒上衣、一条灰色长裤,一双灰色长羊毛袜,一双夜间穿的便鞋。
  他从自己的生活里逃开了。他好像一直在奔逃——“屈从然后解脱”。
  他对世界的第一个印象就是他被捆绑着:他想把绑着的两只手松开,他哭喊,他觉得不公和残忍,但没有一个人帮他。在半明半暗中,似乎有人走近,还向他弯下腰来,但就是没有人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初始记忆?成年以后他猜测:1.裹在襁褓里,想把手伸到外面来。2.为了不让他抓疹子,大人把他的手捆住了。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绑着”,成了他的第一个也是最强烈的生命印象,这一场景不住地暗示他,我是脆弱的,我需要力量,而他们则是强有力的。
  人与人的区别何在?或许就在于“屈从”和“解脱”方式和程度的不同。
  微暗的火
  早晨一坐上火车,他就在看这本叫《迈克尔·K的生活与时代》的小说。K推着一辆自制的小车,送生病的母亲回出生地去,途中K的母亲死了,K背着一个骨灰盒来到一处废弃的农场里,为了果腹,K在一个月夜杀死了一只羊。一个个白天和黑夜,K听着死寂和宁静,希望母亲的灵魂因为靠近了故乡而得到解脱。他想到昨晚看塔可夫斯基,说到电影给人心痛的感觉,那么小说给人的这种心痛呢,这种心痛的感觉应该就是生活的感受。看到书的第70页,火车到站了,他折纸后下车。他找了车站附近一家三等酒店住下。午后的缱绻时光,他躺在床上打开的是一本叫《菲亚尔塔的春天》的小说。只是阅读的场景从火车移到了房间。时间那么长,他又无所事事,除了看几本带来的小说他都不知道做什么了。他躺了会儿,突然觉得口渴得厉害,起来烧了壶开水,喝了杯热茶,从十二楼的高处看出去,刚下过雨,地还是湿的。从早上到现在,天色都是这样灰蒙蒙的。灰蒙蒙的天空下的邮政大楼、化棉厂的烟囱、泛着白亮的天光的青门河,这一切又陌生又熟悉。波斯猫踮着它的脚尖,S.H.E在电视里不住地唱着这首歌。是什么踮着它的脚尖在大街上走过?雾,雨,街角那群小鹿一样蹦跳的女人?他还带来了《黑暗中的笑声》。这本邪恶的小说他是第二次看了。他忘不了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大房子里,一个妖艳的女人,和光着身子的情人一起,捉弄她失明的丈夫。
  他等的人终于来了。下午的茶馆很安静,穿着蓝印花布的女侍应不时进来加水,透过没合实的布帘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包厢里坐着一对男女,不知在私语着什么。小茶壶里的水在一豆大的火苗下冒着热气,发出轻微的水沸声。茶一倒在陶瓷小杯里,顷刻就凉了。她穿着丝光棉短袖,一条灰色衬里的黑裙子。眉细细地描过,显得眼睛格外的大。她来之前肯定刚做过头发,定型的发胶硬硬的。她告诉过他,她家都是基督徒,他问她是不是,她说:“总有一天她会是主的女儿”。但她一直没有受洗,她母亲说她太贪,贪世间的繁华。她从事过很多种职业,开过摩托车配件店,做过房产公司的经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在社会上混的。现在房市萧条她失了业,她说自己是在休整。她用了“休整”这个很书面的词。她的声音和电话里一样,听起来有些沙,很性感的那种沙,那语气却是活泼的。站在浴缸哗哗的水龙头下让人感到快要窒息了,他把水温调高了些,让背部有烫灼的感觉,不让自己太兴奋。可是抵达的战栗还是让他紧紧抓住了浴帘的不锈钢杆。他觉得自己正变得像一个气球,轻飘飘地向天花板升去。就像夏加尔《生日》里画的,她成了一团火,一团微暗的火。她的腰拧转过去,像在同虚空中一个无形的身体迎合着,如同一条鱼跃动着要努力跳离水面。他能感觉到她在抑制着自己,又在抑制中享受着。