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而在研究美的道路中,美是客觀还是主观的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观望中西的美学大师们,有着毕达哥拉斯认为的“美是数与数之间的和谐”的客观美学观点,有着高举主观美学大旗的大卫·休谟,有着中国彻底的客观主义美学家蔡仪,有着坚信美是自由象征的主观美学家高尔泰……由此可见,在美学史的漫长岁月中,研究美的道路始终是在客观美学和主观美学中摇摆,形成“螺旋上升”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美学;螺旋上升;主观美学;客观美学
美学所研究的美是什么呢?有人们常说泰山的巍峨,华山的险峻,西子湖畔的浓妆淡抹以及梅花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等自然美;有国家博物馆目前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敦煌石窟中壁画、雕像、舞谱等古迹的美;有诗人笔下“古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美;有贝多芬《月光曲》中的静谧柔美;有舞蹈中舞姿动作表现出的肢体与思想的艺术美;有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巴洛克风格的美……从这些数不胜数的美中可以看出美它是万事万物都具有的,可以被感知的,并且客观存在着的抽象事物。不少人也形容过美,在礼拜眼里美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康德则认为“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而塔索所言的美是“自然地一种作品”等等,所以美学中对于美的研究是艺术和审美中存在的那些具有根本性和普遍性的问题。
客观美学与主观美学分别是什么样的观点?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例子来说明,看到一朵花,你觉得美。而问题来了,这到底是花美,还是人觉得花美她才美?主张客观美学的人认为是因为花本身是美的,见到花人人都觉得美。觉得不美的人是这个人自身有着问题,可能是眼睛不好或者是心情不好的影响,这些情况都不会影响花本身仍然是美的,见或者不见花就在那里,而如果遇到这个这朵花和那朵花中那朵花更美的问题时,客观美学会认为是由哪朵花长的更有经典哪朵花花就是更美的,而不是由人决定的。这里的经典可能是最完美,长的更为饱满。所以客观美学认为美在于客观事物本身,与人的主观愿望和情感是无关系的,客观事物的美在于其经典型,并且认为美是永恒的。而看到一朵花主观美学认为,花美不美在于欣赏者的趣味和态度。再美的花如果没有欣赏者的趣味或者态度也不能成为最美的,可以说可以说是美的也可以说是不美的,完全是在于人对她的看法和理解。高兴的时候就是山欢水笑,不高兴的时候就是愁云残月。所以主观美学认为客观事物美不美全在于主观主体的主观感受。凡是能被人感受到美就是存在的,凡事不能被感受到的就不存在。这就是客观主义美学和主观主义美学的观点,这与哲学是相似的,美学也是处在可正与不可正之间的研究。
美学研究就是对美学史的研究,通过后人改前人的观点,从历史中往下顺的反攻倒算,顺藤摸瓜的研究方法,从而这种研究方法表现出了美学研究有着客观美学与主观美学之间摇摆的规律。我们可以从美学始终来得以认证,在西方的美学始终常常从苏格拉底来划分,在他之前主要研究美从事物的本身属性,在他之后主要研究人与事物的关系。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的美是和谐的客观美学,到苏格拉底的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化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美学,从大卫·休谟德美只是图形在人心上所产生的效果的主观美学,到温克尔曼解开了崇拜希腊古典艺术风气的客观美学;从黑格尔的美学就是官员的感性显现的客观美学到高尔泰的美籍自由的主观美学等等,又比如中国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四大美学大师中,《西方美学史》的作家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而高尔泰咋始终坚持自己的美就是自由的主观美学理念,《美的历程》的作家李泽厚主张历史派的主客观的统一,偏客观美学,而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主張形式美。由此可看出在研究美的过程中是伴随着客观美与主观美摇摆的螺旋上升式的道路前进。这更能体现在中国美学史中,“和谐”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调,从而逐渐奠定了以儒家为代表的客观美学和以道家为代表的主观美学,西周时期儒家进一步通过制礼作乐中关系和等级等系列问题上提出自己的客观美学观点,把“善”作为评价美的标准,认为《大武》是尽美而不尽善,而百家争鸣中到家反对儒家的美学思想,反对你对钱的制约作用而形成的主观美学思想,随着朝代替换历史变迁,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儒家客观美學占据了主导地位,魏晋南北朝特殊的社会时期,人们崇尚自然的追求,玄学和佛学传入使主观美学成为了主流。先前时产生的客观美学和主观美学随着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发展而交替更换着思想,在明清时期这两种美学思想发生了共时态存在,并呈现互动的现象,在主观美学和客观美学相互摇摆中走着螺旋式上升的道路。
美伴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有着鲜明的历史演变特点,而无论是从客观事物本质出发还是从主观的感受出发都有着一定的道理。美的研究几乎没有绝绝对对的客观美,也没有几乎完完全全的主观美。在美学的研究道路中,两者呈现出共存的形式,而只是偏向主客观观的程度不同。美学的研究也始终在客观美学和主观美学相互争论与补充中提升研究美的新高度,所以人们对美的研究始终在客观美学和主观美学之间摇摆,形成了美学螺旋上升式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邢琪.《探究美的本质》.
