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看晚霞吧

来源 :当代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gramme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老伴守完“七七”的第一个清晨,老姜想出门走走。具体说来,老姜想出门去做一件事:约见一个名叫晚霞的女人。
  天有点儿亮了,窗户打开后,迎来清晨的风。吹得那些悬挂在墙上的相框东摇西晃,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这段时间亲朋好友们的窃窃私语。这些相框里的照片有黑白和彩色,挂满了房间的各个地方,客厅、卧室、走廊、厨房、卫生间。按照老伴的临终嘱托,如果天花板上能挂的话,也应该挂满才行。照片是老姜和老伴各个时期的留影,有单独照和双人照,几乎囊括了老姜和老伴的个人成长史和婚姻史。它们数量巨大,铺天盖地,气势汹汹。每个见到它们的人,都会在震撼和叹息中,产生强烈的逃离欲望。现在,老姜站在相片巨阵中,想到很快就能够见到晚霞,心情逐渐变得愉悦和激动起来。他洗了澡,在镜子前选了件黑色中长皮衣穿上。镜中的这个男人,稳重而不失风度。长期坚持洗冷水澡和散步让他身板笔挺,脸色红润。谁说67岁就只能是个坐以待毙的龙钟老人?谁说67岁就只能带孙子散步打门球?想到晚霞低头浅笑的样子,还有一走起路来,饱满的胸脯和屁股前耸后扭的样子,老姜的下体竟然冉冉升起一股滚烫的英雄气概。
  出门前,老姜带上一份特意为晚霞准备的特殊礼物,小心翼翼地揣在皮衣内兜里。老姜本来想拨打晚霞的手机,犹豫片刻,将手机放进兜里,关上防盗门,走出了楼道。
  “晚霞传统理发室”位于夕街尽头,是铁专线和邮政局宿舍区的最下面一层,红砖楼房斑驳的墙体显示出上个世纪的建筑风貌。晚霞租了三间柴棚,一间做了理发室,两间做了出租屋。距离老姜的教育局宿舍楼有两百来米,平时老姜一棵烟才抽到一半就到了。理发师就晚霞一人,只做传统活儿,理发、修面、采耳和捏肩捶背。晚霞决不跟风讨好顾客,店里不讲究装潢,不安装暧昧的红灯,不经营特殊业务。大人小孩一律五块,给婴儿剃胎毛,六块,这是客人主动多给的一块喜钱。来光顾的大多是老姜这样的回头客。
  老姜在铁专线和邮政局宿舍区门口停步看了看,继续往前走。再朝里面走上20多米,下个坡,就到晚霞的理发室了。
  “晚霞传统理发室”大门紧闭。
  老姜踮着脚尖,往里探视。有段日子没来,理发室仍像从前一样,简陋冷清,洗发香波的味儿从里面飘出来,镜前地上的头发堆放着,估计是才关门不久。以前晚霞外出办事,时间稍长,就请老姜帮忙写张字条,给顾客发通知。字条一律用毛笔写在红纸上,横竖撇捺非常耐看。老姜不光帮忙写字条,门头对联和店里悬挂的一幅“宁静致远”行楷中堂也是老姜的作品,只是不便落老姜的名号。晚霞说老姜的字划得好看,把个不起眼的小店提升了几个档次,老姜很是受用。
  老姜转身去敲旁边的出租屋。半晌,无人应答。就掏出手机来拨打,通了,无人接听,响四声后,一阵忙音。再拨打,还是照旧,最后干脆传来“你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请稍候再拨”的语音提示。老姜怅然若失,不知道电话那头的晚霞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甚至后悔不在出门前就拨打晚霞的电话。这时,从二楼下来个男人,年纪跟老姜差不多。脸上露出似曾相识的神情,找晚霞啊?一早就出门去了,急急慌慌的,和个男的说是去办啥子事。剪头发恐怕得等等。老姜一听,立马慌了阵脚。嘴里随声应和着,退出了宿舍区。
