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8000年的玉文化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在闪烁着文明之光的历史长河中,崇玉重玉的观念风行数千年,对古玉的珍赏和追捧一直未有间断。特别是20世纪以来,研究中国玉器、收藏中国玉器的风气在全球悄然兴起,蓬勃发展,玉器与瓷器、书画一同成为中国文物的研究、收藏热门品种。在国内,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生活的繁荣,玉器研究风生水起,百家争鸣。在民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艺术品投资理念深入人心,古代玉器收藏炙手可热,民众对高品味文化生活表现出期盼和追求。文化市场有所需求的时候,是推出相应的文化产品的良好时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省博物馆策划并主办了2006年1月15日开始的为期三个月的“贞石之语——先秦玉器展”。
展览推出考古出土玉器精品270件(套),时代上启新石器时代,下至春秋战国,出土地范围遍及河南、陕西、浙江、四川、安徽、山西、湖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和广东。涉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包括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遗址、石家河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陶寺文化、石峡文化;夏代二里头文化;商代妇好墓、新干大墓、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河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等地商周墓葬遗址。这些墓葬遗址出土的玉器,堪称先秦时期玉器中典型、精美的上乘之作。展览工作的顺利进行,有赖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江西省博物馆、成都博物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宝鸡市考古队、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凤翔县博物馆、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曲江、三水、海丰和封开相关文博单位的通力合作。此次展览文物数量之多、档次之高、文化类型之丰富、参展单位之众在国内同类展览中都是屈指可数的。
作为专题艺术陈列,陈列主题是通过对270件(套)玉器的展示,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早期玉器令人惊叹的工艺水平和风格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更重要的,通过说明引导,向观众揭示先秦玉器所包含的“神玉文化”和“礼玉文化”内涵,不同地域的玉器虽各具特色,但不乏共性,不同时代的玉器虽风格各异,但一脉相承,无法割裂,从而印证中华玉文化的多元性、同一性和承接性。基于这样的陈列主旨,展览在结构上采取以时代序列为主线的纵式结构,将先秦玉器的发展历史作为第一层次,叙述玉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发展变化。在每一个时代当中,文物的组合则以不同文化类型或地域为单元,以平行并列的横式结构,来表现玉文化的地域特色以及共性特点,此为第二层次。这种纵横结合的叙述方式,更有利于观众在头脑中整合信息,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按照这种陈列构想,展览分为新石器时代玉器、夏商玉器、西周玉器、东周玉器。展品中一级品达65件,其中不少闻名遐迩的古玉珍品,堪称国宝,有些文物的出土轰动海内外,对于学术研究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这些无疑成为展览的亮点所在。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红山文化玉龙雕琢精细,造型古朴雄浑,为迄今所知最早出现的玉龙,极其珍贵,素有“华夏第一玉龙”的美称。辽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兽,也被称作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玉器类型,目前仅在红山文化中发现。这两件国家博物馆所藏的珍贵文物将是本次展览最吸引眼球的亮点。
展品中出现的不同时期玉器上的龙纹,可以见证中华龙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龙的传人”这一说法因此变得更有历史依据。良渚文化素以制玉工艺精湛蜚声世界,其代表性器物玉琮也是展览中的重头戏,此次将展出来自余杭瑶山、反山出土的玉琮数件,其器表雕琢或简或繁的神人、兽面或二者的复合像,构图严谨,纹饰精细,显示出良渚人精绝的琢玉工艺。
