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措施;方式方法
一、导入新课的生活化方法
导入新课时注重生活气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去学习。要从现实生活入手,把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课堂,导入教学。如在讲"珍视生命"时,上课铃声一落,教室里一片安静,教室多媒体放映着南方某旅游景点缆车坠落事故的惊险过程,哭声震天的画面,再配以雄浑沉重的画外音,强烈地震憾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突然,画面和声音嘎然而止。紧接着,教师很有感情地开启新课导入:"这一案例,让我们触目惊心,然而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种情境的导入,借助电视台主持人的感人的解说词,使课堂气氛显得庄重严肃,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闸门,引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进行思考,为上好本节课埋下了伏笔。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教材编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材中不乏社会事件的展示,不乏生活实例的列举,但还是难以赶上社会时事的瞬息万变。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依据课程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资源作取舍,可以选用当前有针对性时政热点作为素材,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资源,也可挖掘自身的资源,“现身说法”。尽可能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学习内容生活化。尤其可以选用当地学生生活情景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更能感同身受。比如在“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中,不必机械照搬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设计。可以选用的生活的具体素材很多,因为学生自己也是消费者,也会遭遇某些商品价格上涨,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为素材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
首先,在讲课过程中,创设真实的情景就是利用了德育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在具体生活实际中,对相关的思想道德建设有良好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对实践事例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不断获取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比如说具体讲解“父母的爱”,可以有效地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可以播放一些在地震中,父母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孩子,结果父母死亡而孩子很好地生存了下来的视频。通过这样一个具体的实例,再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爱,这样也会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与父母多交流,多体谅父母。通过这样的实际应用,能够促进学生与具体的实例产生共鸣,会受到相关的情感感染,这样就会促进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培养学生的感激之情以及具体的感恩之
四、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模拟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的去体味、去尝试。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之后,可以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和原告、被告,然后对于一些情况进行讨论。在思想道德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公交车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的人乘坐在同一辆公交车中,继续发展故事。教师既可以设定固定的情节,让学生进行演绎,也可不设定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識,自主的设定情境,展开教学。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尚小,参与意识、表现意识还较为强烈,采用这样的场景模拟,能够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转化为一幕幕短剧,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感悟体验,启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处理。此外,教师可以尽量选择近来的热门话题,让学生讨论,能够体现他们的参与性及建设性等。
五、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信任并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潜能与自我完善的积极性,能使学生在获得充分肯定与鼓励理解的基础上,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应当深入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包容与理解其生活或学习当中的弱点与不足,并及时地进行适当的提醒;鼓励学生开拓思维,积极发表意见或想法,自由沟通交流;虚心听取学生经过思考总结后具有深刻意义的独特见解,增添教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六、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学生都要从日常生活入手,从自我实践入手。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并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后帮父母打一盆洗脚水或者帮父母洗一次脚,或者要求学生回家后自己动手打扫一次家里的卫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亲身经历一些事情,并学会照顾别人,他们会从心底里意识到父母的辛苦,从而学会感恩,在家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感恩的知识,而且通过亲身实践,提高了道德修养,对其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法治观念的加深,而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为充分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成效,教师需要有效地控制自身的生活化设计,使得学生可以在此教学模式下学到相应的知识,在帮助他们打下牢固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基础的同时,也充分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6(10).
【2】张美贞,旷新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8).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措施;方式方法
一、导入新课的生活化方法
导入新课时注重生活气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去学习。要从现实生活入手,把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课堂,导入教学。如在讲"珍视生命"时,上课铃声一落,教室里一片安静,教室多媒体放映着南方某旅游景点缆车坠落事故的惊险过程,哭声震天的画面,再配以雄浑沉重的画外音,强烈地震憾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突然,画面和声音嘎然而止。紧接着,教师很有感情地开启新课导入:"这一案例,让我们触目惊心,然而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种情境的导入,借助电视台主持人的感人的解说词,使课堂气氛显得庄重严肃,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闸门,引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进行思考,为上好本节课埋下了伏笔。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教材编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材中不乏社会事件的展示,不乏生活实例的列举,但还是难以赶上社会时事的瞬息万变。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依据课程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资源作取舍,可以选用当前有针对性时政热点作为素材,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资源,也可挖掘自身的资源,“现身说法”。尽可能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学习内容生活化。尤其可以选用当地学生生活情景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更能感同身受。比如在“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中,不必机械照搬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设计。可以选用的生活的具体素材很多,因为学生自己也是消费者,也会遭遇某些商品价格上涨,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为素材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
首先,在讲课过程中,创设真实的情景就是利用了德育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在具体生活实际中,对相关的思想道德建设有良好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对实践事例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不断获取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比如说具体讲解“父母的爱”,可以有效地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可以播放一些在地震中,父母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孩子,结果父母死亡而孩子很好地生存了下来的视频。通过这样一个具体的实例,再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爱,这样也会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与父母多交流,多体谅父母。通过这样的实际应用,能够促进学生与具体的实例产生共鸣,会受到相关的情感感染,这样就会促进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同时培养学生的感激之情以及具体的感恩之
四、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模拟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的去体味、去尝试。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之后,可以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和原告、被告,然后对于一些情况进行讨论。在思想道德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公交车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的人乘坐在同一辆公交车中,继续发展故事。教师既可以设定固定的情节,让学生进行演绎,也可不设定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識,自主的设定情境,展开教学。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尚小,参与意识、表现意识还较为强烈,采用这样的场景模拟,能够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转化为一幕幕短剧,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感悟体验,启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处理。此外,教师可以尽量选择近来的热门话题,让学生讨论,能够体现他们的参与性及建设性等。
五、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信任并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潜能与自我完善的积极性,能使学生在获得充分肯定与鼓励理解的基础上,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应当深入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包容与理解其生活或学习当中的弱点与不足,并及时地进行适当的提醒;鼓励学生开拓思维,积极发表意见或想法,自由沟通交流;虚心听取学生经过思考总结后具有深刻意义的独特见解,增添教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六、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学生都要从日常生活入手,从自我实践入手。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并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后帮父母打一盆洗脚水或者帮父母洗一次脚,或者要求学生回家后自己动手打扫一次家里的卫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亲身经历一些事情,并学会照顾别人,他们会从心底里意识到父母的辛苦,从而学会感恩,在家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感恩的知识,而且通过亲身实践,提高了道德修养,对其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法治观念的加深,而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为充分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成效,教师需要有效地控制自身的生活化设计,使得学生可以在此教学模式下学到相应的知识,在帮助他们打下牢固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基础的同时,也充分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6(10).
【2】张美贞,旷新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