  老姜退休后,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学写七律五绝之类的古体诗词,学画梅兰竹菊之类的中国画。老姜那一手从小就没荒废的书法已到了可以四处参赛的水平,间或指导一些老年学员。老姜的诗词和人生随感类文章时不时发表在《老年报》和《健康生活》杂志上,尽管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老姜统统将它们收藏起来。
  家外,老姜摆出一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架势,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指点江山点评时政。家里,老姜沏壶浓茶,埋头翻阅大报小报,日子泡在茶水和报纸里,过得倒也挺快。老姜和老伴处了大半辈子,早已修炼得刀枪不入。在位时,老姜任教育局常务副局长,副县级。单位上是个二把手,家里也是个名副其实的二把手。老伴教的是数学,从结婚那天起就对老姜实施了“数字化管理”。老姜工资奖金全部纳入家中财政统一规划,老姜交朋结友出门应酬也被老伴全盘掌握。老姜是有文艺细胞有女人缘的,要不,当初凭老伴的家庭条件和相貌,也不会那么轻易就下嫁出身贫寒的老姜同志。只是既然成为一家,老姜的什么文艺细胞啊女人缘啊全都要灭绝,一切得以老伴和儿女为中心。老姜在退休一年后,又重拾当年爱好,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而老伴呢,从事教学三十余年后,越来越撑不下去了。每天回家都忿忿不平,抨击学校的人事和教育现状。老姜已经很明显地察觉到,老伴思想和身体状况正逐渐脱离正常轨道。有天傍晚,老姜应约前往老年大学准备迎国庆唱红歌大赛。穿戴整齐后,跟老伴报告,说十点之前练完歌就回家,老伴端坐在电视机前,看一部名叫《金婚》的热播剧,目不斜视的样子。见老伴不搭腔,老姜就下了楼。在楼下,老姜遇到一个老年大学的女同学,姓袁。袁同学六十五岁,穿着打扮不输小年轻,看上去风韵犹存。两人边走边聊,倒像是一对在夕阳下漫步的老夫妻。老年大学歌声嘹亮,正在忘我投入排练的老姜,无意中一瞥眼,竟然惊悚地发现在排练大厅门口,老伴鬼一样窥探的身影。老伴仍然穿着家中那套睡衣,手中握着电视遥控器,好像握着一把随时可以发射子弹的手枪。
  事后想来,也不能完全责备老伴的鼠肚鸡肠。老伴对老姜严防死守是有原因的,老姜同志过去可是个在感情问题上有前科的人啊。之后,类似这样的跟踪事件老伴又上演了多次,老姜在痛苦不堪又无可奈何的解释和辩解后,选择了妥协和投降。再也无心诗书画,再也無心以歌会友,搞不好这些都会成为自己作奸犯科的铁证啊。老姜颓废了,灰头土脸地结束短暂的浪漫生涯,重新归顺在老伴的势力管辖范围内。这时候,老伴也办了病退,整日枯坐家中,完全以一个病人的姿态在日子里苦熬。某个夜晚,老伴不知从哪儿带回一台电子念佛机,还有木鱼和一尊观音菩萨像,老伴说她开始信佛了。于是,在老姜接下去的日子里,128平米的房间里就充满了大悲咒经久不息的悲悯之声。城里驼峰山的弘福寺成了老伴唯一愿意去的地方。老姜陪同老伴去过几次弘福寺,认识了几位老伴的佛友,他们面目静穆,言语轻缓。老姜对于皈依佛门一事,只是笑笑,说如今终日听的都是佛曲,闻的都是佛香,心里装的都是佛,入不入佛门只是个形式而已。佛友称赞老姜有悟性,一定会修得佛缘。老姜其实是在找托辞,他心里装的不是佛,是外来打工妹晚霞。   说起来,当初,还是那块挂在门头上的纸板“晚霞传统理发室”吸引了老姜。本来是去邮政局宿舍楼里找个棋友杀几盘象棋,不料却鬼使神差地顺着斜坡,下到最底层的一溜柴棚,走进了“晚霞传统理发室”。
  你叫晚霞吧?传统理发?请问,怎么个传统法哩?老姜俯着身子,语调亲切,含着关心和爱护。这是多年下乡调研跟基层群众打交道时培养出来的一种风度。看得出来,眼前这个大约三十多岁的女人已经感受到了这种风度。老姜的老伴名叫婉霞,这大概也是老姜对“晚霞传统理发室”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吧。
