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有法表达有路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w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想有法 表达有路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两种方法展开联想,并尝试从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中联想到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道理等。
  2.学会以筷子等为内容,展开联想写一篇作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方法展开联想,通过联想选择素材,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图形,激趣启思
  师:看到这个简简单单的圆,你会想到什么?
  提示: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展开联想,畅所欲言。
  2.师生谈话,明确要求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联想的世界,学习在联想中选取丰富的习作材料,开始快乐的习作之旅。(板书:展开联想)
  【点评:从简简单单的圆开始,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展开联想,让学生初步感知联想的神奇与美妙。随之,开门见山,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导入新课。】
  二、学文明法
  师:联想的表现手法在以前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曾出现过。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联想的魅力吧。
  1.学习课文《中国结》片段
  (1)出示: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一根根红色的丝绳,经他们的巧妙编结,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中
  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
  (2)学生交流读中感受及体会到的文中“由表及里”的联想部分。
  (师板书:由表及里)
  2.学习课文《灯光》片段
  (1)出示: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2)学生交流读中感受及体会到的文中“由此及彼”的联想部分。
  (师板书:由此及彼)
  师:(小结)联想,帮助我们从普通的实物中提炼出更深刻的思想,表达出更炽热的情感,由此,让文章的主题也得以升华,实现了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旧中出新。
  【点评:汤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教材,从中找寻、感受有关联想部分的描写,进而发现联想“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两种表现形式。在对课文内容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的过程中进一步指导学生体味联想在文本中的意义及特点。】
  三、体悟联想
  1.出示实物,引导观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朋友:“它,身体细長,兄弟成双,只会吃菜,不会喝汤。”猜一猜它是谁。
  提示:出示筷子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筷子的特点,如两根为一双,前细后粗,前圆后方等,为后面学生的联想表达打下基础。
  师:(小结)平平常常的筷子,简简单单的筷子,然而,当我们由此浮想联翩时,它就不那么平常,不那么简单了。
  【点评:用生活中平常之物——筷子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用心发现,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打开思维之窗。】
  2.播放视频,观看交流
  (1)播放视频。(说明:视频内容由四个小片段组成:老爷爷用筷子让小宝宝初尝味道;妈妈耐心指导孩子学习使用筷子;春节,邻居邀请留守老人去家里吃饭,一句“添一双筷子嘛”让老人感动得拭泪;团圆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饭桌上,人们手中的筷子来来回回地夹着菜,大家相互说着吉祥话……)
  (2)交流点拨:在视频中,制片人由筷子联想到了哪些故事或场景?这些联想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交流、概括:
  一双筷子,浅尝味道,酸甜苦辣咸由此启蒙;
  一双筷子,反复练习,灿烂的中华文明悄然传承;
  添一双筷子,添的是邻里和睦,添的是真情关怀;
  夹一道菜,送一句祝福,传递的是浓浓亲情。
  【点评:汤老师借助筷子的视频,让学生体悟联想的特点。原来,它不是无中生有的乱想,而是借助实物的特点,想到的筷子背后的故事、背后的人物、背后的情感、背后的道理等。通过这样的观看交流,学生就能够真切地体悟到联想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
  四、尝试表达
  1.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师:原来,一双双筷子背后有故事,有道理,有情感,有内涵。此时此刻,由筷子你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1)学生静思默想,用关键词句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师板书:选材)
  (2)小组分享,说一说,议一议。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梳理。
  预设:学生由筷子的特征上方下圆,联想到父亲的外严内慈等;
  由筷子的使用联想到团结、互助、努力、勤练等;
  由筷子的产地联想到中国的文化等。
  提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入手,由筷子尽情想开去,可以是一段感想、一个故事、一个场景……
  (板书:感想、故事、场景……)
  【点评:鲁迅先生曾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在这里,汤老师在学生经历了视频中的联想启发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联想到的东西,符合学生的学习路径。学生思维一旦打开,脑海中就会联想到丰厚、新颖、生动的属于自己的内容来。】
  2.明确选材,提升表达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由一双筷子,我想到了……   师:同学们,如果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习作,我们该如何把刚才自己联想到的内容写成一篇优秀的文章呢?(板书:尝试表达)
  (2)讨论、交流、梳理:
  A. 联想到的故事,应该具有的元素(人物 情节 细节 主题 情感)。
  B. 习作中的表达,在开头、中间、结尾部分要善于通过点题、扣题、首尾呼应等方式把筷子与联想到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3)教师巡视,相机指导点拨。