[2]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3]叶朗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
[4]杨金桃.《西方主观派美学关于“美”本质问题的探究》.
[5]刘泽江.《论儒道美学思想的差异性与交融互补性》.
关键词:美学;螺旋上升;主观美学;客观美学
美学所研究的美是什么呢?有人们常说泰山的巍峨,华山的险峻,西子湖畔的浓妆淡抹以及梅花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等自然美;有国家博物馆目前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敦煌石窟中壁画、雕像、舞谱等古迹的美;有诗人笔下“古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美;有贝多芬《月光曲》中的静谧柔美;有舞蹈中舞姿动作表现出的肢体与思想的艺术美;有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巴洛克风格的美……从这些数不胜数的美中可以看出美它是万事万物都具有的,可以被感知的,并且客观存在着的抽象事物。不少人也形容过美,在礼拜眼里美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康德则认为“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而塔索所言的美是“自然地一种作品”等等,所以美学中对于美的研究是艺术和审美中存在的那些具有根本性和普遍性的问题。
客观美学与主观美学分别是什么样的观点?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例子来说明,看到一朵花,你觉得美。而问题来了,这到底是花美,还是人觉得花美她才美?主张客观美学的人认为是因为花本身是美的,见到花人人都觉得美。觉得不美的人是这个人自身有着问题,可能是眼睛不好或者是心情不好的影响,这些情况都不会影响花本身仍然是美的,见或者不见花就在那里,而如果遇到这个这朵花和那朵花中那朵花更美的问题时,客观美学会认为是由哪朵花长的更有经典哪朵花花就是更美的,而不是由人决定的。这里的经典可能是最完美,长的更为饱满。所以客观美学认为美在于客观事物本身,与人的主观愿望和情感是无关系的,客观事物的美在于其经典型,并且认为美是永恒的。而看到一朵花主观美学认为,花美不美在于欣赏者的趣味和态度。再美的花如果没有欣赏者的趣味或者态度也不能成为最美的,可以说可以说是美的也可以说是不美的,完全是在于人对她的看法和理解。高兴的时候就是山欢水笑,不高兴的时候就是愁云残月。所以主观美学认为客观事物美不美全在于主观主体的主观感受。凡是能被人感受到美就是存在的,凡事不能被感受到的就不存在。这就是客观主义美学和主观主义美学的观点,这与哲学是相似的,美学也是处在可正与不可正之间的研究。
美学研究就是对美学史的研究,通过后人改前人的观点,从历史中往下顺的反攻倒算,顺藤摸瓜的研究方法,从而这种研究方法表现出了美学研究有着客观美学与主观美学之间摇摆的规律。我们可以从美学始终来得以认证,在西方的美学始终常常从苏格拉底来划分,在他之前主要研究美从事物的本身属性,在他之后主要研究人与事物的关系。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的美是和谐的客观美学,到苏格拉底的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化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美学,从大卫·休谟德美只是图形在人心上所产生的效果的主观美学,到温克尔曼解开了崇拜希腊古典艺术风气的客观美学;从黑格尔的美学就是官员的感性显现的客观美学到高尔泰的美籍自由的主观美学等等,又比如中国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四大美学大师中,《西方美学史》的作家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而高尔泰咋始终坚持自己的美就是自由的主观美学理念,《美的历程》的作家李泽厚主张历史派的主客观的统一,偏客观美学,而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主張形式美。由此可看出在研究美的过程中是伴随着客观美与主观美摇摆的螺旋上升式的道路前进。这更能体现在中国美学史中,“和谐”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调,从而逐渐奠定了以儒家为代表的客观美学和以道家为代表的主观美学,西周时期儒家进一步通过制礼作乐中关系和等级等系列问题上提出自己的客观美学观点,把“善”作为评价美的标准,认为《大武》是尽美而不尽善,而百家争鸣中到家反对儒家的美学思想,反对你对钱的制约作用而形成的主观美学思想,随着朝代替换历史变迁,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儒家客观美學占据了主导地位,魏晋南北朝特殊的社会时期,人们崇尚自然的追求,玄学和佛学传入使主观美学成为了主流。先前时产生的客观美学和主观美学随着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发展而交替更换着思想,在明清时期这两种美学思想发生了共时态存在,并呈现互动的现象,在主观美学和客观美学相互摇摆中走着螺旋式上升的道路。
美伴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有着鲜明的历史演变特点,而无论是从客观事物本质出发还是从主观的感受出发都有着一定的道理。美的研究几乎没有绝绝对对的客观美,也没有几乎完完全全的主观美。在美学的研究道路中,两者呈现出共存的形式,而只是偏向主客观观的程度不同。美学的研究也始终在客观美学和主观美学相互争论与补充中提升研究美的新高度,所以人们对美的研究始终在客观美学和主观美学之间摇摆,形成了美学螺旋上升式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邢琪.《探究美的本质》.
[2]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3]叶朗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
[4]杨金桃.《西方主观派美学关于“美”本质问题的探究》.
[5]刘泽江.《论儒道美学思想的差异性与交融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