展览中还会出现其他地域与不同时期的玉琮,从而勾画出玉琮发展和演变的轨迹。尤其是金沙遗址,它是继良渚之后出土玉琮最多的一处,金沙玉琮也是颇具良渚遗风的一类。凌家滩遗址出土的一件玉人,是迄今发现最为完整的、时代较早的一件玉雕全身人像,其比例准确,体态完美,五官匀称,是原始玉雕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来自凌家滩遗址的一件石钻,两端均有螺丝纹钻头,疑为加工玉器的工具,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与史前制玉有关的工具,对于对研究新石器时代制玉工艺有着非凡的意义。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代表着商代最高的制玉水平,现藏国家博物馆的妇好墓出土的玉凤,头顶花冠,美目流盼,身形极为优美,富有浪漫主义情趣,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三星堆古国充满神秘色彩,除了造型怪诞的青铜面具,它所出土的“牙璋”也是特色之一。四川是我国出土牙璋最多的地区,除三星堆外,金沙也有200多件牙璋出土,此次展览有多件牙璋展出,它们的用途和源起至今仍是一个谜题。玉组佩是西周最具特色的玉器类型之一,出土于西周虢国国君夫人梁姬之墓的五璜联珠组玉佩,由一件人龙合纹佩、5件形态各异的璜、368颗玛瑙珠、16颗菱形料珠串系而成,视觉效果绮丽华美,尽显墓主人地位之显赫。陕西秦公一号墓是一座发掘了10年之久的大墓,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国君陵规模之首,经过唐宋时期的多次盗掘,最终仍有近千件玉器出土,足见规模之大。此次参展的秦宫一号大墓玉器达十余件,多为玉佩,均带有鲜明的秦式玉器风格。湖北荆州出土的战国时期玉面具,出土时覆于墓主人脸部,以一块完整的玉石制作成,线条圆滑流畅,这种由一块玉石制成的玉覆面极为鲜见,应是荆楚文化的独特之处。广东出土先秦玉器虽数量不丰,品类较少,但石峡文化玉器在中国玉器史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此次展览中将有20余件本地出土玉器展出,其中一件石峡文化玉琮与两千公里以外的江苏吴县草鞋山出土的良渚玉琮几乎相同,让人不得不惊叹,早在远古时代,文化的交融在空间上有着如此穿透力。270件(套)参展玉器,各臻其美,共同支撑起这次文化盛宴。
此次展览还同步推出一辑同名展品图录及《考古学家的兴奋》一书。《考古学家的兴奋》收录了十多位考古工作者的文章,他们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亲历了肖家屋脊遗址、凌家滩遗址、余杭瑶山、反山、清凉寺墓地、三星堆、金沙遗址、新干大墓、妇好墓、虢国墓、荆州秦家山、芮城清凉寺墓地、陕西春秋晚期墓葬等大型考古发掘项目,或是主持者,或是参与者。考古学家们叙述了当年参与发掘的经历体验和心理感受,亦不惜笔墨从学术角度对所出土玉器进行了分析论述,揭示出隐藏于玉器背后的古代社会、历史、艺术与宗教文化。阅读《考古学家的兴奋》一书,对于《贞石之语——先秦玉器展》的观众来说,是丰富展品背景知识、理解展品内涵较有针对性的辅助手段,也是非业界人士了解考古工作,理解考古人的捷径。
展览推出考古出土玉器精品270件(套),时代上启新石器时代,下至春秋战国,出土地范围遍及河南、陕西、浙江、四川、安徽、山西、湖北、江苏、江西、辽宁、内蒙古和广东。涉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包括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遗址、石家河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陶寺文化、石峡文化;夏代二里头文化;商代妇好墓、新干大墓、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河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等地商周墓葬遗址。这些墓葬遗址出土的玉器,堪称先秦时期玉器中典型、精美的上乘之作。展览工作的顺利进行,有赖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江西省博物馆、成都博物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宝鸡市考古队、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凤翔县博物馆、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曲江、三水、海丰和封开相关文博单位的通力合作。此次展览文物数量之多、档次之高、文化类型之丰富、参展单位之众在国内同类展览中都是屈指可数的。