  那时,这个名叫晚霞的外来打工妹刚刚在宿舍区租了三间柴棚,购买了一套理发工具就匆忙上阵,用自己先前在其他发廊学到的本事来谋生了。老姜大概是她的第一批客人,她有点儿手足无措,依次为老姜展示了理发、修面、采耳的手艺活,最后还外搭免费赠送捏肩捶背。这一通程序侍候下来,老姜被打整得脸色红润,通体舒泰。在此过程中,老姜只要一吩咐晚霞做这做那,晚霞就立马会脆生生地应答一声。使唤的是打工妹晚霞,心里却仿佛是在使唤老伴婉霞。这种微妙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老姜注意到,这个打工妹五官秀丽,常年的体力活让她体态匀称,动作干净利落。嘴里在给老姜说着一连串如何注意保养和饮食的话,手上也一刻不闲地忙活着。老姜心里痒酥酥的,决定从此以后把这儿作为自己的定点理发室。老姜后来一说要去棋友那儿杀几盘,就意味着要转到晚霞理发室去消磨时光。如今老伴对于老姜表面上已疏于管理,有点儿放任自流,一心遨游于佛学那玄妙的境界之中了。老姜的心再野,再和棋友过棋瘾,晚上九点前老伴的手机一拨,保准会乖乖打道回府。老姜是一只放飞在夕街狭窄天空上的风筝,老伴的手机铃声就是那根紧紧连接风筝的线。
  一周至少一次,老姜的下午时间都是在“晚霞传统理发室”里度过,成为理发室的铁杆“发丝”。老姜已没有多少头发可供修剪,胡须也不像从前那么茂盛,但耳朵是可以常采的,肩和背是可以常捶的,老姜一概支付五块钱。晚霞一开始喊姜局长,熟悉后,就改口称呼姜大叔。闲聊中,老姜得知晚霞的丈夫是个村里的无赖,一年前,晚霞被丈夫打出家门,几经辗转,才落脚在这个城市里。现在,丈夫杳无音讯,有人说是在四处找寻晚霞,有人说这个无赖因欠了一屁股赌债正被人追杀。
  那天午后,老姜正坐在理发室里喝茶。一个女人拽着个七八岁的男孩冲进屋来。嚷叫着儿子的头皮被晚霞洗坏了,要赔偿损失,要不找人砸了这个破店。女人扒拉开男孩的头发给大家看,只见头皮一片红斑,男孩哭说是痒得难受,一抠又疼得头晕。晚霞被逼在角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老姜站起身来,对那个撒泼的女人说,要不咱们先去医院看看,该如何处理听医生的行不?
  女人瞪着眼吼道,你和她啥子关系?咹,哪里轮到你来为她出头撑腰?
  老姜不知哪儿来的勇气,也瞪着女人,手指向晚霞说,她是我表妹,咋的,我不能为她出头撑腰?
  旁边认识老姜的人就说,听姜局长的没错,赶快去医院看看,别瞎吵吵了,耽误工夫。医院诊断结果显示,男孩没啥大问题,就是被刺激性的物质感染发炎,开了一堆药膏和口服药。老姜帮着晚霞一个劲地赔礼,又买了一大袋水果和男孩喜欢的玩具,把女人的气消了。回到理发室,晚霞红着眼眶一迭声地感谢老姜,承认洗发液里掺和了廉价的洗衣粉,这样可以节约点儿成本,多赚几个钱。
  姜大叔,你……刚才说我是你的表妹?……那我以后能不能叫你姜表哥?晚霞的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满怀期待地望着老姜。
  表妹,你看你表哥有大叔那么老吗?老姜摸着花白的头发,被自己的幽默逗得笑起来。
  从那天起,晚霞和老姜相互间的目光里包含了更多丰富的内容。
  晚霞很会看事,就他们两人相处时,她亲热地叫老姜为姜表哥,有外人在场,她便很正规地称呼老姜为姜大叔。这让老姜省去许多场面上的尴尬,交往起来就显得游刃有余。别看晚霞文化程度不高,心思却十分细腻。闲暇时,就安静地坐在理发室里,比照着时尚杂志的图片,织一件深色驼绒毛衣。
  有人问,哟,是织给男人的吧?哪位那么有福气啊?
  晚霞笑道,织给我表哥的,他年纪大了,一个人在老家,风里来雨里去的,别人不心疼他我心疼他。
  织好后,晚霞笑嘻嘻地让老姜试穿,说,姜表哥,你敢不敢穿上这件毛衣陪我走出夕街?
