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课由课前、课中两个重要部分组成。“课前”抓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抓好化学用语的正确表达,设计好具有预见性、有梯度预习提纲。“课中”制定可行且准确的教学目标,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制定相应的自学指导,训练对应的标杆题、类比题、拓展题并组织小结反思。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对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应用。
关键词:效课; 预习; 深度探究
叶澜教授认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就可以算是好课了。“扎实”的课是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是有效果的课;“丰实”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真实”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满足好课的基本条件,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具有良好的课堂管理,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笔者认为一堂有效课应由课前、课中两个重要部分组成。“课前”就是学生的预习环节。“课中”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对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应用的环节。结合自己十五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如何构建初三化学有效课堂作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课前
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这不但能让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得到锻炼,而且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因此,预习决定着一节课的效果好赖,进度快慢、成功与否。而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学生对化学术语,化学实验都不认识。如果教师将一个课题放给学生,让学生去粗泛地自读,学生可能连读都无法读懂,更不用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要构建初三化学有效课堂首先要构建好预习环节,要构建好预习环节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化学实验来不得半点含糊。因此,教师应首先抓好各种化学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固、夜体药品的规范取用、加热的规范操作。各种有毒、有腐蚀、有危险的化学药品都要让学生铭记于心,并教会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在预习过程中,在能保证学生能正确、安全地操作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简单实验放给学生先操作。例如:碳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等。只有让他们实践过,甚至失败过,他们才会牢记于心,才能发现自己有那些问题还需要跟同学、老师探讨交流。为课堂上的深度自学指明方向,奠定基础,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深度探究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对学习的热情。
2.抓好化学用语的正确表达
化学用语的表达学科性比较强,要求我们每一位化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认真规范化学用语的正确表达。例如: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用标准的四点式来表达,第一点都是“燃烧”,第二点都是“放出热量”,第三点都是产生……,第四点都是生成……。教师只需强调规范一种物质燃烧的现象,学生就会模仿着正确表达。再例如: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的正确表述方式,只有教师强调规范了,学生熟练掌握了,学生预习起来就轻松省事啦。
3.预习提纲上所设问题必须具有预见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手中具备的资料、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精心地设置恰当的预习提纲,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去通过预习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基本问题。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精神、发现热情、探究兴趣等综合人文品质都得到有效的培养。如果问题设得过高过难,学生通过预习无法解答。这不仅失去了所设问题的价值,还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所学知识散失了兴趣。
4.预习提纲上所设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梯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有梯度的,由浅入深的问题。要让学生小步走,快节奏,走得动,走得稳,跳一跳能够得着。如果问题设置跨度过大,会让学生感觉很吃力,不能解答所设的问题。这样,预习所要达至的目标就无法达至,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学生只能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这当然就影响了课堂的高效性。
二、课中
新课改下的课堂,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权应让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而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着节课的设计和导引。因此,要构建好课堂环节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制定可行且准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不仅需要准确理解和掌握课标精髓,而且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思维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经过预习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进行制定。因此,在学生预习之后,教师一定要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再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2.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
针对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要突破的重、难点知识。教师首先应设计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梳理,对本节课需要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做好知识准备和铺垫。
3.制定相应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的目的是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或资料上的那些知识,自主或小组合作做好那个实验。然后完成教师设置好的相应的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自主地掌握知识。
4.设置对应的标杆题、类比题、拓展题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还要设计好相应的标杆题让学生进行训练。标杆题的内容必须囊括本节课所学知识点,通过标杆题的训练要能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起巩固训练的作用。类比题与标杆题相类似,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拓展题在标杆题、类比题的基础上起拓展延伸的作用。本环节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自主、合作、质疑、展示。其中,在每一组题训练结束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讨论做这类题的做题方法、规律及易错点是什么。
5.组织小结反思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包括想到的知识、学会的方法,反思取得的进步、自身的不足、改进的措施。
