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植物学基础是高职生物类与种植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使植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应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要,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阐述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针对以往我校高职植物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够用、好用、实用”理念来分别指导内容的选择、教材的设计和实践的安排,并主要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以期为高职院校植物学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 植物学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70-02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技能、重教材轻实验的现象,使学生毕业后不能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丧失了高职应有的优势和特色,尤其是在专业基础课程上表现更为突出。
植物学是园林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进一步学好其它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加强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今植物学教学的关键之一。为了使植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应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要,近年来,我们结合学院开展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对本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满足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 以“够用”为前提,指导内容的选择
1.1 对教学核心内容进行选择的必要性
高职园林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群是:绿化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监理、绿地养护、花卉苗木种养技术等,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植物学的知识和技能。目前的教材普遍比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学内容往往面面俱到。然而,这背离了高职教育“够用”的原则。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1.2 优化授课内容,避免重复教学
植物学课程中许多内容,例如细胞结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外部形态等内容与初中、高中的生物学教材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再如,细胞分裂章节的内容,高中时生物教材中有讲解,在遗传育种这门专业课上也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等等。因此,这些内容在课堂上,均一带而过,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温习这些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3 强化授课内容,避免模棱两可
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针对它所服务的后续职业技术课程,为此,课题组老师组织所有专业课老师进行了一次讨论,让专业课老师给基础课老师提要求,划重点。
通过这样的活动,课题组重新对植物学各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定位。在教学内容上作如下安排:(1)植物解剖是基础,尤其是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等知识不仅在为组织培养、园林植物保护等课程服务,还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该部分内容要做好有关观察和实验。(2)根、茎、叶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变态,以及花、果实的形态构造等为观赏树木学、园林树木栽培学、花卉学等后续课程提供重要基础知识,因此,该部分要把主要的概念和基本的植物形态结构弄清楚,但不宜拓展或讲得过深。(3)植物的分类知识,包括分类方法、植物的科学命名以及植物类群和分科简介,主要为花卉生产技术、树木学、盆景与插花等课程服务。在本章中,被子植物主要科的特征及其园林代表植物需要重点掌握,要带领学生通过教学实习反复观察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求学生掌握各代表植物的主要特征。总之,对老师和同学反映的重点知识点在教学中予以强化。
2 以“好用”为核心,指导教材的设计
2.1 重视绪论课教学
绪论如一支优美的乐曲,又如一个进入植物世界的向导,如何吸引、引导学生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课程的魅力,绪论就成为本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诱发学生对这门课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主动地去钻研它。而这种求知的欲望,则首先是如何奏响本课程序曲——绪论。为此,在教材中编写时,绪论内容重点突出植物的重要性,以及它与农业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2.2 章节内容采用提问引入,联系实际结尾
首先,在具体章节上,借提问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如在讲完“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后,出示“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简图,让学生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概括,并引出新课。
其次,用联系的方式导出实际运用,例如,在讲了气孔开闭的周期性后,让学生回忆叶面施肥时肥料进入植物体的途径,等到他们回答是通过气孔和角质层时,再提出问题“在农业生产上如何选择叶面施肥的时间?”再如讲解了形成层有关知识之后,让学生思考植物嫁接时为什么要强调对准形成层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使理论与生产结合,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另外,结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把科学史教育引入植物学的教材,将科学结论产生的过程和方法与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联系起来。因为,科学史往往具有故事性,其中贯穿了科学家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奇闻趣事和科学思维过程的独特方法。教学实践中直接引用那些能体现知识产生、发展、实践等重要阶段的生物史料。突出知识的产生及应用过程,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叶片的学习中就介绍叶绿素晶体结构的发现者——德国化学家威尔斯泰特发明萃取植物色素的方法的过程;在细胞结构学习中,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史,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提出过程等等。引入科学史内容,可以自然地将史料融入教学中,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学生进入到专业知识学习。
2.3 注重体现各章节顺序安排及其之间的联系
由于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个相对较长周期,为了能使学生在植物学学习过程中能完整地感受植物的整个生活史,尤其是体验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生长发育过程,在安排植物学课程章节上,教学内容与我院实习、实训基地生产项目进行相匹配。
另外,大一新生在相当一段时间较难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厚厚的一本书对他们来说一时很难消化,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不到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为此,在书本编排时注重各章节的联系,强调知识的迁移。如在讲解第三章中根、茎的次生生长时,会涉及到前面第二章植物组织章节中所学的形成层的知识。那么,我们在根、茎次生生长的内容中就标明形成层的内容见第二章多少页。这不仅可以提醒学生迅速回顾以前的知识,还有助于学生的自学。
