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道德滑坡现象频发发生的现代社会,复兴传统文化是否是处理道德滑坡问题的最高效的措施,儒学真正的有效性在何处,本文从复兴儒家传统文化是否能解决当代社会的道德滑坡问题入手,浅谈儒家传统文化与道德现象的关系。
关键词:儒家;道德;传统文化;道德滑坡
一、复兴儒家传统文化能否解决道德滑坡问题
每当提起中国的道德和儒家传统文化,我们就会想到西方的道德和宗教,这样其实我们发现,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其实与基督教的真善美起得作用很类似,都是要求一个人有最基本的、可以被人类社会承认的普世性,也就是广义的道德。
但是宗教其实是一种向外的力量,人之所以去做好事不去做坏事是因为人性本恶,我们都带有原罪,只有赎罪才可以走向天堂,这种规矩类似法律,只要是信仰基督教的人,基本都会遵守这个规矩的约束以获得死后的安宁。
如果在这个方面说宗教是功利性的,那么儒家的传统文化则是务实性的,儒家的文化更多要求的是内修,我们的修身养性并不考虑身后事,比起神来,儒家选择将目光放在世间上,而是从自我内趋的自制力与当时的法律共同构成了一种基本道德,这种由心而发的秩序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提供了很大的统治便利,儒家的盛行也和当时中央集权的政治形态有极大的关系。
这种部分思想服务于政治形态的儒家传统文化,从新文化运动到文革期间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并没有得到什么发展,在此期间我们的政治生活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当下的道德观是基于儒学基础的,这只是要求作为一个人最基础的道德,是社会和历史环境使然。在儒家思想和政治环境割裂的状态下,这种形而上的儒家本质已经不能游刃有余的解决当下的问题。随着时间的变化,道德观也同时在改变,我们不可否认儒学有许多经典和正确的观点,但是从儒学的核心来看,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秩序。道德是环境对人多方面综合产生的一个现象,我们如果从道德出发来谈论道德和解决道德,这明显是一個投机取巧的伪命题和机械的说教,是永远都不能得到解决的。
二、离开儒家传统文化后应如何解决道德滑坡
最迅速的的方式一定是形而上的法律法规。古代人的桃源是远离世俗,而不是阅读孔孟,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那时候的人们无法改变统治阶级的现状,而如今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作用,及时对社会生活进行反馈,再由国家制定符合现状的法律法规用于日常生活。
这就要求身为公民的我们拥有个体思辨与批判能力。我们总是习惯隐于大众之中,将自己的权力交给大众,殊不知个人变成大众,大众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暴民[1]。强调个体和批判的目光会让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保持清醒和拥有底线,那么当我们在回到大众的时候,大众才会不走向暴民的沦落。
而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则会作为一种直接介入的方式参与人的社会生活,这要求教育者重拾教育的本真,传授人文知识并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为听者赋予多维的可能性、人性的塑造和人格的建立。
三、中国人的道德是否在走下坡路
首先,道德问题是自古以来持续的问题,只要有人,就会有道德问题存在,道德是一种集体的默认秩序,随着人和社会的发展,秩序也会受到调整,那么扰乱道德秩序的非道德现象的表现在每个时代也有不同的表现。我们将以前从未见过的道德现象称作为道德滑坡的表现,但其实这只是这个时代道德问题的新的表现。
我们在谈论这件事的时候,需要一个时间节点和参照对象,我们的历史确实源远流长,但是社会制度的改变仅仅在几十年前,我们了解的只是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所受的教育使我们清楚的记下了几千年来优秀的道德典范,我们不断的用这些记忆评判现在的道德现象,这种厚古薄今的现象使我们永远觉得以前是一个道德的乌托邦,而当下社会道德只是在滑坡甚至沦丧。
工农阶级这一庞大的群体登上了历史舞台,让更多的人拥有了权利和自由,被历史长时间“消失”的人群突然以一种巨大的力量熙熙攘攘的填充到整个阶级分化中,当时这部分人普遍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有会些人有强烈的道德观和原则性,也有些人没有。个人身上携带的某些生活习惯和三观有时是整个群体的缩影,只有极少数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会发现问题。
社会的迅速发展可能让人还没来的及学会如何去正确的看待和使用权力和自由,便沉沦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泥沼之中,我们身边出现道德问题,通过大众媒体和舆论新闻迅速传播和扩大,人对恶劣的新鲜事总是记忆犹新,如果新闻人不为社会做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事情会被吵得更加热烈,也就是说道德现象一直存在,过去我们难以察觉,现在技术的发展放大和拓宽了事件和关注的人群。
四、在当代环境中需要端正对待儒学的态度
儒学从来都不是神学,而是一种人学,我们不能在没有任何思考的前提下就将儒学神话成能治一切的灵丹妙药。历史的割裂使我们失去了自己的语言体系,我们在构建的是一个新的文化环境和历史,目前的现代人已经不能去读懂和践行儒学了,更何况儒学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便没有没有得过更多更紧跟时代的发展。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儒学是非常危险的,运用这样的儒学的社会也是濒临崩溃的。
儒学在一定的基础道德、致学观念、致心性的部分观点等依然具备当代价值,我们可以将目光转向自己,社会和环境是由人构成和造成的,问题的本质终归要回到人的身上,但儒学这种形而上的内容需要通过时间和人的缓慢融合与介入,所以,在社会发展飞速的今天,复兴儒家传统文化不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当前的道德问题。但可以建立起一个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新的文化形态,从而影响道德。
参考文献
[1]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张汝伦,2003
作者简介