  老姜很有气势地说,有哪样稀奇嘛,表妹给表哥织件毛衣,又不是犯法!走。老姜穿上毛衣就迈出了理发室。
  老姜前脚走,晚霞后脚跟。大街上,老姜始终有意和晚霞保持着半人宽的距离,看上去,似乎二人只是在街上无意间碰巧遇见,结伴而行。他们走过一群广场舞大妈占领的春风广场——正在舞得欢畅的大妈中,有老姜单位的同事和熟人;走过人头攒动熙来攘往的市中心商业区——正在兴致勃勃地逛商店选购打折商品的人群中,有老伴学校的老师和朋友。他们一路瞻前顾后,总算是走到了驼峰山脚。老姜的身上已经沁出了层厚厚的汗水,那是担心被熟人发现行踪,惊吓出来的虚汗。登山时,老姜一再声称腰膝酸软爬不动,在半山腰等晚霞。他仍是担心被老伴的佛友们看见。老姜那天穿上晚霞织的新毛衣,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十二分的辛苦。回到夕街,晚霞故作生气地责怪老姜,表哥,人家费了好大的劲儿为你织毛衣,你倒好,把人家搞得神经兮兮的。不行,我要看你穿著毛衣回家。老姜先前的虚张声势此时彻底消失,他泄气道,表妹,你不知道,我那老伴要是看见这件毛衣,恐怕再怎么解释都没用。晚霞叹了口气,我哄你玩的,快脱下来吧。想我了就来,穿不穿随你。老姜就赶紧换上之前的衣服,说以后会有机会穿的。
  夜里,老姜梦到自己穿着那件新毛衣,和晚霞手拉着手,一路走,一路跟过往行人热情地打招呼。走到宽阔的田野,他们奔跑起来。天空一会儿黑压压的,下起大雨。老姜一把搂过晚霞,用毛衣罩住晚霞整个身子。滚滚雷声中,两人被大雨淋得透湿。晚霞在老姜的怀里扭动,肉肉的,痒痒的。老姜低头一看,发现晚霞竟然赤裸着身子……醒来时,老姜大汗淋漓,发现自己的小兄弟昂首挺胸地站立在厚重的被子里。双人床另一侧,老伴的鼾声和呻吟经久不息。   现在,老姜来到了春风广场。
  上午的广场是大妈们统治主宰的地盘。她们以服装和舞曲来区分,自觉地分成几个不同的阵营。各自为阵,舞得正欢。老姜在广场瞎逛,他心神不定地走着,梦游一般。肚子里胡乱填了根油条和一碗豆浆,心里想着晚霞的行踪和各种可能。难道是她的丈夫找上门来了?那个无赖是来敲诈钱财还是另有所谋?如果是这样的话,自己和晚霞的事情就会变得复杂和麻烦。但晚霞不是告诉过自己么,如果那个无赖来了,正好有机会去把婚离了,不就是要钱么,给他就是,反正这些年理发也攒下了点钱。老姜记得,听晚霞这么信誓旦旦地说着时,自己的心里是非常暖和和感动的。老姜想,今天要是见到晚霞,第一,要向她表达爱意,抓紧时间把两人的婚事定了;第二,要她放心,自己的退休工资还是存了一些的,足以应付一些突发事件。
  有时候,老姜感到不可思议,自己一个堂堂的部门领导,怎么会喜欢上一个进城打工妹?并且还深陷情网,乐不思蜀?