3 以“实用”为宗旨,指导学生实践的安排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其优势所在。实验、实训教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环节之一,也是高职教育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
3.1 实验室内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实用
首先,安排2个学时,着重介绍实验基本技能,包括实验安全知识、实验室常识、玻璃仪器的洗涤、常用仪器的使用(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各种溶液的配置和实验报告书写要点等。使学生认识植物学实验的重要性。这一阶段是科学开展植物学实验前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其次,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在每章节设置相应的实训。实训内容从“验证性实验项目”向“综合性实验项目”转变,强调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基础实验,抓好基本实验技能。如在进行植物叶片气孔的形态结构观察时,从实验材料的选择、采集、装片制作及方法步骤的设计等,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进行实验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钻研探索的精神。
其中,最为成功的实验是叶脉标本的制作。老师讲解其原理、制作要点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叶片,有些同学选择了橡皮树等树种的叶片,导致实验失败,学生就会主动探究其原因。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基础上,每位同学均能制作出漂亮的叶脉标本。根据具体情况,再指导学生对其作品进行深加工成为各色各样的叶脉书签。书签既可以馈赠亲朋好友,又可以在校内外进行销售,极受其他专业同学及顾客的青睐。类似实验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植物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所在专业的自豪感。
3.2 野外实习强调学生探索能力的同时体现应用
植物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直被充分重视。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教育观念、区域条件、时间短暂、经费不足和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目的价值取向是单一的,即只要求学生在通过回答已有明确答案的科学问题的基础上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单一的验证性实习存在着弊端,很不利于形成科学的实践观念和专业科研的能力的提高。植物学野外实习,应该由单一的验证性实习转变为将验证性实习和探索性实习统一起来的研究性实习。为此,实习前明确具体目标,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具体的做法为:根据每天实习线路的安排,要求学生分别采集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常绿和落叶植物、草本、灌木和乔木树种、单叶和复叶、完全叶和不完全叶、不同的花冠类型、不同的果实类型等等,并加以识别,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性。
另外,我校近几年承担了温州植物资源数据库建设,以及与部分景区、中小学校园植物挂牌等工作,其中的采集标本、记录、压制标本、树木标识牌的设计、制作等工作安排了学生参与。让学生不仅意识到植物学的重要性和应用性,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4 结语
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师自己大多从普通高校毕业,受的都是“知识目标”教育,所以在观念上往往存在“有了知识,就有能力”这样一个误区。若教学中不予以纠正,就会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当前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处于劣势。因此,高职教学的目标是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商品化。以市场为导向,实习相结合,注重产、学、销结合。为此,我们提出以“三用”理念,即够用、好用、实用,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设计和实践的安排。简化教学内容、优化教材设计和强化实训实习,编写了贴近我校高职高专学生实际的植物学教材。通过两年来的试验应用,让学生在植物学课程的学习上更加富有兴趣,充满乐趣!
关键词:高职 植物学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70-02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技能、重教材轻实验的现象,使学生毕业后不能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丧失了高职应有的优势和特色,尤其是在专业基础课程上表现更为突出。
植物学是园林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进一步学好其它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加强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今植物学教学的关键之一。为了使植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应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要,近年来,我们结合学院开展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对本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满足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 以“够用”为前提,指导内容的选择
1.1 对教学核心内容进行选择的必要性
高职园林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群是:绿化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监理、绿地养护、花卉苗木种养技术等,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植物学的知识和技能。目前的教材普遍比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学内容往往面面俱到。然而,这背离了高职教育“够用”的原则。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1.2 优化授课内容,避免重复教学
植物学课程中许多内容,例如细胞结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外部形态等内容与初中、高中的生物学教材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再如,细胞分裂章节的内容,高中时生物教材中有讲解,在遗传育种这门专业课上也将作为重点内容讲授等等。因此,这些内容在课堂上,均一带而过,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温习这些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3 强化授课内容,避免模棱两可
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针对它所服务的后续职业技术课程,为此,课题组老师组织所有专业课老师进行了一次讨论,让专业课老师给基础课老师提要求,划重点。
通过这样的活动,课题组重新对植物学各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定位。在教学内容上作如下安排:(1)植物解剖是基础,尤其是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等知识不仅在为组织培养、园林植物保护等课程服务,还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该部分内容要做好有关观察和实验。(2)根、茎、叶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变态,以及花、果实的形态构造等为观赏树木学、园林树木栽培学、花卉学等后续课程提供重要基础知识,因此,该部分要把主要的概念和基本的植物形态结构弄清楚,但不宜拓展或讲得过深。(3)植物的分类知识,包括分类方法、植物的科学命名以及植物类群和分科简介,主要为花卉生产技术、树木学、盆景与插花等课程服务。在本章中,被子植物主要科的特征及其园林代表植物需要重点掌握,要带领学生通过教学实习反复观察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求学生掌握各代表植物的主要特征。总之,对老师和同学反映的重点知识点在教学中予以强化。