她迷乱的眼神里好像有一种她自己也无法控制的力量。当浪尖把她抛到高处,她的叫喊满屋子飞了起来。躺下时漾满了整个胸的乳房,轻轻一碰就像盛满了水的容器动蕩不止,她承载着,像一具容器那样承载着。生活中的欲望有着多个出口,其中之一就是转化为艺术中的情色。当欲望消退,她长着的一对乳房,却是扁平的,没有型的那种。他觉得这对乳房并不像他想象中那样好,甚至不如从衣服外面看好。一个叫罗兰·巴特的法国人说:间断最具情色,女人的性感不是在她裸体时,而是在衣服的连接处。他坐着,点起一支烟,翻开刚刚买的一本诗集。他发现自己买了一本一个同性恋诗人的诗集。他喜欢这诗集月光一样的语调:那间房廉价又污秽/隐藏在那家可疑的旅馆上/你可以从窗口看到那条/又脏又窄的小巷,从下面/不时传来工人们/打牌作乐的声音/窗边的那张床/阳光照到一半。他撕下一张便签,匆匆记下:电视机,床头柜,写字台,小圆桌,浴巾,浴帽,墙上镜框里的画,过道,镜子,单人床。这时,阳光透过窗照着桌上的玻璃杯,床上的衣裤像韵脚一样乱丢。离开房间时他对自己说:这所有的房间是同一个房间,所有的下午也是同一个下午。
  他的手像一条鱼一样在呼吸
  她吃力地把旅行箱往汽车后备厢里放,他下车跑过去说,我来吧。箱子已被她提溜起来,他伸手把箱子下沿托住。从地面到后备厢大约八十厘米的高度,只需零点零几秒时间,现在有两双手提着这只十来斤重的旅行箱,那里面是她女儿的换洗衣服、课本和零食。当箱子从重力中挣脱出来,换了一个方向将要平移进入汽车后备厢时,他的右手背突然感觉到一阵异样的柔软。大脑里某个点突然轰一声响,他明白过来,右手背不经意间拂过的是她的乳房。在这之前的零点零几秒,手已先于大脑作出反应。这是下意识的反应。
  他的手像一条鱼一样在呼吸。它张开了神经末梢所有的感知的毛孔,在吸引,在吐纳,在祈求时间停留。它感受到了温度、体积,还有包裹在乳房外面的羊毛衫的细小纤维。汽车后备厢重重地合上了,他跑向驾驶室,在余下的三五秒钟里,她没有看他一眼。就好像他是不存在的。他不知道那一会儿她在看什么,好像整个的世界对她来说都不存在了。他踩了一脚油门,汽车加速驶上了立交桥。他系好安全带,在下一个红灯到来前的余暇时间里,他亲吻了自己的右手背。他感到,那久违的、动人的暖意还停留在手背上。
  责任编辑:卢 欣
其他文献
我梦见早上,很早的早上。说太阳还没有出来,但住在院子里的人都起来了。大家从家里出来,聚集在院子里。这是一个大院子,有十几栋楼,就是我住的小区。小区里住着许多当地各界的知名人士,另外有一些我的同学,还有一些普通居民。不管是谁,大家都在这个早上起了个大早。  大家共同起早,却也没有人来组织,是个群体自发行为——所有人都要去前面不远处山坡上采集榆树叶子。也没有人把这件事说出来,但是却人人知道。说是榆树叶
期刊
一  “你不回家吗?”王峰从上铺下來时,随口问道。常书卿正坐在书桌前,把几本习题册摞好,“还没想好。”王峰过来拍拍他的肩头,低声说:“去网吧,最近校外面新开了一家,有优惠!”常书卿摇摇头:“不想去。”王峰“嘁”的一声:“没意思,不管你了!”说着,出门到楼道尽头的卫生间去了。寝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其他六个室友都回了家,隔壁有人在唱歌:“啊—哩—啊—”夹杂搓衣服的刮擦声,常书卿听出那是同班同学卢俊的歌声
期刊
小时候,我以为自己有两个妈妈:一个是我妈妈,另一个是春雨妈妈。再长大一点,七八岁时,我才知道,春雨妈妈并不是我妈妈,而是妈妈的妹妹,我姨。因為每年春假妈妈都要去邻市的中心医院进修,而我被寄放在姨家,就以为春天会有春天的妈妈。  “咏怡”是姨的名字,而我只知道叫她春雨。  “‘怡’字不会写没关系啦,看那个。”姨指着屋檐下啪嗒啪嗒掉下来的雨滴,对我说。  “雨、雨。”五岁的我说。  “对啦。”  印象
期刊
