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历代佛像的几种发型(上)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ei1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磨光式发型
  
   十六国时代到北魏初期,即4-5世纪时,在贷款及壁画上佛像的头部一般不表现头发的纹路,肉髻也是光滑如球状,俗称为磨光肉髻。
   这方面的例子可从十六国时期到北朝河西地区的石窟造像上看得很清楚,典型的如甘肃炳灵寺169窟(公元4世纪前半)内的各尊彩塑佛像和云冈第20窟大坐佛(460年—465年前后),其磨光式肉髻清晰可见。(图1-2)
  


  作为武周山石窟如此重要的国家工程,佛像图样的取舍定夺往往要有皇帝亲自出面拍板定夺的。因此这些磨光式发髻的佛像并不是随意雕刻来的。
  除了石窟造像外,十六国时代到北魏初期的石雕和小型铜坐佛像几乎无例外的呈清一色磨光形式,表现发纹的铜像只占极少部分,一直到隋唐时代犹有遗风。(图3-10)
  


   磨光肉髻的形式在经典上找不到出处,但在印度古代石雕上可以发现此例,如印度马土腊博物馆所藏石佛立像(2世纪末,红砂岩)和石佛坐像(带有库马拉?笈多129年,公元449年铭文)这两尊像都是低缓的无发纹肉髻形式。尽管如此,中部印度佛像实际上是以螺发为主导形式,磨光发式较为少见。(图11-12)
  


   磨光肉髻的形式广泛见于古代西域地区即今新疆地区以及新疆以西的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古代佛像上都可看到 。例如新疆图木休克等地出土的约5-6世纪的泥塑、木雕佛像上普遍多是无发纹的佛发,在新疆地区的5-7世纪的壁画上佛陀一般也取无发纹式。依据早期佛教艺术主流上是从西域经凉州传入内地的趋势分析,这类磨光式肉髻也应是在西域首先得到广泛采用,黄河流域的磨光发饰是受了西域的影响而来的。(图13-14)
   除了北方地区外,在长江以南也可见到磨光式发型,如四川茂县出土的齐永明元年(483年)石雕无量寿与弥勒双面像和成都出土南齐建武2年(495)佛坐像,即是磨光肉髻。(图15-16)但磨光式发型并不是主流,四川地区的佛像仍以螺发占绝大多数。
  


   磨光发式主要分布于北方的石窟或单尊佛像上,直到唐宋时代还可以见到 。
   磨光佛发的肉髻也不完全局限于圆球状,如十六国时代的铜鎏金燃肩佛坐像(高31.8厘米,美国福格美术馆藏,据传出土于河北石家庄)肉髻呈钵形。还有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十六国时代的金铜佛坐像(高13.5厘米)二者的肉髻形式完全一样,都是肉髻的顶部开有方形孔穴。从两像身着的通肩大衣,横长大眼和唇上的两撇上翘胡须样式分析,其原产地应是古代西域即今新疆地区,约公元400年左右制作的。(图17-18)
  


  这两尊像的肉髻上方的方孔是什么用途呢?
  《梁高僧传》卷五《道安传》中记东晋高僧道安在襄阳的故事:
  (前秦)符坚遣使送外国金箔倚像,高七尺,又金坐像、
  结珠弥勒像、金缕绣像、织成像各一张……。有一外国
  铜像,形制古异,时众不甚恭重。安曰:“像形相致佳,
  但髻形未称”,令弟子炉冶其髻,既而光焰焕炳,耀满一
  堂,详视髻中,见一舍利,众咸愧服。安曰:“像既灵异,
  不烦复冶,”乃止。识者咸谓,安知有舍利,故出以示众。
  
   外国铜佛像的肉髻被众人看来不够周正,经炉火烧冶炼肉髻中出现了舍利, 事涉灵异,但用来解释上述两尊髻上带孔的佛像却颇为合适,从中似可以得知,古代西域的佛像很可能在肉髻上方的开孔内藏贮佛舍利,然后封合,这两尊像的开孔处当年也应是封闭的,内中原有装物。
   又文中所谓符坚遣使送外国铜像,形制古异,在南方士人眼中,西域风格的佛像自然是外国像了。
  在佛顶上置舍利之事还可见《名僧传》二十六中《僧表传》云:
  


   僧表,本姓高,凉州人也……乃至西踰葱岭,欲致
   诚礼并至于阗国….( 于阗王问其所愿) 对曰:“赞摩
   迦罗有宝胜像,外国相传云最似真相,愿得供养。”
   王即命工巧营造金薄像,金光陝高一丈,以真舍利
   置于顶上。僧表接还凉州。
  