  是啊,老姜最瞧不起晚霞的就是她的收藏癖。晚霞什么东西都喜欢收藏。头发酒瓶、废书废报、破铜烂铁……出租屋的角落简直成了废品收购点。那不时散发出来的霉味,让老姜眉头紧锁心烦意乱。毕竟是个来自农村的妇女,再怎么长得好看,也是一门心思只想着赚钱,这些破烂货,能卖一文是一文。
  但晚霞悄悄收藏老姜的字画,却让老姜大为感慨。
  晚霞总爱说,表哥的字划得好看,画也画得好看。得知老姜退出了老年大学,放弃了诗书画,晚霞就像是自己遭遇了什么不幸似的,不住地叹息。她把出租屋的一张餐桌腾出来,给老姜买了笔墨纸砚,还有香烟和茶。这些东西质量在其次,关键是考虑齐全。老姜如果来了,就踅进出租屋,关上门,开始酝酿创作。一旁的理发室里晚霞忙着对付进进出出的脑袋。常常,晚霞把幾个脑袋打理完毕,老姜的几幅字画也落款钤章。晚霞将老姜在出租屋里创作的几乎所有字画,还有一些诗词作品,统统收藏在一口樟木箱里。
  有天,老姜问她那些字画是不是当做废品拿去换钱了?晚霞使劲摇头,把她问急了,她才低了头,害羞地对老姜说,表哥,我没有读过几年书。可我就是喜欢你划的字啊画啊,等哪天你不愿意来了,忘记我了,我就能把这些字画翻出来看。我也不白白认识表哥一场。再说,表哥以后要是成了名人,这些字画肯定可以卖个大价钱的,我就可以在城里买套房子住下了。老姜听了哭笑不得,继而感慨万千。他捏着晚霞的脸蛋说,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这个傻表妹。你这是抬举我了,我那些字画就是送你一屋子,也值不了几个钱啊。但晚霞认了死理,仍然坚持将老姜创作的所有作品,像收藏唐伯虎的传世名作一样,收藏入箱。晚霞的柔弱和傻气让老姜从内心生出一份怜爱。
  老姜和晚霞出过唯一一次远门,一想起来,老姜心里就暖和。
  晚霞说一个亲戚要介绍份工作给自己,在一家三星级酒店负责客房管理,具体待遇和工作性质见面再谈。晚霞请求老姜陪自己去,这样心里要踏实得多。为这次出行,老姜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个省城某同学病亡的借口,向老伴请假外出。老姜知道,一般情况下,老伴对于奔丧之类的晦气事是从不沾边的。老伴认为自己阳气低,压不住晦气。中午时分,他们乘坐大巴车,前往亲戚所在的另一座城市。两个半小时的车程中,晚霞摇晃着歪睡在了老姜的腿上。老姜用手抚摸着晚霞的头发、耳朵、脸庞和肩膀,心里混杂着说不清是父爱还是情爱的一种复杂情感。车到瓮城,晚霞醒来后,看见老姜的腿上被汗水濡湿了一片,就用拳头轻轻捶打老姜的胸口,怎么不叫醒我呢?看把你弄得。老姜一下子握住了晚霞的拳头,我湿(失)身,我快乐。特别是为表妹湿(失)身,我更是快活得要命啊。老姜说完,才发觉自竟然脱口而出了一句调情的话,难道自己也有这种潜能?酒店位于城市近郊,老姜毕竟走南闯北见过世面,一眼就看出那是家暗藏玄机的酒店。果然,那个所谓的亲戚提出要对晚霞进行面试,让老姜回避。等晚霞红着脸出来,老姜知道酒店招聘的客房管理人员除了会洗脚洗头外,还要为客人提供特殊服务。当晚,大雨滂沱中,老姜和晚霞就赶回了夕街。在晚霞的出租屋里,他们买了一些现成的卤菜,开了瓶白酒,为这次虚惊一场的远行频频干杯。大雨助兴,酒水壮胆,他们互诉衷肠。晚霞要老姜说明白,怎么就没有家的感觉了?你那个家不是有很多人羡慕吗?老姜说那个家中整天都是佛曲、木鱼、佛香,和荒山野岭的古庙没啥子区别,哪有家的味道?还不如这个出租屋像个家的样子。晚霞说,今晚上,那你就在这个家里别走了。
  楼上不知哪户人家,正在声嘶力竭地演唱:“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感情多深只有这样/才足够表白。”老姜猛地干了杯中酒,胸中顿时豪气万丈。想要对晚霞说点什么,一时又心中慌乱,不知从何说起。
  楼上那户人家,继续声嘶力竭地演唱:“把每天当成是末日来相爱,一分一秒都美到泪水掉下来……”伴着歌声,蓦地响了个惊雷,紧跟着兜里的手机响了。老伴这时候来电,真是掐死了老姜的七寸啊。在这个雨越下越大的夜里,老姜妄想野蛮生长的浪漫就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了。
  下午三点钟光景,人车逐渐稀少。寒风中,独自在大街上踟蹰的老姜显得有些怪异。他穿戴整齐的模样像是去赴一个重要的约会,但他去意彷徨的脚步又像是遭遇了一件生活中的棘手事。老姜就这样走着,也不知走了多久,直到兜里的手机突然响起。一看,来电显示是晚霞。老姜心头一阵狂喜,接通后,却传来一个陌生男人低沉的声音。
  你姓姜吧?我们是广场路派出所的民警。请你现在过来一趟。有重要事情向你询问。
  哦……是的……出什么事了?……好,我马上过来……
  说完,老姜已是心跳加剧,虚汗直冒。来不及多想,就直奔广场路派出所。
  两个民警接待了老姜。一个年纪偏大,大眼袋,一个模样清瘦,戴副黑边眼镜。大眼袋将一个手机递过来,说,我们是从这个遗落在现场的手机上翻到你电话的。手机上你的名字设为姜表哥,里面的短信和通话记录显示,你和机主关系不一般啊。所以就请你来问点事情。你别紧张,先喝点水。
  晚霞呢?——就是机主——出什么事了?她本人呢?