  (4)学生朗读分享,师生评议,自主修改。
  提示:师生评议、自主修改时要紧扣习作时的具体要求:一方面要突出故事,一方面要体现联系。
  师:(小结)同学们,展开想象,可以让一件实物变得有温度,有情感,有故事,有内涵;善于动笔,当联想与文字成为习作的两只翅膀,你的文字就会细腻生动,充满真情实感了。
  【点评:联想,既是一种隐性的思维过程,又表现为一种显性的表达过程。孩子天生爱想象,教师只要善于引导,给予平台,他们就有了展开翅膀的机会。而要把联想的内容转化为习作,不是一句简单的“自由表达”就可以完成的。联想为习作提供素材,这只是“一条腿”;教师关于如何表达的点拨,则是给予学生“第二条腿”。有了两条腿,情动而辞发就会成为可能,习作表达才会变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五、生活拓展
  师:(课件出示梳子、粉笔、书包等平常的事物)同学们,即便是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物,当你由此深入,展开丰富的联想时,可能就会迸发出无限的写作灵感。就让有滋有味的习作从“联想”开始吧。
  【点评: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勤于把生活中的所见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学会从“这一篇”走向“这一类”。】
  【总评】
  胡根林、高照辉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我国写作课程与教学面临的重要转向》(《语文教学通讯C》,2017.7-8)一文中提出了写作的核心素养这一话题,并认为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建构:最底层的“双基指向”,以写作基础知识和写作基本技能为核心;中间层的“完成真实写作任务指向”,以完成真实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最上层的“写作思维指向”,指在系统的写作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写作思维方法和写作价值观。在笔者看来,这三个层次不是简单的三个方面,不能简单地以优劣划分,它应该是一个“球”,三者间是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之所以这样划分,是为了更好地厘清写作的核心素养这一命题。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老师喜欢简单地倾向于其中的某一个层面。比如,有的老师认为习作教学应该注重写作知识、技能与方法的教学,有的老师则认为习作教学更应该倾向于写作思维的指导。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没有错。只是对于写作的主体——写作者而言,在什么样的阶段更加倾向于什么,这倒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小学生写作,主体是小学生,性质是习作。基于这样的定位,引导小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写作方法与技能就是必要的。当然,写作本身不仅仅是技能,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必要适度地给予学生写作思维的训练。技法与思维并重,这既是中庸之道,也是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正途。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汤老师以“筷子的联想”作为内容,将思维训练与习作表达训练二者巧妙地融为一体,展示了她鲜明的课程意识与精准的设计特色。
  一、鲜明的课程意识
  如何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习作思维启蒙,如何让他们的习作表达有路可循又展现个性,针对此问题,汤老师善于从生活中取材,自己开发教学课程。这篇习作教学设计,可以给我们这样两点启发:
  1.发掘语文元素的自觉
  语文元素,是学生语文学习所必需的语文知识与技能。那么,就习作教学而言,学生习作的能力元素有哪些?汤老师对此是有研究的。正是心中有了这样的认知,联想,这一内容才走进汤老师的视野。我们知道,联想,属于想象中的一种,是指因一事物而想起與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联想,可以让一件静止的实物鲜活起来,可以让一件普通的实物充满情感。联想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的习作能力。在小学生习作中,联想类习作是一种特殊的习作方式。众所周知,凡优秀的能触动人心的文章不仅仅是以实写实,而是虚实相生,内蕴隽永,作者往往能够由联想发散开去,开阔思维,链接生活,引发感想。汤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式展开联想,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同时,引导学生将联想的内容写进习作,也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
  2.把握学生学情的能力
  学情,一般分为学生经历了什么、具备了什么、需要什么三个方面。小学阶段,正是儿童爱想象的年龄,而且他们都有联想的经历。并且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关的内容,比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拾穗》一文的课后练习中明确要求:欣赏油画《拾穗》,谈谈你的感受和联想。在《收获》这一单元的“笔下生花”中,提供了一幅图画,要求学生挑一两个人物,描写神情、动作,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此可见,“联想”的习作训练在中年段已经开启,显露出“冰山一角”。但是学生依然缺少对联想的概念、特征、方法的体悟,生活中的联想往往是无意识的。特别是在表达的过程中,他们不善于利用自己的联想,并将此作为习作表达的内容。没有素材,是写不好作文的。生活中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无一不可作为写作的材料。可是,究竟生活中的哪些材料可以入文?怎么样才能把写作素材变得充实一些,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中心更加突出呢?这,恰恰是学生写作的难点所在。因此,汤老师认为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植这种联想的思维方式,教给学生联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联想及其内容作为素材进行习作。进一步来看,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即使有了素材,也不知如何将素材在习作中呈现。汤老师深知学生现有的习作能力与优秀习作的特质之间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她设计了联想与表达并重的教学内容。
  二、精准的设计特色
  1.联想有法,教学有序
  联想是一种思维过程,它是具有一定的思维策略的。缺少策略的联想容易重复、粗浅、狭窄。本节课的教学中,如何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这两种联想方法在学生的习作能力元素中落地生根呢?汤老师的教学设计做到了精准发力,序列清晰:一是感知,由生活的圆开始,展开联想;二是明法,进入文本,感知联想的方法;三是体悟,观看筷子的视频,深入感受联想的方法;四是展开,引导学生自己展开联想;五是表达,在习作中选材,深度体悟联想带给自己表达方面的帮助;六是拓展,启迪自己由“一个”向“一类”的过渡。这样的教学路径目标明确,主线清晰,目标、环节、评价极好地保持了一致性,确保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2.表达有路,评价有据