  据文中“以真舍利置于顶上”可知,古代于阗国甚至西域诸国确有将舍利置于佛顶上的作法,并且这种佛像还传入了襄阳和凉州 。
  
  表现发纹的发型
  
  与磨光发式大致同时出现的还有刻划发纹的发式,如束发形、水波纹形、涡卷形等等,除此之外还流行最常见的螺发。 这三种发饰的佛像有时在石窟中混合使用,但在不同的地域和时代有所侧重和取舍。
   尽管十六时期的佛像大多数是所谓磨光式发型,但有部分佛像也表现了佛发的纹路,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是后赵建武四年(338年)金铜佛坐像(高39.7厘米,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此像的发饰似乎是从汉式的男子束发形而来的,发纹缕缕清晰可见。(图19)
  又有大夏胜光二年(429年)中书舍人施文造佛坐像(高19厘米,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的底发也是呈分绺束扎而成,但肉髻成涡卷形。从这二尊像的发式可窥知,它们的源头还应该追朔到犍陀罗系统的水波状发髻, 西来的佛像模本几经复制,辗转相传,在东传的过程中也有意无意地掺揉了汉地的审美趣味和传统手法,佛发逐渐变成了成了中国式的发型。 (图20-21)
  


  太平真君四年(443)菀申造佛立像 (铜溜金、高53.5厘米、日本私人收藏)和太平真君五年(444)朱业微造石佛坐像(1982年发现于河北蔚县、砂岩、高60.5cm)的发式则是图案化的水波纹,发纹纵分几组,每组内再以横刻线表示,呈高度的装饰性。在敦煌石窟的北魏佛像上也可以见到这种发型。这种浅水波式发纹的表现手法一直贯穿到太和时代(477-499年),成为云冈石窟太和时期石窟造像和此时期单尊铜、石造像的典型特征。(图22-24)
  太和初年,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涌现出一批尺寸高大(20-30厘米)、作工精美、金色灿烂的单尊金铜佛像,在内蒙古、河北出土,据发愿文内容可以知道,这些佛像多是今河北中部制作的,佛像的发型无一例外的都是这种水波纹式。(图24-26)
  这类水波纹式和涡卷式佛发自然还应远溯自犍陀罗,故而越往西部表现得越明显,从乌兹别克一直到新疆、甘肃地区的佛像上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但中国北方佛像的水波纹佛发与犍陀罗的大涡卷佛发又不完全相同,它是犍陀罗佛像经过中亚传入西域后,又在以凉州为中心的河西地区发育、改造后形成的,属于西域凉州样式,较之犍陀罗的佛发呈现出规范化和装饰化的倾向。(图27)
   平城地区当年有许多大月氏人居住,且管理佛教事务的道人统师贤即是罽宾(今犍陀罗一带)的人,他在经过魏太武帝灭法运动时假装以医术还俗,而守道不改。复法(452年)后,师贤主持制作了多尊佛像。兴光元年(455年)秋,奉旨在平城五级大寺内为太祖以下五帝铸释迦立像五尊,各长一丈六尺,用(赤金)红铜二十五万斤。这些像今天虽已看不到了,但师贤是犍陀罗地方的人,可以推测他所采用的图样应与犍陀罗佛像有若即若离的关连 。
  