2 以“好用”为核心,指导教材的设计
2.1 重视绪论课教学
绪论如一支优美的乐曲,又如一个进入植物世界的向导,如何吸引、引导学生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课程的魅力,绪论就成为本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诱发学生对这门课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主动地去钻研它。而这种求知的欲望,则首先是如何奏响本课程序曲——绪论。为此,在教材中编写时,绪论内容重点突出植物的重要性,以及它与农业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2.2 章节内容采用提问引入,联系实际结尾
首先,在具体章节上,借提问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如在讲完“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后,出示“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简图,让学生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概括,并引出新课。
其次,用联系的方式导出实际运用,例如,在讲了气孔开闭的周期性后,让学生回忆叶面施肥时肥料进入植物体的途径,等到他们回答是通过气孔和角质层时,再提出问题“在农业生产上如何选择叶面施肥的时间?”再如讲解了形成层有关知识之后,让学生思考植物嫁接时为什么要强调对准形成层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使理论与生产结合,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另外,结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把科学史教育引入植物学的教材,将科学结论产生的过程和方法与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联系起来。因为,科学史往往具有故事性,其中贯穿了科学家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奇闻趣事和科学思维过程的独特方法。教学实践中直接引用那些能体现知识产生、发展、实践等重要阶段的生物史料。突出知识的产生及应用过程,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叶片的学习中就介绍叶绿素晶体结构的发现者——德国化学家威尔斯泰特发明萃取植物色素的方法的过程;在细胞结构学习中,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史,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提出过程等等。引入科学史内容,可以自然地将史料融入教学中,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学生进入到专业知识学习。
2.3 注重体现各章节顺序安排及其之间的联系
由于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个相对较长周期,为了能使学生在植物学学习过程中能完整地感受植物的整个生活史,尤其是体验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生长发育过程,在安排植物学课程章节上,教学内容与我院实习、实训基地生产项目进行相匹配。
另外,大一新生在相当一段时间较难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厚厚的一本书对他们来说一时很难消化,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不到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为此,在书本编排时注重各章节的联系,强调知识的迁移。如在讲解第三章中根、茎的次生生长时,会涉及到前面第二章植物组织章节中所学的形成层的知识。那么,我们在根、茎次生生长的内容中就标明形成层的内容见第二章多少页。这不仅可以提醒学生迅速回顾以前的知识,还有助于学生的自学。
3 以“实用”为宗旨,指导学生实践的安排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其优势所在。实验、实训教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环节之一,也是高职教育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
3.1 实验室内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实用
首先,安排2个学时,着重介绍实验基本技能,包括实验安全知识、实验室常识、玻璃仪器的洗涤、常用仪器的使用(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各种溶液的配置和实验报告书写要点等。使学生认识植物学实验的重要性。这一阶段是科学开展植物学实验前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其次,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在每章节设置相应的实训。实训内容从“验证性实验项目”向“综合性实验项目”转变,强调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基础实验,抓好基本实验技能。如在进行植物叶片气孔的形态结构观察时,从实验材料的选择、采集、装片制作及方法步骤的设计等,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进行实验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钻研探索的精神。
其中,最为成功的实验是叶脉标本的制作。老师讲解其原理、制作要点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叶片,有些同学选择了橡皮树等树种的叶片,导致实验失败,学生就会主动探究其原因。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基础上,每位同学均能制作出漂亮的叶脉标本。根据具体情况,再指导学生对其作品进行深加工成为各色各样的叶脉书签。书签既可以馈赠亲朋好友,又可以在校内外进行销售,极受其他专业同学及顾客的青睐。类似实验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植物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所在专业的自豪感。
3.2 野外实习强调学生探索能力的同时体现应用
植物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直被充分重视。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教育观念、区域条件、时间短暂、经费不足和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目的价值取向是单一的,即只要求学生在通过回答已有明确答案的科学问题的基础上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单一的验证性实习存在着弊端,很不利于形成科学的实践观念和专业科研的能力的提高。植物学野外实习,应该由单一的验证性实习转变为将验证性实习和探索性实习统一起来的研究性实习。为此,实习前明确具体目标,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具体的做法为:根据每天实习线路的安排,要求学生分别采集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常绿和落叶植物、草本、灌木和乔木树种、单叶和复叶、完全叶和不完全叶、不同的花冠类型、不同的果实类型等等,并加以识别,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性。
另外,我校近几年承担了温州植物资源数据库建设,以及与部分景区、中小学校园植物挂牌等工作,其中的采集标本、记录、压制标本、树木标识牌的设计、制作等工作安排了学生参与。让学生不仅意识到植物学的重要性和应用性,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4 结语
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师自己大多从普通高校毕业,受的都是“知识目标”教育,所以在观念上往往存在“有了知识,就有能力”这样一个误区。若教学中不予以纠正,就会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当前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处于劣势。因此,高职教学的目标是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商品化。以市场为导向,实习相结合,注重产、学、销结合。为此,我们提出以“三用”理念,即够用、好用、实用,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设计和实践的安排。简化教学内容、优化教材设计和强化实训实习,编写了贴近我校高职高专学生实际的植物学教材。通过两年来的试验应用,让学生在植物学课程的学习上更加富有兴趣,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