作为专题艺术陈列,陈列主题是通过对270件(套)玉器的展示,比较直观地反映出早期玉器令人惊叹的工艺水平和风格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更重要的,通过说明引导,向观众揭示先秦玉器所包含的“神玉文化”和“礼玉文化”内涵,不同地域的玉器虽各具特色,但不乏共性,不同时代的玉器虽风格各异,但一脉相承,无法割裂,从而印证中华玉文化的多元性、同一性和承接性。基于这样的陈列主旨,展览在结构上采取以时代序列为主线的纵式结构,将先秦玉器的发展历史作为第一层次,叙述玉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发展变化。在每一个时代当中,文物的组合则以不同文化类型或地域为单元,以平行并列的横式结构,来表现玉文化的地域特色以及共性特点,此为第二层次。这种纵横结合的叙述方式,更有利于观众在头脑中整合信息,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按照这种陈列构想,展览分为新石器时代玉器、夏商玉器、西周玉器、东周玉器。展品中一级品达65件,其中不少闻名遐迩的古玉珍品,堪称国宝,有些文物的出土轰动海内外,对于学术研究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这些无疑成为展览的亮点所在。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红山文化玉龙雕琢精细,造型古朴雄浑,为迄今所知最早出现的玉龙,极其珍贵,素有“华夏第一玉龙”的美称。辽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兽,也被称作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玉器类型,目前仅在红山文化中发现。这两件国家博物馆所藏的珍贵文物将是本次展览最吸引眼球的亮点。
展品中出现的不同时期玉器上的龙纹,可以见证中华龙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发展,“龙的传人”这一说法因此变得更有历史依据。良渚文化素以制玉工艺精湛蜚声世界,其代表性器物玉琮也是展览中的重头戏,此次将展出来自余杭瑶山、反山出土的玉琮数件,其器表雕琢或简或繁的神人、兽面或二者的复合像,构图严谨,纹饰精细,显示出良渚人精绝的琢玉工艺。
展览中还会出现其他地域与不同时期的玉琮,从而勾画出玉琮发展和演变的轨迹。尤其是金沙遗址,它是继良渚之后出土玉琮最多的一处,金沙玉琮也是颇具良渚遗风的一类。凌家滩遗址出土的一件玉人,是迄今发现最为完整的、时代较早的一件玉雕全身人像,其比例准确,体态完美,五官匀称,是原始玉雕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来自凌家滩遗址的一件石钻,两端均有螺丝纹钻头,疑为加工玉器的工具,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与史前制玉有关的工具,对于对研究新石器时代制玉工艺有着非凡的意义。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代表着商代最高的制玉水平,现藏国家博物馆的妇好墓出土的玉凤,头顶花冠,美目流盼,身形极为优美,富有浪漫主义情趣,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三星堆古国充满神秘色彩,除了造型怪诞的青铜面具,它所出土的“牙璋”也是特色之一。四川是我国出土牙璋最多的地区,除三星堆外,金沙也有200多件牙璋出土,此次展览有多件牙璋展出,它们的用途和源起至今仍是一个谜题。玉组佩是西周最具特色的玉器类型之一,出土于西周虢国国君夫人梁姬之墓的五璜联珠组玉佩,由一件人龙合纹佩、5件形态各异的璜、368颗玛瑙珠、16颗菱形料珠串系而成,视觉效果绮丽华美,尽显墓主人地位之显赫。陕西秦公一号墓是一座发掘了10年之久的大墓,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国君陵规模之首,经过唐宋时期的多次盗掘,最终仍有近千件玉器出土,足见规模之大。此次参展的秦宫一号大墓玉器达十余件,多为玉佩,均带有鲜明的秦式玉器风格。湖北荆州出土的战国时期玉面具,出土时覆于墓主人脸部,以一块完整的玉石制作成,线条圆滑流畅,这种由一块玉石制成的玉覆面极为鲜见,应是荆楚文化的独特之处。广东出土先秦玉器虽数量不丰,品类较少,但石峡文化玉器在中国玉器史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此次展览中将有20余件本地出土玉器展出,其中一件石峡文化玉琮与两千公里以外的江苏吴县草鞋山出土的良渚玉琮几乎相同,让人不得不惊叹,早在远古时代,文化的交融在空间上有着如此穿透力。270件(套)参展玉器,各臻其美,共同支撑起这次文化盛宴。
此次展览还同步推出一辑同名展品图录及《考古学家的兴奋》一书。《考古学家的兴奋》收录了十多位考古工作者的文章,他们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亲历了肖家屋脊遗址、凌家滩遗址、余杭瑶山、反山、清凉寺墓地、三星堆、金沙遗址、新干大墓、妇好墓、虢国墓、荆州秦家山、芮城清凉寺墓地、陕西春秋晚期墓葬等大型考古发掘项目,或是主持者,或是参与者。考古学家们叙述了当年参与发掘的经历体验和心理感受,亦不惜笔墨从学术角度对所出土玉器进行了分析论述,揭示出隐藏于玉器背后的古代社会、历史、艺术与宗教文化。阅读《考古学家的兴奋》一书,对于《贞石之语——先秦玉器展》的观众来说,是丰富展品背景知识、理解展品内涵较有针对性的辅助手段,也是非业界人士了解考古工作,理解考古人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