   北齐、北周一直到隋,磨光式、波纹式和螺发这三种发饰呈现混合使用的状态,在不同的地区有所偏好,磨光式发型甚至在今河北和山西、陕西地区所占比例甚高,直到初唐依然不衰。
  尤其是唐代,中西交流频繁,波纹式佛发迎合了时代潮流,此种发型更为普及。从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等黄河流域的造像都多取波纹式发型,龙门石窟最大的卢舍那大佛即是如此。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亲自出资赞助营造的,如此规模宏大的国家工程,开凿之前必有个图样论证过程,卢舍那佛取通肩式大衣,波纹式发型,起伏翻卷自如,发绺立体感颇强,生动活泼,几乎是犍陀罗佛像发型的翻版。(图28-30)
其他文献
我们回母校看看吧。这个提议在初中同学微群里引发一片喧哗。是啊,这么多年了,应该回母校看看了。  一晃就是二十三年,各自流散天涯,各自背井离乡。想当初,一班的泥伢子泥妹子从乡里的各个角落聚集在半坡之上。那时候,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想,单纯的就是为读书而读书,对未来根本没有设想,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男同学将如父辈一样跟在牛屁股后犁地种田,女同学用背带背着孩子围着灶屋转圈圈。至于吃国家粮,洗干净泥腿上岸,
期刊
4月7日,香港苏富比第5次推出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成交超过2.123亿元,这一成绩比去年秋拍的总成交额上涨了3000余万元(去年秋拍约为1.802亿元),比去年春拍上涨了7000余万元(去年秋拍约为1.4亿元)。以7128万元成交的徐悲鸿作品《放下你的鞭子》刷新了中国油画的世界拍卖纪录,刘野作品《沉船》也成为了其成交价最高的作品,打破了去年春拍该公司以392.624万元成交的《烟》。  对于林家如来
期刊
刘刚:市场将更趋理性    中国嘉德拍卖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无可置疑的领袖,在诸多领域有筚路蓝缕的开拓之功,今日风头正健的油画雕塑即是苦心修来的正果,并在业界居先导地位,其业务主管的经营理念、市场判断和操作方式对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    人如其名。刘刚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孔武有力、坚韧果断,与艺术家颇有距离。而左耳佩饰的一只耳环,映衬出特立独行的艺术个性。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第四油画室的刘刚
期刊
在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油画雕塑板块经历了发轫期(1994至2001年)、成长期(2002至2004年)和价格高峰转折期(2004年底至今),逐渐形成以北京、香港为中心,纽约为重要观察点,台湾、上海、南京、杭州为区域中心的态势。至今仍是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的李峰,担任北京华辰拍卖公司油画部主管已两年多光景,对市场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油画雕塑板块的飞涨态势在‘非典’结束后的2003年初
期刊
艺术经纪人的身份界定    艺术经纪人是艺术品市场流通过程中商业中介常见方式之一。简单来说,艺术经纪人就是艺术市场上为交易双方充当中介而收取佣金的商人。1995年10月26日,国家工商管理总局颁布《经纪人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二条中规定:“本办法所称经纪人,是指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在经济活动中,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或者代理等经纪业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按这一界定,画
期刊
一个人集智慧、美貌和富有于一身,自然引得众人艳羡。  第三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得王一涵从幕后渐渐显现。王一涵履历非常简单,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研究生毕业,1998至2000年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2001年至2005年6月任北京索卡艺术中心总经理及艺术总监,同时于2002年初出任北京中艺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会监事,2005年7月至今担任中艺博文化传播公司法人代表及执行董事,负责
期刊
2月25日,是丁亥年春节国定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国最著名的鉴玉大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张永昌先生于18:30与世长辞,享年85岁。这是中国文博事业的巨大损失。  天地有灵,3月1日大殓,之前尚且阳光普照,春风拂面,入暮竟一夜狂雨,淅淅沥沥直到仪式完全结束。    曾有评论家说,陆俨少的逝世代表着中国最后一位文人画家的消亡,厉慧良、张君秋的相继病殒,使中国京剧界进入了“没有大师的时代”……永
期刊
董梦阳自称是个晚熟的人。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时的董梦阳曾一心想着能在北京当画家。1992年毕业后,董梦阳如愿以偿地落户北京,却阴差阳错地成了组织画展的策展人。在中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工作的董梦阳参与策划、组织了1993年至2002年十届中国艺术博览会。2002年,董梦阳参与组建北京中艺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策划了2004年和2005年两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后,2006年,他再次另起炉灶,创立艾特
期刊
坡屋顶阁楼  内心深处一直藏有理想的居住形式。劳顿、烦躁时,那个美丽的模型就在眼前浮现。似乎在说,我会等着你,慢慢来,我会等着你哦。每每这时,我就像个建筑师,脑海里不断设计着房屋的空间,直到满意了,也就暂时平静了。于是,便像得了安慰的孩子,嘴角挂起会心的微笑,继续着热爱生活的节奏。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所以,满足了基本需求后,我对将要置换的房屋慎而又慎,不断悄悄告诉自己:  慢慢来,心莫急,即使
期刊
十七岁生日那天,我趴在卧室那个带着四个虫眼的嘎嘎木窗户前往外看,觉得一切都平淡无奇。风拂动破旧的白布叶窗帘,带来丛林的气息。我不由得嘆了口气:这一切都不像这窗户和窗帘都还是新的时候有趣——那时我七岁,是一个因搬新家兴奋得一晚上睡不着,趴在窗口看月亮以及月光照耀下寂静丛林的小屁孩。  现如今,这个窗户架只能勉强放下我因每天砍木头劈柴火而变得粗壮的胳膊,放了左边那只就放不下右边那只。我们的窗户总是做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