  一小时前,你所说的这个晚霞在附近一家宾馆杀人逃逸,我们正在全力追捕——另外,据我们初步调查,这个女人不叫晚霞,叫周喜梅。喏,这是她的另一张身份证。
  老姜的脑袋仿佛一下子钻进千万只蜜蜂,嗡嗡地叫嚷,天旋地转。黑边眼镜赶紧扶稳老姜,坐在靠背椅上。老人家,别急,你是被她骗了钱财还是咋的?现在社会太复杂,你们老年人尤其要当心。
  在这起发生在广场路附近一家低档宾馆里的杀人事件中,犯罪嫌疑人周喜梅——也就是晚霞——用路边摊上购买的刀具连刺受害者四刀后,仓皇逃逸。初步证实,受害者为前来纠缠她的无赖丈夫。详细情况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夕街的夜晚说来就来,好像没有黄昏和傍晚之间的过渡,从窗户里向外望去,夜晚静得发蓝。
  老姜虚弱地坐在沙发上,听见满屋子悬挂的相框相互碰撞发出嘲笑般的声音。他忽然想起似乎还有件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那是在早晨出门时,特意为晚霞准备的一份特殊礼物——老姜在为老伴守“七七”时创作的诗歌——《我们去看晚霞吧》。老姜原本是要为晚霞当面朗读的,然后看见晚霞为这首献诗感动得流泪哭泣,和自己热烈拥抱。老姜觉得这是自己活了67年时光里写得最好的诗歌,也许下辈子再也写不出来了。老姜把房间里所有的灯光全部打开,吸顶灯、吊灯、壁灯、墙脚灯、台灯,所有的灯光都散发出了淡黄色光芒,所有的东西都铺上了一层柔软的金丝棉被,季节一下子从冬天穿越到了明媚暖和的夏天。老姜开始大声朗读,读着读着,禁不住满脸热泪在脸上的沟壑间纵横。
  “我们去看晚霞吧,
  这是日落时分的太阳。
  我们步履不停,
  忘记了沮丧。
  朝花与晨曦,
  装进行囊。
  灰褐色的老年斑,
  闪烁着,
  金色光芒。”
其他文献
村长苏不寻有个口头语,每临黄昏,便着起长袍,擎起酒杯,对着天空一抹又一抹的散云念念有词,仿佛与异界某个神灵在隔空对话。这些散云正由白变粉变红,他脸上便映出似返老还童一样的灵光。若逢有人路过,他便甩着酒杯赶紧凑上去,摇头叹气曰:嗨,我就不信了,多少年了,咱老苏家就出不了个苏轼一样的人物吗?嗨……  知晓他脾气秉性的,不愿招惹他,说怎么没有?谁不知道你才高八斗著述丰厚,这十里八乡可是和苏轼齐名的人啊!