冀翼(1995.2~)女,河南省襄城 大连工业大学(17级硕士)当代艺术方向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关键词:儒家;道德;传统文化;道德滑坡
一、复兴儒家传统文化能否解决道德滑坡问题
每当提起中国的道德和儒家传统文化,我们就会想到西方的道德和宗教,这样其实我们发现,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其实与基督教的真善美起得作用很类似,都是要求一个人有最基本的、可以被人类社会承认的普世性,也就是广义的道德。
但是宗教其实是一种向外的力量,人之所以去做好事不去做坏事是因为人性本恶,我们都带有原罪,只有赎罪才可以走向天堂,这种规矩类似法律,只要是信仰基督教的人,基本都会遵守这个规矩的约束以获得死后的安宁。
如果在这个方面说宗教是功利性的,那么儒家的传统文化则是务实性的,儒家的文化更多要求的是内修,我们的修身养性并不考虑身后事,比起神来,儒家选择将目光放在世间上,而是从自我内趋的自制力与当时的法律共同构成了一种基本道德,这种由心而发的秩序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提供了很大的统治便利,儒家的盛行也和当时中央集权的政治形态有极大的关系。
这种部分思想服务于政治形态的儒家传统文化,从新文化运动到文革期间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并没有得到什么发展,在此期间我们的政治生活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当下的道德观是基于儒学基础的,这只是要求作为一个人最基础的道德,是社会和历史环境使然。在儒家思想和政治环境割裂的状态下,这种形而上的儒家本质已经不能游刃有余的解决当下的问题。随着时间的变化,道德观也同时在改变,我们不可否认儒学有许多经典和正确的观点,但是从儒学的核心来看,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秩序。道德是环境对人多方面综合产生的一个现象,我们如果从道德出发来谈论道德和解决道德,这明显是一個投机取巧的伪命题和机械的说教,是永远都不能得到解决的。
二、离开儒家传统文化后应如何解决道德滑坡
最迅速的的方式一定是形而上的法律法规。古代人的桃源是远离世俗,而不是阅读孔孟,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那时候的人们无法改变统治阶级的现状,而如今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作用,及时对社会生活进行反馈,再由国家制定符合现状的法律法规用于日常生活。
这就要求身为公民的我们拥有个体思辨与批判能力。我们总是习惯隐于大众之中,将自己的权力交给大众,殊不知个人变成大众,大众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暴民[1]。强调个体和批判的目光会让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保持清醒和拥有底线,那么当我们在回到大众的时候,大众才会不走向暴民的沦落。
而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则会作为一种直接介入的方式参与人的社会生活,这要求教育者重拾教育的本真,传授人文知识并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为听者赋予多维的可能性、人性的塑造和人格的建立。
三、中国人的道德是否在走下坡路
首先,道德问题是自古以来持续的问题,只要有人,就会有道德问题存在,道德是一种集体的默认秩序,随着人和社会的发展,秩序也会受到调整,那么扰乱道德秩序的非道德现象的表现在每个时代也有不同的表现。我们将以前从未见过的道德现象称作为道德滑坡的表现,但其实这只是这个时代道德问题的新的表现。
我们在谈论这件事的时候,需要一个时间节点和参照对象,我们的历史确实源远流长,但是社会制度的改变仅仅在几十年前,我们了解的只是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所受的教育使我们清楚的记下了几千年来优秀的道德典范,我们不断的用这些记忆评判现在的道德现象,这种厚古薄今的现象使我们永远觉得以前是一个道德的乌托邦,而当下社会道德只是在滑坡甚至沦丧。
工农阶级这一庞大的群体登上了历史舞台,让更多的人拥有了权利和自由,被历史长时间“消失”的人群突然以一种巨大的力量熙熙攘攘的填充到整个阶级分化中,当时这部分人普遍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有会些人有强烈的道德观和原则性,也有些人没有。个人身上携带的某些生活习惯和三观有时是整个群体的缩影,只有极少数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会发现问题。
社会的迅速发展可能让人还没来的及学会如何去正确的看待和使用权力和自由,便沉沦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泥沼之中,我们身边出现道德问题,通过大众媒体和舆论新闻迅速传播和扩大,人对恶劣的新鲜事总是记忆犹新,如果新闻人不为社会做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事情会被吵得更加热烈,也就是说道德现象一直存在,过去我们难以察觉,现在技术的发展放大和拓宽了事件和关注的人群。
四、在当代环境中需要端正对待儒学的态度
儒学从来都不是神学,而是一种人学,我们不能在没有任何思考的前提下就将儒学神话成能治一切的灵丹妙药。历史的割裂使我们失去了自己的语言体系,我们在构建的是一个新的文化环境和历史,目前的现代人已经不能去读懂和践行儒学了,更何况儒学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便没有没有得过更多更紧跟时代的发展。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儒学是非常危险的,运用这样的儒学的社会也是濒临崩溃的。
儒学在一定的基础道德、致学观念、致心性的部分观点等依然具备当代价值,我们可以将目光转向自己,社会和环境是由人构成和造成的,问题的本质终归要回到人的身上,但儒学这种形而上的内容需要通过时间和人的缓慢融合与介入,所以,在社会发展飞速的今天,复兴儒家传统文化不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当前的道德问题。但可以建立起一个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新的文化形态,从而影响道德。
参考文献
[1]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张汝伦,2003
作者简介
冀翼(1995.2~)女,河南省襄城 大连工业大学(17级硕士)当代艺术方向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