  在如何进行习作表达方面,汤老师没有完全放手,她既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同时也指导方法,较好地处理了二者之间的“度”。在教学过程中,她多次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展开联想。比如,在学生观看视频时,她引导学生交流筷子视频的“给定”内容后,把自己的联想内容“表达”出来,这时的表达是自由的,学生畅所欲言。在如何将“口中”表达的内容转化为“书面”的内容时,汤老师先引导学生交流:这样的写作需要注意什么?在交流中,学生明确了:在联想时,要让联想的内容有情节、有细节、有主题;在表达时,要注意运用多种方法,使得实物与联想紧密结合。有了这样的认知,学生动笔写起来便有了方向,有了依据,有了底气。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则引导学生要注意和之前的认知联系起来,从中获取联想类习作的表达方式。这样的习作点拨,教师在关键点上适度引导,以简驭繁,以少胜多,学生习作就既有了空间,也有了方法。
  最后要说的是,有效的习作教学一定是学生有“得”。由于汤老师鲜明的课程意识和精准的设计特色,本次习作教学,可以说学生的获得感是实实在在的,这种“得”表现在他们感受到了联想在习作中的意义,明确了联想的两种方法,收获了以联想为素材的表达策略。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江苏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杨 伟
其他文献
一、回顾寓言,走进《韩非子》  (师出示一组词语)  师:这四个词谁会读?  生: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郑人买履。  师:这些词其实都是故事的题目。你们熟悉这些故事吗?  生:熟悉。  师:你听过哪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我听过《守株待兔》的故事。有一天,一只兔子撞在树上倒地死了,农夫捡到后饱餐一顿,从此以后,他就不干农活了,天天在树边等着兔子撞树而死。  师:说得非常好,言简意赅。谁
本刊讯 2013年11月1日,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在成都举行了以“新视界 色非凡”为主题的2013爱普生投影机新品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上,爱普生携26款涉及家用、商务、教育三大领域的投影机新品强“视”登场,全面满足各领域不同用户的需求。并在发布会上隆重推出了CB-X20、CB-X22和CB-X25等多款专为教学环境量身定制的教育专供投影机。  爱普生针对教学环境的特点和现代化信息教育的需求,用专业
2017年前,学习“童声作文”是在杂志上;2017年后,学习童声作文是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前一后,学习的路径发生了变化,但“童声作文”带给我的震撼与感动却是历久弥新。  初识“童声作文”,得回溯到2009年。那时我初出茅庐,在《小学作文创新教学》杂志上读到了胡文杰老师撰写的《让孩子笔下的文字更具灵性——校园小说教学实践初探》。从文中,我知道了原来小学生也可以创作长篇小说,知道了宁海县实验小学童声作文
摘要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有助于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以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一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为例,思考运用多媒体优化高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历史;多媒体;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
摘 要: 当代作家苏童在短篇小说创作上有独到的“童话”式风格。本文对苏童短篇小说《拾婴记》进行多视角分析,从社会个体角度与弃婴角度阐释文本的“意外”,结合作者简洁精辟的细节描绘进行评析,于小说文本地点的小循环圈之外解释婴儿最终变为小羊落泪的必然性,以及形象塑造的典型性。  关键词: 苏童 《拾婴记》 多视角 逃亡  似乎像是新媒体时代,文学宣告领先于现实的一种倔强,短篇小说向来不喜过于复杂
摘 要 科幻影片是当代主要的电影类型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课程教学资源。以热门科幻影片《流浪地球》为例,分析影片中生动展现物理知识的部分情节,充实中学物理课程资源,探析科幻影片在物理教育中独特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 科幻影片;中学物理;课程资源;流浪地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9-0052-03  1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记者:孟局长,您好!2016年6月,您的两部教育专著《用生长定义教育》《从原点到远点》正式出版,两本书里都聚焦“生长”这个关键词。孟局长,您是怎么想到提出“生长课堂”这一语文教育新主张的呢?  孟晓东:首先从我个人的成长背景来说。工作刚开始,对语文的理解主要是凭着在师范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老教师的“传帮带”以及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所悟得的;后来,经过了大学的继续教育,尤其是华东师大、辽宁师大硕士研究
摘 要 以实心球为例,阐述如何开发体育器材的多元价值,创设精彩的体育课堂,以期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初中体育;体育器材;实心球;体育核心素养;游戏性体育项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9-0034-03  1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理念也不断更新,开发体育器材的多元价值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
摘要 当前经典阅读已成为语文学习的必要内容。经典文学作品具有文本长、思想深、时代远、精彩多的特点,使中学生真正阅读、深入阅读难以实现。多媒体应用到经典阅读教学中,可以起到极大的助读作用。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喧宾夺主,避免浅阅读发生。  关键词 多媒体;经典阅读;语文;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069—03  1引言  
妹妹新兑了一家麻辣烫小店,我少不了参与一下。妹妹和原来的店主夫妇欢天喜地地加微信时,我在一边感慨,人和人之间会通过哪种方式相识真是意想不到啊。马尔克斯说过吧,人是不能只活在一个时空里的,那一天,我的又一个白日梦从这间小店萌芽了,我决定写一场遇见,写一场自然而然而又非同寻常的遇见。   “只有走心,超越表面世界的浮光掠影,每一片草叶才会不同”。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当末末这个人物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