马哈富兹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穆斯林作家有两位,埃及作家马哈富兹和土耳其作家帕慕克。这两位作家,马哈富兹我极喜欢,帕慕克则是读了许多遍,终于觉得与我无缘。我的一个老师,回族,文艺鉴赏方面,颇有见解,力荐我读帕慕克,我推荐他读马哈富兹。结果我们发现,至少在这一次互相推荐中,我们都觉得对方长着和自己很不一样的眼睛。文艺欣赏方面的眼光之不同,有时候简直悬殊到让人吃惊,比如马哈富兹,就读不来福克纳,而且愿意
期刊
母亲的舞蹈  和母亲一起洗澡  就是为了给她搓搓身子  母亲的身体  依然光滑  让我心生羡慕  她背对着我  每次搓澡时她都习惯这样  可能是羞涩  但我还是不小心  轻轻碰到她的乳房  没有乳汁的  一生都没有生产过乳汁的  那对乳房  我搓动的时候就会  轻轻地舞蹈  水龙头  水龙头可能坏了吧  总是滴滴答答地漏水  它现在的诉说  明显和它平时的语言不一样  让我难过的是  去年以来我年
期刊
张二棍的诗  轮回  雪化为水。水化为无有  无有,在我们头顶堆积着,幻化着  ——世间的轮回,从不避人耳目  昨天,一个东倒西歪的酒鬼  如一匹病狗,匍匐在闹市中  一遍遍追着人群,喊:  “谁来骑我,让我也受一受  这胯下之辱”  满街的人,掩面而去  仿佛都受到了奇耻大辱  羊言羊语  有人在我的耳畔,磨着刀子  一边磨,一边磕磕绊绊念着  《地藏经》。他老了,杀完  我那么多的亲人,又来杀
期刊
最早注意到宗城的文字,是因为他在各类媒体与网络平台关于当代文学现场的评点,不同于那些四平八稳的应景之作,观察敏锐、言说鲜活,有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精警之见,以至于日后读到这位90后作家的小说,忍不住会拿来与他的评论比照。比如小说《玩笑》,就让我联想起他之前发表在《文学自由谈》杂志的《被遮蔽的青年写作》,那篇文章为同代写作者发不平之鸣,文辞堪称犀利——“大部分文学批评家依然用陈旧的划分方式、从学院习得
期刊
師父的死,耗子早有预感。一个月来,师父常到耗子的摊位上消遣,一坐就是一上午。他常闲聊些过往,顺便帮着招徕顾客。豆腐卖完,耗子回过头去看,师父眯着眼,正打瞌睡。妻子敏珍留半斤豆腐泡,让他带回去。师父没好意思,偷偷留下十块钱,拎着豆腐泡就走了。  小镇丁点大的地方,消息比货物的流通速度还快。师父头天夜里闭目,第二天他刚到摊位就已经知晓。他愣了好一阵,一时竟胸口憋闷到喘不过气来。妻子让他先在破藤椅上坐会
期刊
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  存在是无法选择的,人被无名者抛入世界,成为名。语言(名)就是存在,此在。孔子说:“必也正名乎。”“不学诗,无以言。”没有语言此在,人就不存在,就是黑暗无言的动物性生命那种存在。野史说,唐代诗人宋之问读到外甥刘希夷的这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顿起杀心。他在有司上班,就命令外甥把这两句诗让给自己,刘希夷不干,这是出让自己的最高存在(刘希夷在此)呵!宋之问就用土
期刊
长夜玄冬抄  倾心于长夜的寂静是一场与睡眠  无关的玄冬,它的发音听起来像是比   纯粹的  时间还迷人。仿佛我从书籍的阅读中  悄悄返回我自己,也许旁边  还埋伏着自然的漩涡。在它之前,掉落的    簕杜鹃  有一种说不出的轻微。“有别于修辞,  黑夜不必只有一种黑暗。”这样说  无疑是摘抄中的重点,甚至向生命的秘密  敞开原始的还魂术。  偶尔贴上纸条也讲究梳理。棠棣只剩下  里面的悬念,贴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