总之,有效课应由课前、课中两个重要部分组成。“课前”采取有效的方法做好预习环节。“课中” 教师制定好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学生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具有良好的课堂管理,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对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应用。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11
关键词:效课; 预习; 深度探究
叶澜教授认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就可以算是好课了。“扎实”的课是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是有效果的课;“丰实”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真实”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满足好课的基本条件,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具有良好的课堂管理,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笔者认为一堂有效课应由课前、课中两个重要部分组成。“课前”就是学生的预习环节。“课中”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对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应用的环节。结合自己十五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如何构建初三化学有效课堂作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课前
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这不但能让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得到锻炼,而且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因此,预习决定着一节课的效果好赖,进度快慢、成功与否。而初三化学是起始学科,学生对化学术语,化学实验都不认识。如果教师将一个课题放给学生,让学生去粗泛地自读,学生可能连读都无法读懂,更不用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要构建初三化学有效课堂首先要构建好预习环节,要构建好预习环节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化学实验来不得半点含糊。因此,教师应首先抓好各种化学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固、夜体药品的规范取用、加热的规范操作。各种有毒、有腐蚀、有危险的化学药品都要让学生铭记于心,并教会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在预习过程中,在能保证学生能正确、安全地操作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简单实验放给学生先操作。例如:碳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等。只有让他们实践过,甚至失败过,他们才会牢记于心,才能发现自己有那些问题还需要跟同学、老师探讨交流。为课堂上的深度自学指明方向,奠定基础,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深度探究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对学习的热情。
2.抓好化学用语的正确表达
化学用语的表达学科性比较强,要求我们每一位化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认真规范化学用语的正确表达。例如: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用标准的四点式来表达,第一点都是“燃烧”,第二点都是“放出热量”,第三点都是产生……,第四点都是生成……。教师只需强调规范一种物质燃烧的现象,学生就会模仿着正确表达。再例如: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的正确表述方式,只有教师强调规范了,学生熟练掌握了,学生预习起来就轻松省事啦。
3.预习提纲上所设问题必须具有预见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手中具备的资料、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精心地设置恰当的预习提纲,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去通过预习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基本问题。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精神、发现热情、探究兴趣等综合人文品质都得到有效的培养。如果问题设得过高过难,学生通过预习无法解答。这不仅失去了所设问题的价值,还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所学知识散失了兴趣。
4.预习提纲上所设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梯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有梯度的,由浅入深的问题。要让学生小步走,快节奏,走得动,走得稳,跳一跳能够得着。如果问题设置跨度过大,会让学生感觉很吃力,不能解答所设的问题。这样,预习所要达至的目标就无法达至,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学生只能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这当然就影响了课堂的高效性。
二、课中
新课改下的课堂,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权应让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而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着节课的设计和导引。因此,要构建好课堂环节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制定可行且准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不仅需要准确理解和掌握课标精髓,而且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思维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经过预习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进行制定。因此,在学生预习之后,教师一定要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再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2.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
针对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要突破的重、难点知识。教师首先应设计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梳理,对本节课需要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做好知识准备和铺垫。
3.制定相应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的目的是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或资料上的那些知识,自主或小组合作做好那个实验。然后完成教师设置好的相应的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自主地掌握知识。
4.设置对应的标杆题、类比题、拓展题
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还要设计好相应的标杆题让学生进行训练。标杆题的内容必须囊括本节课所学知识点,通过标杆题的训练要能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起巩固训练的作用。类比题与标杆题相类似,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拓展题在标杆题、类比题的基础上起拓展延伸的作用。本环节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自主、合作、质疑、展示。其中,在每一组题训练结束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讨论做这类题的做题方法、规律及易错点是什么。
5.组织小结反思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包括想到的知识、学会的方法,反思取得的进步、自身的不足、改进的措施。
总之,有效课应由课前、课中两个重要部分组成。“课前”采取有效的方法做好预习环节。“课中” 教师制定好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学生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具有良好的课堂管理,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对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应用。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