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高中生已是小大人了,但不少学生在课堂上还是时有问题行为,诸如传纸条、玩手机、吃零食、出怪腔怪调、搞恶作剧等等。分析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学、初中时上课习惯就不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矫正;二是对某一门课不感兴趣或认为该课对自己并不重要(如文科班学生上化学课开小差的就较多);三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四是各方面表现平平,想制造点事端以引起老师的注意;五是对老师心存芥蒂,故意挑衅;六是教师上课不注重方法,缺乏激情,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对高中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该如何去矫正呢?
一、精心准备,将课堂变成学生的主场
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主体感,有思考的积极性,有表达的欲望和自由。而尽力消除课堂上的任务意识,减轻学生的压力,消除压抑感。尽力弱化教师的权威角色意识,否定教材的唯一标准思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在课堂互动活动中异想天开,允许出漏洞、犯错误。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主角意识,敢大胆去想,放心去说。课堂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只有让学生觉得课堂的主角是自己,让学生自信,使上课成为学生的乐事,课堂问题行为才会越来越少。
二、善意提醒,用爱心拉近师生距离
有时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只是一种习惯性的无意识行为:如有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在我上课时他突然打了个响指,我询问原因,他说自己忘了在上课;有一个学生总是上语文学化学,上化学算数学,问其原因只有一个“习惯了”,他甚至觉得自己这样效果好;也有的学生常将课间的活动延续到课堂上。对于以上问题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以善意的提醒,诸如:走下去,到学生中间看看;提问他附近的同学,以引起他的注意;提起与他有关的信息,比如他个儿高,就说今天我们选出几个高个子同学读课文等。高中生是大孩子,善意的暗示和提醒比批评和命令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效果会更好。
三、耐心疏导,课内问题课外解决
就一个班级而言,课堂问题行为总是集中在个别学生的身上,有的学生是常抓常犯,习以为常,甚至可以说是积习难改。对此,教育和矫正的功夫,应下在课外。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自习等时间,找他(她)谈心,从关爱其成长的角度,以平和的心态、诚挚的态度和学生交流,从而达到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育的目的。不良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其改正也需要时间,需要教师耐心、反复的教育和疏导,不要指望一蹴而就,不可心急气躁,更不可动以威怒。强制命令、严厉处罚会令学生反感,也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无数事实证明,对高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耐心疏导远比处罚命令要好得多。
四、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
学生刘某,课堂上爱传小纸条,爱吃小吃,是个无心听课又闲不住的角儿,但她字写得好,普通话说得好。对她,我采取了一个小策略:在班上多次表扬她字写得好,并征得她同意,每天的语文课上,由她板书课题;每学新课,范读由她来完成。我的重用,激发了她学习语文的兴趣,从那以后的语文课上,她反而成了最认真的一个。
以上虽是特例,但足以证明,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课堂问题行为,可以提前预防,教育效果很好。
五、宽容智慧,给学生以适度的空间和时间
有很多课堂问题行为带有明显的偶发性,对此,教师首先应以宽容之心谅解学生。一个永远不犯错的人就如兵马俑。学生偶有差池,最希望的是老师谅解或根本就没有发现。老师宽容的一笑,就如冬天里的一把火,会令学生倍感温暖,问题行为自然不成问题。有的问题行为影响到不少学生的上课,需要教师管理指正,教师可视情况机智灵活地加以处理,或许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的目的,又可避免师生对峙的尴尬。这需要教师的大智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人至察则无徒”,你事事和学生斤斤计较,反而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和逆反。允许学生犯错误,给学生以适度的自由空间,学生无压抑感,师生之间也有了亲和力,这才是和谐教育。
总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因人因事而异,只要我们以爱为出发点,本着教好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的目的,问题行为的矫正就不成问题。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精心准备,将课堂变成学生的主场
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主体感,有思考的积极性,有表达的欲望和自由。而尽力消除课堂上的任务意识,减轻学生的压力,消除压抑感。尽力弱化教师的权威角色意识,否定教材的唯一标准思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在课堂互动活动中异想天开,允许出漏洞、犯错误。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主角意识,敢大胆去想,放心去说。课堂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只有让学生觉得课堂的主角是自己,让学生自信,使上课成为学生的乐事,课堂问题行为才会越来越少。
二、善意提醒,用爱心拉近师生距离
有时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只是一种习惯性的无意识行为:如有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在我上课时他突然打了个响指,我询问原因,他说自己忘了在上课;有一个学生总是上语文学化学,上化学算数学,问其原因只有一个“习惯了”,他甚至觉得自己这样效果好;也有的学生常将课间的活动延续到课堂上。对于以上问题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以善意的提醒,诸如:走下去,到学生中间看看;提问他附近的同学,以引起他的注意;提起与他有关的信息,比如他个儿高,就说今天我们选出几个高个子同学读课文等。高中生是大孩子,善意的暗示和提醒比批评和命令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效果会更好。
三、耐心疏导,课内问题课外解决
就一个班级而言,课堂问题行为总是集中在个别学生的身上,有的学生是常抓常犯,习以为常,甚至可以说是积习难改。对此,教育和矫正的功夫,应下在课外。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自习等时间,找他(她)谈心,从关爱其成长的角度,以平和的心态、诚挚的态度和学生交流,从而达到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育的目的。不良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其改正也需要时间,需要教师耐心、反复的教育和疏导,不要指望一蹴而就,不可心急气躁,更不可动以威怒。强制命令、严厉处罚会令学生反感,也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无数事实证明,对高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耐心疏导远比处罚命令要好得多。
四、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
学生刘某,课堂上爱传小纸条,爱吃小吃,是个无心听课又闲不住的角儿,但她字写得好,普通话说得好。对她,我采取了一个小策略:在班上多次表扬她字写得好,并征得她同意,每天的语文课上,由她板书课题;每学新课,范读由她来完成。我的重用,激发了她学习语文的兴趣,从那以后的语文课上,她反而成了最认真的一个。
以上虽是特例,但足以证明,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课堂问题行为,可以提前预防,教育效果很好。
五、宽容智慧,给学生以适度的空间和时间
有很多课堂问题行为带有明显的偶发性,对此,教师首先应以宽容之心谅解学生。一个永远不犯错的人就如兵马俑。学生偶有差池,最希望的是老师谅解或根本就没有发现。老师宽容的一笑,就如冬天里的一把火,会令学生倍感温暖,问题行为自然不成问题。有的问题行为影响到不少学生的上课,需要教师管理指正,教师可视情况机智灵活地加以处理,或许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的目的,又可避免师生对峙的尴尬。这需要教师的大智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人至察则无徒”,你事事和学生斤斤计较,反而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和逆反。允许学生犯错误,给学生以适度的自由空间,学生无压抑感,师生之间也有了亲和力,这才是和谐教育。
总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因人因事而异,只要我们以爱为出发点,本着教好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的目的,问题行为的矫正就不成问题。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