期刊
只要沈芸在场,我要么低头,要么走开;我不想再和她有任何瓜葛,我们早就完了。  钢厂狼多肉少,像我这种来自农村的穷书生狼,在钢厂连块癞蛤蟆肉都无福享受;进厂三年,饥饿难耐,八小时外苦苦寻觅于钢厂附近的村庄。同事沈大婶——如今她退休已有十二三年了——好心把同村的姑娘沈芸介绍给我。沈芸年方二十有四,青春逼人;而我饥不择食,饿狼扑羊,旋即与她订婚。这年年底,钢厂招聘土地征用工,沈芸名列其中;但厂里有规定,
期刊
我对我妻子说我爱你的时候,我的目光正穿过妻子的身体,看向她后面的那个穿着红色上衣的女孩。我知道她叫沈丹红,今年二十五岁。她是我心目中接近女神级别的人物。我对妻子说我爱你,似乎仿佛是对沈丹红说的。我说我爱你。我妻子感动得热泪都流出来了。她呜咽着,泪水糊住了眼睛。她没有看出我目光的焦点没在她这里。她以为我正深情地凝视着她呢!这可能是三点成一线的效果,属于物理现象吧。  而实际上这真的可以当做我对沈丹红
期刊
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中写道: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时与现在非常相像,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最现代而又最蛮荒的世界。人生就像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这个时代充满了疼痛,而文学的存在就是为了揭穿这种伤痛,引起疗救的注意。那些关于时代的、人性的、宿命的东西总能触动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弦,且让我们到文学里窥探浮世人生。  曹军庆的《煤球往事》收录于《滇池》20
期刊
寻常岁序皆盛筵  张 敏 张丽军  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但在当下我们绝少去歌颂爱的动人,作家的笔触开掘着爱的另一副模样:在生活中爱被物化、被不断衡量,亲人、爱人之间日日讨价还价,遮蔽了亲情、爱情的本来面目。在《湖畔》(王天丽《滇池》,2016年第7期)中,主人公苏安因为“拖到这个年纪,还没有一个正式的男友”而被母亲安排着去相亲。母亲与“没出息”的画家父亲离异后与一个退休的部队首长结婚,期间对我不闻
期刊
很多时候,我在读小说,心里总在想着“小说有什么存在于人世间的特殊的或者典型的意义呢”,写小说的这些人都是什么样的灵魂在诉说,他(她)们笔下的故事总是能让我找到生活的影子,却又在心间荡起不能言说的滋味,那或许是小说的滋味,并不能代表真实的生活,但,它却是和生活相伴相生的香客,就像纳兰容若所说的“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想必写小说的人也有这样的惆怅,他们在经历真实生活的时候写下了小说,又在写
期刊
时代日新月异,生活飞速前进,快节奏的脚步下,坚守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在人性的探索上,还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说作品里凸显出的坚守的主题,总能给我满满的心灵力量,在文学世界里,坚守可以是一种理解,一种责任,也可以是一种信念。  娜仁高娃《神的水槽》,《民族文学》2019年第3期。 蒙古族作家娜仁高娃的这篇小说掺杂着浓厚的少数民族特有的神秘气息,六天以来,每到午后一刻,有一朵像巨大骷髅
期刊
1  私搭乱建。从四楼望出去,满眼尽是小窝棚、小房子。小菜园、小花园更多。奇形怪状的围栏。牵牛花、紫藤乱长。白天,电钻声此起彼伏,不是这家砸墙,就是那家垒墙。声音扣人心弦,用不了多久,整栋楼也会被震倒。我经常深夜写稿,睡得迟,早晨八点即被施工声吵醒。睡眼惺忪,经常哈欠连连。我就下楼走走。不得不说到一楼住户的便利,小区地广,每栋楼往南,有五米的草坪,往北,又是四米的草坪。于是,一楼住户纷纷外扩。简单
期刊
纵观近年来的小说创作,我们不难发现作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对日常生活的书写。对于作家们来说,直面“此在”的现实生活,不仅是对时代变迁的认识需要,也是寻找自我、展现“小我”的一个重要途径。作家们将他们对于时代、人生的理解,通过庸常的日常生活呈现出来,使读者在文学审美体验中体会生命的沉重与轻盈。  曹海英《多多的春天》,《民族文学》2019年第3期。“70后”回族女作家曹海英是一位扎根现实的作家,她的作品多
期刊
在小说里,生命都被置于特殊的情境当中,《去庆州》和《心脏》选取了救护车这一封闭空间展开作品的叙述,病人、医护人员、家属,构成了一组微妙的关系,面对生命的弥留,小说人物表现出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选择;《环山公路》如同公路电影的情境设定,在路途之中将生命逼至绝境,反转又反转;而《镜子彼端的乌托邦世界》则虚拟出另一生存空间,在不同的星球中生命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和存在意义。但不管处于何种境遇,活着或者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